1.《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全诗意思这句话表达了一种遗憾和无奈,你出生的时候我还没有出生,我出生的时候,你却老了。爱情中一直强调,要在合适的时候遇见对的人,但这却是在不合适的时候遇见了对的人,是很痛苦的。全诗表达了一种错过的遗憾之美,两个明明很相爱的人却只可以相思,无法相守,因为距离、因为年龄、也因为相遇相知太迟。 拓展资料 【拓展资料1】此名句摘自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二十一首》,作者不详。见载于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拓展资料2】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2.也许君生我未生,君生我已老 用古文怎么说用古文说:许尔生吾为生,尔生吾已老。 此名句摘自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不详。见载于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第1642页,中华书局,1992年10月版。 古文记载 夜夜挂长钩,朝朝望楚楼。可怜孤月夜,沧照客心愁。 圣水出温泉,新阳万里传。常居安乐国,多报未来缘。 日日思前路,朝朝别主人。行行山水上,处处鸟啼新。 祇愁啼鸟别,恨送古人多。去后看明月,风光处处过。 一别行万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 千里人归去,心画 【 疑为尽字】 一杯中。莫虑前途远,开坑 【 疑为帆字】 逐便风。 小水通大河,山深鸟宿多。主人看客好,曲路亦相过。 道别即须分,何劳说苦辛。牵牛石上过,不见有蹄痕。 一月三场战,曾无赏罚为。将军马上坐,将士雪中眠。 【注:眠字不韵,疑有误。原校改作「归」字,尚难确定。】 自入新丰市,唯闻旧酒香。抱琴酤一醉,尽日卧弯汤。 我有方寸心,无人堪共说。遣风吹却云,言向天边月。 男儿大丈夫,何用本乡居。明月家家有,黄金何处无。 客人莫直入,直入主人嗔。扣门三五下,自有出来人。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天地平如水,王道自然开。家中无学子,官从何处来。 龙门多贵客,出户是贤宾。今日归家去,将与贵人看。 天吞日月明(上夭下明),五月已三龙。言身一寸谢,千里重会撞。 【注:末字疑应为「钟」字。】 上有东流水,下有好山林。主人居此宅,可以斗量金。 买人心惆怅,卖人心不安。题诗安瓶上,将与卖人看。 自从君别后,常守旧时心。洛阳来路远,还用几黄金。 念念催年促,由如少水如。劝诸行过众,修学香无馀。 3.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愿无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出自 冯唐《三十六大》之二十四<;大喜>;里的“其三十”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翻译: 希望会有一段岁月让我们一起回想,并且情深不渝直到两人的头发都白掉。 这是示爱的话。比喻夫妻间相爱,白头偕老。 关于扩展资料 类似的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此诗为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作者可能是陶工自己创作或当时流行的里巷歌谣。1974-1978年间出土于湖南长沙铜官窑窑址。见陈尚君辑校《全唐诗补编》下册,《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 4.古人拒爱的诗句男人拒绝女人节妇吟 张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全唐诗续拾》卷五十六,无名氏五言诗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5."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此诗的题目叫做《人生江湖》确定无疑。 关于诗的作者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徐克说 这首诗是电影《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使用后流行起来的,作为电影的编剧,有认为是徐克自己写的。 黄沾说 作为《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主题曲《沧海一声笑》的词作者黄沾,也有被认为是该诗作者。 黄易说 网上有认为是武侠大师黄易写的,但是无论是小说还是文集都不可能找到。 李白说 2010年开始出现李白说,但是可信度不高。《全唐诗》与《全唐诗》的各种“补编”(包括《全唐诗逸》、《补全唐诗》、《补全唐诗拾遗》、《全唐诗补逸》、《全唐诗续补遗》和《全唐诗续拾》等)均没有关于本诗的记载,而从作品的风格上看是现代作品,且比较李白作品,本诗显得繁冗,通俗,又有些不狂作狂之意。 参考:/view/3208601.htm 希望可以帮到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