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析中国古代诗歌的体裁及格律特点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 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 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 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 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 七言诗。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 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 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平声韵; 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 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 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的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 诗一样。(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类。本文只谈律绝) 具体的请看下面的网页,应该有你要的知识:) 2.诗歌的体裁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平声韵; 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 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的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诗一样。 3.诗词歌赋中的 “歌” 的体裁的特点是什么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 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 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 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 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 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 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的 句数、每句的字数、节奏、某些句子的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的“对 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声调高低)、某句的押 韵、用韵的要求等。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 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 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 七言诗。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单的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的格律来 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 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依照一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 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⑵ 都押平声韵; ⑶ 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 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 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的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 诗一样。 (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和律绝两类。本文只谈律绝)。 4.诗歌的体裁有那些素颜韵脚诗 1、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汉人有时简称它为“辞”,或连称为“辞赋”。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2、四言体:诗体。“四言”指四字组成的诗句。四言诗指通首都是或基本是四字句写成的诗歌。 3、古谣谚:秦代以前,远及上古时代的歌谣、谚语。 4、骚体:韵文体裁的一种。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 5、杂体诗:古典诗歌正式体类以外的各种各样的诗体。 6、楚歌:古代的楚地民歌。 7、太康体: 指西晋时期一种诗风,或一种诗体。 8、玄言诗: 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 9、西口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 10、五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11、七言诗: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它起于民间歌谣。 12、杂言诗: 古代诗歌体裁,篇幅长短不限、句式长短不一的古体诗。 13、元嘉体:指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间形成的一种诗风。 14、宫体诗:南朝梁后期和陈代所流行的一种诗歌流派。 15、徐庚体:指南北朝时期徐□、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的诗文风格。 16、乐府诗体:古代诗歌体裁。有广、狭二义:狭义指汉代乐府官署搜集的民歌俗曲和歌辞;广义指包括两汉特别是魏晋以后历代文人作家仿制而不入乐的讽诵吟咏的诗歌作品,泛称乐府诗。 17、古体诗:与“近体”相对而言的诗体。 18、逸诗:先秦古籍中常常引用“诗”句,其中有一些是今本《诗经》305篇以外的,前人称它们为“逸诗”。 20、联句:古代作诗的方式之一。即由两人或多人共作一诗,联结成篇。 21、南朝乐府:南朝乐府民歌艺术特色的形象概括。 22、北朝乐府:一般指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所载的“梁鼓角横吹曲”。 23、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 24、长庆体: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所开创的以《长恨歌》、《琵琶行》、《连昌宫词》为代表的七言长篇叙事歌行体。 25、香奁体:唐代韩口《香奁集》所代表的一种诗风。一名“艳体”。 26、六言诗:全篇由六字句构成的诗体。 27、近体诗:与“古体”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今体诗。 28、竹枝词: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 29、律诗: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 30、应试诗:科举考试所采用的诗体。也称试帖诗。 31、敦煌歌辞:唐代敦煌通俗文学中的一类作品。又通称敦煌曲子词。 32、杨柳枝:唐代乐府曲名。也称《柳枝》。 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例外。处处拘泥格律,反而损害了诗的意境,同时也降低了艺术。格律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格律的奴隶. 5.诗的体裁有哪些按有无完整故事情节:抒情诗、叙事诗; 按表现内容: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哀歌、颂歌、哲理诗; 按表现形式:古体诗、近体诗、格律诗、律诗、绝句、排律、朗诵诗、打油诗、自由诗、十四行诗、歌谣、民歌、儿歌、童谣、散文诗、 扩展资料: 格律诗也称近体诗,是古代汉语诗歌的一种,是唐以后成型的诗体,主要分为绝句和律诗。按照每句的字数,可分为五言和七言。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 自由诗是没有规则的音节、韵律及其他正规设计的诗。它追求“有机形式”,依靠言语的自然节奏。这种言语对诗的主题和感情来说是“自然”的。自由诗并非什么现代发明,但它随着现代主义的到来而占据显著重要的地位,并且构成了对19世纪诗歌固定形式的反叛。自由诗没有任何外在的形式可以利用,同以前的诗相比,可能是最难写好。 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与小说戏剧相比,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这种体裁形式,有故事有人物等小说的内容,而且情景交融,兼有抒情诗的特点;情节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有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 6.诗歌的文体特点是什么它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1)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最集中的反映。 (2)诗歌有丰富的感情与想象。 (3)诗歌的语言具有精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 (4)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 诗歌就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 扩展资料: 诗歌的起源: 诗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它来源于上古时期的劳动号子(后发展为民歌)以及祭祀颂词。 诗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 中国诗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欧洲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吉尔、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