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白帝城风景的诗句

1.《早发白帝城》中描写“白帝城美丽景色”的诗句是哪一句

《早发白帝城》中描写“白帝城美丽景色”的诗句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

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原文:早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间,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

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过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创作背景:公元759年,唐肃宗乾元二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赶赴被贬谪的地方,行至白帝城的时候忽然收到赦免的消息,惊喜交加随即乘舟东下江陵,所以诗题一作《下江陵》。在李白写这首诗的四年前(公元755年),爆发了震撼唐帝国的“安史之乱”。

在这次战乱中,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后来唐玄宗便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

不久唐肃宗的弟弟永王李粼也起兵东下,想和唐肃宗争夺帝位。当时李白在庐山隐居避乱,对内情并不明白,出于报国的热情便加入了永王的幕府。

公元758年永王遭到了镇压,李白也受到了牵连,在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入狱,而且被判长期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次年西行至巫山时遇赦,他即从白帝城乘舟返回江陵。

在途中写了这首诗来抒发诗人遇赦后无比欢快的心情。 当我们弄明白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后,回过头来再看这首诗。

在诗里前两句写白帝城出发时美丽的景色和行船的快速。快情快语感情充沛。

这种朝发夕至的描写显示了长江一泻千里的气势,也流露出了诗人急切盼归的心情。后两句去写行船中的见闻。

这里诗人并不去写看到的两岸青山,而是通过写耳朵听到猿猴的啼叫来展示船行之迅速。本来猿声悲哀婉转,让人有凄凉的感觉,但此刻诗人并没有把猿的啼叫放在心上,反而借它来映衬出这时船已如离弦之箭,在此起彼伏的叫声中,小船已掠过了崇山峻岭。

同时通过小船顺流直下穿越千山万岭奔向江陵的描写,也蕴含了诗人摆脱政治劫难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这首诗通过对行船的轻快和沿江两岸不绝猿啼的描写抒发了诗人遇赦归来的喜悦心情。

诗句轻松明快豪迈奔放,语言质朴自然,真如清水芙蓉,舒卷自如地展示了诗人舒畅欢快的心情。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禄山。

不久李亨即位史称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

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以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四川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

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金陵(今江苏南京)。这首诗就是乾元二年(759年)春天他到达江陵时所作。

诗的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意思说早晨才辞别了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一天时间就回到了千里之遥的江陵,白帝城在地势高峻的山上,从江上回望白帝城犹如在彩云之间。千里是举整数而言(据《水经注》自白帝城到达江陵期间”千二百里“)。

这段路程的下水船速度很快,所以能“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李白诗中也是采用了这意思来竭力描写船行快速的情况。

第三、四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意思是说只听两岸山间猿啼的声音连续不停,就在这啼过不停的猿声中,轻快的船已经从重重叠叠的高山峻岭中的江面驶过了。

猿声指山峡猿啼的声音,古人说这种声音很“凄异”,大概也就是很特殊很感人的意思吧。李白的船行经三峡一带因为太快了,他几乎没有来得及领略这一带的景色。

从他的心情来说他急于返回江陵和家人团聚,因而也无心欣赏风景耳边只听得一声声猿啼船就顺流而下到达江陵了。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

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回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年代历来有不同说法,有人认为是早年出蜀时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李白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时期所作等等。我们采取的是他流放遇赦回江陵时所作的说法,因为这和李白遭遇较为相合,而且从“一日还”来看分明是说回到了江陵。

其他诸说各有考证不作详述。参考资料360百科:。

2.描写白帝城的诗句有哪些

《早发白帝城》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前苦寒行二首》 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

楚江巫峡冰入怀,虎豹哀号又堪记。

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

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相和歌辞·后苦寒行二首》 杜甫

南纪巫庐瘴不绝,

太古已来无尺雪。

蛮夷长老怨苦寒,

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

白鹄翅垂眼流血,

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

猛风中夜吹白屋。

天兵断斩青海戎,

杀气南行动坤轴,

不尔苦寒何太酷。

巴东之峡生凌凘,

彼苍回轩人得知。

《竹枝词九首》(其一)刘禹锡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3."三峡"中的景物描写与"朝发白帝城"相似的句子

朝发白帝城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2)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3)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

4.早发白帝城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

《早发白帝城》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原文】:

早发白帝城

作者: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译文】: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5.早发白帝城的诗句

回答: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1、释义: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道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闻赦书,惊喜交加,旋即放舟东下江陵,故诗题一作“下江陵”。此诗抒写了当时喜悦畅快的心情。

首句“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不写白帝城之极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之速、行期之短、耳(猿声)目(万重山)之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冥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第二句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暂作悬殊对比,自是一望而知;其妙处却在那个“还”字上—“还”,归来也。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俨如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细细玩味。

第三句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然而又何以“啼不住”了呢?我们不妨可以联想乘了飞快的汽车于盛夏的长昼行驶在林荫路上,耳听两旁树间鸣蝉的经验。夫蝉非一,树非一,鸣声亦非一,而因车行人速,却使蝉声树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大抵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是何等畅快而又 兴奋啊!清人桂馥读诗至此,不禁赞叹道:“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瞬息之间,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自然是笨伯;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其快速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重履康庄的快感,亦自不言而喻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赏其气势之豪爽,笔姿之骏利,尚不能得其圜中。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故雄峻迅疾中,又有豪情欢悦。快船快意,使人神远。后人赞此篇谓:“惊风雨而泣鬼神矣”(杨慎《升庵诗话》)。千百年来一直为人视若珍品。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作韵脚,读来是那样悠扬、轻快,令人百诵不厌。

3、作者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6.描写白帝城的古诗除了《早发白帝城》还有什么

1、白帝城怀古

【作者】陈子昂 【朝代】唐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临巴子国,台没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白话翻译:

夕阳隐没苍茫的江水,天色已晚,停船探问当地乡俗土风。

城楼面临着古代的子爵巴国,高台乃是那湮没的蜀汉王宫。

这荒远地区仍属周朝的领域,深山里至今推崇大禹的丰功。

山岩陡峭好像青青墙壁中断,地势险峻下临清碧江水流通。

高大的古树挺立在白云边上,归来的船帆出现在浓浓雾中。

水行的旅途一去便无限遥远,旅客的愁思因此更无尽无穷。

2、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作者】高适 【朝代】唐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白话翻译:

此次离别不知你们心绪何如,停住马饮酒询问被贬的去处。

巫峡猿猴悲啼令人伤心流泪,衡阳的归雁会为我捎来回书。

秋日青枫江上孤帆远远飘去,白帝城边黄叶飘零古木稀疏。

圣明朝代如今定会多施雨露,暂时分手希望你们不要踌躇。

3、秋兴八首(其一)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4、

白帝城最高楼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城尖径昃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云霾龙虎卧,江清日抱鼋鼍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白话翻译:

尖峭的山城,崎岖的小路,以及插在城头的旌旗都暗自发愁。就在这样的地方,孤孤单单、若隐若现地耸立着一座飞腾的高楼。

云霾隔断连绵的山峡,群山如同龙虎在静卧;阳光映照着清澈的江水,波光好像鼋鼍在浮游。

扶桑西端的树枝遥对山峡的断石,弱水东来的影子紧接长江的流水。

拄着藜杖感叹世事的人究竟是谁?血泪飘洒空中,就在我满头白发回顾的时候。

5、白帝

【作者】杜甫 【朝代】唐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白话翻译:

团团乌云涌出白帝城门,白帝城下立刻暴雨倾盆。

高涨的江水和陡峭的峡口似雷霆般相斗,古木苍藤遮蔽群山,天昏地暗。

出征的马不如归田的马走得轻逸,战火后的城邑千家只有百家尚存。

家中余下的寡妇被横征暴敛得一贫如洗,那哀哀的哭声来自秋原何处的荒村?

7.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的景物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诗人是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来表达的。全诗无不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但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