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两汉时期的诗歌

1.两汉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歌是什么

两汉的诗歌以《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为代表。

《乐府》也叫做《乐府诗》, 是汉武帝时期由乐府采集民间诗歌选编配乐而成的诗集,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 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战城南》、《十五从军征》、《平陵东》、《思悲翁》、《东 门行》、《有所思》、《陌上桑》等,分别反映了人民的悲惨遭遇,对繁重徭役、横征暴敛的不满,反映了妇女不幸的命运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等。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中后期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作品。这些知识分子在当时 的黑暗社会中,为求功名利禄,背井离乡,四处奔走。

他们把对社会的感触,倾注 到作品之中。两汉的诗歌形式自然朴素,用语通俗深刻,与赋体大不相同。

它发展 了《诗经》中《国风》的现实主义精神,对于后代文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西汉时期的古诗

白雉诗朝代:汉 作者:班固启灵篇兮披瑞图。

获白雉兮效素乌。嘉祥阜兮集皇都。

发皓羽兮奋翘英。容洁朗兮于纯精。

彰皇德兮侔周成。永延长兮膺天庆。

琴歌二首朝代:汉 作者:司马相如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皇兮皇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留别妻朝代:汉 作者:苏武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悲秋歌朝代:汉 作者:刘细君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3.与汉乐府同时出现的汉朝时期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诗》。

作品名称

乐府诗集

外文名称

Yue fu poetry

创作年代

宋朝

拼 音

Yue Fu Shi Ji

作 者

郭茂倩

创作年代

北宋

性 质

诗歌总集

现 存

12大类共100卷[1]

4.举例说明先秦两汉时期诗歌的主要形式,不用很长,速度

先秦时期的诗歌无论是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与后代的诗歌有着极大的差异.

诗歌是最早的文学形式之一,在文字发明以前就有了歌谣——这是口头文学的歌谣.随着人类语言的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诗歌出现了,

最早的有文字记载的诗歌应该算是《诗经》,其中的诗大多是四言诗,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八言。

《诗经》以后的两三百年,是散文的时代,直到屈原的出现.屈原的代表作是《离骚》,后人把和《离骚》相同的诗歌称为“骚体”或“骚体诗”,也叫做“楚辞体”,骚体诗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兮\些”字。骚体诗为以后出现的五七言诗开辟了以“三字结构”为主的发展道路。

西汉东汉五言诗继续发展,并被采入乐府,东汉末年无名氏《古诗十九首》的出现,标志五言诗已经达到成熟阶段,七言诗的兴起于五言诗在时间上基本一样,到曹丕的两首《燕歌行》问世后,七言诗才正式确立下来。但直到两百多年以后的南宋刘裕建宋之后,七言诗才得到普及并成熟。

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的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主要特征是讲究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先成形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其多指五言诗,要求格律对偶,使得文章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韵美,这种理论称为“永明声律论”。

初唐的早期,诗坛基本上还是笼罩在南北朝糜艳雕琢的宫体诗风之下,到了盛唐时期,出现了大批天赋极高的诗人,他们把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词藻的近体诗与书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在此时期,格律诗歌基本成熟,严格要求平仄、押韵、对仗。即使有的时候不能完全达到平仄、押韵、对仗的要求,也要按照一定的要求,即讲究“拗救”。

另外,关于诗歌的体裁,一般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一般来说,就是指格律诗,讲究“字、句、韵”。古体诗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包括唐宋以及之后的诗人所写作的古代体裁的诗歌,也包括乐府诗歌等形式。

5.汉代诗歌有什么

汉代诗歌,中国西汉初至东汉末大约400年间的诗歌创作。

包括文人创作和民间歌谣,而以两汉乐府和东汉末年的文人五言诗成就最高。 汉代诗歌是在《诗经》、《楚辞》和秦、汉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致经历了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创作、从乐府歌辞到文人徒诗即“古诗”、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从叙事诗到抒情诗的发展过程。

汉武帝时期,正式建立乐府官署,由精通音乐的李延年充任协律都尉,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同时大规模地搜集民歌配乐演唱。乐府官署的设置,使汉代民歌得以大量保存,在汉代文人诗坛特别冷落的情况下放射出异常绚烂的光彩,从而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继《诗经》、《楚辞》之后的第三个重要发展阶段。

汉乐府民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其中有些诗揭露了官僚贵族的豪奢与残暴,反映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痛苦,展现了汉代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传达出被压迫人民愤怒反抗的呼声。

如《相逢行》、《妇病行》、《东门行》等;有些诗反映了战争和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如《十五从军征》、《战城南》、《饮马长城窟》、《古歌》等;有些诗反映了青年男女的爱情和弃妇的痛苦哀怨,如《上邪》、《有所思》、《上山采蘼芜》、《白头吟》、《怨歌行》、《孔雀东南飞》等;还有些诗反映了社会动乱给人们带来的不幸,如《枯鱼过河泣》、《乌生》等等。在艺术上,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叙事的形式,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孤儿行》、《陌上桑》、《孔雀东南飞》;语言朴实凝练,不事雕琢,如《江南》;句式上灵活多样,有四言、杂言,而其最大贡献是开创并完成了五言诗的形式,不仅影响到东汉文人五言诗的创作,而且直接为建安诗歌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与汉乐府民歌比较,汉代文人写诗的很少。西汉文人诗主要有以刘邦《大风歌》为代表的楚歌,传统典雅的四言诗以韦孟《讽谏诗》等为代表。

直到东汉时期,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才开始出现。班固的《咏史》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诗。

其后文人五言诗如雨后春笋,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疾邪诗》等。其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都是些失意文人,诗中所抒发的大都是他们失志伤时、离愁别怨及人生无常的忧愤情绪,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称誉它为“五言之冠冕”,给予极高的评价。

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宋书·乐志 》和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中;汉代文人诗主要保存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以及南朝梁萧统《文选》、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中。今人逯钦立辑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

6.与汉乐府同时出现的汉朝时期诗歌总集

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

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乐府原是古代掌管音乐的官署,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民歌《木兰诗》。 作品名称 乐府诗集 外文名称 Yue fu poetry 创作年代 宋朝 拼 音 Yue Fu Shi Ji 作 者 郭茂倩 创作年代 北宋 性 质 诗歌总集 现 存 12大类共100卷[1]。

7.汉朝的名诗有哪些

西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上林赋》,

东汉

张衡的《二京赋》

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

汉政府设立乐府,搜集民间诗歌,即为乐府诗

后世的《乐府诗集》《古诗十九首》《玉台新咏》中便搜集了不少汉代乐府

三国

曹操

《短歌行》

《步出夏门行》是借乐府旧题写时事的一组诗章,除开头一篇《艳》(序曲外),下面分为《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每章内容不同,可以独立成篇。各章末尾两句是入乐时加上的,和正文无关。

曹丕

《燕歌行》中国的七言诗直到《燕歌行》才告成立

曹植

《箜篌引》 《洛神赋》 《七步诗》 《赠白马王彪》 《铜雀台赋》等等

《七哀诗》

阮籍

《咏怀诗十七首》

蔡琰

《悲愤诗》二篇《胡笳十八拍》

秦宓

《远游》,是蜀汉流传下来唯一可靠的诗篇

三国的文人太

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贤、还有什么邯郸淳、蔡琰、繁钦、路粹、丁仪、杨修、荀纬、何晏、夏侯玄、王弼、张纮、薛综、华核、韦昭等等。。

太多了实在懒得列举了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