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九上语文课本 课外古诗词背诵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xí)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 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 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 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 一夜乡心五处同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jī)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里面有很多不对的地方,时间有限,等会再给你改 2.求人教版七上语文《课外古诗词背诵》篇目初一上学期: 第05课:童趣 第10课:《论语》十则 第14课:秋天 第15课:古代诗歌五首 第20课:山市 第24课:诗两首 第25课:《世说新语》两则 第27课:郭沫若诗两首 要重点背诵的: 上学期:第05课:童趣 第20课:山市 1山中杂诗 2竹里馆 3峨眉山月歌 4春夜洛城闻笛 5逢入京使 6滁州西涧 7江南逢李龟年 8送灵澈上人 9约客 10论诗 龟虽寿 ① 曹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背诵时,用心品味诗人的情怀。 【原诗】 神龟虽寿,犹有竟②时。 腾蛇③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④伏枥⑤,志在千里; 烈士⑥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⑦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⑧之福,可得永年⑨。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①选自《乐府诗集》。 《龟虽寿》是曹操的乐府诗《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 ②〔竟〕终结,这里指死亡。 ③〔(téng)蛇〕传说中龙的一种,能乘云雾升天。 ④〔骥〕良马。 ⑤〔枥(lì)〕马槽。 ⑥〔烈士〕有远大抱负的人。 ⑦〔盈缩〕原指岁星的长短变化,这里指人寿命的长短。 ⑧〔养怡〕指调养身心。 怡,愉快、和乐。 ⑨〔永年〕长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这两句借神龟腾蛇起兴,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 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 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译文] 神龟的寿命虽然十分长久,但也还有生命终了的时候。 腾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伏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一日驰骋千里。 有远大志向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保养得好,也可以益寿延年。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过故人庄》① 孟浩然 “绿树”两句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开轩”两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充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故人具鸡黍②,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③,青山郭④外斜。 开轩面场圃⑤,把酒⑥话桑麻⑦。 待到重阳日⑧,还来就菊花⑨。 ①选自《孟襄阳集》。孟浩然(689740),襄(xiāng)州襄阳(现在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②〔黍(shǔ)〕黄米饭。 ③〔合〕环绕。 ④〔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⑤〔开轩面场圃(pǔ)〕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 ⑥〔把酒〕拿起酒杯。 ⑦〔桑麻〕这里泛指庄稼。 ⑧〔重阳日〕九月九日重阳节。 ⑨〔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饭菜,邀请我到他的乡村家里。 村外绿树环绕,城外有青山斜立。 打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园,一边举杯畅饮,一边谈论农事。 等到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观赏菊花。 题破山寺后禅院① 常建 清晨,太阳出来了,在高大林木的遮蔽下,古寺依然沉睡在幽暗中。重重花木掩映着弯弯的小路,来到禅房,更觉幽静。 悠长的钟磬声,在万籁俱寂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②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③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④。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①选自《全唐诗》。 常建,生卒年不详。大约是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 唐代诗人。破山寺,现在江苏常熟虞山北。 ②〔初日〕早上的太阳。③〔禅房〕僧人的房舍。 ④〔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 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寂处有音 静趣浓郁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① 李白 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诗人十分担忧,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杨花落尽子规②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③。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④西。 ①选自《李太白全集》。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现在四川江油)人。 唐代诗人。龙标,唐朝县名(现在湖南黔阳)。 王昌龄这次是被贬为龙标尉。②〔子规〕即杜鹃鸟,又称布谷鸟。 ③〔五溪〕现在湖南西部五条溪流的总称。④〔夜郎〕古代少数民族国名,辖境主要在现在贵州西部。 [译文] 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 3.求人教版初中所有课外古诗词背诵 谢谢七年级上册 《观沧海》 曹操 《次北固山下》 王湾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西江月》 辛弃疾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 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泊秦淮》 杜牧 《浣溪沙》 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如梦令》 李清照 《观书有感》 朱熹 七年级下册 《山中杂诗》 吴均 《竹里馆》 王维 《峨眉山月歌》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逢入京使》 岑参 《滁州西涧》 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约客》 赵师秀 《论诗》 赵翼 八年级上册 《望岳》 杜甫 《春望》 杜甫 《石壕吏》 杜甫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使至塞上》 王维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长歌行》 汉乐府 《野望》 王绩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黄鹤楼》 崔颢 《送友人》 李白 《秋词》 刘禹锡 《鲁山山行》 梅尧臣 《浣溪沙》 苏轼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游 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赤壁》 杜牧 《过零丁洋》 文天祥 《水调歌头》 苏轼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饮酒(其五)》 陶渊明 《行路难》 (其一) 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己亥杂诗》 龚自珍 《赠从弟》 刘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欢》 李煜 《登飞来峰》 王安石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九年级上册 《望江南》 温庭筠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武陵春》 李清照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观刈麦》 白居易 《月夜》 刘方平 《商山早行》 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 陆游 《破阵子》 晏殊 《浣溪沙》 苏轼 《醉花阴》 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山坡羊 骊山怀古》 张养浩 《朝天子 咏喇叭》 王磐 九年级下册 《关睢》 《蒹 葭》 《从军行》 杨炯 《月下独酌》 李白 《羌村三首(之三)》 杜甫 《登楼》 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望月有感》 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别云间》 夏完淳 (打字打得好累,花了半个小时多。) 4.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背诵是如何处理的根据普遍的教学情况,课外诗词一般不必按照课本诗词作详细教学,由于绝大部分课外诗词非大纲要求内容,即在省市统一考试中不会涉及(这个需要看个省市地区的具体要求),所以在课堂上一般做扩展阅读,进行泛讲.但作为任课老师依然要准备充分,不能因为是课外古诗就不按照课内要求备课了,尽管在讲课时不一定按照书本模式来教学.个人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用的也是人教版),倾向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在讲到古诗词时,经常把课外和课内进行串讲,比如讲到课内某一篇作品时,同时嵌入这位作者相关的课外作品,这样可以纵向延伸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以相关联的记忆方式会记得更牢靠.还有一种方式,课内古诗词可由任课老师完成教学,然后让一位或几位学生来评讲课外的古诗词,这样可促使学生去查阅相关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主动记忆,比老师灌输要好很多,尤其让学生讲课时可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除此之外,经常举办诗歌朗诵比赛也很有利于促进课内外诗歌的教学.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我们可以继续联系,。 5.人教版第六册课外古诗词背诵的古诗,急需《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耕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注释: (1) 杂兴:各种感受。 (2) 童孙:孩子们。 (3) 未解:不知道。 (4) 供:参加。 (5) 傍:靠近。 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四大家”之一的范成大的代表作品。范成大六十一岁时,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篇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各十二首,总题“四时田园杂兴”。 诗篇把农民的勤劳,淳朴的美德通过儿童天真活泼的举动不经意地展现,更显童趣盎然。第一句用昼和夜对比,向我们展开一幅乡村男女耕田、绩麻,日夜忙碌的画图——白天男人们下田去除草,晚上妇女们在家里搓麻线。 第二句笔锋一转,孩子们天真烂漫,不懂得耕田纺织,但看着父母忙忙碌碌,却甚觉有趣,也不肯闲着,也在茂盛成荫的桑树地下学着种瓜。全诗描写了农村男女日夜劳碌紧张的劳动生活,表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热爱劳动的品质。 语言通俗浅显,没有刻意追求的痕迹,文笔清新轻巧,生动自然,犹如信手拈来。犹如一幅生动的农村风俗长卷,充溢着江南农村浓郁的乡土气息。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诗文解释】 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大声答话。 【词语解释】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 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应:理睬。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儿童题材的诗歌。 全诗描写朴实、自然,一个真实可爱的垂钓小儿的形象跃然纸上,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 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 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恬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造出来的“寂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 [注释] 1.建德江:指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的一段江水。 2.泊:停船靠岸。 3.烟渚:指江中雾气笼罩的小沙州。 [简析] 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 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 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孟。 6.人教版初中语文所有课外古诗文背诵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一单元 5、童趣(沈复) 第二单元 10、《论语》十则 第三单元 15、古代诗歌五首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第四单元 20、*山市(蒲松龄) 第五单元 2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第六单元 30、*寓言四则 智子疑邻 塞翁失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一单元 5、伤仲永(王安石)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 第三单元 15、*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第四单元 20、口技(林嗣环) 第五单元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 《山海经》 两小儿辩日 《列子》 第六单元 30、*狼(蒲松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陶渊明) 22、短文两篇 陋室铭(刘禹锡) 爱莲说(周敦颐) 23、核舟记(魏学洢) 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5、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第六单元 26、三峡(郦道元) 27、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28、观潮(周密) 29、湖心亭看雪(张岱) 30、诗四首 归园田居(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登黄鹤楼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吴均) 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 23、马说(韩愈) 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25、诗词曲五首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柳宗元) 27、岳阳楼记(范仲淹) 28、醉翁亭记(欧阳修) 29、满井游记(袁宏道) 30、诗五首 饮酒(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其一)(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 第五单元 17、公输 《墨子》 18、《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鱼我所欲也 《孟子》 20、《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第六单元 21、曹刿论战 《左传》 22、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23、愚公移山 《列子》 24、《诗经》两首 关睢 蒹葭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古代诗词四首》 次北固山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幼时记趣》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代诗词三首》 过故人庄 游山西村 一剪梅 第四单元(多彩四季) 《三峡》 《古代诗词四首》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西江月 秋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第五单元(关注科学) 《梦溪笔谈二则》 以虫治虫 梵天寺木塔 《论语八则》 第六单元(奇思妙想) 《古诗四首》 迢迢牵牛星 观沧海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登岳阳楼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目录 第一单元(人物风采) 《赵普》 第二单元(童年趣事) 第三单元(建筑艺术) 《黄鹤楼》 《于园》 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古诗三首》 蝉 孤雁 鹧鸪 第五单元(信息传播) 第六单元(诗词拔萃) 《古代诗词三首》 木兰诗 观刈麦 破阵子 《古诗二首》 黄鹤楼 归园田居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第一单元(长征组歌) 第二单元(爱国情怀) 《晏子使楚》 《古诗四首》 春望 泊秦淮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过零丁洋 第三单元(至爱亲情) 《人琴俱亡》 《古诗三首》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夜雨寄北 己亥杂诗 第四单元 (江山多娇) 《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古诗三首》 望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