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描写形容战士骁勇善战的诗句塞下曲四首 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 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调箭又呼鹰,俱闻出世能。 奔狐将迸雉,扫尽古丘陵。 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他日题麟阁,唯应独不名。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2.形容女性英勇善战的诗句或成语巾帼须眉、女中豪杰、英姿飒爽、英姿焕发、女中丈夫 一、巾帼须眉 [ jīn guó xū méi ] 【解释】:巾帼:古代妇女配戴的头巾和发饰,后借指妇女;须眉:胡须和眉毛,借指男子汉,大丈夫。具有男子汉气慨的女子。 【出自】:清·沈起凤《谐鳏·巾帼暮宾》:“如仆者,亦岂须眉而巾帼者哉?” 【译文】:像我这样的人,难道没有胡须和眉毛就不能上战场吗? 二、女中豪杰 [ nǚ zhōng háo jié ] 【解释】:豪杰:指才能出众的人。女性中的杰出人物。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二:“十娘钟情所欢,不以贫寠易心,此乃女中豪杰。” 【译文】:十娘钟情她的喜欢,不因为贫穷而变心,这是女子中豪杰 三、英姿飒爽 [ yīng zī sà shuǎng ] 【解释】:英姿:英勇威武的姿态;飒爽:豪迈矫健。形容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 【出自】:唐·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 【译文】:褒公鄂公的毛发似乎都在抖动,英俊威武、精神焕发的样子来战斗 四、英姿焕发 [ yīng zī huàn fā ] 【解释】:英姿:英勇威武姿态;焕发:光彩四射。形容英俊威武的样子。 【出自】:宋·苏轼《念妈娇·赤壁怀古》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 【译文】:想以前周瑜年轻的时候,与小乔成婚,英俊威武的样子。 五、女中丈夫 [ nǚ zhōng zhàng fū ] 【解释】:指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 【出自】: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虽说你是个女中丈夫,是你去毕竟停当。只是万里程途,路上恐怕不便。” 【译文】:虽然说你是女子中有男子气概的人,是你去毕竟停当。只是相隔万里道路,道路上害怕不方便。 3.哪儿有关于英勇善战的名言警句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 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 天者, 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 者不胜。 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 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 为之势,以佐其外。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 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 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 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 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 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 夫钝兵挫锐, 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 之久也。 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 利也。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 急于丘役。 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 马,甲胄矢弩,戟楯蔽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萁秆一石,当吾二十石。故杀敌 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 故车战,得车十乘以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 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故兵贵胜,不贵久。 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 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 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 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 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 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 而谓之退,是谓縻军。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 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 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每战必殆。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不可胜者, 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 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 故 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 胜者也。 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 胜,胜已败者也。 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 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地生度,度生量,量生 数,数生称,称生胜。 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 者,形也。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 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终而复 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 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 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 其势险,其节短。 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 4.求赞美军人或形容军人洒脱果敢英勇善战的古诗句一、形容军人洒脱果敢英勇善战的古诗句 1、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徐锡麟(清代)《出塞》 《出塞》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唐代)《从军行七首·其四》 《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二句,对戍边将士的战斗生活与胸怀襟抱作了集中概括的表现和抒写。意思是说,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3、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杜甫《春望》 二、赞美军人的古诗句 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唐代)《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3、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