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品读

1.怎样品读《诗经

首先建议你买一本比较薄的,内容浅显的导读来读,心中有了个大概意思后再去读原文。

当然要有兴趣才有可能读完,最后一口气读下去,不要隔个10天半个月的再看。

读过一遍后,建议你去看看周汝昌写的评价,本人不喜欢刘心武,所以就不推荐他的了

读过评价后,再去读,反复读,并且仔细揣摩周老师所述的问题和细节

当你细读过四五遍后,再看张爱玲写得《红楼梦魇》,我想你应该是十分了解《红楼梦》了

以上只是本人读《红楼梦》的一些小小的见解而已

对于电视剧,本人不太感冒,建议楼主在读过原文之后再看电视剧比较好,毕竟电视剧是经过了改编了

2.怎样品读《诗经》

首先建议你买一本比较薄的,内容浅显的导读来读,心中有了个大概意思后再去读原文。

当然要有兴趣才有可能读完,最后一口气读下去,不要隔个10天半个月的再看。读过一遍后,建议你去看看周汝昌写的评价,本人不喜欢刘心武,所以就不推荐他的了读过评价后,再去读,反复读,并且仔细揣摩周老师所述的问题和细节当你细读过四五遍后,再看张爱玲写得《红楼梦魇》,我想你应该是十分了解《红楼梦》了以上只是本人读《红楼梦》的一些小小的见解而已对于电视剧,本人不太感冒,建议楼主在读过原文之后再看电视剧比较好,毕竟电视剧是经过了改编了。

3.《诗经》读后感

我们真的应该庆幸我们拥有了这么一部古老的诗集,在岁月长河中穿行的过程中,周围的空气和他摩擦,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电光雷火。

四字的组合,就是中国文化的方阵,四声铿锵,掷地有声;赋比兴的成熟,拓展想象,催生情感,我们的脑海一朵朵思维浪花耀眼生光;淑女形象,古典情节,凝聚成一块块富有意味的礁石,屹立成林,璀璨生花。 可是,现在,我们的河流面临着断流的困境。

汉字在电脑文化面前大有退缩为只有语言符号功能的砖头,齐整规一,用来堆砌同一种类的高楼大厦,诗意被用来嘲笑不懂事故的疯子。那位伊人在哪里?还有没有蒹葭之岸?那种蕴藉绵长的情致哪里去了?我们的生命除了钞票还剩神么? 这也是一条母亲河,发源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先民的心灵中,经风雨,历磨难,成为中华名族生命皈依的文化、情感、审美的大河。

我们是这条河里的一条鱼,因为宿命的连接,我们无法超越水源而存活。不少鱼认为,自己已经成为了一只鹰,天空是自己的家乡和归宿。

但是,他们忘了,作为我们不能长出翅膀,这是我们生存于天空的劣势却是生存于大河的优势。回到大河,我们快乐无比。

一条鱼的生命灵魂里只能有一条大河,其他的水源都是暂时的栖身繁衍之地。 《诗经》是我们文化、情感、审美的“圣经”,是一种生命基因,一种灵魂酵母,《诗经》是我们的另一条母亲河。

我们彼此的区别仅仅在于,君住大河头,我住大河尾,我们共饮一河水。 长江已经被我们转化用做照明了,因为我们的黑夜太漫长了;而我们现在的心情越来越浮躁,我们的情怀越来越失去古典意味,我们因为进步而越来越不快乐。

《诗经》之河断流之日,中国文化被截断之时。

4.古诗品读 《木兰辞 拟古决绝词柬友》

《木兰花 拟古绝决词谏友》

作者:纳兰容若

人生若只如初见,

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

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

夜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儿,

比翼连枝当日愿。

该词大意为:

人生如果只像刚刚相识那样,又怎么会有今日的相离相弃(秋扇见捐)呢?如今轻易地变了心,却说情人之间本来就容易变心。即使是最后作决绝之别,生死相隔,也没有一丝怨恨。怎么能比得上唐明皇呢,纵死分离,至少曾经有过“比翼连枝”的誓言。

纳兰以一失恋女子的口吻谴责负心的锦衣郎,起句极为新奇,本来两情相悦,恨不能朝朝暮暮,然而如若知道迟早分离,倒不如保持“初见”时的那种若即若离的美好。然后描绘变心人往往指责满怀痴情却被无端抛弃的一方先变心,失恋女子的爱恨情殇可见一斑。最后引用七夕长生殿的典故,谴责薄情郎虽然当初也曾订下山盟海誓,如今却背弃情义。…

纳兰词总是给人一种苍凉的凄美。该阙词仅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就足以让人感慨万千,安意如在讲到这里的时候,非常高度地评价了这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后面的话其实是可以省去不看的。其他七句,是为了迎合这个词牌而存在的。而这一句是泄露的天机,在浩瀚如烟的词海里,也是独绝的存在。实在难找到可以和这句话相比肩的句子。用力去想,好像也只有元好问的那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勉强可以相当。」安意如和纳兰确实是一对跨时空的情侣,令人好生羡慕!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很多相遇相知的故事,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张爱玲也曾说过:“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于千万年之间,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好赶上了。”…所以,相遇本身就是一种缘,一种大造化!

初见总是伴随着惊艳,倾情,往往有深入人心窝的美感与震撼。初见,像春天初放之花,芬芳而温馨,自然而纯真,于是,或相知或相守或回忆,美妙弥漫生命…

人生如初见,当时间静静流逝,当世事如轮辗过我们的心房,我们还能保持着初见时的激情与真挚,那该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的一种境界啊!

但是,一个“若”字,将所有的意境全部打破,原来这种亘古不变,恒久如初的感情只是一种假设,只是历经沧桑后的人心中的一个美丽而又沉重的梦幻与希冀。世事如轮,人心易变,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没有了那初见时朦胧的美。“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美妙已经湮没在了那荒芜人烟的弋壁。就连《诗经》中的爱情也经不起时间的冲刷,“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多么深情,多么炽热的爱情誓言啊!可是最后也免不了“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信誓旦旦,不思其反”的悲凉。初见的倾心随着时光流逝而风化,随岁月苍老而锈迹斑斑…

故事往往都以凄惨的结局而告终。长信宫中的班婕妤,纵使泪水滴破脸颊,也改不了秋扇见捐的命运;马嵬坡上,三郎赐死了杨玉环,背叛了曾经“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于是乐天才会有“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叹息。

“爱情用来遗忘,感情用来摧残,忠诚用来背叛,在时之洪流中起落,人心常常经不住世事熬煮”安意如说。

他立在残阳梳窗之下,看落叶萧萧,是西风又来过?翻起他心中沉睡的记忆…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得不让人感叹:情到浓时情转薄!往事不胜思呐!

或许只有于若即若离之间,才能透出初见的朦胧;或许只有邂逅,才能创造出最美好的境界;或许只有在梦境,才能回眸又见春山翠,婉尔一笑寄真情~

5.周南桃夭品读

《周南桃夭》出自《诗经·国风·周南》,是《诗经》三百零五篇的第六篇,这不能不说它在《诗经》中的地位是很为突出的。这是一首祝贺女子新婚的诗。全诗构思工巧,层层递进。首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一句就给读者带来一片生机勃勃、春光明媚的自然景色,又象征着青年男女嫁娶的大好时光,并烘托着容貌如花的美丽新娘的青春气息,预示着婚姻的美满幸福。接着二章、三章,用桃实硕大且多,象征新娘多子多孙,用桃叶茂密葱绿象征新娘于归后,家族昌盛,使全诗洋溢着民间婚嫁热情欢快的生活气氛,真是天然妙笔!而且《桃夭》所创造的比兴,已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的成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也被后世奉为结婚的楹联。可见其影响深远。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原文: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翻译:

桃树含苞满枝头,花开灿烂如红霞。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果实累累坠树丫。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桃树含苞满枝头,桃叶茂密色葱绿。姑娘就要出嫁了,夫妻和睦是一家。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