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白话

1.《唐诗三百首》的白话诗翻译

是一大本书来的如何全本白话翻译?同名不同作家的又多不胜数。

个人较留意的是清代的版本。由"蘅塘退士"所选的。

1981年香港上海印书馆出版。叫:内有附一,由朱自清所记的的文章。

(因他是名人,该会易在网上找到原文吧!不代查了)同时鲁迅先生也推一本叫的书作导读给他儿子,也可留意了。白话翻译诗,是十分困难的,因古诗尚单字意解。

译者功力多少及主客观会生十分巨大的分野。先不理不同国文的字音意数上的不同了(英是长字,中是单方字。)

因此。只是查"单"字也可以出现有不同字数的"字典"了!在古文翻译中只是五言翻译也可成了句译了,如何谈得上五字内的诗意?以一例:找李白的乐府诗头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10字)1)译意是:好朋友你也见过黄河的流水是从天上下来的吧!(20字)2)从限字译则成:朋友看!黄河水,雨下流河.(10字,不计",!."的)3)诗意近译则成:好友你知吧?黄河的水来自天上啊!(加了"亲和力"的,少了李白的"狂")4)简译又成:你来见见黄河水来自天!(10字的白话诗翻译,也是译者功力不足比上李白吧!)可是你须留心,不是单句。还有下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白话化得还要接下去呢。A)坦白说,你还是欣赏原句吧:"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10)奔流到海不复回(7)。

"(李白)B)我把它译成白话同字数则成:"带眼的人看水来自天,(10)滚向大海不回头(7)。"(后译)虽也留心了李白的"狂意"。

也近近代的白话诗。最终,请你还是欣赏李白的A吧!君不见黄河(古唐)之水(诗)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那叫后人如何译"?明乎。只是短短17字便要回你那麽多,何况其他人物众多,背景性格各异,诗意深浅不同。

以个人功力看那17字的意理,该表逹李白"率性自然的个性,以大河喝酒说志"呢!(其主旨则是四字说完,他在"借酒烧愁"中)你会不会是在"缘木求鱼"中呢?。

2.白居易诗词全译白话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赋得古原草送别》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忆江南》 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卖炭翁》 4、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与元九书》 5、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长恨歌》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长恨歌》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情绵绵无绝期。

《长恨歌》 8、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放言五首(其三)》 9、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钱塘湖春行》 1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11、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夜筝》 12、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暮江吟》 13、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14、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买花》 15、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 16、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琵琶行》 17、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行》 18、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 《琵琶行》 19、银屏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琵琶行》 20、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琵琶行》 21、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3.小学生必背的白话诗歌

天末怀李白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1、天末:犹天边;

2、君子:指李白。

3、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4、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 展开

小陈啻睸WHv3 2014-09-09

必背古诗80首

1、长歌行 ( 汉乐府 )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琨黄华叶衰。

百川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七步诗 [三国] 曹植

煮豆持做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谁能给我完全解释一下李商隐的《锦瑟》要比施蛰存《唐诗百话》里的

朦胧“锦瑟”千古谜

——李商隐《锦瑟》诗诌议

★ 龚 焱

与杜牧合称“小李杜”的晚唐诗人李商隐,一生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首《无题》诗,更是代代共诵,人人传唱。

李商隐的《无题》诗确实堪称一绝。所谓“无题”,是诗人别有寄托而又不愿明说,就用“无题”名篇。此外,也有诗人仿照《诗经》的办法,取诗的起首二字作为标题,而标题又不能概括全诗的主旨,这类诗仍属于“无题”之类。

李商隐的诗集开篇第一首,题为《锦瑟》,人们也把它看作是无题的作品。由于它的词藻华丽,情意缠绵,景象迷离,含义深邈,诗的中心究竟是什么,一直存在争论。相传宋朝时,“江西诗派”的创始人黄庭坚读了《锦瑟》也觉得不好理解,甚至找他的老师苏东坡请教。可见一千多年来,这首诗成了文学界的“哥德巴赫猜想”。原诗是这样的: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的每一联都是朦胧的。首联两句,聆锦瑟之繁弦,思年华之往事;音繁绪乱,惆怅难言。千重往事,九曲情肠,形成了诗的多层次朦胧的内蕴。

颔联由庄周梦蝶,写到杜宇化为鸟。庄周在虚渺的梦境中,忽而“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忽而又醒来,“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乎,蝴蝶之梦周欤?”这是朦胧的梦境。杜宇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每年暮春三月啼鸣求偶,口中流血,声哀情苦。这里写的是空灵虚幻的人魂化鸟。诗人写梦迷,写冤禽,所要表达的,仍然是朦胧的内心世界的悲戚与怨愤。

颈联以“泪”、“暖”为诗眼,写了明珠和良玉。月为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中——形成了一个月、珠、泪三者难解的朦胧妙境。下一句写的则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的朦胧景象。纵观全联,写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异,而怅恨则一。朦胧的自然景象所体现出的,是朦胧的感情世界。

尾联两句更是多层次的、曲折的感情世界的剖析:如此情怀,今朝已化为不堪回首的往事,然而,当初是何等地使人怅惘迷恋呵!

通读全诗,我们便会发现:诗人托物传情、一往情深所追求的对象,究竟是一位情人呢,还是某种令其神往、促其献身的政治目标?诗中没有明说,也未曾暗示。诗人把这最大的“一团模糊不清”交给了读者。

总起来看,《锦瑟》不可能不是一首“自道平生之诗也”。

但许多人却刻意求深,力图发掘出这首诗的所谓“隐秘”。有的认为,李商隐“婚王氏,时年廿五,意其妇年正同,夫妇各廿五,适合古瑟弦之数。”有的认为,“锦瑟乃当时贵人爱姬之名。” “或云锦瑟,令狐楚之妾。”他们断言《锦瑟》是悼念一个女人的作品。

然而,许多人都不同意这种索隐式的解释。倒是苏东坡对《锦瑟》一诗的解释,既照顾了全诗中间两联四句与“锦瑟”的关系,又能概括五十年的饱和着复杂的思想感情。他说:“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如:“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玉生烟”和也。

不过,作为表现一般的“适、怨、清、和”情致的四句诗,对于李商隐来说,又当有它特定的含义。所谓“庄生晓梦迷蝴蝶”,在“适”中又蕴含了“迷惘”的成分,这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所特限了的;所谓“蓝田日暖玉生烟”,在“和”中又孕育着“可望而不可及”的短暂希望和最终破灭,这同样是被“当时已惘然”所限制了的。

我们也不能不看到,李商隐这首《锦瑟》诗的中间两联四句中,似乎还存在“獭祭”的痕迹。唐宋人作诗每有先得佳句而后成篇的,这自然就增加了索解的困难。金代元好问对《锦瑟》早有论定: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他的见解,应当是颇有见地的。

参考资料:

5.10首古诗

1、唐代:王维《鹿柴》 原文选段: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白话释义: 幽静的山谷里看不见人,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影晕映入了深林,又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2、南北朝:谢朓《王孙游》 原文选段: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白话释义: 地上长满了如丝的绿草,树上开满红花的暮春。

莫说你不回来,即使回来,春天也过去了。 3、唐代:江采萍《谢赐珍珠》 原文选段: 桂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

长门尽日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 白话释义: 我很久没有画我的柳叶眉了,面上的残妆和著眼泪打湿了我的红绡衣。

我自是很久没有梳洗过了,你也不必送一斛珍珠来安慰我的寂寥之心。 4、唐代:岑参《过碛》 原文选段: 黄沙碛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白话释义: 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

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 5、唐代:李商隐《端居》 原文选段: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白话释义: 6、宋代:周敦颐《题春晚》 原文选段: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白话释义: 落花纷纷我在夕阳的余晖中把门关上,天边有几只归巢的乌鸦绕着树林盘旋。

吟完诗在栏杆边小立片刻,远远望见渔夫樵子一个个走在回家的路上。 7、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 原文选段: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 白话释义: 炉火熊熊燃烧,红星四溅,紫烟蒸腾,广袤的天地被红彤彤的炉火照得通明。

炼铜工人在明月之夜,一边唱歌一边劳动,他们的歌声打破幽寂的黑夜,震荡着寒天河流。 8、宋代:陈师道《绝句·书当快意读易尽》 原文选段: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

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 白话释义: 读到一本好书,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没多久就读完了;与知心朋友亲切交谈,心中十分高兴,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来。世界上的事往往是这样美中不足与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够欢笑开怀? 9、元代:揭傒斯《寒夜作》 原文选段: 疏星冻霜空,流月湿林薄。

虚馆人不眠,时闻一叶落。 白话释义: 疏星散布在霜空里凝结不动,朦胧月色下草木湿湿润润。

旅居在客店中辗转难眠,正是万籁俱寂时,听得那一片枯叶落地的声音。 10、五代:李煜《书灵筵手巾》 原文选段: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白话释义: 这一生与妻子共同分担着国难的痛苦以至于让人憔悴,正值壮年却又遇上丧妻之痛。

手巾上犹可嗅到妻子生前所用香膏的气味,画眉的黛烟也在手巾上留下了点点斑痕。

6.翻译这首古诗词,给个白话译文就采纳,要原创的

浣溪沙·钿毂香车过柳堤 【唐】张泌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题解】 这首词写女子驱车送别情郎的依依不舍。

上片写车过柳堤,马嘶桦烟,人已远去。“为他沉醉不成泥”一句,表现了女子对男子的依恋之情,如“成泥”,岂不是可以不走了吗?下片头二句写驿亭环境,用以表现女主人公送走情人后“含情无语”的淡淡哀愁

【词意】 装饰华美的香车缓缓走过杨柳堤岸, 桦烛成烟,天还未亮,良人就要离去,分别来临,马儿频频嘶鸣, 我为他酩酊大醉不成样子。 两人分别的驿亭四周开满了鲜花也无心欣赏,凌晨时分花草上的露水逐渐生成, 杜鹃声时断时续,声声凄惨,西天的月亮越来越低, 两人四目相对,脉脉含情,无声无语,只把身子倚靠在驿亭西栏。

【注释】 1、钿毂(gǔ)香车:指华美的车子。钿毂,金饰的车轮轴承,有眼可插轴的部分。

屈原《九歌·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香车,用香木做的车。

泛指华美的车或轿。唐卢照邻《行路难》诗:“春景春风花似雪,香车玉舆恒阗咽。”

明沈德符《野获编·妇女·黄取吾兵部》:“其妾甫及门,则女奴数辈竟拥香车入司马曲房。”《清平山堂话本·洛阳三怪记》:“坐的轿谓之‘香车’。”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破五》:“春日融和,春泥滑澾,香车绣幰,塞巷填衢。” 2、柳堤:植有柳树的堤岸。

唐白居易《湖亭晚归》诗:“柳堤行不厌,沙软絮霏霏。”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六:“仆人催促怕晚了天色,柳堤儿上把瘦马儿连忙解。”

《红楼梦》第59回:“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说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3、桦烟分处:这里当指时间。

一说指朝廷考场。 (1)桦烟:桦烛之烟。

桦树,落叶乔木,皮厚而轻软,可卷蜡为烛。谓之“桦烛”。

据《国史补》载:正旦晓漏以前,三司使大金吾以桦烛拥,谓之火城。唐白居易《早朝》诗:“月堤槐露气,风烛桦烟香。”

前蜀薛昭蕴《喜迁莺》词:“桦烟深处白衫新。认得化龙身。”

南唐张泌《浣溪沙》词:“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

(1)分处:指分别之处。或指分别之时。

A、分别安置。《汉书·霍去病传》:“乃分处降者于边五郡故塞外,而皆在河南,因其故俗为属国。”

B、分别居住。明刘基《郁离子·玄豹》:“于是木朽而蚁日蕃,则分处其南北之柯。”

明高启《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文身乌喙昔分处,有国本是名诸侯。” C、指分别之处。

或指分别之时。唐张籍《惜别》诗:“临行记分处,回面是相思。”

4、沉醉:大醉。宋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儒林外史》:“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5、驿亭: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古时驿传有亭,故称。

这里指情人分别的地方。 (1)驿站所设的供行旅止息的处所。

古时驿传有亭,故称。唐杜甫《秦州杂诗》之九:“今日明人眼。

临池好驿亭。”仇兆鳌注:“邮亭,见《前汉·薛宣传》。

颜注:‘邮,行书之舍,如今之驿。’据此,则驿亭之名起于唐时也。”

宋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既出境,宿驿亭间,介马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明陆采《明珠记·珠园》:“驿亭空拨琵琶弦,鸾胶未续,蓝桥便是神仙宅。”

柳亚子《浙游杂诗》之七:“向晚停车访驿亭,经翁扶杖早相迎。” (2)指管理驿亭的人。

《晋书·天文志上》:“东壁北十星曰天厩,主马之官,若今之驿亭也,主传令置驿,逐漏驰骛。谓其行急疾,与晷漏竞驰也。”

6、香露:花草上的露水。晋王嘉《拾遗记·炎帝神农》:“陆地丹蕖,骈生如盖,香露滴沥,下流成池。”

唐温庭筠《芙蓉》诗:“浓艳香露里,美人清镜中。”前蜀韦庄《更漏子》词:“深院闭,小庭空,落花香露红。”

7、玉蟾:即“玉蟾蜍”。 (1)玉雕的蟾蜍。

盛水容器。多作更漏与文具之用。

《西京杂记》卷六:“(晋灵公冢)唯玉蟾蜍一枚,大如拳,腹空,容五合水,光润如新,王取以盛书滴。”唐李贺《李夫人》诗:“玉蟾滴水鸡人唱,露华兰叶参差光。”

宋梅尧臣《问答·送九舅席上作》诗:“玉蟾蜍,厕君笔砚诚有诸。”清金农《寒夜过荆山人山居》诗:“想见苦吟风烛下,灵龟屏息玉蟾枯。”

(2)指传说中月宫里的蟾蜍。宋杨万里《木犀花赋》:“盖向者之所闻,乃于兹其良是。

摩挲玉蟾蜍而问焉,亦不知名,而字之曰‘桂’。”明无名氏《青莲记·明皇游月宫》:“万古悠悠,玉蟾蜍长厮守。”

(3)古时传说月中有蟾蜍(癞蛤蟆),所以常以蟾指代月亮。月亮的别名。

唐褚载《月诗》逸句:“星斗离披烟霭收,玉蟾蜍耀海东头。”明无名氏《飞丸记·月下伤怀》:“抬头问玉蟾,一样团圞,几般堪玩。”

南朝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皎洁轻冰,对蟾光而写镜。”。

7.唐诗百话怎么样

全文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来赏析唐诗。

需要纠正的一点,这里的初、盛、中、晚是指唐代政治、经济而言,盛唐只是唐代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而不是诗的或说文学的全盛时期。 施老师提出对于文学作品要“知人论世”,在讲解作品的时候往往涉及当时的官吏品级制度、军事制度、时局情势、人文风俗等,得以一窥时代风气。

每一部分后面都有一个总结性的余话。同时,广泛援引后世所著诗话,展现各时代诗人对此诗的不同理解,从而对诗意得出一个较合理的推断。

通过此书,可以对唐诗的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掌握。我以为,这种诚恳、踏实、普及性的书籍是当今人所需要的。

8.唐诗百话怎么样

全文按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来赏析唐诗。

需要纠正的一点,这里的初、盛、中、晚是指唐代政治、经济而言,盛唐只是唐代政治、经济的全盛时期,而不是诗的或说文学的全盛时期。 施老师提出对于文学作品要“知人论世”,在讲解作品的时候往往涉及当时的官吏品级制度、军事制度、时局情势、人文风俗等,得以一窥时代风气。

每一部分后面都有一个总结性的余话。同时,广泛援引后世所著诗话,展现各时代诗人对此诗的不同理解,从而对诗意得出一个较合理的推断。

通过此书,可以对唐诗的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掌握。我以为,这种诚恳、踏实、普及性的书籍是当今人所需要的。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