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里宜室宜家一句出自哪里《诗经》里“宜室宜家”出自《国风·周南·桃夭》里的“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意思是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宜的意思是和顺、亲善。室家:家庭,此指夫家,下文的“家室”“家人”均指夫家。 此句出自先秦佚名《国风·周南·桃夭》,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原文如下: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白话文释义: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的诗,从桃花到桃实,再到桃叶,三次变换比兴,勾勒出男婚女嫁一派兴旺的景象。古人通过桃花似的外“美”,巧妙地和“宜”的内“善”结合起来,表达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向往。 全诗分为三章。第一章以鲜艳的桃花比喻新娘的年青娇媚。“桃之夭夭”,以丰富缤纷的象征意蕴开篇,扑面而来的娇艳桃花,使诗歌产生一种强烈的色彩感。“灼灼其华”,简直可以说桃花已经明艳到了极致,靓到能刺目的程度了。 从比喻本体和喻体的关系上看,这里所写的是鲜嫩的桃花,纷纷绽蕊,而经过打扮的新嫁娘此刻既兴奋又羞涩,两颊飞红,真有人面桃花,两相辉映的韵味。诗中既写景又写人,情景交融,烘托了一股欢乐热烈的气氛。这种场面,即使在今天还能在农村的婚礼上看到。 第二章则是表示对婚后的祝愿。桃花开后,自然结果。诗人说桃树果实累累,桃子结得又肥又大,此乃象征着新娘早生贵子,儿孙满堂。第三章以桃叶的茂盛祝愿新娘家庭的兴旺发达。以桃树枝头的累累硕果和桃树枝叶的茂密成荫,来象征新嫁娘婚后生活的美满幸福。 此篇语言优美,又极为精炼。不仅巧妙地将“室家”变化为各种倒文和同义词,而且反覆用一“宜”字。一个“宜”字揭示了新嫁娘与家人和睦相处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她的美好品德给新建的家庭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和谐欢乐的气氛。 2.求:有关庆贺新婚的诗词,古文,骈文等等,篇幅长的自古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挚友东晓青春年少,风流倜傥。诚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者也。 怎奈缘分未至,佳人无讯。常对月伤怀,借酒消愁。 有诗云:风雨送春归,杜鹃愁,花乱飞,青苔满院朱门闭。孤灯半垂,孤衾半欹,萧萧孤影汪汪泪。 忆归期,相思未了,春梦绕天涯。某日,东晓认识一女。 该女自称朱婕。静如处子恂恂,行若杨柳依依。 言语柔媚,才华横溢。东晓目为天人,情愫暗结。 二人相见如故,言语相契。怎奈银蟾西落,金乌东升。 好宴易散,好梦常醒,从来欢愉嫌少。惟佳期再定,更续前缘。 时光易逝,良宵难再。两小儿情思吐尽,相思成愁。 一个是对月常嘘叹,一个是见花暗神伤。所谓:千里姻缘一线牵。 更有众亲友鼎力相助,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东晓为答谢众人,选取良辰,迎娶娇娘。 并于米公酒店略备薄酒,宴请四方来客。 至此,花开并蒂喜欣合,福禄具欢畅。 吉日良辰共赏, 满轮天 ,星河荡漾。汉阳金凤,意气殊灵 ,清馨明盎。 瑗玉真龙, 浑然风韵犹英朗。珠联璧会铸良缘 ,长乐安言怅。 白首耳无相忘,玉无瑕 ,仙葩苑阆。燕双飞过 ,玉露金樽 ,陈醅佳酿。 移美玉配明珠,折干柴燃烈火。才子佳人,共结并蒂,天上地下无此乐矣。 愚弟不才,稍尽笔墨之资,祝二位白头到老,永结同心。琴瑟和鸣,共效于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