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宋词劝勉

1.劝勉别人读书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词小筑为您解答: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35、三更灯火五灯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6、读书良有感,学剑惭非智。-《来从窦车骑行 自朔方行作》唐. 李益

37、早知今日读书是,悔作从来任侠非。-《杂曲歌辞·缓歌行》唐. 李颀

38、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杂曲歌辞·行路难二首》唐. 高适

39、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清明》宋. 王禹

40、身名不问十年馀,老大谁能更读书。-《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唐. 王缙

41、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客舍喜郑三见寄》唐. 刘长卿

42、令伯支离晚读书,岂知词赋称相如。-《酬包佶郎中览拙卷后见寄》唐. 卢纶

43、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答侯少府》唐. 高适

44、读书惟务静,无褐不忧贫。-《送薛秀才》唐. 皇甫冉

4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唐. 杜甫

46、.《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47、《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48、《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劝勉轻跨而不自重的女人的诗词

【诗词名句·出处】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出自《井底引银瓶》【年代·作者】 唐代·白居易 【全文·原文·全诗】 井底引银瓶 (白居易·唐) 序:止淫奔也。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释义·赏析·引用】 这是白居易模拟被抛弃女子的口吻写的一首劝诫诗,主题正如他在小序中所言“止淫奔也”,目的是为了劝诫年少的女子不要做与人私奔的傻事。

下面分句解释一下诗的意思。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这几句诗,是用“兴”的艺术手法,兼有“比”的意义。从井底汲水向上牵引银瓶,银瓶刚要上来绳子却断绝了;在石头上打磨玉簪,玉簪快要磨成时中间却折断了。

这两种意象都显示做事没有成功,喻示下面所说情事的没有善果。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瓶子坠落、簪子折断知道怎么办吗?就如同我今天和你的分别。这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将意象与要诉说的事实联系了起来。

妾:这里是女子对自己的谦称。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回忆当初在家为少女时,人们都说我的举止行动姿态非同一般。殊姿:与众不同的姿态。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我双鬓曼妙像秋蝉的双翅,我两眉弯曲呈远山之色。

婵娟:这里是用来形容姿态曼妙优雅。双蛾:指美女的两眉。

远山色:指眉毛看起来让人十分舒心的那种状态。语出刘歆《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肌肤柔滑如脂……”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我随同伙伴在后园中嬉笑玩耍,这时候和你还不认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我身靠在短墙上手把玩着青梅花,你骑着白马站立在垂杨旁。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墙头人和马上人远远地相互看着,这一面就知道你当下已魂不守舍。断肠:这里是形容极度喜爱之情。

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即由“墙头马上遥相顾”这句诗而来。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知道你喜爱我便同你说话,你指着南山上的松柏发下誓言。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感念你以松柏的长久和坚贞喻示爱我之心,于是我私下合并双鬟跟随你而去。合双鬟:古代少女发式为双鬟,结婚后即合二为一。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来到你家五六年,你家大人常常给话听。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行过聘礼的就是正妻私奔的只能作妾,没资格在家族祭祀之礼上主祭奉上祭品。

苹蘩: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最终知道你家是不可久住的,怎奈出门后没有可去之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高堂上并不是没有父母,故乡里也到处都有亲人。

高堂:在古代的家庭里,父母的居室一般被称为堂屋,是处于一家正中的位置,而堂屋的地面和屋顶相对比其它房间要高一些。故用高堂指父母居处,或代称父母。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偷偷跑出来再也没有通过音讯,如今伤心羞愧如何回去呢?潜:私密、暗地里。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为了你一日的恩爱,耽误了我一生的幸福。

这是读来让人酸鼻的两句诗,从中可体会主人公那份痴情和怨恨。所谓“一日恩”,就是那天“墙头马上”彼此间的眉目传情和男方当时的信誓旦旦。

而“百年身”则是指自己终生的幸福。人生不过百年,“百年身”的意思就是指一生。

女子是个重情重义的人,所以男方那天对自己表示的恩爱,让她刻骨铭心。为了报答这份情义,她毅然不顾家庭和礼教的束缚和他私奔。

原以为彼此可以相守到老,没想到男方在家庭和封建势力的压力下屈服了,“南山松柏”的誓言终成泡影。如今留在男家无名份,想回娘家又没脸面,真是进退两难。

女人不比男人,女人一旦有了与人私奔的“污点”,这一生就再也难以抬头了。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女子才对男子发出了“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的怨恨之言,即便痛彻心扉,但仍怨而不怒。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奉劝一些人家的少小女子,千万不要将自己的终身轻易许诺给别人。

痴小:幼稚;幼弱。这两句诗是女主人公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对痴情少女发出的忠告。

在今天读来,仍有现实意义。女子争取自己的爱情无可厚非,但一定要懂得自重自爱,千万不能被男人一时的甜言蜜语所迷惑,就奉献出自己的贞操。

一旦所遇非人。

3.我和唐诗宋词在一起 高中作文

诗词像落叶一样走进我的生活;诗词像太阳一样滋润我的心灵;诗词像彩虹一样渲染我的青春。。在唐诗宋词中,我仿佛是穿梭时空,倾听古人的心声。

淅淅沥沥下着小雨,我爱独自坐在窗前,泡一杯清茶,捧着一本诗词集,在橘黄色的灯光下,独享古诗词带给我的无尽欢乐。

一场秋雨,一场梦。梦中,有人轻吟“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有人浅唱“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有人描绘“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啊,从唐诗宋词中我读懂了刘禹锡的豁达胸怀;读懂了张继的姑苏情绪;读出了秋天的美丽,在唐诗宋词中,我品味了秋天的美丽。

月,自古以来,寄托着人们的思念,祝福和悲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我领悟了苏轼的无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看到了李白的孤寂。倾听苏轼李白的心声,我感受了那遭贬谪后的悲凉,但仍积极乐观的面对挫折的精神。在唐诗宋词中,我学会了冷静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与困境。那一首首传颂千古的诗词,饱含了我多少向往啊!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苏轼的旷达;李白的豪爽,领略着李清照的婉约,陆路的悲壮,陶醉在王维的田园情怀,辛弃疾的浪漫狂想中。

这一切的一切,都令我如痴如醉。在阳光灿烂的春日,在荷香四溢的夏季,在月白日清的秋夜,在银装素裹的严冬,我用心品味着,用情感受着诗词带给我的另一种境界,另一种思想。

如涓涓流水,如淡淡云烟,那些清丽雅致的小诗,总会穿过我的心灵,在我的脑海里萦绕不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我陶醉在早春的清新之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陶醉在夏日的绚丽之中,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陶醉在秋夜的温婉之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我陶醉在冬雪的烂漫之中。

一唱三叹的琴声,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号角,铿锵有力,那些苍凉悲壮,富有哲理的诗词总会震撼着我的灵魂,在我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我读出封建大夫的苍凉与悲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又读出了前人豁达的胸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被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感动着,“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我被游子的思乡情感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如良师益友的劝勉,鼓励着我更加勤奋地去拼搏,去创造。

我心中的唐诗宋词啊,你是中华文化的结晶,你承载着炎黄子孙的情绪!我心中的唐诗宋词,你走进我的生活,让我在你的滋润下成长。

诗人们的豁达胸怀,他们的悲凉孤寂,他们的积极乐观,他们眺望美景时发出的感慨呀,震撼着我的心灵。唐诗宋词,是诗人们只会的结晶!寄托着古仁人千变万化的情感。

唐诗宋词,虽然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的体现。但在我心中却占据着主要位置,“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悬赏分给我呦~

4.劝学这是一首劝勉少年

古人作诗词,不仅可用来抒情咏怀,也能有用于劝诫。以诗相警,让人更易铭记于心。譬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便警示人们少年时期要努力学习。劝人读书学习是劝诫诗词吟咏最多的题材。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学士都曾作诗劝诫家族子弟读书勉学。这些“读书”诗在今日读来,依然对我们有警示作用。

今天狗子就归纳了史上最为经典的五首“读书”诗,每一首都有一个千古名句: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图片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自幼家道中落,凭借自己苦读方才有所成就,尤其是于书法一道更是自成一家,名传千古!正是认识到刻苦读书的道理,颜真卿才会作此《劝学》诗以劝勉子弟后人勤学苦读!一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通俗易懂富含哲理,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想必每个人都听过这句出自《增广贤文》的警语,殊不知《增广贤文》正是引用了唐代王贞白的诗句并加了一句“寸金难买寸光阴”!王贞白这首诗于情于景,都乏善可陈,但于叙事之间道出哲理感悟,尤其一句“一寸光阴一寸金”,将无形的光阴以金子的形象衬托出时间的宝贵,劝人珍惜光阴!千古名句,着实不凡!

和董传留别

北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很多人都知“腹有诗书气自华”,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千古名句出自苏东坡的这首诗!苏东坡这首《和董传留别》并非为劝诫而作,但这句“腹有诗书气自华”却是极为经典地道出了读书与外在气质的关联,讲出了读书能使人气质升华高雅脱俗的道理!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旁人劝诫多是劝勉勤学苦读,唯独陆游这首劝诫诗道出了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道理!这首诗前两句先以古人做学问说起,写出了做学问的艰难:“少壮工夫老始成”,潜意即位劝勉儿子珍惜青春时光努力读书。而末两句则是教育儿子如何读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便是既要读书,也要身体力行地实践方才能明悟真理!

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宋词送别词的特点

一、送别诗词中常见题目 送别诗词题目中往往有“赠、别、送”之类字眼。

如:《赠汪伦》、《别舍弟宗一》、《别董大》《送魏二》、《送元二使安西》等。就送别时诗人作为主客对象而言,送别诗词可分为送别、留别(留赠送行者)两类。

其中留别诗词数量很少,如李白《赠汪伦》、《金陵酒肆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送别双方多是朋友,也有亲人(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情人(李商隐《板桥晓别》、柳永《雨霖铃》),同僚(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匆匆过客(温庭筠《赠少年》)甚至是某个地方(李白《渡荆门送别》是告别故乡,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则是作别湖上亭)。

二、送别诗词中常见意象 意象是指诗词中常用以传达诗人或词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对稳定的物象或图景。送别诗词常见意象有: 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2、草:别情的象征。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长亭:古代驿道旁盖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成为送别之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中有“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4、南浦:南面的水滨。

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楚辞·九歌·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白居易有《南浦别》。

5、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许浑有《谢亭送别》。 6、劳劳亭: 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

李白有“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除了上述意象外,送别诗词还常用:寒蝉、兰舟、美酒、残阳、阳关、古道、西风、画角、鹧鸪、春风、秋月、落叶、残红、败荷、江水、细雨、寒鸦等等。

三、送别诗词的常见情感 送别诗词大多是凄清缠绵、低徊留连,表现惜别恨别之意。王维《送别》“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愁”,白居易《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因别而幽怨悱恻,悲情满怀。

周紫芝《踏莎行》“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得今宵去”,黄昏时刻已经被无穷无尽的离愁所苦,主人公便就担心今晚将如何度过,因别而愁情无限。

李商隐《板桥晓别》“水仙欲上鲤鱼去,一夜芙蓉红泪多”转忆昨夜一夕芙蓉如面的情人泣血神伤的情景,不但从“晓别”写出了夜来的伤离,而且从夜来的伤离进一步暗示了“晓别”的难堪。这样,昨夜长亭窗户之内,“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杜牧《赠别》)的情景,今朝板桥晓别之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的黯然销魂之状就都如在目前了。

送别诗词中也有积极开朗,格调高远,以壮语慰别的作品。王维《送梓州李使君》立意不在惜别,而在劝勉。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表现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适《别董大》更是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著名琴师黄庭兰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啊!话说得响亮有力,于慰藉中充满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还有借别抒怀之作。

柳宗元《别舍弟宗一》抒发的不仅有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更有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诗的第二联“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正是这种情感的集中体现。

李白《南陵别儿童进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则把诗人踌躇满志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表露出诗人不遇而闲适,失意而淡泊的情怀。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从清澈无瑕、澄空见底的玉壶中捧出一颗晶亮纯洁的冰心,传达出自己虽被贬依然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

四、送别诗词的常见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在诗词鉴赏中主要指抒情方式、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法等几个方面。 1、抒情方式 送别诗词主要抒写离别之情,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如高适《别董大》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作者直抒胸臆,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间接抒情的如杜牧《赠别二首(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诗人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写情。

在他眼。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