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启蒙教育有关的诗句

1. 有关教育的诗句有哪些

1、题弟侄书堂 唐代: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

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 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

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译文 虽然住的屋子简陋但知识却没有变少,我还是与往常一样,尽管外面已经战乱纷纷。

故乡虽然在打仗,可是弟侄还在接受儒家思想的教化。 窗外竹子的影子还在书桌上摇摆,砚台中的墨汁好像发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声。

年轻时候的努力是有益终身的大事,对着匆匆逝去的光阴,不要丝毫放松自己的努力。 2、勤学 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译文 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

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3、书院 宋代: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译文 努力学习就像农人努力耕作,是勤劳还是懒惰只有自己会知道。 就算书的种类繁多,只要努力终究会有熟读、理解的那一天。

4、劝学 唐代: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译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 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5、读书 宋代:陆游 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译文 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亩田园也依然如故,读书的本意原在于黎民百姓。 灯下读书,眼神已大不如从前了。

却还是阅读完了两万的蝇头小字。

2. 与教育相关的古诗词

与教育相关的古诗词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礼记•大学》儒家主张的治国,齐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两件事,一个人的家教不好,而又能教人的,没有这回事。

怀子三月,出居别宫。目不邪视,耳不妄听。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妇女怀胎三月,出居别的地方,眼不看邪恶的东西,耳不听胡乱的东西,说话、饮食用礼义来节制。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序》起:开始

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居身:对自身生活行为的操守。义方:道义和思想行为的一定标准。

3. 和教育有关的诗词

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 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 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 参考资料 瑞文网:。

4. 教孩子说话的诗句

一.必须选择那些能够为儿童乐于接受,容易为他们理解的诗篇。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学习黄遵宪的曾祖母 的教育经验。相传近代卓越的爱国诗人黄遵宪自三岁开始就由曾祖母抚养。

黄遵宪的曾祖母出身知识分子家庭 ,酷爱民间文学,尤其喜欢听当时流行的弹词。她在黄遵宪刚刚学会说话时就开始用儿歌对黄遵宪进行启蒙。

“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莲塘背,种韭菜,韭菜花,结亲家。

亲家门前一口塘。放个鲤鱼八尺长 。”

这样格调明快,轻松而又富有想象力、充满生活情趣的儿歌,给童年黄遵宪留下了深刻影响。对启发他的 智力,陶冶他的情操都有积极作用。

黄遵宪的父亲是一位在当时颇有名气的诗人,他不但以自己诗人气质和性 格给幼年黄遵宪以“润物细无声”的影响,而且特别注意用诗歌启发孩子的智慧。他有意选择与搜集像《千家 诗》那样的琅琅上口而又通俗易懂的诗让儿子学习和背诵。

在曾祖母和父亲的启蒙教育下,黄遵宪很小就酷爱 诗歌。他在十岁那年,塾师以诗句“一路春鸠啼落花”与“一览众山小”为题让学生作诗,黄遵宪即写下“春 从何处去?鸠亦尽情啼”以及“天下犹为小,何论眼底山”这样令当时家乡一带名士们有口皆碑的诗句。

二.必须选择内容健康, 能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诗篇进行启蒙。清代的郑板桥为了对儿子进行启蒙 教育,曾经特意为儿子抄录了一些思想进步、内容健康的民谣,用做教材。

例如: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得放脚眠,蚊虫葛蚤出。”

郑板桥抄录这些具有人民性的民谣用以教育子女,目的是让儿子了解民众疾苦,自小培养关心群众改造社 会的报国之志,懂得怎样做人。 宋代王安石常常用抄诗的形式,规劝子弟奋发努力。

他的弟弟王安国小时喜欢骑马击剑,不爱读书,王安石多次劝他珍惜年华,可是他依然成天游荡,无心学业。因此,王安石就抄录了一首前人所作《时光》诗,贴 在弟弟的书房里。

诗中写道: 江无回头浪,人无再少年。 年华若虚度,老来恨不浅。

时光容易逝,岁月莫消遣。 碌碌而无为,生命不值钱。

王安国看了这首诗,痛悔自己过去虚度年华,碌碌无为,决心从此振奋起精神,使生命更有意义。在 哥哥王安石的鼓励与帮助下,他一心寒窗苦读,终于中了进士,受到朝廷重用。

还有一次,王安石为了鼓励外孙勤奋学习,就在外孙的书案上抄写了两句乐府歌辞:“少壮不努力,老大 徒伤悲!”王安石的外孙看了这两句诗,从此抓紧时间学习,学问大进,后来成为一个博学多才的人。 另一种诗教形式是师长亲自为子女创作“教育诗”,这种形式较选用前人诗作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相 传大诗人陆游就经常使用这种方式,对子女进行教育。翻开陆游的诗集,在他留下的九千多首诗中,大约有一 百多首都是写给孩子的。

为了教育孩子认真读书,继承他的诗风,当他看到七岁的儿子创作了一首诗时,欣喜 地写诗对儿子进行鼓励: 喜见吾家玉雪儿, 今朝竹马绕廊嬉; 也知笠泽家风在, 七岁能吟病起诗。 为了向孩子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传授学习方法,陆游用诗告诉孩子们:“通经本训诂,讲字极声形。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为了教育儿子明确学习目的,告诉他们读书不是为了作官,而是为 了救国救民,他写道:“万钟一品不足论,时来出乎苏元元。”

他特别注意用诗教陶冶孩子性格,使他们形成 良好的思想品德。他告诉孩子,一定要学以致用,身体力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古人 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书生事业期千载,得丧从来未易评”。

有一次,当他的儿子子@①向他请 教作诗方法时,他特意创作一首《示子@①》的教育诗,总结了自己学诗的体会。诗中讲到他开始学诗,只注 意技巧和辞藻,走过一段弯路。

直到中年以后才渐渐窥见到广阔的意境,有了深刻体会。他明确地指示儿子: “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意思是说:你果真要学习写诗,应该首先在诗歌以外,书本以外多下功夫。这 是大诗人陆游留给后代的至理名言。

陆游还经常教诲孩子要保持和发扬陆家的优良家风:“汝曹切勿坠家风。”在他的诗里,多次把他的家风 内容向子孙交代,还希望能为诸孙作出榜样:“夙夜常相勉,诸孙待典型。”

尤为可贵的是,陆游一生坚持不懈地用爱国思想教育子孙后代,直到病危还写下一首《示儿诗》:“死去 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七百年后的今天,当我们重读这首《示 儿诗》时,仍然为诗人的伟大爱国思想所感动,可以想见,它对于陆游子女的教育是何等深刻了。

5. 父母对孩子教育影响的诗句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专利:集中,散逸:分散.这是颜之推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

●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要教导媳妇最好在初入门,要教好儿子最好在孩提时.

●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天下的根基在于家庭.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如果爱护自己的孩子,那就要选择老师来教育他.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人生百年,建树立足在于幼年所受的教育.

●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孩提:幼儿.善于教育儿女的人,必须从小做起.

●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养蒙:教育、启蒙.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年轻时养成的习性如天然生成的一样,一旦成为习惯就不易改变了.这里指出抓年轻时的教育对于后来的成长极为重要.

6. 关于启蒙老师的诗歌

我的启蒙老师

我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好象写过这个题目的作文,当时自己并没什么真正的体会.可是最近我却时常想起我的启蒙老师--徐文芝!

她是一个十分严厉的老师,我很清楚的记得,我们班上那时没有不挨批的,即使我当时是班级的中队长也没例外,但有一点我很欣慰,我挨批的次数是最少的.她是一个十分刚强的人,一个人供家里五个孩子读书,其中四个都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我们的村子是不曾有过的.那时我们经常去她家帮她做些农活,而每次干活的时候我几乎都是领班的,这对我以后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都有着很深的影响.老实说,因为当时小,也不懂得什么人情世故,对她只是一种惧怕,有时候甚至盼望早点上中学,能早点脱离这个”苦海”.后来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上了初中,高中,大学,参加了工作.

现在回想起来,教过我的这些老师中,只有她对我的影响最大,我初中的成绩,高中的辉煌,大学的出色表现都是受她的熏陶和影响的结果.在我心里有一件事情一直另我惴惴不安:那是我上高中时,十一放假回家正赶上秋收,我在村里遇到了她,答应帮她去秋收,可是后来她过来找我的时候我竟然推脱没去!真不知道当时自己是怎么想!也不知道老师回怎么看我.现在一想到此事心里就十分懊悔,很想哭.在这里我想真心的对您说,”老师,您能原谅我吗?”.

自从我上了大学之后她就搬家到沈阳了,我再也没见到过她.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身体好不好?是不是两鬓已斑白了?真的好怀念过去的点点滴滴,希望有时间能到沈阳去看看她.

教师节又快到了,衷心祝福她:幸福安康!真诚的向她说声:谢谢您!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