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宋词选注讲读

1.推荐一首好的宋词~文学社的交流会要用的,最好带鉴赏,要讲十分钟~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2.苏轼 碟恋花(花【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简析

诗词名:蝶恋花

作者:苏轼

朝代:

体裁:词

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注释】

①“天涯”句:指芳草长到天边。

【评解】

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这首《蝶恋花》,代表了他词作清新婉约的一面,表现诗

人创作上的多方面才能。这首词借惜春伤情,抒写诗人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上片惜春,

下片抒写诗人的感伤。面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景色,诗人惋惜韶光流逝,感慨宦海

沉浮,把自己的身世之感注到词中。艺术构思新颖,使寻常景物含有深意,别有一种耐

人玩味的情韵。

【集评】

王士祯《花草蒙拾》:“枝上柳绵”,恐屯田(柳永)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

东坡但解作“大江东去”。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下阕墙内外

之人,干卿底事,殆偶闻秋千笑语,发此妙想,多情而实无情,是色是空,公其有悟耶?

唐圭璋等《唐宋词选注》:本词是消春之作。不过,作者还借“何处无芳草(知音)”

以**自勉。“多情却被无情恼”,也不仅仅局限于对“佳人”的相思。

3.求助:关于提倡古文学习的口头报告(详情内见)

我是搞古代文学的,我想我还是从文学的方面写几部。其次,先秦两汉一段文史哲不分,所以我的书目也兼及史、哲。我国古代的几种经典著作,两千多年中影响到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其中一些闪光的思想,实际上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应先了解我们自身,应该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中科学、民主、积极上进的东西。必须学习、吸收西方发达国家好的东西,但也还应注意同中国的实际结合,应树立民族自信心。所以,我所列书目也就着重于我国古代的文化元典。但也不能不兼顾近代以来和外国的作品。这两个领域的著名作家也是灿若群星,其作品浩如烟海,我只能考虑各方面情况略举一脔,更多的由同学们自己根据兴趣去选择。我这里只说一句:只要是名著,都应该读。

第一类七种,是无论学习何种专业的学生都应该读的。可以这样说:连这七种书都没有读,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大学生。

1、《论语》;2、《老子》;3、《诗经》(选本);4、《楚辞》(选本);5、《古文观止》;6、《唐诗三百首》;7、《红楼梦》。

其中前四种是中国文化元典中最重要的书中的四部。还有些不是不重要,而是考虑到同学们的各方面实际,没有列入。读一读《论语》,不仅可以知道应该怎样作人,还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丘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孔丘的学生所记孔丘平时所说的话,不仅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大都亲切幽默,充满人情味,读起来很有兴味。尤其孔丘对自己所倡导在一生中身体力行,毫不苟且,这是每一个人都应学习的。

《诗经》、《楚辞》分别奠定我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传统。两千多年中,它们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国风》所展现古代社会的生活画面和所抒发的纯真感情,大、小《雅》中所表现一些人的为国劳瘁及在社会动荡中深深的忧患意识,屈原作品所表现不断加强自身品格与能力的修养,为实现“举贤授能”、“循绳墨而不颇”的美政而不懈努力、“九死未悔”的精神,对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培养高尚的品格、纯真感情、深厚的爱国思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都是大有益处的。

《古文观止》是先秦到明代散文的选本,《左传》、《国语》、《国策》、《礼记·檀弓》和汉以来名篇,尤其《史记》、唐宋八大家脍炙人口之作,大体都已收入。这些作品不仅充分展现了汉语言的优美,它的丰富多采和状物抒情的生动性、直观性、简洁性,而且洋溢着真挚的感情,闪耀着古人思想的光辉。手边上没有这本书的话,也可以找一部好的《中国古代散文选》,这样,诸子中的一些名篇也便包括在内了。

《唐诗三百首》是中国诗歌艺术最繁荣、兴盛时代大量优秀作品中选出的精品,也考虑到各种题材、体式和各个名家等方面的代表性,考虑到一般读者的阅读特点。《红楼梦》是中国叙事文学的典范。

第二类:1、《孟子》(选本);2、《庄子》(选本);3、《唐宋词选注》;4、《三国演义》;5、《水浒传》;6、《关汉卿戏剧选》;7、《近代诗选》;8、《鲁迅选集》(或《呐喊》、《仿徨》、《鲁迅杂感选集》);9、《家》;10、《田汉剧作选》;11、《红旗谱》;12、《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六种》;1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书目中凡注“选本”者,都是考虑到同学们的阅读实际。孟柯的民本思想、“君为轻”的思想,为了天下的统一、人民免于饥寒而努力奔走的行为和不畏强暴,不屈于富贵的高尚人格,读之可以提高思想境界,养人浩然之气。《庄子》散文想象之奇、语言之美,诸子中无与伦比。《近代诗选》收有近一百多年中国内忧外患中一些志士仁人的歌哭,读之令人扼腕痛心,立奋发之志,《家》可以使人认识封建社会封建礼教的反动腐朽。苏联虽然解体,但保尔的形象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是有志青年的榜样。其他限于篇幅,不一一评价。

4.侨凝的好像您不知道

作品内容

年代:宋

作者:王禹偁

作品:点绛唇

内容: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阑意。

作品注释

上片煞拍写的是:在蒙蒙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但如此佳丽的景色,却未能使词人欢快愉悦,因为“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在古人心目中,由飞鸿引起的感想有许多。“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在这里,词人遥见冲天远去的大雁,触发的是“平生事”的联想,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王禹偁中进士后,只当了长洲知县。这小小的芝麻官,无法实现他胸中的大志,于是他恨无知音,愁无双翼,不能象“征鸿”一样展翅高飞。

最后,王词将“平生事”凝聚在对“天际征鸿”的睇视之中,显得含蓄深沉,言而不尽。

这首词在艺术风格上一改宋初小令雍容典雅、柔靡无力的格局,显示出别具一格的面目。词中交替运用比拟手法和衬托手法,层层深入,含吐不露,语言清新自然,不事雕饰,读来令人心旷神怡。从思想内容看,此词对于改变北宋初年词坛上流行的“秉笔多艳冶”的风气起了重要作用,为词境的开拓作了一定的贡献。

注释

①孤烟:炊烟。

②行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③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④会:理解。

评解

这首词是王禹偁任长州知州时的作品。词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抒发了他

壮年时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全词借景抒情言志,写得委婉含蓄。风格清丽,感情质朴。

集评

《词苑》:此词“清丽可爱,岂止以诗擅名”。

《唐宋词赏析》:此词把握住水乡景物的特征,用清淡自然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色

彩暗淡的风景图,隐约流露出作者客居异乡,抑郁愁闷的心情。

《唐宋词选注》:王禹偁的作品以诗文为主,在仅存的这首小词中,他描绘了江南

水乡的景色,抒写出游子的客愁,写得委婉细致。词末透露作者的怀才不遇之感,不同

于一般的艳词。

5.《念奴娇》所有的诗(要全,最好有赏析,里面不要有别字

郑板桥词集——《念奴娇》 郑板桥(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苏兴化人,3岁丧母,由乳母费氏抚养长大。

少时读书于江苏仪征,20岁学填词,26岁设塾教学,业余时间研究诗文书画。他生活十分清苦。

开始以卖画为生。他中秀才后,到1732年(雍正1O年)40岁才中举人,到1736年(乾隆元年)44岁考取进土。

先后当了山东范县、潍县知县,12年的官场生涯,使他目睹当时社会许多黑暗,他的一些施政措施,遭到豪绅的排斥,终在1753年(乾隆18年)去职。 其一 ⊙ 石头城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削成城郭。

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 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

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 而今春去秋来,一江烟雨,万点征鸿掠。

叫尽六朝兴废事,叫断孝陵殿阁。 山色苍凉,江流悍急,潮打空城脚。

数声渔笛,芦花风起作作。 【注释】 欧刀吴斧:《后汉书.虞诩传》,“宁卧欧刀,以示远近。”

欧刀,行刑的刀。 吴斧指吴刚砍桂树的斧。

风利何曾泊:据《晋书.王浚传》,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船过秣陵,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风利不得泊也”,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 其二 ⊙ 周瑜宅 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

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 楼舻云崩,旌旗电扫, 射江流血。

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 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

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 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

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注释】 公瑾伯符:周瑜和孙策的字。

炎刘:指汉家朝廷。汉尚火德,故称炎。

老魅:指曹操。 其三 ⊙ 桃叶渡 桥低红板,正秦淮水长,绿杨飘撇。

管领春风陪舞燕,带露含凄惜别。 烟软梨花,雨娇寒食,芳草催时节。

画船箫鼓,歌声缭绕空阔。 究竟桃叶桃根,古今岂少,色艺称双绝? 一缕红丝偏系左,闺阁几多埋没。

假使夷光,苎萝终老,谁道倾城哲? 王郎一曲,千秋艳说江楫。 【注释】 管领春风:韦康赠薛涛诗,“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夷光:西施的别名。 倾城哲:《诗经.大雅.瞻 》,“哲夫成城,哲妇倾城。”

其四 ⊙ 劳劳亭 劳劳亭畔,被西风一吹,逼成衰柳。 如线如丝无限恨,和风和烟 。

江上征帆,尊前别泪,眼底多情友。 寸言不尽,斜阳脉脉凄瘦。

半生图利图名,闲中细算,十件常输九。 跳尽胡孙妆尽戏,总被他家哄诱。

马上旌笳,街头乞叫,一样归乌有。 达将何乐?穷更不如株守。

【注释】 :把人折磨,令之愁怨。黄庭坚《宴桃源.书赵伯充家小姬领巾》,“天气把人 ,落絮游丝时候。”

其五 ⊙ 莫愁湖 鸳鸯二字,是红闺佳话,然乎否否? 多少英雄儿女态,酿出祸胎冤薮。 前殿金莲,后庭玉树,风雨催残骤。

卢家何幸,一歌一曲长久! 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 山下藤萝飘翠带,隔水残霞舞袖。

桃叶身微,莫愁家小,翻借词人口。 风流何罪?无荣无辱无咎。

其六 ⊙ 长干里 逶迤曲巷,在春城斜角,绿杨荫里。 赭白青黄墙砌石,门映碧溪流水。

细雨饧箫,斜阳牧笛,一径穿桃李。 风吹花落,落花风又吹起。

更兼处处缲车,家家社燕,江介风光美。 四月樱桃红满市,雪片鲥鱼刀 。

淮水秋清,钟山暮紫,老马耕闲地。 一丘一壑,吾将终老于此。

【注释】 饧箫:卖麦芽糖的人吹的箫。 缲车:即缫车,缫丝工具。

明清江南文人诗词中,此词屡有出现,但是今天的选集之类的书中的解释,什么“有轮可转”等等,都在闭眼浑说,因此这里要多写几句。兄弟查过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内有缫车图),并和亲眼见过手工缫车的前辈对证过。

所谓的“轮”,其实是两个相同的竹木长方形框架,可以绕着它们共同的、垂直于长边的中轴线旋转。缫丝时,把十来个茧放进沸水锅中,用竹片搅拌。

等丝头出来后,把两个框架撑开,接上丝头,再转动它们,丝就慢慢地绕上了框架的短边。收丝时,把框架合拢,绕过框架的周长变短,就可以很容易地把丝取下来。

要真是个轮子,取丝要麻烦多了。这一段和欣赏诗词没什麽大关系,只是一说到江南旧景,兄弟就有点口无遮拦∶-)。

其七 ⊙ 台城 秋之为气,正一番风雨,一番萧瑟。 落日鸡鸣山下路,为问台城旧迹。

老蔓藏蛇,幽花贱血,坏堞零烟碧。 有人牧马,城头吹起 篥。

当初面代牺牲,食惟菜果,恪守沙门律。 何事饿来翻掘鼠,雀卵攀巢而吸? 再曰荷荷,跏趺竟逝,得亦何妨失? 酸心硬语,英雄泪在胸臆。

【注释】 再曰荷荷:梁武帝晚年信佛吃素,侯景兵乱,宫内食尽,武帝索蜜不得,曰“荷荷”〔此处为怨恨声〕而卒。 跏趺:结跏趺坐的简称,僧人修禅时把脚掌搭在大腿上的坐法。

其八 ⊙ 胭脂井 辘辘转转,把繁华旧梦,转归何处? 只有青山围故国,黄叶西风菜圃。 拾橡瑶阶,打鱼宫沼,薄暮人归去。

铜瓶百丈,哀音历历如诉。 过江咫尺迷楼,宇文化及,便是韩擒虎。

井底胭脂联臂出,问尔萧娘何处? 清夜游词,后庭花曲,唱彻江关女。 词场本色,帝王家数然否? 【注释】 迷楼:隋炀帝在扬州建迷楼储美女淫乐。

萧娘:隋炀帝的皇后。据野史,炀帝曾夺宇文化及的爱妾沙夫人,宇文化及弑帝后,淫萧后。

6.关于《诗经》宋词等中国古代典籍的书

余冠英《诗经选》

杨伯峻《论语译注》、《孟子译注》

陈鼓应《老子译注》、《庄子译注》

陆侃如、冯沅君、高亨《楚辞选》

余冠英《汉魏六朝诗选》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唐诗选》、《唐宋词选》

萧涤非《杜甫诗选》

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圭璋《宋词三百首笺注》

沈祖棻《宋词赏析》

钱钟书《宋诗选注》

张鸣《宋诗选》

俞陛云《诗境浅说》

吴调侯、吴楚材《古文观止》

袁枚《随园诗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叶嘉莹《唐五代名家词选讲》、《北宋名家词选讲》、《南宋名家词选讲》

莫砺锋《莫砺锋诗话》

个人觉得这些书不错,选著看看吧。

7.<声声慢>解释

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以慢词为赋。

慢词具有赋的铺叙特点,且蕴藉流利,匀整而富变化,堪称“赋之余”。李清照这首《声声慢》,脍炙人口数百年,就其内容而言,简直是一篇悲秋赋。

亦惟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李清照的这首词在作法上是有创造性的。

原来的《声声慢》的曲调,韵脚押平声字,调子相应地也比较徐缓。而这首词却改押入声韵,并屡用叠字和双声字,这就变舒缓为急促,变哀惋为凄厉。

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既不委婉,也不隐约,不能列入婉约体。 前人评此词,多以开端三句用一连串叠字为其特色。

但只注意这一层,不免失之皮相。词中写主人公一整天的愁苦心情,却从“寻寻觅觅”开始,可见她从一起床便百无聊赖,如有所失,于是东张西望,仿佛飘流在海洋中的人要抓到点什么才能得救似的,希望找到点什么来寄托自己的空虚寂寞。

下文“冷冷清清”,是“寻寻觅觅”的结果,不但无所获,反被一种孤寂清冷的气氛袭来,使自己感到凄惨忧戚。于是紧接着再写了一句“凄凄惨惨戚戚”。

仅此三句,一种由愁惨而凄厉的氛围已笼罩全篇,使读者不禁为之屏息凝神。这乃是百感迸发于中,不得不吐之为快,所谓“欲罢不能”的结果。

“乍暖还寒时候”这一句也是此词的难点之一。此词作于秋天,但秋天的气候应该说“乍寒还暖”,只有早春天气才能用得上“乍暖还寒”。

我以为,这是写一日之晨,而非写一季之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

至于“时候”二字,有人以为在古汉语中应解为“节候”;但柳永《永遇乐》云:“薰风解愠,昼景清和,新霁时候。”由阴雨而新霁,自属较短暂的时间,可见“时候”一词在宋时已与现代汉语无殊了。

“最难将息”句则与上文“寻寻觅觅”句相呼应,说明从一清早自己就不知如何是好。 下面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晓”,通行本作“晚”。

这又是一个可争论的焦点。俞平伯《唐宋词选释》注云: “晓来”,各本多作“晚来”,殆因下文“黄昏”云云。

其实词写一整天,非一晚的事,若云“晚来风急”,则反而重复。上文“三杯两盏淡酒”是早酒,即《念奴娇》词所谓“扶头酒醒”;下文“雁过也”,即彼词“征鸿过尽”。

今从《草堂诗余别集》、《词综》、张氏《词选》等各本,作“晓来”。 这个说法是对的。

说“晓来风急”,正与上文“乍暖还寒”相合。古人晨起于卯时饮酒,又称“扶头卯酒”。

这里说用酒消愁是不抵事的。至于下文“雁过也”的“雁”,是南来秋雁,正是往昔在北方见到的,所以说“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了。

《唐宋词选释》说:“雁未必相识,却云‘旧时相识’者,寄怀乡之意。赵嘏《寒塘》:‘乡心正无限,一雁度南楼。

’词意近之。”其说是也。

上片从一个人寻觅无着,写到酒难浇愁;风送雁声,反而增加了思乡的惆怅。于是下片由秋日高空转入自家庭院。

园中开满了菊花,秋意正浓。这里“满地黄花堆积”是指菊花盛开,而非残英满地。

“憔悴损”是指自己因忧伤而憔悴瘦损,也不是指菊花枯萎凋谢。正由于自己无心看花,虽值菊堆满地,却不想去摘它赏它,这才是“如今有谁堪摘”的确解。

然而人不摘花,花当自萎;及花已损,则欲摘已不堪摘了。这里既写出了自己无心摘花的郁闷,又透露了惜花将谢的情怀,笔意比唐人杜秋娘所唱的“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要深远多了。

从“守著窗儿”以下,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比“寻寻觅觅”三句又进一层。“守著”句依张惠言《词选》断句,以“独自”连上文。

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

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象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意,把两种内容融而为一,笔更直而情更切。

最后以“怎一个愁字了得”句作收,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自庾信以来,或言愁有千斛万斛,或言愁如江如海(分别见李煜、秦观词),总之是极言其多。

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

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大气包举,别无枝蔓,逐件事一一说来,却始终紧扣悲秋之意,真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

而以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语言谱入新声,又确体现了倚声家的不假雕饰的本色,诚属难能可贵之作了。(吴小如)。

8.有哪些比较好看的古典文学

1、《山海经》,总而言之这是一部奇书,里面记载了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物和事情。

因为它和楚辞是为数不多的保留了大量神话的典籍。所以强烈推荐,夸父、精卫、刑天这些故事都是出自于此。

推荐袁珂的《山海经校注》。 2、《神仙传》、《列仙传》。

《列仙传》,旧题刘向撰。《列仙传》之作者,学界争论颇多。

《神仙传》:作者题为葛洪。这两本书,记载了很多早期的神仙故事。

今天人门所普遍了解的神仙故事,主要来自于各种俗传的民间信仰和影视剧。其实它们已经在历史过程中演化了很久,和起初的神仙故事有很大出入。

比如说对待成仙一事的态度,如何修仙等等。有一个合编本:邱鹤亭注译:《列仙传注译•神仙传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世说新语》,简直不要夸太多。魏晋本来就是个很好玩的时代,那群高冷士人的言行,甩今日男女文青何止十二条街。

聊引一则:诸葛令、王丞相共争姓族先后,王曰:‘何不言“葛王”,而言“王葛”?’令曰:‘譬言“驴马”,不言“马驴”,驴宁胜马邪? 4、《语林》。很多报刊的言论汇总的栏目就叫语林,可见影响之深远。

我说的是裴启的《语林》。当年谢安同志曾经对这本书下过封杀令,说它记载不实。

但是对于我这种追(re)求(ai)真(ba)相(gua)的人来说,就是喜欢这种嘛。但是很可惜——它没了!!!不过还好,有一个辑本。

周楞伽辑注,《裴启语林》。 5、《小说》,没错,这本书名字就叫小说。

作者是殷芸。这本书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之前的小说很强烈的都在模仿史传——自然就是记载历史咯。

全是真人真事自然不如胡编乱造 的好看嘛。比如这个:孔子去卫适陈,途中见二女采桑。

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夫子游陈必绝粮。

九曲明珠穿不得,着来问我采桑娘。”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珠,乃释其厄。

夫子不能,使回、赐返问之。其家谬言女出外,以一瓜献二子。

子贡曰:“瓜,子在内也。”女乃出,语曰:“用蜜涂蛛,丝将系蚁,蚁将系丝,如不肯过,用烟熏之。”

孔子依其言,乃能穿之。于是绝粮七日。

貌似很多故事中都有这个桥段是吧,给明珠穿线,机智的主人公用蚂蚁把线给传过去了。法治社会我们必须强调专利权的保护,任何借用这个方法的都要给这位采桑女授权费!很不幸,这本书也亡佚了。

但是不要怕,有辑本。鲁迅、余嘉锡都辑过。

要阅读的话,周楞伽辑注《殷芸小说》。 6、唐传奇。

唐传奇是我最爱的小说体式啦。一来是因为大部分传奇文用的是雅言,但不晦涩,读起来很舒服。

二来是唐代人想象力的丰富程度,几乎无出其右,很多故事都活灵活现,各种想象出人意表。比如说能把匕首藏在脑袋里的聂隐娘,孙悟空的原型无支祁。

还有虬髯客、霍小玉、龙女和柳毅等等等,都是非常好玩的故事。鲁迅有个《唐宋传奇集》,我不知道有没有单行本。

宋传奇那一部分可以忽略不看,有趣指数为负。先这么多,择日再补。

————2.16夜补。 7、《容斋随笔》,洪迈。

我刚刚读到第三卷。算是包罗万象吧。

有评点历史的。有乡里旧闻的。

有民间传说故事的。引用两则:襄阳有隋《处士罗君墓志》日:’“君讳靖,字礼,襄阳广昌人。

高祖长卿,齐 饶州刺史。曾祖弘智,梁殿中将军。

祖养、父靖,学优不仕,有名当代。”碑字画 劲惜,类褚河南。

然父子皆名靖,为不可晓。拓跋魏安同父名屈,同之长子亦名 屈,祖孙同名,胡人无足言者,但罗君不应尔也。

这个是讲父子同名这种怪事的。成都有唐《平南蛮碑》,开元十九年剑南节度副大使张敬忠所立。

时南蛮大酋长染浪州刺史杨盛颠为边患明皇遣内常侍高守信为南道招慰处置使以讨之,拔其九城、事新旧《唐书》及野史皆不载:肃宗以鱼朝恩为观军容处置使,宪宗用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议者讥其以中人主兵柄,不知明皇用守信盖有以启之也裴光庭萧嵩时为相,无足责者。

杨晖苗裔,至今犹连‘晟’字云。 这个是讲中官参与执掌军机的。

其实还有一些很黄很暴力的。比如天竺的一些传闻,貌似在古代士人心中,天竺简直就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产的一些东西都奇奇怪怪的。

我就不引用了。我看的这个版本奇差,是我六块五一斤买回来的旧书里面的,所以如有兴趣,自己找个正经的本子比较靠谱。

另外洪迈还有一本《夷坚志》,我只看过其中一点点,记得有篇貌似叫《刘元八郎》,和明清小说几无二致,因为未曾通读,仅列此处。8、在唐人雅言小说之后,《金瓶梅》《红楼梦》之前,大致金元时期,纯粹的小说似乎没什么特别好玩的。

但是如果说是叙事文学的话,好玩的就不少啦。主要是杂剧和散曲。

尤其是散曲!!!不少散曲往往都是讲了一个短小的故事,而且多是情爱之事,也可以看做是叙事诗一类的玩意。但是那个蒙古人因为没有受过我大中原的教化,所以比较野蛮,不对,是开放。

打情骂俏的手段简直让我叹为观止。连带我华夏人民也跟着张扬起来。

所以呢,元人散曲整个来看,许多惊人之论。比如说这个《吊屈原》:楚怀王,忠臣跳人汨罗江。

离骚读罢空惆怅,日月同光。伤心来笑一场,笑你个三闾强。

为甚不身心放。沧浪污你,你污沧浪。

9、。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