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以帮我写一篇有关诗歌与时代的论文吗诗歌写作的一些悖论,在我看来,是这个世纪初,上个世纪末开始出现的。 当然,从后现代哲学中所谓的似是而非的思维特征来判断这个现象,悖论有存在的理由。但是既然是一个悖论,人们也有思考之的必要。 这个悖论的定义就是:诗歌是时代的反映;诗歌不是时代的反映;或者说,起码不是直接的和简单的反映。 于是,在第一个判断句的内涵里,诗歌和时代的呼应,成为衡量诗歌的一个重要的但是绝非唯一的条件; 在第二个判断中,诗歌对于时代的脱节,或者说背离,是诗歌写作的常态;起码诗歌拒绝成为时代的镜子(像列宁说的,托翁是俄罗斯的一块镜子)。 这个悖论可以和上个世纪最后一些年代的非悖论时期的诗歌做个比较,以利分析悖论存在的条件。当然不用说在五,六十年代,诗人们只能,也只好歌功颂德,甚至有厮磨之嫌。 近读老诗人穆旦七十年代的诗做,所谓的时代感呼之即出,但是已经不是所谓的厮磨之做,而是间离之做,是拉开距离以做观察而后投去一弹之做。他的武器是什么呢?就是对于时代的反思之精神。 继而言之,什么又是他的反思精神呢?鄙以为,就是他在诗歌的文本中注入的理性思维;这个思维,是对于弥漫在那个年代的,人们关于异化的思考;由此思考引发出人们对于人的地位及其尊严的追求 ---- …… 人 神在发出号召,让我们击败魔, 魔发出号召,让我们击败神只; 我们既厌恶了神,也不信任魔, 我们该首先击败无限的权力! 这神魔之争在我们头上进行, 我们已经旁观了多少个世纪! 不,不是旁观,而是被迫卷进来, 怀着热望,像为了自身的利益。 打倒一阵,欢呼一阵,失望无穷, 总是绝对的权利得到了胜利! 神和魔都要绝对地统治世界, 而且都会把自己装扮得美丽。 心呵,心呵,你是这样容易受骗, …… 但现在,我们已看到一个真理。 (节选自穆旦 [神的变形]) 严格说来,这首形象性较弱而思维性颇强的诗作,尚未将人们在那样一个充满了神魔世界的内在感受完全彻底地再现出来。 但是所谓坚冰已经打破,却是不虚之实(我们中的多数人当然还记得关于凸现人道主义之说的那场争论;那场可以追溯到三十年代源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争论……)。穆旦的诗歌在取消神话的层面上欲图恢复人的存在和尊严,这个内涵是当时的艺术的也是政治的呼吁。 虽然,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这类诗歌层出不穷,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产生了有影响的诗人。无论这类诗人的艺术水准如何,当时的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一种观念,是一种精神。 如,我们引用了一万遍的"我不相信……"那首诗,艺术的角度也是不如思维的契入更加来得震撼;因为在据说是同类作品中,在早于此作十年,就有另一种呼喊,叫做"相信未来"。 新诗的出现是一种时代的产物,自不待言。 但是诗歌的创作毕竟不是新闻纸,所以他们在时代的强音试做弱处理的时候,往往游离至生活的表面以外。但是,一种更加深层的回顾却在这类游离中浮现出来。 他们和新闻和事件的关系也是看似作者化,个性化了。进而推论之,由于这类文学家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广泛的影响,作家和作品也会在远距离近观中回馈于社会,甚至回馈于新闻的产生。 比如说,200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笔下的奥斯维辛就是这样一种反馈。究竟是在历史和事件影响着诗人还是抑或相反,看来是两者兼备的。 我们当然不会忘记那些近在咫尺的历史事变,从这个世纪初到前一个世纪初。 秋槿,谭嗣同,汪精卫……早期的诗歌,承前启后,体制完备。 加之诗人本身的政治实践和政治地位,他们在呼应时代的政治变革方面,是双重的权威。他们的诗歌甚至更加有时代感,有新意,如"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如"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 都是千古不弃,却几乎已被遗忘的伟大杰作。 而七十年代改革之初的诗歌中蕴涵的精神力量,在表现和接受方面,不如说是用,或者说是代用诗歌的名义,做一个政治的和社会的呼吁,做一个呐喊。不象上述新古体诗歌,做为表现者和接受者,二者统一。 在白话统治了文坛近半个多世纪后,表现者和接受者的层面出现了反差。一方是西方文化和传统文化皆训练无素的**后读者,另方则是稍微接触了中西文化的诗人,二者的间距不大,但是仍旧形成了反差。 政治性文本的传播就像传播小道消息一样受到普遍关注。因为,在那样一个后"革命"时代,人们还无暇顾及诗歌微妙的和唯美的倾向,更不用说那些所谓的贵族化和西化倾向了。 虽然这个倾向很快就接踵而来了。 中国的这种诗歌政治或者说政治诗歌的局面,很是维持了一个阶段的。 究其根源,是因为当时的读者也许只能接受这样的"美学"文本;我们根本无从想象,一个经历和接受了**的读者群,会对政治以外的什么美学形式抱有好感和期待。这样的读者群,其实也反过来影响了作者。 早就有作者提出"当代中国无大师"(仲维光)的看法,就是要指出,当时的作者的局限性--我们看到的,后来被称誉为什么"圣殿"的诗歌局面,从来也没有在中国这快陆地上出现过--那些苟活一时的诗歌小组的活动既无组织实力,也无思考实力--和俄罗斯的赫尔岑们,曼杰。 2.谁能推荐几首蕴涵哲理的诗歌我的骨盆是一把调羹 盛着半勺盐水 里面有建筑物 里面有更多的石头和木材 里面有盐和善良的内脏 有雕刻的花纹和皮质的客人 我的骨盆是一把羹瓷 盛着一口米汤 里面有广场和黑洞 里面有车轨喀嚓喀嚓的震动 里面有血和悲怆的灵肉 有被划破的子宫和恸哭的小狐 我的骨盆是一把汤瓷 舀着满满的鱼羹 里面有灾难有窘迫 里面有流离失所的眼泪 里面有权利和生动的悖论 有雕花的脚印,雕花的剑柄;和半截 丝绸一样的身体 我的骨盆她现在何处 髂骨在刚染好的半匹土布里裹着 幽静的骶骨在刚吹好的粑里歇着 小巧的耻骨在黑幽幽的穴口等待着一列快车 想到这些她轻微的颤动着…… 诗人简介:真名栾婉荷。黑龙江人,现居广东中山。 简评: ——意像的选择,有时会关系一首诗的成败。月牙儿的“骨盆”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容纳了许多可触可感的物事,有欢乐亦有悲怆,石头和木材、盐和善良的内脏、血和悲怆的灵肉、权利和生动的悖论、雕花的脚印,雕花的剑柄等。他们被骨盆这个比喻的几个延伸,携带出来,并列着,打开了诗歌的空间和张力。它究竟是指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抑或是一段历史和时代?它的所指极具深度和想象的空间,有血,有肉,像大海在汹涌。 3.求一句话悖论只要简单的一句话~~不要长长的故事~~比如:我正 爱问一、谎言者悖论 1、“所有人都在说谎”。 那么说这句话的人是不是在说谎呢?这个悖论最简单的形式是:“我在说谎”。 2、“我在说谎” 如果他在说谎,那么“我在说谎”就是一个谎,因此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如果这是实话,他又在说谎。 矛盾不可避免。 3、它的一个翻版:“这句话是错的。” 二、理发师悖论:“我只给村里所有那些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 有人问他:“你给不给自己理发?”理发师顿时无言以对。 这是一个矛盾推理:如果理发师不给自己理发,他就属于招牌上的那一类人。 有言在先,他应该给自己理发。 反之,如果这个理发师给他自己理发,根据招牌所言,他只给村中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他不能给自己理发。 因此,无论这个理发师怎么回答,都不能排除内在的矛盾。 这个悖论是罗素在一九○二年提出来的,所以又叫“罗素悖论”。 这是集合论悖论的通俗的、有故事情节的表述。 显然,这里也存在着一个不可排除的“自指”问题。 三、集合论悖论:“R是所有不包含自身的集合的集合。” 人们同样会问:“R包含不包含R自身?”如果不包含,由R的定义,R应属于R;如果R包含自身的话,R又不属于R。 四、书目悖论:“一个图书馆编纂了一本书名词典,它列出这个图书馆里所有不列出自己书名的书。” 那么它列不列出自己的书名?这个悖论与理发师悖论基本一致。 五、格拉底悖论 1、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 这是一个悖论,我们无法从这句话中推论出苏格拉底是否对这件事本身也不知道。 古代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那就是“言尽悖”。 2、“言尽悖” 这是《庄子·齐物论》里庄子说的。后期墨家反驳道:如果“言尽悖”,庄子的这个言难道就不悖吗?再看看我们常说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 我们不知道这句话本身是不是“绝对的真理”。 六、“荒谬的真实” 有字典给悖论下定义,说它是“荒谬的真实”,而这种矛盾修饰本身也是一种“压缩的悖论”。 悖论(paradox)来自希腊语“para+dokein”,意思是“多想一想”。 七、如果在有限中引进无限,就可能引起悖论。 阿基里斯(Achilles)是希腊神话中善跑的英雄。芝诺讲:“阿基里斯在赛跑中不可能追上起步稍微领先于他的乌龟,因为当他要到达乌龟出发的那一点,乌龟又向前爬动了。 阿基里斯和乌龟的距离可以无限地缩小,但永远追不上乌龟。” 有人用物理语言描述这个问题说,在阿基里斯悖论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时间度量。 一般度量方法是:假设阿基里斯与乌龟在开始时的距离为S,速度分别为V1和V2。当时间T=S/(V1-V2)时,阿基里斯就赶上了乌龟。 但是芝诺的测量方法不同:阿基里斯将逐次到达乌龟在前一次的出发点,这个时间为T'。对于任何T',可能无限缩短,但阿基里斯永远在乌龟的后面。 关键是这个T'无法度量T=S/(V1-V2)以后的时间。 八、二分法悖论 1、“当一个物体行进一段距离到达D,它必须首先到达距离D的二分之一,然后是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以至可以无穷地划分下去。 因此,这个物体永远也到达不了D。 这些结论在实践中不存在,但是在逻辑上无可挑剔。 芝诺甚至认为:“不可能有从一地到另一地的运动,因为如果有这样的运动,就会有‘完善的无限’,而这是不可能的。”如果阿基里斯事实上在T时追上了乌龟,那么,“这是一种不合逻辑的现象,因而决不是真理,而仅仅是一种欺骗”。 这就是说感官是不可靠的,没有逻辑可靠。 他认为:“穷尽无限是绝对不可能的”。 根据这个运动理论,芝诺还提出了一个类似的运动佯谬:“飞矢不动”。 2、“飞矢不动” 在芝诺看来,由于飞箭在其飞行的每个瞬间都有一个瞬时的位置,它在这个位置上和不动没有什么区别。 那么,无限个静止位置的总和就等于运动了吗?或者无限重复的静止就是运动?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说法。 3、“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是中国名家惠施的命题,与“飞矢不动”同工异曲。 这就是不可抗拒的推理和不可回避的实事相冲突。 假定箭拥有一种存在,那么,它就是不动的、非时间的、非造而有的、固定的、永恒的。 这是一个荒谬的观念! 假定运动是真正的实在,那么,就不存在静止。因而,箭没有位置、没有空间。 又是一个荒谬的观点! 假定时间是实在的,那么,它就不可能被无限地分割。箭飞行所需要的时间必定由一个有限数目的瞬间组成,其中每个瞬间都必定是一个原子。 仍然是一个荒谬的观念! 九、还有“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厘米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一样多” 。 4.什么是现代性的悖论与困境“在修辞学上,悖论是表面上不合理而实际上合理的陈述,是“似非而是”。 悖论是诗歌语言和结构的基本的普遍的特征。 西方现代性的悖论与危机 现代社会鼓励个性化的主体(话语);However, 分工制度将个体束缚得更紧。 人的困境: “人生来平等,却无处不套在枷锁之中” (卢梭 社会契约论) 人们往往以“现代”、“文明”的名义,为其实行反人性和反自然的社会制度和政策做辩护,为其破坏自然和剥夺他人进行“正当化”的论证,为其制定和贯彻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合法性”进行论证。 现代性的“进步” '它们一方面声称以现代科学知识为基础,通过现代“理性”方法及逻辑,试图论证现代性的优越性,并鼓吹这些现代理念将为现代人带来各种自由, 但另一方面,现代性充其量也只配充当各种许诺的诱饵,其实质却仍然是柏拉图所说的“洞穴”,引导人们在无意中套入其所处社会中各种“权威”意见的牢笼,自以为成为了自身的“自由的主体”,到头来却陷入卢梭所说的“枷锁”中。 “我们所有的智慧,都脱离不了奴隶的偏见。” '(引自 爱弥尔) 关于《鸟人》 谷阿莫的“三分钟看完《鸟人》”,大体就是一个普通观众对电影《鸟人》的印象。 一个Actor 经验了鸟人(自由状态)这一角色后,不愿回到困窘的现实。 他想永远停留在自由的瞬间。 在中文小说中,毕飞宇(多像鸟人的名字)的《青衣》讲述了一个神似的故事。她想永远扮演不老的嫦娥,飞在天上。可只是捉住台上的那一刻,她经历了种种不堪。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这是舞台对人的异化,这种异化延续到了台下的世界里。舞台经验颇像**,让人生出摆脱了现实的错觉。 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这是人的反抗,是不自由,毋宁死的壮烈。当然这种激进的对抗,在现实中颇受争议。 5.励志的现代诗,满意加分旅程 意志倒下的时候 生命也就不再屹立 歪歪斜斜的身影 又怎能耐住 秋叶萧瑟,晚来风急 垂下头颅 只是为了思想扬起 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 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无论走向何方 都会有无数双眼睛跟随你 从别人那里 我们认识了自己 离花葬 我家的红樱花落在了她家的屋檐下, 谁建起了烂琵琶, 弹起了《葬离花》 记忆早已被抛弃, 让我怎在泛黄的照片里, 记起你的美丽? 如花季, 似雨季, 都是青春的记忆。 在这里, 花季里的雨季,如樱花飘落。 雨季里的花季,被人拾起。 落在了雨季里的年华, 成了花季的祭奠。 经过了花季的雨季, 再也没了浮华! 离花葬, 零落的气息。 不忘的回忆! 正当年少,你别等年迈 正当年少,你别等年迈, 因为这是所有爱你的人, 对你的期待。 正当年少,你别等年迈, 如花似玉的年龄, 有无穷的精力; 冰雪聪明的脑袋, 记什么都来的快。 正当年少,你别等年迈, 俯瞰大地, 你有畅游四海的胸襟; 仰望高山, 你有一览众小的气概。 正当年少,你别等年迈, 成长的岁月中, 有父亲如山的付出; 平淡的日子里, 有母亲似水的关怀。 正当年少,你别等年迈, 巨龙腾飞的祖国, 需要你的参与; 信息爆炸的时代, 期望你的成才。 正当年少,你别等年迈, 因为这是所有爱你的人, 对你的期待! 别声响!要好好地藏起 自己的感情,还有想往。 任凭着它们在心灵深处 升起,降落,不断回荡。 你应该默默地看着它们, 就象欣赏夜空中的星光。 ——别声响! 你怎能表白自己的心肠? 别人怎能理解你的思想? 每人有各自的生活体验, 一旦说出,它就会变样! 就象清泉喷出会被弄脏, 怎能捧起它,喝个舒畅? ——别声响! 要学会生活在理智之中, 全宇宙,就是你的心房! 可惜神秘而迷人的思想, 会被那外来的噪声扰嚷, 甚至日光也把灵感驱散, 但你要懂得自然地歌唱! ——别声响! 热爱生命 作者:食指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 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 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 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 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 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 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 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 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 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 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 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 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 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 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 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 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 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 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 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 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6.感叹年老无用 ,今不比昔的诗句这种意思的话,最好去查查李清照的词。她的经历最符合意境。也有很多不得志的男诗人抒发胸臆的诗词,不过大都是抱怨惋惜,没有希望安稳幸福的意思,而易安居士则不同了。 能想到的有: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还有杜甫的: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找到“希望晚年能够得到幸福”的比较困难,因为诗人之所以写诗,或者说名诗人之所以写出名句,还是因为不得志,因为不得志之后一直怨念怨念的。所谓的著名悖论“文章憎命达”嘛。所以楼主也可以查查一些无名诗人的无名诗,也许更能找到情意切合的句子。 小女子才疏学浅,不能找出完美的答案。惭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