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描写安庆黄梅戏的诗词岳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观黄梅戏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权率班来五河演出时,年仅20多岁,正值才华横溢之际,所扮小旦令五河观众为之倾倒。难以数计的“高腔迷”们一改初衷成为“黄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戏”的文人、绅士们。王浣溪尽情地欣赏着与古朴喧阗的高腔艺术风格迥异的黄梅戏,不禁诗情勃发,他结合社会,观照自身,浮想联翩,直抒胸臆,佳作连篇。 “观戏诗”共三组,第一组写观戏心得体会,诗中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 《观戏有得》 一: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 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二: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 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三: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 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四: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 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第二组诗是赠葛大权的。作者真挚而细腻地描绘了伶人葛大权潇洒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诱人的魅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赠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 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 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再赠二绝句》 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 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 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 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 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 (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 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 (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 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 (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 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 (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缘共羡小方清; 登楼不说登科话,翻惹家人两泪倾。 (注):此诗写《珍珠塔》。 六:棍打鸳鸯太不情,一杯酒复困书生; 葡萄渡口风波恶,那及官衙势更横。 (注):此诗写《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访》、《清官册》)。 七:苟延残喘主人恩,翻肆谗言月下奔; 到底罗巾能泄恨,不教东海郁冤魂。 (注):此诗写《罗帕记》。两本头则分称《罗帕宝》、《三鼎甲》,总称《罗帕记》。 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却悔从前领略讹; 抵死相思了无益,不如双去问阎罗。 (注):此诗写《山伯访友》。老本分两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卖复何思,树下联姻事更奇; 不借聘钱偏得妇,牛郎无比好便宜。 (注):此诗写《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鸡本不用牛刀,贾祸谁知在羽毛; 我自烹雉无怨恨,却令举室荷恩褒。 (注):作者此诗咏的是《鸡血记》(又称《磨坊记》)。 以上10首咏黄梅戏传统剧目的诗作,经对照其剧情与今存黄梅戏同名剧目完全相同。“观戏诗”可确凿地证明:清代安庆地区的黄梅戏剧目,在道光咸丰年间已趋成熟并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为黄梅戏所赋“观戏诗”,记录了一段历史,填补了黄梅戏史的空白,弥足珍贵。 2.描写黄梅戏的诗句《赠伶人葛某》 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 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 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 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再赠二绝句》 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 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 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 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 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 (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 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 (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 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 (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 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 (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3.描写安徽安庆的古诗词哪些古诗词是描写安徽安庆的@ 七律:丁亥年“谷雨诗会”即席吟咏 花三月舞新晴,彩练光塔影横. 泼墨挥毫飞绝句,泛舟揽胜萃群英. 盘根树结千山景,合璧珠联四海. 皓首娇莺琴瑟和,长江叠涛声. 注:安庆今年的“谷雨诗会”在位于长江边的“皖江文化园”举行,那里紧临安庆迎江寺、振风塔和安庆长江大桥等诸多名胜,会场下层即是该园的大型“根雕馆”和“玉雕石画馆”.本诗中即有这些景境的描写.@ 安庆九赋系列之一·【安庆赋】 昔皖古郡,安徽故治.今宜新府,安庆新市.岁在金秋,征文作赋. 金风飒爽,丹桂飘香;菊满东篱,海晏河清;青鸟高翔,天鹏举翮;天光惠照,民富国强. /viewthread.php?tid=408219。 4.描写“安徽安庆”的古诗词有哪些描写“安徽安庆”的古诗词只有四首。 1、《望安庆》 (明)胡瓒宗 青山下碧流,江树引舒州。 千里轻帆外,层层见水楼。 2、《长风沙》 (宋)陆游 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 橹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 长风自古三巴路,樯竿参差杂烟树。 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 歌呼杂沓灯火明,黄昏风死浪亦平。 劳苦舟师剩沽酒,安稳明朝到池口。 3、《登大观亭》 (清)刘大櫆 孤亭临四野,老眼上层楼。 水树千帆乱,云烟万岭低。 乡关今重到,景物昔都迷。 乌鸟知余恨,偏来傍耳啼。 4、《清水塘》 (清)刘大櫆 事往城池在,年深栋宇荒。 全家俱赴水,异代迥生光。 浩气充儒服,颓垣压女桑。 白头甘濩落,怀古意苍茫。 5.形容黄梅戏的诗词西晚清文人王浣溪的观黄梅戏诗 清光绪二十六年(1990年)早春,葛大权率班来五河演出时,年仅20多岁,正值才华横溢之际,所扮小旦令五河观众为之倾倒。 难以数计的“高腔迷”们一改初衷成为“黄梅迷”,也征服了那些不看“花鼓淫戏”的文人、绅士们。王浣溪尽情地欣赏着与古朴喧阗的高腔艺术风格迥异的黄梅戏,不禁诗情勃发,他结合社会,观照自身,浮想联翩,直抒胸臆,佳作连篇。 “观戏诗”共三组,第一组写观戏心得体会,诗中悟出许多深刻的道理,不乏哲理性佳句:《观戏有得》一: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二: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三: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四: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第二组诗是赠葛大权的。作者真挚而细腻地描绘了伶人葛大权潇洒的扮相,精彩的表演,诱人的魅力,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赠伶人葛某》葛洪妙裔尽神仙,戏术偏工最少年;翩若惊鸿翔日下,皎如玉树立风前;可餐秀尽饥充腹,不散香宜坐比肩;听啭一声莺语罢,直教欢喜极人天。 《再赠二绝句》一: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二: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第三组则是咏“葛大权班”所演的剧目,选10部大本戏,分别题咏:一: 倚官作势已难宽,况把书生下等看;拼掷儒冠伸众愤,到头博得万民欢。(注):作者此诗咏传统剧目《张朝宗告漕》(又名《告经承》、《告大漕》)。 二: 一片冰心断不移,此身拼作女沙弥;镜分虽有团圆日,难煞墙头破镜时。(注):作者此诗所咏剧目为《合镜缘》(又名《双合镜》、《月墙破镜》)。 三: 未识郎君面若何,是谁入室竟操戈;倘非牵绊书生出,怎得松枝施茑萝。(注):此诗咏《乌金记》(又名《桐城奇案》)。 四: 小星得备亦良缘,云雨巫山梦不全;纵是金环能践约,那堪虚度十三年。(注):此诗写《毛洪记》(又名《两世姻缘》)。 五:一塔珍珠暗定情,奇缘共羡小方清;登楼不说登科话,翻惹家人两泪倾。(注):此诗写《珍珠塔》。 六:棍打鸳鸯太不情,一杯酒复困书生;葡萄渡口风波恶,那及官衙势更横。(注):此诗写《葡萄渡》(又名《清官私访》、《清官册》)。 七:苟延残喘主人恩,翻肆谗言月下奔;到底罗巾能泄恨,不教东海郁冤魂。(注):此诗写《罗帕记》。 两本头则分称《罗帕宝》、《三鼎甲》,总称《罗帕记》。八:失之交臂奈伊何,却悔从前领略讹;抵死相思了无益,不如双去问阎罗。 (注):此诗写《山伯访友》。老本分两本:《下天台》、《上天台》。 九:有身尚卖复何思,树下联姻事更奇;不借聘钱偏得妇,牛郎无比好便宜。(注):此诗写《天仙配》(又名《七仙女下凡》)。 十: 割鸡本不用牛刀,贾祸谁知在羽毛;我自烹雉无怨恨,却令举室荷恩褒。(注):作者此诗咏的是《鸡血记》(又称《磨坊记》)。 以上10首咏黄梅戏传统剧目的诗作,经对照其剧情与今存黄梅戏同名剧目完全相同。“观戏诗”可确凿地证明:清代安庆地区的黄梅戏剧目,在道光咸丰年间已趋成熟并定型。 晚清文人王浣溪为黄梅戏所赋“观戏诗”,记录了一段历史,填补了黄梅戏史的空白,弥足珍贵。 6.赞美黄梅戏的句子有哪些1. 对黄梅戏我有一种扯不开的情结,源于儿时,我最爱看黄梅戏,那时,电影电视稀少,倒是竹子戏、黄梅戏、湘剧等在乡下集市或大村落中偶尔有演出,我们便约一批小伙伴跟着戏班子跑。 2. 追溯黄梅戏的历史,还挺源远流长的,它,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为我国五大剧种。黄梅戏的最早源头是安徽与湖北交界的大别山地区。 3.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也是与庐剧、徽剧、泗州戏并列的安徽四大优秀剧种之一。 4. 黄梅戏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处黄梅一带的采茶调。清末传入毗邻的安徽省怀宁县等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结合,并用安庆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渐发展为一个新生的戏曲剧种。 5. 一度被称为“怀腔”、“皖剧”。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6. 分布地以安庆为中心,遍及中国。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 绝大文章游戏出,特翻往事做新闻。诙谐却有箴规意,只是旁观漫不分。 8. 说法由来必现身,当场情事本非真。笑他到底痴迷者,未免观场是矮人。 9. 曲部风流斗巧妆,英雄儿女各分行。诸君漫说登场好,总要回头看下场。 10. 富贵功名四十年,卢生有梦也徒然。梨园曲似邯郸枕,一样收场绝可怜。 11. 岂是当年葛玉贞,新词谱就更调筝;而今记得前身样,故把钗裙学女伶。 12. 才拭啼痕笑态宣,歌成又舞柘枝颠;旁观只怪痴憨甚,那识登场要达权。 7.描写安徽安庆的古诗词哪些古诗词是描写安徽安庆的《望安庆》(明)胡瓒宗青山下碧流,江树引舒州。 千里轻帆外,层层见水楼。《长风沙》(宋)陆游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 橹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长风自古三巴路,樯竿参差杂烟树。 南船北船各万里,凄凉小市相依住。歌呼杂沓灯火明,黄昏风死浪亦平。 劳苦舟师剩沽酒,安稳明朝到池口。《登大观亭》(清)刘大櫆孤亭临四野,老眼上层楼。 水树千帆乱,云烟万岭低。乡关今重到,景物昔都迷。 乌鸟知余恨,偏来傍耳啼。《清水塘》(清)刘大櫆事往城池在,年深栋宇荒。 全家俱赴水,异代迥生光。浩气充儒服,颓垣压女桑。 白头甘濩落,怀古意苍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