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教案怎么写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如果有问题可以继续追问 望朋友采纳 谢谢! 2.<江雪》教案 求精品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 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古诗中“语序倒置”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2、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3、生自由读诗。 4、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理解字意。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1、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弄懂诗意。 2、怎样才能弄懂诗意? ①朗读品悟;②了解历史背景;③ “串词连句法” 3、学生试讲,老师巡回倾听 4、指名试说。 5、“独钓寒江雪”一句采用“语序倒置法”,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使用“倒置”的方法。在解读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体会。 3师生交流。 孤独,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4、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5、学生质疑。 6、看来大家的理解不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7、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8、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9、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10、指名读 11、练习背诵。 12、刚才我们通过串词成句、语序倒置法,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在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么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古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出示《题秋江独钓图》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指名说诗意: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指名说 4、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还要加上什么?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6、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有很多,课后找一些读一读,看看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 3.幼儿园古诗《雪》教案【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像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4.幼儿大班古诗教案该怎么写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 作者:聚优 活动内容: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_@我是分割线@_@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5.古诗《江雪》是几年级的课文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课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西师大版第三册 全诗内容如下: 《江雪》唐1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1、《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2、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3、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6.求小学古诗教案一份直接要内容不要连接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 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 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 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 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 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 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