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江雪教案

1.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教案怎么写

幼儿园古诗大班《江雪》语言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如果有问题可以继续追问

望朋友采纳 谢谢!

2.<江雪》教案 求精品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

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懂得古诗中“语序倒置”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营造爱诗的氛围

谈话导入。

二、整体感受,勾勒寒江独钓的轮廓。

1、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2、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

3、生自由读诗。

4、指名读,相机纠正字音,理解字意。

三、试讲诗意,感受寒江独钓的氛围。

1、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通了这首诗。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

弄懂诗意。

2、怎样才能弄懂诗意?

①朗读品悟;②了解历史背景;③ “串词连句法”

3、学生试讲,老师巡回倾听

4、指名试说。

5、“独钓寒江雪”一句采用“语序倒置法”,为了使诗歌表达更精炼,读起来更上口,诗人常使用“倒置”的方法。在解读的时候,我们就要对诗的顺序进行必要的调整。

四、意境探寻,体会寒江独钓的孤傲

1、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的意思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

2、学生自读体会。

3师生交流。

孤独,你能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

4、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5、学生质疑。

6、看来大家的理解不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7、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8、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9、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10、指名读

11、练习背诵。

12、刚才我们通过串词成句、语序倒置法,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在理解了诗意。

五、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

1、接下来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么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希望你运用上一首诗学到的办法,自己来学懂这首古诗。如果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可以提出来。

出示《题秋江独钓图》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指名说诗意:现在我相信每一个同学心中都有一幅图,谁来用语言为大家勾画这一幅《秋江独钓图》?

指名说

4、出示简图。这符合你心中的那一幅图吗?还要加上什么?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四人小组来研究一下,看看一共可以列出多少条。讨论以后,请小组派代表发言。

6、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我国古代描写钓鱼的诗词有很多,课后找一些读一读,看看还收获了一些什么样的心情

3.幼儿园古诗《雪》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像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4.幼儿大班古诗教案该怎么写

幼儿园大班古诗教案《绝句》

作者:聚优

活动内容:古诗《绝句》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在给诗配画的基础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学会整首吟诵。

3.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理解动词“鸣”、“上”、“含”、“泊”的含义。

活动准备:课件、挂图、画有古诗内容的小图片、字卡:鸣、上、含、泊。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师幼自由交流认识的飞禽引入课题。

2.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幼儿简单了解黄鹂和白鹭:黄鹂:羽毛的颜色非常好

看,经常站在树枝上展示它动听的歌喉。白鹭:是一种水鸟,会用嘴捉鱼,当它们成群的飞上天空的时候,经常是排成一行。

3.师幼一起或请个别幼儿朗诵这首关于黄鹂和白鹭的古诗《绝句》。

二、展开

1.前两句采用幼儿给诗配画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内容。

老师朗诵“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请幼儿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出这两句的意思,并请幼儿解释其含义。(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叫,白鹭排成一行飞上晴朗的蓝色的天空。)

@_@我是分割线@_@

2.后两句采用看大挂图的形式,理解其诗句的内容。

(1)“窗含西岭千秋雪”。西岭:是一个地方的名字;千秋雪:一年又一年,

几千年都化不了的雪;窗含:从窗户里向外望去,这些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幼儿用手势当作“小窗户”,看一看西岭的千秋雪是不是含在你的“小窗户”里了。

(2)“门泊东吴万里船”。东吴:是一个地方的名字,离这里有几万里路,

这些船有将要驶向东吴的,也有从东吴来的,都停在这里;停也叫停泊,或者直接叫一个字“泊”;门外停着将要驶向几万里外东吴的船和从万里东吴驶来的船。

3.老师示范朗诵并演示操作活动教具,请幼儿完整欣赏古诗。

4.教师采用字图搭配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古诗中的动词。

鸣:鸟的叫声;上:飞上;含:向外望去,西岭的景色好像含在窗户里一样;泊:停泊、停靠。

5.知识拓展:古诗是描写人物的还是描写景色的?哪个季节的景色? 你是

从哪里知道的?作者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首古诗?

三、结束

幼儿自由朗诵学过的古诗。

5.古诗《江雪》是几年级的课文

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课文、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西师大版第三册 全诗内容如下: 《江雪》唐1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赏析: 1、《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一首山水诗,描述了一幅江乡雪景图。

2、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

遐景苍茫,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

渔翁形象,精雕细琢,清晰明朗,完整突出。 3、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

6.求小学古诗教案一份直接要内容不要连接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

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 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

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 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

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

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

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

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