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中以水喻愁的文化意蕴 谁帮我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啊李煜《虞美人》词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名句。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李煜以实拟虚,把难见的情变作了可视的物,使人可以切实感受。江河之大莫过于长江,南唐都城南京又紧靠长江,所以亡国之君李煜用长江之水喻思念故国之痛,寓意深刻,给人印象强烈。 “一江”,有盈满之意,春天冰化雪消,江河水量最大,以“春水”喻愁,更是浩荡不息。一江春水东流,前浪后浪层层叠叠,犹如新愁压旧愁,无休无止。 李煜的愁不是缠绵的爱情相思之苦,而是社稷倾覆的家国之恨,因之用气势磅礴的一江春水作比更为恰当,有一种与天地山河同在的厚重感。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是因为诗人身在浊世,烦恼剪不断理还乱。 当诗人的理想与黑暗的现实产生矛盾之时却又无法发泄。 可贵的是作者虽然精神上承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却并未因此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全诗灌注了慷慨豪迈的情怀,正如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了高昂乐观的音调。 诗中蕴含了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奔腾的江河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完美结合。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卷中对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有过一段记载:“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今人王仲闻在《李清照集校注》中则指出:“清照适赵明诚时,两家俱在东京,明诚正为太学生,无负笈远游事。 此则所云,显非事实。”(第25页)王说甚是。 这首词肯定不会写于新婚后不久。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的前六年时间,两人共同居住在汴京,后来近十年时间又一起屏居山东青州,一直到李清照34岁左右,赵明诚起复再次出来做官,两人才有了分手离别的时候,这首词应该作于这一段时间。 婚后,李清照与赵明诚志趣相投,相互爱慕,多年的婚姻生活使他们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夫妻感情。丈夫外出做官,分离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但是,李清照还是无法忍受离别所带来的相思痛苦折磨,她将这种情感淋漓尽至地倾吐到这首作品之中。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就为相思怀人设置了一个凄艳哀婉的场景:色彩鲜艳、气味芳香的红色荷花已经凋零殆尽,坐在精美的竹席上可以感觉到秋的凉意。 秋的萧瑟枯萎,叫离人更难以抵御相思愁绪的侵袭,这秋凉,甚至一直穿透离人的心扉。“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曹丕《燕歌行》),自古以来,冷落的秋天就是一个典型的悲伤怀人的环境。 在这样的季节里,丈夫只身赴任,将自己留在家中,离别的愁苦意绪就时时涌上心头。“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暗含对轻易别离、独自登程的怨苦之意。 为生计、前程奔波,离家为官,这在普通夫妻之间都是十分平常的事情,而且还是一件为家庭带来光明前景的令人高兴的事情。对丈夫一腔深情的李清照却并不注重光宗耀祖或丈夫的前程,在乎的只是夫妻的恩爱。 所以,她才会埋怨丈夫的轻易离别,将自己独自留在家中。这种埋怨是没有道理的,正是词人这无理的埋怨,才透露出夫妻之间的深厚情感。 既然离别已经是必须面对的现实,李清照只能盼望着早日重聚。“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充满着热切的期待之情。 自从夫妻分手之后,李清照经常翘首遥望“云中”。其间,或许也有“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之类的误会,有满怀的希望和时时的失望,但是,李清照坚信丈夫对自己的爱情,坚信丈夫牵挂自己如同自己对他的思念。 当“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时候,大雁会捎来丈夫的书信,夫妻团圆的日子便指日可待。这种期待与自信,是对丈夫的深情眷恋,是对美满婚姻的最好回味,是对未来生活的无限希望。 李清照在古代社会里是幸运的,她有了一位心爱的丈夫,有了一段美满的婚姻。甚至是分手之后牵肠挂肚的思恋,也令人羡慕不已。 下片写别后的相思,脱口而出,自然感人。“花自飘零水自流”,写别离已成事实,令人深感无奈,就象春花不由自主地飘零、随着流水消逝而去一样。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词人感觉到一种“长恨此身非我有”的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悲苦。况且,舜华转眼即逝,人生又有多少如春花一般的美好时光呢?词人不禁为此长长叹息。 李清照深深懂得丈夫对自己的思念也是相同的,所谓“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对丈夫的理解,更增添了思念之情。 于是,这种恋情别思就再也没有办法排解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说明词人不堪相思的折磨,也曾做过多种努力,想把自己从痛苦中摆脱出来。 然而,所有的努力都归之失败,表面上眉头虽然舒展开来了,但心头的愁结依然如故。相思之情从外在的“眉头”深入到。 2.请问关于宋词中的“愁”的资料怎一个愁字了得 ——宋词中“愁”字词句撷英 词是我国诗园中一枝色、香特异的奇葩。宋朝是词的黄金时代,宋词与唐诗、元曲互相辉映,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宋词中有许多抒写离别、相思、羁旅愁叹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带“愁”字直写愁意的词句,这些“愁”字词句或写无尽离愁,或写相思苦愁,或写纷乱闲愁,或写淡淡哀愁……其语言简洁凝练,意蕴深沉丰厚,表现手法上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及多种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愁”写绝了。现信笔撷取一二品读,以期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喜爱。 l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李煜择取滔滔不尽的江水作喻,抒写了自己作为亡国之君追怀故国的哀愁之多与无穷无尽。“愁”似“春水”这一形象化的设喻,使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问春水,亡国之耻何时得以洗雪? l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秋夜独处,离愁满怀。愁绪千丝万缕缠绕纠结,千头万绪无始无终,理也理不清,拂也拂不去,突出离恨的烦多杂乱和难以排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l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 此句写出了乡愁的深沉:不敢在月明时独自登楼远望,想喝酒消愁相反增添忧愁,把感情抒写得很深刻。 l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沙行》 旅途中的男子面对“梅残”、“柳细”、“草薰风暖”这一片初春的景色,愈走愈抑制不住强烈的愁思。他离家越远,愁思越是无穷无尽。“迢迢”形容遥远,在词中为绵长之意,再加以春水比愁,形容地表现了她对妻子的眷恋之情。 l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春玉案》 词中抒发了郁郁不得志的“闲愁”的多、乱、缠绵不断。在梅子成熟时节,烟雨迷蒙,原野上野草无边,满城飞絮飘洒。这既是写景,又是比喻内心的“闲愁”,化抽象为具体,既新鲜又形象。 l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作者结婚不久,丈夫即远出求学,词中直抒相思之苦。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来起兴,相当精妙:花朵飘零的景况,使人联想起美好青春正在消逝;流水滔滔的形象,使人联想到岁月正在不停地移换。问流水,丈夫何日才返家? l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重阳佳节,她分外思念丈夫,整天在愁。长期的多愁善感,使得她“人比黄花瘦”。愁有长度,悠远绵长。 l 只恐双溪 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用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思愁来表现自己愁的多,使抽象的愁思变成有重量的东西了。从词意可以体会到她没有去“泛轻舟”,满腔的愁绪不能排解,只好整天沉浸在愁里。愁有重量,愁重如山。 l 少年不积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虽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全词环绕着“愁”字来写。作者是采用衬托的手法来抒情的: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如今饱尝愁苦而又愁难吐的心情,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统治集团的不满。 3.关于山水和愁的诗词个人认为离愁别绪的词还是李清照和南唐后主李煜的居多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见欢 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山水的么只想到了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4.唐诗宋词中写“愁”的诗句有哪些唐诗宋词中写“愁”的诗句有很多,主要的诗人词人有:李白、杜甫、杜牧、白居易、李煜、李清照等。 在这里列举一下主要的常见诗词: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李煜 5.古诗词中描写水的诗词都有哪些,我要的是悲伤的比如:抽刀断水水更1.离别河边绾柳条,千山万水玉人遥.2.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望穿秋水,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3.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4.王偃:《相和歌辞·明妃曲》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5.李白:《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腰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6.白居易:《杂曲歌辞·生别离》 食檗不易食梅难,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别之为难,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鸡载鸣残月没,征马重嘶行人出.回看骨肉哭一声,梅酸檗苦甘如蜜.黄河水白黄云秋,行人河边相对愁.天寒野旷何处宿,棠梨叶战风飕飕.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忧积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生白发.7.李商隐:《杂歌谣辞·李夫人歌》 一带不结心,两股方安髻.惭愧白茅人,月没教星替.剩结茱萸枝,多擘秋莲的.独自有波光,彩囊盛不得.蛮丝系条脱,妍眼和香屑.寿宫不惜铸南人,柔肠早被秋波割.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不知瘦骨类冰井,更许夜帘通晓霜.土花漠碧云茫茫,黄河欲尽天苍黄.8.刘长卿:《王昭君歌》 自矜娇艳色,不顾丹青人.那知粉绘能相负,却使容华翻误身.上马辞君嫁骄虏,玉颜对人啼不语.北风雁急浮云秋,万里独见黄河流.纤腰不复汉宫宠,双蛾长向胡天愁.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谁怜一曲传乐府,能使千秋伤绮罗.9.崔曙:《登水门楼,见亡友张贞期题望黄河诗,因以感兴》 吾友东南美,昔闻登此楼.人随川上逝,书向壁中留.严子好真隐,谢公耽远游.清风初作颂,暇日复销忧.时与文字古,迹将山水幽.已孤苍生望,空见黄河流.流落年将晚,悲凉物已秋.天高不可问,掩泣赴行舟.10.刘禹锡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11.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12.白居易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13.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14.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15.落花有意,流水无情.1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7.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关于山水和愁的诗词个人认为离愁别绪的词还是李清照和南唐后主李煜的居多声声慢 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残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忺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相见欢 南唐·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山水的么只想到了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7.请问关于宋词中的“愁”的资料怎一个愁字了得——宋词中“愁”字词句撷英词是我国诗园中一枝色、香特异的奇葩。 宋朝是词的黄金时代,宋词与唐诗、元曲互相辉映,成为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宋词中有许多抒写离别、相思、羁旅愁叹的作品,其中有不少带“愁”字直写愁意的词句,这些“愁”字词句或写无尽离愁,或写相思苦愁,或写纷乱闲愁,或写淡淡哀愁……其语言简洁凝练,意蕴深沉丰厚,表现手法上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及多种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把“愁”写绝了。 现信笔撷取一二品读,以期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喜爱。l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李煜择取滔滔不尽的江水作喻,抒写了自己作为亡国之君追怀故国的哀愁之多与无穷无尽。“愁”似“春水”这一形象化的设喻,使之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问春水,亡国之耻何时得以洗雪?l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秋夜独处,离愁满怀。 愁绪千丝万缕缠绕纠结,千头万绪无始无终,理也理不清,拂也拂不去,突出离恨的烦多杂乱和难以排遣,极具表现力和感染力。l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苏幕遮》此句写出了乡愁的深沉:不敢在月明时独自登楼远望,想喝酒消愁相反增添忧愁,把感情抒写得很深刻。l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沙行》旅途中的男子面对“梅残”、“柳细”、“草薰风暖”这一片初春的景色,愈走愈抑制不住强烈的愁思。他离家越远,愁思越是无穷无尽。 “迢迢”形容遥远,在词中为绵长之意,再加以春水比愁,形容地表现了她对妻子的眷恋之情。l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春玉案》词中抒发了郁郁不得志的“闲愁”的多、乱、缠绵不断。在梅子成熟时节,烟雨迷蒙,原野上野草无边,满城飞絮飘洒。 这既是写景,又是比喻内心的“闲愁”,化抽象为具体,既新鲜又形象。l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作者结婚不久,丈夫即远出求学,词中直抒相思之苦。以“花自飘零水自流”来起兴,相当精妙:花朵飘零的景况,使人联想起美好青春正在消逝;流水滔滔的形象,使人联想到岁月正在不停地移换。 问流水,丈夫何日才返家?l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重阳佳节,她分外思念丈夫,整天在愁。 长期的多愁善感,使得她“人比黄花瘦”。愁有长度,悠远绵长。 l 只恐双溪 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用小舟载不动自己的思愁来表现自己愁的多,使抽象的愁思变成有重量的东西了。 从词意可以体会到她没有去“泛轻舟”,满腔的愁绪不能排解,只好整天沉浸在愁里。愁有重量,愁重如山。 l 少年不积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虽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词环绕着“愁”字来写。作者是采用衬托的手法来抒情的: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如今饱尝愁苦而又愁难吐的心情,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统治集团的不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