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句唐诗宋词鉴赏,每句100~150字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甫之任蜀川》王勃 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行名句发出的光亮简直要使一切送别诗黯然失色。 诗的气势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象大鹏举起翅膀,挟着浑浑的旋风直冲霄汉,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次北固山下》王湾 潮水涨了起来,江面显得更家宽阔,在江上只有我在这一叶舟,江上顺风航行,那,就会疾驰而去,这句是王湾在离开家乡之后,在路上的情景,一方面,孤舟显得很孤单,但是,这样的景色,有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之感。微风吹来,船帆满起。 小舟奋力向前驶去。尽情享受大自然带给的一切。 描写的视野开阔,动静结合,用了白描的手法,景致仿佛就在眼前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王维 日落月出,松林静而溪水清,明月穿过松林填满了整个空间,清清的泉水在石头上面流过。 一切都很安详,整洁,这句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 表面看来,这只是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但实际上,这是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字里行间都是王维追求的清幽安闲之境,表达了是人顺应天性,恬然自适。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借景写情,不仅写出了友人所乘船孑然远逝的情景,而且写出诗人凭栏目送的情景,此刻,诗人伫立在黄鹤楼上,久久地注视着那渐行渐远,以致于消失在茫茫水天相接之处的一片孤帆,他的心早已随船而去了。 寄寓了诗人多少惜别之情啊!“唯见长江天际流”紧承上句,写出诗人在帆影消失后的感受。友人毕竟离去了,因此,望着浩渺的江水,诗人心中怅然若失,“唯见”一词把这种感受刻划的淋漓尽致。 固然,“流”字的传情之笔,更是写出诗人的主观感觉,他此刻心驰神往,追随友人而去了。若非友谊至深,能有此依依难舍的心态么?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地感叹忧愤。 国家动乱不安,战火经年不息,人民妻离子散,音书不通,这时候收到家书尤为难能可贵。诗人从侧面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 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7、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登楼》杜甫 描述山河壮观,“锦江”、“玉垒”是登楼所见。锦江,源出灌县,自郫县流经成都入岷江;玉垒,山名,在今茂汶羌族自治县。 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 8、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9、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山园小梅》林逋 这两句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昏月光下山园小池边的梅花的神态意象:山园清澈的池水映照出梅枝的疏秀清瘦,黄昏的朦胧月色烘托出梅香的清幽淡远,作者并没直写梅,而是通过池中的梅花淡淡的“疏影”以及月光下梅花清幽的“暗香”,然而梅枝与梅影相映,朦胧的月色与淡淡的幽香相衬,动与静,视觉与嗅觉,共同营造了一个迷人。 2.唐宋词鉴赏的图书目录绪论 一、唐词 敦煌曲子词《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浣溪沙》(五两竿头风欲平) 李 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忆秦娥》(箫声咽) 杜甫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孟浩然 《春晓》(春眠不觉晓)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 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司空图《酒泉子》(买得杏花)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思乡怀归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二、花间词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更漏子》(玉炉香) 《梦江南》(梳洗罢) 韦 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洛阳城里春光好) 鹿虔戾《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怀古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三、南唐词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李 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虞美入》(春花秋月何时了)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孝悌亲情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四、柳永、张先等词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雨霖铃》(寒蝉凄切)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岁时(秋) 音乐 科举都市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五、晏欧等词 晏 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咏史 登临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六、苏轼词(上) 苏 轼《沁园春》(孤馆灯青)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咏月 中小学已学篇目 七、苏轼词(下) 《卜算子》(缺月挂疏桐)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念奴娇》(大江东去)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贬谪 哲理人生 旷达、闲适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八、苏门词人 黄庭坚《水调歌头》(瑶草一何碧) 秦观《满庭芳》(山抹微云) 《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 《鹊桥仙》(纤云弄巧) 《踏莎行》(雾失楼台)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岁时 (春、夏)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九、贺铸、周邦彦词 贺 铸《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 《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 《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悼亡荷花 咏柳 咏草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南渡词人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朱敦儒《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 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张元干《贺新郎》(梦绕神州路) 岳 飞《满江红》(怒发)中冠)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刺世讽谕 可参考书目 十一、李清照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永遇乐》(落日熔金) 《声声慢》(寻寻觅觅)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爱情闺怨咏花 李清照作品概述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二、陆游词 陆 游《卜算子》(驿夕卜断桥边)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钗头凤》(红酥手)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鹊桥仙》(一竿风月)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沈园诗词 忧愤 可参考书目 十三、张孝祥、范成大词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西江月》(满载一船秋色) 范成大《忆秦娥》(楼阴缺)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山、水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四、辛弃疾词(上) 辛弃疾《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 《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家国 辛弃作品及其研究综述 十五、辛弃疾词(下) 《念奴娇》(野棠花落) 《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贺新郎》(绿树听鹈鴂) 《祝英台近》(宝钗分)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咏节令 田园 中小学已学篇目 可参考书目 十六、辛派词人 陈 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 刘 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程珌《水调歌头》(天地本无际) 黄机《满江红》(万灶貔貅) 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词 友情赠别 可参考书目 十七、姜夔、史达祖词 姜 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踏莎行》(燕燕轻盈) 《长亭怨慢》(渐吹尽枝头香絮) 《齐天乐》(庾郎先自吟《愁赋》) 史达祖《双双燕》(过春社了) 备选课文 泛读课文 分类唐宋。 3.唐诗宋词鉴赏十五首1 感遇十二首之一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 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 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 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 何求美人折?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 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 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 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 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 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 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 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2 感遇十二首之二 五言古诗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 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 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 人谁感至精? 飞沉理自隔, 何所慰吾诚? 【赏析】: 此诗中作者自比幽居的隐士,虽然自己被贬官在外,没有尘世间的杂念,但是一片忠君报国的赤心不灭, 仍然怀念远在朝延的君王。 诗中以“高鸟”比喻君王,以“飞”比喻在朝廷,以“沉”比喻在野,非常形 象新颖。 3 感遇十二首之三 五言古诗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 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 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 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 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 此木岂无阴? 【赏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桔颂》。 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桔,喻己贞操。 诗中前四 句是“比兴”,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桔之 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 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 之七、八句叹惜丹桔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桔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 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感叹。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 结句以反诘作收,深沉有力, 情味无穷。 4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五言古诗 李白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 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 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 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 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 陶然共忘机。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是诗人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写。 全诗写月夜在长安南面的终南山,去造访一位姓斛斯的 隐士。诗写暮色苍茫中的山林美景和田家庭院的恬静、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 诗以“暮”开首,为“宿” 开拓。相携欢言,置酒共挥,长歌风松,赏心乐事,自然“陶醉共忘机”。 这些都是作者真情实感的流溢 ,同时也是作者政治失望的一种表现。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园诗的影响。 然陶诗显得平 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无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等等。 而李诗却着意渲染。可见陶李两者风格迥异。 6 月下独酌 五言古诗 李白 花间一壶酒, 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 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 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相期邈云汉。 【赏析】: 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 全诗围绕一个“独”字,写一种世无知音的孤寂之情。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 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 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 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 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 段,写花、酒、人、月影。 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 ,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 最后六句为第三段, 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 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 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 看,却极度凄凉。 7 春思 五言古诗 李白 燕草如碧丝, 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 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心绪的诗。 开头两句以相隔遥远的燕秦春天景物起兴,写独处秦地的思妇触景生情,终 日思念远在燕地卫戍的夫君,盼望他早日归来。三、四句由开头两句生发而来,继续写燕草方碧,夫君必 定思归怀己,此时秦桑已低,妾已断肠,进一层表达了思妇之情。 五、六两句,以春风掀动罗帏时,思妇 的心理活动,来表现她对爱情坚贞不二的高尚情操。全诗以景寄情,春景成了征夫思妇刻骨相思的引信, 别具一格,委婉动人。 8 望岳 五言古诗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赏析】: 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沈德潜《唐诗别裁。 4.唐诗、宋词鉴赏辞典读书不能感潮流。最经典的当数上海辞书出版社的鉴赏系列。该书于80年代陆续出版,包括《唐诗鉴赏辞典》《宋诗鉴赏辞典》《唐宋词鉴赏辞典》(两本)《元曲鉴赏辞典》《古文鉴赏辞典》《中国新诗鉴赏辞典》等等,推荐唐诗、宋诗、和唐宋词,一共四本。 推荐理由: 一、该书一出,全社会诗词鉴赏风气始流行,各出版社跟风而起,随之鉴赏书开始泛滥,鱼目混珠。 二、该书在鉴赏辞典里属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何以见得呢?因为80年代的出版社多以务实为主,无投机赚钱之心机,市场购买力有限,所以上海辞书出版社这一系列可谓古典鉴赏类辞书的始作俑者,我家这本1983年12月第1版的《唐诗鉴赏辞典》1536页,才9.8元。后无来者,是指该书汇及当时国内几乎全部的诗词研究大家,如萧涤非、夏承焘、唐圭璋、程千帆、马茂元、周汝昌、周振甫、俞平伯、余恕诚、缪钺、霍松林、沈祖棻、傅庚生等学界大家(可上网查查他们的成就),很多人现已仙逝,而且其学术成就及诗词修养后才也根本不可能超越。所以说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鉴赏词典。 三、现在的辞典类书籍哗众取宠者多,不求质量,只求利润,或以价格取胜,或以教子吸引父母眼球,内容无非是找些研究生、在校生批量生产,有的甚至在网上搜集后,找一名教授作序或推荐,最好的也不过是搬用已逝大家的作品不用给稿费哟。而上海辞书系列当时可是国内全部约稿而成。 四、国内各大书店好像都有销售,版本应该相同,但价格已不是从前了。买好书,不应该心疼钱,应该是世世代代传下去都是经典的那一种。 不知介绍的全不全面,全是个人观点,自家有一套,是一本一本买回来的(因为当时是陆续出版的),偶尔翻阅,受益无穷。 5.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的目录唐诗◎初唐虞世南蝉王绩野望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于易水送人在狱咏蝉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杨炯从军行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渡湘江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宋之问度大庾岭渡汉江沈俭期夜宿七盘岭独不见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感遇(其二)登幽州台歌送魏大从军唐诗◎盛唐贺知章咏柳回乡偶书二首沈如筠闺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说送梁六自洞庭张敬忠边词张九龄望月怀远感遇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春晓夏日南亭怀辛大与诸子登岘山岁暮归南山宿建德汀宿桐庐汀寄广陵旧游使归鹿门歌秋登兰山寄张五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访袁拾遗不遇过故人庄渡浙江问舟中人张旭山中留客桃花溪刘奋虚阙题王湾次北同山下崔国辅采莲曲王翰凉州词李颀古意送魏万之京古从军行綦毋潜春泛若耶溪丘为寻西山隐者不遇左掖梨花王昌龄出塞(其一)从军行(其四)从军行(其五)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芙蓉楼送辛渐闺怨祖咏望蓟门高适燕歌行并序别董大塞上听吹笛封丘作营州歌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观猎相思送沈子福归江东鸟鸣涧送元二使安两山居秋暝使至塞上送别秋夜曲鹿柴渭川田家过香积寺送梓州李使君杂诗终南山汉江临泛积雨辋川庄作酬张少府竹里馆青溪李白渡荆门送别客中作蜀道难山中问答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秋浦歌(其十四)秋浦歌(其十五)清平调三首赠汪伦望天门山行路难(其一)夜泊牛渚怀古登金陵凤凰台金陵酒肆留别独坐敬亭山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望庐山瀑布送友人古风(其三)古风(其十九)月下独酌(其一)把酒问月春思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其二)关山月长干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早发白帝城静夜思怨情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子夜吴歌(秋歌)玉阶怨夜下征虏亭登锦城散花楼春夜洛城闻笛赠孟浩然夜宿山寺丁都护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战城南崔颢黄鹤楼长十曲二首储光羲钓鱼湾江南曲(其三)岑参逢入京使(其三)碛中作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门雩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山房春事(其二)春梦寄左省札拾遗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登总持阁皇甫冉春思戎昱移家别湖上亭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宿工昌龄隐居张谓早梅题长安壁主人杜甫望岳兵车行丽人行月夜哀江头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无家别梦李白二首蜀相赠花卿春望赠卫八处士佳人月夜忆舍弟汀畔独步寻花(其六)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绝句(其三)登楼客至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八阵图秋兴(其一)登高登岳阳楼江汉江南逢李龟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旅夜书怀刘方平月夜唐诗◎中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听弹琴送灵澈上人饯别王十一南游重送裴郎中贬占州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贾至春思(其一)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张继枫桥夜泊钱起省试湘灵鼓瑟韩翃寒食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江村即事皎然寻陆鸿渐不遇李端鸣筝闺情严维丹阳送韦参军顾况过山农家听角思归于良史春山夜月柳中庸征人怨戴叔伦苏溪亭兰溪棹歌过三间庙韦应物滁州西涧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寄李儋元锡秋夜寄丘员外卢纶送李端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塞下曲(其三)李益江南曲夜上受降城闻笛喜见外弟又言别孟郊归信吟登科后游子吟杨巨源城东早春宋词◎沿袭期宋词◎变革期宋词◎过渡期宋词◎中兴期宋词◎衰微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