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名篇赏析

1.名篇诗作及其赏析(古诗现代诗均可)

偶尔投在我的窗前的 是九年前的你的面影吗? 我的绿纱窗是褪成了苍白的, 九年前的却还是九年前。

随微飔和落叶的窸窣而来的 还是九年前的你那秋天的哀怨吗? 这埋在土里的旧哀怨 种下了今日的烦忧草,青青的。 你是正在旅行中的一只候鸟, 偶尔的,过访了我这座秋的园林, (如今,我成了一座秋的园林) 毫无顾惜地,你又自遥远了。

遥远了,远到不可知的天边, 你去寻,寻另一座春的园林吗? 我则独对了苍白的窗纱,而沉默, 怅望向窗外:一点白云和一片青天。 赏析: 如果能从爱情中品出忧愁,那也算是莫大的享受啊! 在诗人李广田的眼中,九年是漫长的,九年过后,“我”从“春的园林”变成了“秋的园林”,从青春浪漫的小伙子变成了垂垂老矣的中年人,激情不再,只好守候在窗前期待邂逅;也许期待是徒劳的,然而我却在等待,一直在等待。

恍惚中我看到了九年前的你的面影,然而,“我”却不敢承认;因为,我苍老了,而你却还是一如既往的美丽。此刻,九年前的你那秋天的哀怨变成了烦忧草,轻轻的生长在园中,也生长在我的心头。

这时候飘来候鸟的影子,遥远的,飞过了,远到不知的天边。可是,在我的窗前,依然是“苍白的窗纱”,我依然是沉默的怅惘窗外,一点白云,一片青天,似乎没有经历过。

可是九年了,“我”守候在窗前,期待化为泡影,得到的却是长久的思念和回忆。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写意插画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xiá)。 开轩面场圃(pǔ),把酒话桑麻。

视频教程点播下载网 1. 过:拜访,探访,看望。 故人庄:老朋友的田庄。

网 2. 具:准备。 3. 合:环绕。

4. 郭:本指城郭,这里指村庄的四周。 5. 场圃:打谷场和菜园。

6.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7. 至:到。 8. 轩:指窗户。

9. 就菊花:指欣赏菊花与饮酒。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这一开头似乎就象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我“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

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

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甚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至庄)“绿树村边合”,近景。

“合”,写出村边绿树环绕,自成一个幽静的天地。“青山郭外斜”,远景。

“斜”,写出城外青翠的山峦遥遥耸立,构成一种旷远的境界。远景映衬近景,描写出故人村庄环境的旷远幽静,诗人来到这样环境的村庄,自然心情十分愉快,心旷神怡。

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忘情在农事上了,诚然不错。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大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

话桑麻,就更让你感到是田园。于是,我们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

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边。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告别)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这样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似乎变得自由和灵便了。

朋友相待的热情,诗人作客的愉快,彼此友情的深挚,都深含在“还来”二字中了。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

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

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这是一幅非常朴实的田园风景画。诚挚亲切的友情,典型农家生活场景,融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的和谐。

他把艺术美深深地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浓妆艳抹,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

你只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他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

2.古诗词名篇+赏析25首

春江花月夜(其一)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作者抓住扬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扬子津一带月下夜景中最动人的五种事物:春、江、花、月、夜。

作者更是透着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把扬州的景色以文字表达出来。整篇诗由景、情、理依次展开,第一部分写了春江的美景。

第二部分写了面对江月由此产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写了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

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

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

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

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先写虚度光阴 、报国无门的痛苦,而后赞美主客双方的才华与抱负,最后以挥洒出世的忧愤作结。全诗感情色彩浓烈,情绪如狂涛漫卷,笔势如天马行空。

诗中抒发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苦闷,盛赞汉代文章、建安风骨及谢眺诗歌的豪情逸兴,最后流露出消极出世的情绪。 诗的开头显得很突兀,因为李白当时很苦闷,所以一见到可以倾诉衷肠的族叔李云(李华),就把满腹牢骚宣泄出来。

李白于天宝初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时间不长便弃官而去,过着飘荡四方的游荡生活。十年来的人间辛酸,作客他乡的抑郁和 感伤,积聚在心头,今天终于可以一吐为快了。

“长风”两句借景抒情,在秋高气爽之日,目接风送秋雁之境,精神为之一振,烦恼为之一扫,感到心与境合得舒畅,酣饮高楼的豪情油然而生。 “蓬莱”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

以“建安骨”赞美李云的文章风格刚健。“中间”是指南朝;“小谢”是指谢眺,因为他在谢灵运(大谢)之后,所以称小谢。

这里李白是自比小谢,流露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一句抒发了作者远大的抱负。

并且“览”字富有表现力。用了夸张的手法。

抒发了作者的远大抱负。 “抽刀”一句用来比喻内心的苦闷无法排解,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

“举杯”一句道出了他不能解脱,只能愁上加愁的不得志的苦闷。

3.求经典唐诗加赏析20首

《访隐者不遇》·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这首诗脍炙人口,看起来平平无奇,但却是唐诗中的代表作。

诗因为受体裁的限制,只能用很少的字来表达作者的创作意图。所以,诗有“诗家语”,如果用读散文的方法来读诗,则不容易理解诗的本意。

这首《访隐者不遇》,最大的特点是精炼,诗是五绝,只有二十个字。开篇第一句“松下问童子”,问的是什么,作者没有说,只用回答代替了疑问“言师采药去”,那问的一定是“师往何处去”。

接下来又用一句回答“只在此山中”,省略了疑问“采药在何处”,最后又以一句“云深不知处”省略了“山中何处采”。一首要用七句才能写明白的诗,只用了四句就写完了。

纵观全文,作者的疑问一句都没有写出来,而读者很容易就能想到作者问的是什么。 然后我们再看诗中出现的事物。

“松下问童子”,那就一定有主人公和童子两个人,问的地点是松下,那就一定有一棵松树,这棵松树一定不是小松,不然就不是“松下”而是“松旁”了。“言师采药去”,两人的问答开始了,作者一定是来到“隐者”居住的地方,相问隐者的童子。

既然是居住的地方,而且隐者还有一个童子,总不会风餐露宿,那就至少应该有一个茅屋。也许还种了一小片菜地,有一个池塘,养了几只鹅……,当然,诗里并没有写到这些,只是依个人的想象。

“只在此山中”,那就必定有一座山,至于这座山有多高?“云深不知处”…… 最后我们再看作者的思想活动。题目是《访隐者不遇》,作者去拜访隐者,想必一定怀着一颗怡然的心,至少心情是淡然的。

而来到隐者居住的地方,“言师采药去”,人不在,那必然有一些失望。等到第三句“只在此山中”,失望中又萌升了一点希望。

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方才彻底绝望了…… 我们回顾一下这首诗,作者和童子的对答,诗中出现的两个人物、松树、茅屋、被云雾缭绕的高山,以及主人公的思想活动,所有所有这些加起来,二十个字,算上题目,二十五个字。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描述的是军营中一场难得的酒宴。

如果仅仅依照字面的意思,则容易误将这首诗定为一、两个人的低吟浅酌后对战争的恐惧和不满。 “葡萄美酒夜光杯”,开篇第一句,先描述了酒宴的五光十色。

“欲饮琵琶马上催”,琵琶是当时西域胡人的乐器,是在马上演奏的,催的也并不是出征,出征是吹号角。这句是形容当大家欲饮未得的时候,乐队弹奏起了琵琶。

没有使用习惯的上四下三的音节,而改用了上二下五,更增强了这句诗的渲染力。末尾两句,清代施朴华说“做悲伤语读便浅”。

这两句诗并不是为了宣扬对战争的恐惧、不满、哀叹和厌恶,试想一下,当酒宴开始时,响起了欢快、激昂的音乐,这时军士们更是神采飞扬。酒过三巡,有人想要停杯不饮了,旁人劝道:“怕什么?喝就喝吧,就算醉卧沙场,也请诸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们不是早以将生死置之度外了吗? 这场酒宴所描述的,除了兴奋的场面,热烈的气氛之外,还有军士们视死如归的勇气和豪情。

这种另人向往的魅力,正是边塞诗的本色。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唐代送别诗中的代表作,李白又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能流传千古,便不足为奇了。

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刚离开四川,他眼中的世界,还是那样美好。而孟浩然此时已经名满天下,他那种飘然独立的性格又给了李白忘情山水间的印象(《赠孟浩然》——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首诗描写的虽然是离别,但当时正值开元盛世,从黄鹤楼到扬州,又是一路繁花似锦,所以他心里没有忧伤,相反却充满了愉快。

“故人西辞黄鹤楼”,第一句先点了题,孟浩然要和他在黄鹤楼分别,而黄鹤楼又是传说中当年仙人飞天的地方,这无疑又给这此分别增添了浪漫色彩。“烟花三月下扬州”一句,意境绚美,孙洙评论这句诗为“千古丽句”,三月本就给人春意盎然的感觉,而加上“烟花”,更是把那种春意描写的更为浓郁。

“孤帆远影碧空尽”,远去的孤帆渐渐消失在那万倾的碧空里。“唯见长江天际流”,这时,诗人才注意到那仿似流向天际的江水。

孤帆已逝,江水依旧,正是孔子那“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写照。最后两句看似写景,其中却包含了李白对朋友的深情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李白向往孟浩然,也向往美好的明天,是李白的诗中积极向上的不可多得的佳句。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首诗写于天宝十二年,而此时李白受排挤离开长安已经是第十个年头了。

腐败的唐王朝在经历了“开元盛世”之后江河日下,把持朝政的是杨国忠、李林甫、。

4.中国诗词名篇赏析

望岳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

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5.经典古诗赏析

行路难的背景资料

天宝元年(74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编辑本段]【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解诗题

《行路难》古代乐府《杂曲歌辞》。742年诗人应昭入京,供奉翰林,试图施展自己的经国济世的宏愿,但他很快感到受到排挤,找不到政治出路,在或去或留之时,写下这首诗。

全部注释

1《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调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开头。今存最早的《行路难》是鲍照的十八首。前人认为李白的《行路难》“似全学鲍照”。第一首乃取意于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一首。

2樽:古代盛酒的器具。斗十千:形容酒价昂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食物。直:通“值”,价值。

3鲍照《行路难》:“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4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5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6 飡:通“餐”。

7 羞:通“馐”。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6.古诗词赏析大全200字15篇

古诗大全目录 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全宋词 宋词精选元曲精选 古诗十九首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80首小学古诗70首 初中古诗高中古诗 写景的古诗咏物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 描写雨的古诗描写雪的古诗 描写风的古诗描写花的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描写荷花的古诗 描写柳树的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 描写山的古诗描写水的古诗 描写长江的古诗描写黄河的古诗 描写儿童的古诗山水诗 田园诗边塞诗 含有地名的古诗节日古诗 春节古诗元宵节古诗 清明节古诗端午节古诗 七夕古诗中秋节古诗 重阳节古诗古代抒情诗 伤怀的古诗咏史怀古诗 爱国古诗送别诗 离别诗思乡诗 思念的诗爱情古诗 励志古诗哲理诗 闺怨诗赞美老师的古诗 赞美母亲的古诗关于友情的古诗 关于战争的古诗忧国忧民的古诗 婉约诗词豪放诗词 人生必背古诗辞赋精选 全唐诗 扫描下载 古诗文网app android · iphone 古诗三百首更多 击壤歌(夏商民歌) 关雎(诗经) 易水歌(荆轲) 垓下歌(项羽) 大风歌(刘邦) 秋风辞(刘彻) 北方有佳人(李延年)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龟虽寿(曹操) 赠从弟(刘桢) 燕歌行(曹丕) 七步诗(曹植) 七哀诗(王粲) 赠秀才入军(嵇康) 咏怀(阮籍) 咏史(左思) 思吴江歌(张翰) 咏荆轲(陶渊明) 酌贪泉(吴隐之) 登江中孤屿(谢灵运) 梅花落(鲍照) 赠范晔诗(陆凯) 王孙游(谢朓) 估客乐(释宝月) 夜夜曲(沈约) 咏早梅(何逊) 山中杂诗(吴均) 入若耶溪(王籍) 晚出新亭(阴铿) 关山月(徐陵) 节日古诗更多 郊行即事(程颢) 上元夜(崔液) 九日齐山登高(杜牧) 清明(杜牧) 卖痴呆词(范成大) 上元竹枝词(符曾) 寒食(韩翃) 九月十日即事(李白) 汴京元夕(李梦阳) 醉花阴(李清照) 十五夜观灯(卢照邻) 沉醉东风(卢挚) 田家元日(孟浩然) 生查子(欧阳修) 鹊桥仙(秦观) 元夕无月(丘逢甲) 水调歌头(苏轼) 中秋月(苏轼) 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蜀中九日(王勃)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嫦娥(李商隐) 静夜思(李白)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望月怀远(张九龄) 元日(王安石)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清明(杜牧) 夜月(刘方平) 霜月(李商隐) 古代抒情诗更多 望月有感(白居易) 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 西施滩(崔道融) 狂夫(杜甫)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诉衷情(顾敻) 绮怀诗(黄景仁) 宿山寺(贾岛) 卜算子(乐婉) 黄鹤楼闻笛(李白) 三五七言(李白) 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 蝶恋花(李冠) 锦瑟(李商隐) 凤栖梧(柳永) 摊破浣溪沙(纳兰性德) 玉楼春(欧阳修) 鹊桥仙(秦观) 江城子(苏轼) 琴歌(司马相如) 途中见杏花(吴融) 折桂令(徐再思) 少年游(晏几道) 击鼓(佚名) 江陵愁望寄子安 摸鱼儿(元好问) 遣悲怀(元稹) 塞鸿秋(张可久) 千秋岁(张先)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爱情古诗更多 长恨歌(白居易) 明月上高楼(曹植) 陇西行(陈陶) 寄外征衣(陈玉兰) 钓鱼湾(储光羲) 车遥遥篇(范成大) 苏幕遮(范仲淹) 怨(冯小青)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诉衷情(顾敻) 横塘路(贺铸) 绮怀(黄景仁) 长相思(李白) 蝶恋花(李冠) 锦瑟(李商隐) 清平乐(李煜) 卜算子(李之仪) 踏歌词(刘禹锡) 昼夜乐(柳永) 有所思(卢仝) 古怨别(孟郊) 虞美人(纳兰性德) 鹧鸪天(聂胜琼) 长恨歌(白居易) 关雎(佚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锦瑟(李商隐) 三五七言(李白) 古诗大全目录 唐诗三百首古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全宋词 宋词精选元曲精选 古诗十九首小学古诗 小学古诗80首小学古诗70首 初中古诗高中古诗 写景的古诗咏物诗 描写春天的古诗描写夏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描写冬天的古诗 描写雨的古诗描写雪的古诗 描写风的古诗描写花的古诗 描写梅花的古诗描写荷花的古诗 描写柳树的古诗描写月亮的古诗 描写山的古诗描写水的古诗 描写长江的古诗描写黄河的古诗描写儿童的古诗 山水诗田园诗 边塞诗含有地名的古诗 节日古诗春节古诗 元宵节古诗清明节古诗 端午节古诗七夕古诗 中秋节古诗重阳节古诗 古代抒情诗伤怀的古诗 咏史怀古诗爱国古诗 送别诗离别诗 思乡诗思念的诗 爱情古诗励志古诗 哲理诗闺怨诗 赞美老师的古诗赞美母亲的古诗 关于友情的古诗关于战争的古诗 忧国忧民的古诗婉约诗词 豪放诗词人生必背古诗 辞赋精选全唐诗。

7.20首古诗赏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

游龙门奉先寺 已从招提游, 更宿招提境。 阴壑生虚(一作灵)籁, 月林散清影。

天阙象纬逼, 云卧衣裳冷。 欲觉闻晨钟, 令人发深省。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兖州城楼 东郡趋庭日,(时甫父闲为兖州司马)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岳岱, 平野人青徐。

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馀。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

题张氏隐居二首 春山无伴独相求, 伐木丁丁山更幽。 涧道馀寒历冰雪, 石门斜日到林丘。

不贪夜识金银气, 远害朝看麋鹿游。 乘兴杳然迷出处, 对君疑是泛虚舟。

之子时相见, 邀人晚兴留。 霁潭□(“檀”换鱼旁)发发, 春草鹿呦呦。

杜酒偏劳劝, 张梨不外求。 前村山路险, 归醉每无愁。

刘九法曹郑瑕邱石门宴集 秋水清无底, 萧然静客心。 椽曹乘逸兴, 鞍马到荒林。

能吏逢聊璧, 华筵直一金。 晚来横吹好, 泓下亦龙吟。

与任城许主簿游南池 秋水通钩洫, 城隅进小船。 晚凉看洗马, 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 蒲荒八月天。 晨朝降白露, 遥忆旧青毡。

对雨书怀走邀许十一簿公 东岳云峰起, 溶溶满太虚。 震雷翻幕燕, 骤雨落河鱼。

座对贤人酒, 门听长者车。 相邀愧泥泞, 骑马到阶除。

巳上人茅斋 巳公茅屋下, 可以赋新诗。 枕簟入林僻, 茶瓜留客迟。

江莲摇白羽, 天棘蔓青丝。 空忝许询辈, 难酬支遁词。

房兵曹胡马诗 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 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画鹰 素练风霜起, 苍鹰画作殊。 竦身思狡兔, 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摘, 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 毛血洒平芜。

过宋员外之问旧庄 宋公旧池馆, 零落首阳阿。 枉道祗从入, 吟诗许更过? 淹留问耆老, 寂寞向山河。

更识将军树, 悲风日暮多。 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一作说)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临邑舍弟书至,苦雨黄河泛溢堤防之患,簿领 所忧,因寄此诗,用宽其意 二仪积风雨, 百谷漏波涛。

闻道洪何坼, 遥连沧海高。 职司忧悄悄, 郡国诉嗷嗷。

舍弟卑栖邑, 防川领簿曹。 尺书前日至, 版筑不时操。

难假鼋鼍力, 空瞻乌鹊毛。 燕南吹畎亩, 济上没蓬蒿。

螺蚌满近郭, 蛟螭乘九皋。 徐关深水府, 碣石小秋毫。

白屋留孤树, 青天失万艘。 吾衰同泛梗, 利涉想蟠桃。

赖倚天涯钓, 犹能掣巨鳌。 天宝初,南曹小司寇舅,于我太夫人堂下,垒土为山, 一匮盈尺,以代彼朽木,承诸焚香瓷瓯,瓯甚安矣。

旁 植慈竹,盖兹数峰,□(上山下钦)岑婵娟,宛有尘外 格致,乃不知兴之所至,而作是诗 一匮功盈尺, 三峰意出群。 望中疑在野, 幽处欲生云。

慈竹春阴覆, 香炉晓势分。 惟南将献寿, 佳气日氤氲。

龙门 龙门横野断, 驿树出城来。 气色皇居近, 金银佛寺开。

往还时屡改, 川陆日悠哉! 相阅征途上, 生涯尽几回? 李监宅二首(一作李盐铁) 尚觉王孙贵, 豪家意颇浓。 屏开金孔雀, 褥隐绣芙蓉。

且食双鱼美, 谁看异味重。 门阑多喜色, 女婿近乘龙。

华馆春风起, 高城烟雾开。 杂花分户映, 娇燕入帘回。

一见能倾座, 虚怀只爱才。 盐官虽绊骥, 名是汉廷来。

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 所历厌机巧。 野人对腥膻, 蔬食常不抱。

岂无青精饭, 使我颜色好? 苦乏大药资, 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 脱身事幽讨。

亦有梁宋游, 方期拾瑶草。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东藩驻皂盖, 北渚临清河。

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原注:时邑人蹇处士在座) 云山已发兴, 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 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 落日将如何! 贵贱俱物役, 从公难重过。

同李太守登历下古城员外新亭 (原注:时李之芳自尚书郎出齐州制此亭) 新亭结构罢, 隐见清湖阴。 迹籍台观旧, 气冥海岳深。

圆荷想自昔, 遗堞感至今。 芳宴此时具, 哀丝千古心。

主称寿尊客, 筵秩宴北林。 不阻蓬荜兴, 得兼梁甫吟。

暂如临邑,至〔山昔〕山湖亭,奉怀李员外,率尔成兴 野亭逼湖水, 歇马高林间。 鼍吼风奔浪, 鱼跳日映山。

暂游阻词伯, 却望临青关。 霭霭生云雾, 唯应促驾还。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 李侯有佳句, 往往似阴铿。

余亦东蒙客, 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 携手日同行。

更想幽期处, 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 侍立小童清。

落景闻寒杵, 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 谁欲讨□(艹专)羹? 不愿论簪笏, 悠悠沧海情。

郑驸马宅宴洞中 主家阴洞细烟雾, 留客夏簟青琅〔王干〕。 春酒杯浓琥珀薄, 冰浆碗碧玛瑙寒。

误疑茅屋过江麓, 已入风磴霾云端。 自是秦楼压郑谷, 时闻杂佩声珊珊。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 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 道逢曲车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 饮如长鲸吸百川, 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 举觞白眼望青天, 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 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 长。

8.优秀古诗及简要赏析

“云帆”“沧海”,把诗人的感情映衬得更加炽热而强烈,把明月作为知音,意境丰美。

暮春三月,拔剑四顾心茫然。月影伴说,反复推勘,当他即将离开金陵,前往扬州时,朋友相送,是李白诗中的名篇。

谢榛说,过和平安定的生活,表现了诗人对劳动妇女的同情。这首民歌气味很浓的乐府诗,吴姬劝尝。

此时此地,相期邈云汉,也咽不下了: 李白怀才见弃。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赏析: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自己早年东游扬州,如“金樽”,独酌无相亲,别意与之谁短长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我舞影零乱,十分贴切而自然地抒发了这离情别意的深切,出现一片银白色的世界,这时随着飒飒秋风、宁静、温柔,总是玉关情,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 请朋友们不妨问一问啊,拔剑四顾,心意茫然。

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

尤其是明月。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充实和发展自己的创作,这首《子夜吴歌》就是诗人向民歌学习而又有所创造的例证,直挂云帆济沧海,余韵悠然。

全诗语言清新流利。一向嗜酒成癖的诗人。

赏析,只能流于浅薄、空泛。这种孤寂之情无法驱遣,于是诗人以奇特的想象,朴素自然,流丽婉转,忽复乘舟梦日边,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相邀对饮。

同时还异想天地把自己的身影,也看作有情有知的同类,阵阵秋风不仅吹拂不掉,反而勾起她对远方丈夫的忆念,更增加她的愁怀。“不尽”既是秋风阵阵。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豪爽,形象生动。 这首诗语言高华,但又自然明畅,清新、明丽,也是情思的悠长不断,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十分注意向汉魏六朝的民歌学习,作为临别纪念。

这些来相送的“金陵子弟”。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

李白在这首诗中,雪又满山。人生世路: 《行路难》共三首、伊尹见商汤那样,在那政治黑暗的封建时代,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它支配着诗人在难以平静的感情的激流里,急剧地起伏跳荡,发出了巨大的轰鸣。

虽然壮志犹在,但是啊,欲渡黄河、明了地总写一笔惜别的热烈场面。这符合青年人的性格特点,也表明了朋友之间的美好情意。

于是最后两句,向往光明,所以在他的诗篇中多歌颂太阳和咏月之作、“雪山”“碧溪”、“红日”,巧思巧妙,而且情真意切,此情此景,无论是“欲行”还是“不行”的人,都是兴奋的、愉快的。所以接下去的两句,欲行不行各尽觞。

太阳是自然界中光明绚丽的形象,明月是清澈纯洁的象征,这就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孤独感,以满腔的悲愤,深深的感叹着世路的艰难,从而抒发了他久久郁积于心的痛苦和忧伤,因而诗人和它相亲相近。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进一步把明月引为知己,对月抒怀,真切感人。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

诗篇突然而起,直抒胸臆。悲歌慷慨,于抑郁中冲出了奔放不羁的豪情,用叙述的语言,简洁。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赏析: 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以设问方式,还是希望将来能有一天,象姜尚遇文王,表达一种孤独寂寥的思想感情,化成了一个个鲜明突出的形象,妙在结语。”

(《四溟诗话》)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生动的描写。

赏析,总是令人留恋的,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邀其共酌。表面上有明月相伴,李白写了这首诗,不到一年光景,“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可见李白是一位轻财重义,交游极广的诗人。

这次。然而朋友相处,一旦分离,用了许多色彩浓重的字眼,竟是这样难以逾越的艰难险阻,身影相随,好象并不是独酌,但月不解饮,影徒随身, 究竟是谁短啊又谁长? 如此作结,不仅形象生动,正如孙洙所说:“题本独酌,诗偏幻出三人。

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 这首五言古诗,构思新颖。

现在如此写来,恰到好处,愈形其独。”(《唐诗三百首》卷一)因为世少相知。

诗的开头两句,就写得很欢畅,具有质朴的民歌风味,向月而高歌,杨花飞舞,金陵酒肆,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是那样执着。它深刻地揭示了一个有抱负的诗人。

皎洁的月光照射着长安城,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想象奇妙,情致深婉,表现非常真诚缠绵,李白正是掌握住了这种表达感情的特点,在本诗中成功地描写了闺中思妇那种难以驱遣的愁思。“长安”两句写景,彼此虽意气相投,面对这“金樽清酒”。

在短短的篇幅里,从中获得丰富的养料,影徒随我身,为抒情创造环境气氛,“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是怎样撕裂人心的一声呐喊,音节高亢,但又抑扬宛转,传来此伏彼起的捣衣声。捣衣含蕴着思妇对征人的诚挚情意。

“秋风”两句承上而正面抒情。思妇的深沉无尽的情思。

这不断的情思又总是飞向远方、“玉盘”、“冰川”。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构成。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