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全集/shijing/index.htm●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从汉以来,注释《诗经》的著作,今天能见到的,还有不下千种,其影响较大的,有汉人注,称《毛诗郑笺》;有唐人义疏,称《毛诗正义》;有宋人注,称《诗集传》;最通俗的,有今人的选注本的和今译本。《毛诗郑笺》《毛诗郑笺》,《四部备要》本二十卷,《四部丛刊》作《毛诗》二十卷,是汉人的《诗经》注。 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 家,齐、鲁、韩三家说已散失。 《毛诗选》是汉毛亨所作《诗训诂传》的简称;亨,鲁人。后汉郑玄作《笺》;玄字康成,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是著名经学家。 《毛诗传》以解释《诗》的词汇为主,大抵保存了一些先秦的古义;每篇诗前又各有小序,阐明诗作主题,运用封建的伦理观点,宣扬封建主义,语多附会,不足凭信。《郑笺》以宗毛为主,遇毛义有隐略处,就替它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已意,并兼采三家诗说,加以疏通。 在思想内容方面仍然脱不了《毛诗传》所走的道路。《毛诗正义》《毛诗正义》,《四部备要》本七十卷,是把《毛诗郑笺》加上唐孔颖达的《正义》和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的《毛诗释文》三书合编成的。 《正义》对《毛诗郑笺》作了详尽的疏讲。《释文》是注释音义。 孔颖达,字仲达,唐衡水(今河北衡水县)人。官至国子祭酒,受唐太宗命作《五经正义》。 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唐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唐高祖时为国子博士,著《经典释文》。 这书里包括了汉隋间人对《诗经》的解释,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书。《诗集传》《诗集传》,《四部备要》本二十卷,南宋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朱熹(公元1130-1200年)撰。 熹字元晦,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这部书杂采《毛诗》《郑笺》和三家诗说,力图探求《诗经》的本义,对诗的解说,能突破《诗序》旧说,申以已意,不能解决的,则抱存疑态度。 有些看法,较《毛诗》《郑笺》中肯,但也有失于主观臆断之处。此处对《诗经》里涉及爱情的作品,都斥为“男女淫佚”之诗,它以封建道德观点衡量男女爱情,这就歪曲了作品内容。 这部书文字比较浅显平易,解释方式一般有题解,有章句训诂,有对于诗的表现手法的简单评论,还用反切标出读音,这都便于学习参考。《诗经选》今人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共选九十篇,计《周颂》两篇,《大雅》三篇,《小雅》十六篇,其余都属风诗。各篇都附注释,注文除解释词句外,于必要时串解,最后说明篇义。 所选各篇都是较优秀的作品,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生活的诗。注释中间有可商之处,但不失为便利初学读物。 《国风选译》今人陈子展编著,古典文学出版社本。本书从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里选择了八十篇,每篇有译文、汇注和解题。 每一组风诗的前后,又摘录清人顾栋高的《毛诗类释》。译文力求正确、畅达,而又保存它的原始风味、民歌体格,并和原作上下对照,便于浏览比较。 汇注酌取前人成说,特别重视清代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近人新解,。 2.求收集《诗经》中除《关雎》《子衿》《蒹葭》外的其它有关婚姻、爱《诗经》中的爱情 【摘要】《诗经》在我国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流传史了,其中的婚恋诗对于今天的而我们来说依然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或公子爱慕佳人,或佳人思念公子,或妇人遭丈夫抛弃,或婚姻受到父母阻拦等等。这些男女之间最真挚的感情,在《诗经》中也诚挚的反映出来了,这就是《诗经》的魅力。 【关键词】 爱情 婚变 男女 在《诗经研究丛刊.第九期》中,王许林将《诗经》中的婚恋诗分为五种:“一见钟情”型、“忠贞不渝”型、“相思苦恋”型、“思妇哀怨”型、“棒打鸳鸯”型。这五个有趣的词语几乎概括了《诗经》中所有婚恋诗的类型。 通过学习后,在我看来,“一见钟情”型的多为男子思恋女子:“忠贞不渝”型的自然说的是女子对配偶或是对恋人的忠贞不渝;“相思苦恋”型的则包括《诗经》中出现的各阶层任务,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思妇哀怨”型的则多表现在思念男子和被男子抛弃后所发出的哀怨;“棒打鸳鸯”型的则是追求恋爱而不得了。 看了《诗经》中的《国风》,则会发现《国风》中多描写爱情和婚姻。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看了《诗经》中的《国风》,便对男女的感情充满憧憬。孔子当年给们教授的内容也包括《诗经》。 可见《诗经》在社会的地位,后来的官学也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这就更加促进了《诗经》在大众中的传播。 我觉得《国风》中关于描写婚恋的诗,大多采用了“兴”的手法,比如说像《关雎》,开头一句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河畔的水鸟,再言及心上人。 在《汉广》中也有类似的手法,“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先说到南方有高大的树木,没有福分在下面休息。再说到汉水有“游女”,却追求不到。 不仅仅是这两首当中采用“起兴”的手法,在《蒹葭》、《野有死麕》、《邶风·燕燕》、《子衿》、《鹊巢》、《草虫》等等。这种手法在今天的曲中也用得很多,尤其是在“信天游”中用的较广泛。 不自觉的我想起了一句词,“太阳下上明早依旧爬上来,鸟儿飞去明年依旧会回来,我的青春一去不会来”。这句词是不是跟《诗经》中广泛用的“起兴”手法一样呢? 在我看来《诗经》中婚恋诗就是两大种:恋爱诗和婚姻诗。 恋爱诗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单相思,自然包括男子单思女子和女子单思男子。二是相互思念并爱恋。 第三类应该归于未婚男女初试云雨一类了。婚姻诗则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生活幸福、甜蜜恩爱型。 二是婚姻受阻型。三是婚姻受挫型,而婚姻受挫又可以划分为“单纯的怨妇”和“刚强自爱”型的。 下面对以上分类做出具体的说明和阐述。 一、恋爱之苦涩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位于《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被世人传唱了两千五百多年后依然广泛的被男子们用来抒发对女子的爱慕,尤其是那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几乎都会这么一句。可见《关雎》比周杰伦的曲流行程度还要广! 《关雎》中的男子,据学者们推测应该是贵族青年男子,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可以看出来了。 在寻常百姓家是不会有这么好的乐器的。而《汉广》中的男子则不同,他应该是一个农家子弟了,“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言秣其马”等,这些都是只有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才会做的事情。 可见男子爱慕女子也是有等级差别的,贵族中的男子则可以想尽一切自己能用到的手段来取悦自己的心上人,而出身低贱的男子,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子就是“求不可得”。身世的差别就导致爱情的差距。 另外,还有一首诗也很美,因为它描写的风景很有情趣,那就是《蒹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这首诗用“蒹葭苍苍”四字反复吟唱,回返往复,韵味极深,加之其写到的“白露”、“水”、“水中湄”、“水中汜”的景象和地点,都像画面一样,不禁让人想到了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我记得还是在初三的时候翻阅父亲的书柜时偶然发现的,从来不爱多看书的我尽然坐下来把那本书看完了,可能当时的我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有懵懵懂懂的感觉,所以才会有兴趣把那本书读完。 《蒹葭》这首诗也是在初三的时候学的,在看《在水一方》的时候我自然地想起了《蒹葭》,因为这两篇作品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相似的就要数对河流的景物描写了,也许琼瑶老师就是看完《蒹葭》后才有了《在水一方》这么一部作品的。 古人说过,男子思女子多在秋季,秋季万物凋零,多阴,而男子属阳,因此秋季多为男子思恋女子;而女子思君则多在春季。 《蒹葭》中描写的“白露”应该是秋天来临的标志吧!我想《蒹葭》是否与古人对男子怀人的说法相一致呢?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子衿》 读到这首诗,让我想起了高一时候我们班一个男生给我写的“情书”,第一句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是由于我才疏学浅,只知道曹操曾经作诗的时候引用过这两句,不知其真实含义,所以高一的“情书。 3.那些书对写关于《诗经》论文有用1、《诗经》原意研究 (日) 家井 真著 陆越译 ,不管怎么说,在当代总体上日本人对中国古文学的研究比中国的一些学者要严谨。 2、诗经研究丛刊 中国诗经学会编 3、诗经研究 谢无量著 商务印书馆 1959 4、诗经通论 (清) 姚际恒撰 广文书局 中华民国五十年 [1961 5、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 孙作云著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6、先秦两汉诗经研究论稿 袁长江著 学苑出版社 1999 7、诗经要籍解题 蒋见元,朱杰人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8、诗经探索 刘操南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 9、名家品诗经 朱自清等著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09 4.求收集《诗经》中除《关雎》《子衿》《蒹葭》外的其它有关婚姻、爱情《诗经》中的爱情 【摘要】《诗经》在我国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流传史了,其中的婚恋诗对于今天的而我们来说依然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或公子爱慕佳人,或佳人思念公子,或妇人遭丈夫抛弃,或婚姻受到父母阻拦等等。这些男女之间最真挚的感情,在《诗经》中也诚挚的反映出来了,这就是《诗经》的魅力。 【关键词】 爱情 婚变 男女 在《诗经研究丛刊.第九期》中,王许林将《诗经》中的婚恋诗分为五种:“一见钟情”型、“忠贞不渝”型、“相思苦恋”型、“思妇哀怨”型、“棒打鸳鸯”型。这五个有趣的词语几乎概括了《诗经》中所有婚恋诗的类型。 通过学习后,在我看来,“一见钟情”型的多为男子思恋女子:“忠贞不渝”型的自然说的是女子对配偶或是对恋人的忠贞不渝;“相思苦恋”型的则包括《诗经》中出现的各阶层任务,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思妇哀怨”型的则多表现在思念男子和被男子抛弃后所发出的哀怨;“棒打鸳鸯”型的则是追求恋爱而不得了。 看了《诗经》中的《国风》,则会发现《国风》中多描写爱情和婚姻。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也是看了《诗经》中的《国风》,便对男女的感情充满憧憬。孔子当年给们教授的内容也包括《诗经》。 可见《诗经》在社会的地位,后来的官学也以“四书五经”为教学内容,这就更加促进了《诗经》在大众中的传播。 我觉得《国风》中关于描写婚恋的诗,大多采用了“兴”的手法,比如说像《关雎》,开头一句就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河畔的水鸟,再言及心上人。 在《汉广》中也有类似的手法,“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先说到南方有高大的树木,没有福分在下面休息。再说到汉水有“游女”,却追求不到。 不仅仅是这两首当中采用“起兴”的手法,在《蒹葭》、《野有死麕》、《邶风·燕燕》、《子衿》、《鹊巢》、《草虫》等等。这种手法在今天的曲中也用得很多,尤其是在“信天游”中用的较广泛。 不自觉的我想起了一句词,“太阳下上明早依旧爬上来,鸟儿飞去明年依旧会回来,我的青春一去不会来”。这句词是不是跟《诗经》中广泛用的“起兴”手法一样呢? 在我看来《诗经》中婚恋诗就是两大种:恋爱诗和婚姻诗。 恋爱诗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单相思,自然包括男子单思女子和女子单思男子。二是相互思念并爱恋。 第三类应该归于未婚男女初试云雨一类了。婚姻诗则分为以下几类:一是生活幸福、甜蜜恩爱型。 二是婚姻受阻型。三是婚姻受挫型,而婚姻受挫又可以划分为“单纯的怨妇”和“刚强自爱”型的。 下面对以上分类做出具体的说明和阐述。 一、恋爱之苦涩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位于《诗经》中的第一篇——《关雎》,被世人传唱了两千五百多年后依然广泛的被男子们用来抒发对女子的爱慕,尤其是那一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上至古稀老人下至幼儿园的小朋友,几乎都会这么一句。可见《关雎》比周杰伦的曲流行程度还要广! 《关雎》中的男子,据学者们推测应该是贵族青年男子,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便可以看出来了。 在寻常百姓家是不会有这么好的乐器的。而《汉广》中的男子则不同,他应该是一个农家子弟了,“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言秣其马”等,这些都是只有在农村长大的孩子才会做的事情。 可见男子爱慕女子也是有等级差别的,贵族中的男子则可以想尽一切自己能用到的手段来取悦自己的心上人,而出身低贱的男子,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子就是“求不可得”。身世的差别就导致爱情的差距。 另外,还有一首诗也很美,因为它描写的风景很有情趣,那就是《蒹葭》,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诗,这首诗用“蒹葭苍苍”四字反复吟唱,回返往复,韵味极深,加之其写到的“白露”、“水”、“水中湄”、“水中汜”的景象和地点,都像画面一样,不禁让人想到了琼瑶的小说《在水一方》。我记得还是在初三的时候翻阅父亲的书柜时偶然发现的,从来不爱多看书的我尽然坐下来把那本书看完了,可能当时的我正处于青春期,对爱情有懵懵懂懂的感觉,所以才会有兴趣把那本书读完。 《蒹葭》这首诗也是在初三的时候学的,在看《在水一方》的时候我自然地想起了《蒹葭》,因为这两篇作品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最相似的就要数对河流的景物描写了,也许琼瑶老师就是看完《蒹葭》后才有了《在水一方》这么一部作品的。 古人说过,男子思女子多在秋季,秋季万物凋零,多阴,而男子属阳,因此秋季多为男子思恋女子;而女子思君则多在春季。 《蒹葭》中描写的“白露”应该是秋天来临的标志吧!我想《蒹葭》是否与古人对男子怀人的说法相一致呢?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子衿》 读到这首诗,让我想起了高一时候我们班一个男生给我写的“情书”,第一句就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是由于我才疏学浅,只知道曹操曾经作诗的时候引用过这两句,不知其真实含义,所以高一的“情书。 5.一等诗经二等史书你说的是经史子集吧?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一些大型的古籍丛书往往囊括四部,并用以命名,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等,可见四部分类对古籍的重要意义。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产生的典籍难以数计,据不完全统计,留存至今的尚有8万余种之多。对古籍的分类整理也很早就开始,第一次大规模的古籍整理,始于公元前26年西汉成帝时,由刘向、刘歆父子先后主持,内容包括搜辑、校勘、分类、编目等,最终编成了中国最早的国家图书馆目录《七略》。《七略》将当时搜辑整理的典籍分为六艺、诸子、兵书、数术、方技、诗赋六大类,加上概论性质的辑略,总题《七略》。该书早已亡佚,但它的基本内容都被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中,因此,《汉书·艺文志》成为今存最早的古籍分类目录。 汉代以后,各种官修,私撰的古籍分类目录不断涌现,分类方法也不断有所改进。西晋荀勖的《晋中经簿》将六略改为四部,即甲部录经书(相当于六艺),乙部录子书(包括诸子、兵书、数术、方技),丙部录史书,丁部为诗赋等,这就奠定了四部分类的基础。东晋李充所编《晋元帝书目》根据当时古籍的实际情况,将史书改入乙部,子书改入丙部,这样,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已略具雏形。四部体制的最终确立,体现在《隋书·经籍志》中,这部实际上由唐初名臣魏征所编的目录,正式标注经、史、子集四部的名称,并进一步细分为40个类目。从此,四部分类法为大多数史志、书目所沿用。 除了上述四分法、六分法外,历代还有将古籍七分、九分以至十二分的,但都不占主导地位,这说明经过时间的检验,四分法能较好地解决繁复的古籍分类问题,因而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当然,四部之下的各种类目,历代都有所变动,清代编纂的《四库全书总目》分为四部44类,有较大的权威性。 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适用于传统文化典籍。今天,它仍是我们熟悉古籍、进而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五四以来,我国借鉴西方的图书分类法,按现代学科体系进行图书分类。目前,我国各类图书馆普遍采用的是九十年代修订的"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但是,由于不少古籍很难纳入中图法的分类体系,因此一般古籍图书馆(库)的庋藏和检索,仍袭用传统的四部分类法。 6.求诗经全文●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樛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南有樛木,葛藟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樛木,葛藟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 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 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未见君子,惄如调饥。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赪尾,王室如毁。 虽则如毁,父母孔迩。○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从汉以来,注释《诗经》的著作,今天能见到的,还有不下千种,其影响较大的,有汉人注,称《毛诗郑笺》;有唐人义疏,称《毛诗正义》;有宋人注,称《诗集传》;最通俗的,有今人的选注本的和今译本。《毛诗郑笺》《毛诗郑笺》,《四部备要》本二十卷,《四部丛刊》作《毛诗》二十卷,是汉人的《诗经》注。 汉代传《诗》。有齐、鲁、韩、毛四 家,齐、鲁、韩三家说已散失。 《毛诗选》是汉毛亨所作《诗训诂传》的简称;亨,鲁人。后汉郑玄作《笺》;玄字康成,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是著名经学家。 《毛诗传》以解释《诗》的词汇为主,大抵保存了一些先秦的古义;每篇诗前又各有小序,阐明诗作主题,运用封建的伦理观点,宣扬封建主义,语多附会,不足凭信。《郑笺》以宗毛为主,遇毛义有隐略处,就替它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已意,并兼采三家诗说,加以疏通。 在思想内容方面仍然脱不了《毛诗传》所走的道路。《毛诗正义》《毛诗正义》,《四部备要》本七十卷,是把《毛诗郑笺》加上唐孔颖达的《正义》和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中的《毛诗释文》三书合编成的。 《正义》对《毛诗郑笺》作了详尽的疏讲。《释文》是注释音义。 孔颖达,字仲达,唐衡水(今河北衡水县)人。官至国子祭酒,受唐太宗命作《五经正义》。 陆德明,名元朗,字德明,唐吴县(今江苏吴县)人。唐高祖时为国子博士,著《经典释文》。 这书里包括了汉隋间人对《诗经》的解释,是研究《诗经》的重要参考书。《诗集传》《诗集传》,《四部备要》本二十卷,南宋著名思想家和学者朱熹(公元1130-1200年)撰。 熹字元晦,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这部书杂采《毛诗》《郑笺》和三家诗说,力图探求《诗经》的本义,对诗的解说,能突破《诗序》旧说,申以已意,不能解决的,则抱存疑态度。 有些看法,较《毛诗》《郑笺》中肯,但也有失于主观臆断之处。此处对《诗经》里涉及爱情的作品,都斥为“男女淫佚”之诗,它以封建道德观点衡量男女爱情,这就歪曲了作品内容。 这部书文字比较浅显平易,解释方式一般有题解,有章句训诂,有对于诗的表现手法的简单评论,还用反切标出读音,这都便于学习参考。《诗经选》今人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共选九十篇,计《周颂》两篇,《大雅》三篇,《小雅》十六篇,其余都属风诗。各篇都附注释,注文除解释词句外,于必要时串解,最后说明篇义。 所选各篇都是较优秀的作品,真实地反映当时社会各阶层生活的诗。注释中间有可商之处,但不失为便利初学读物。 《国风选译》今人陈子展编著,古典文学出版社本。本书从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里选择了八十篇,每篇有译文、汇注和解题。 每一组风诗的前后,又摘录清人顾栋高的《毛诗类释》。译文力求正确、畅达,而又保存它的原始风味、民歌体格,并和原作上下对照,便于浏览比较。 汇注酌取前人成说,特别重视清代学者研究《诗经》的成果,近人新解,也加以博观约取,解释则力求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