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三百首全集的开篇和最后一首是什么啊【第一卷:五言古诗】 张九龄:感遇·其一 张九龄:感遇·其二 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春思 杜甫:望岳 杜甫:赠卫八处士 杜甫:佳人 杜甫:梦李白·其一 杜甫:梦李白·其二 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王维:送别 王维:青溪 王维:渭川田家 王维:西施咏 孟浩然:秋登兰山寄张五 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邱为: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常建: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元结:贼退示官吏·并序 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韦应物: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韦应物:夕次盱眙县 韦应物:东郊 韦应物:送杨氏女 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柳宗元:溪居 【第二卷:五言乐府】 王昌龄:塞下曲·其一 王昌龄:塞下曲·其二 李白:关山月 李白:子夜秋歌 李白:长干行 孟郊:列女操 孟郊:游子吟 【第三卷:七言古诗】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李颀:古意 李颀:送陈章甫 李颀:琴歌 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2.唐诗三百首哪首是第一唐诗三百首第一首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感遇·其一》。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折断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 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 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 此篇为其第一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诗三百首 。 3.唐诗3百首第一首叫什么唐诗三百首的第一、二首诗是张九龄《感遇》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⑴,桂华秋皎洁⑵。 欣欣此生意⑶,自尔为佳节⑷。 谁知林栖者⑸,闻风坐相悦⑹。 草木有本心⑺,何求美人折⑻? 兰叶春葳蕤⑴,桂华秋皎洁⑵。 兰草到了春天长得分外繁盛,桂花到了秋天开得十分皎洁。 欣欣此生意⑶,自尔为佳节⑷。 一派欣欣向荣的蓬勃生机,自然成为美好的季节。 谁知林栖者⑸,闻风坐相悦⑹。 这谁知道那居住在山林中的隐士,闻到了芬芳更加喜悦。 草木有本心⑺,何求美人折⑻? 草木自有本性,何求美人赏识采折呢? 本诗采用比兴的手法歌颂春兰、秋桂,从而抒发诗人的情怀。 诗人在开篇用整齐的对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茂盛芬披的春兰,皎明洁净的秋桂,然后生动地写出它们的勃勃生机,转而写到人们对它们的态度,最后引出全诗主旨:春兰、秋桂的美好,完全出于自然本性,而并非为了求得人们的赏识。诗人以此比喻洁身自好的君子。 本诗虽短小,但用尽全力,结构严谨,诗境意尽没有落空。诗意温和,不知不觉中,在咏物的背后,讲出了高雅的生活哲理。[1] ⑴兰:此指兰草。 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⑵桂华:桂花,“华”同“花”。 ⑶生意:生机勃勃 ⑷自尔:自然地 。佳节:美好的季节 ⑸林栖者:山中隐士 ⑹ 坐:因而 ⑺本心:天性 ⑻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⑨闻风:闻到芳香。 ⑩坐:因为。 ⑾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 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 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 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 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感遇·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岂:难道。 伊:那里,指江南。 岁寒心:耐寒的本性。 荐:进献。 嘉客:嘉宾贵客。 奈何:无奈。 阻重深:山高水深,阻隔重重。 运命:命运。 循环:周而复始,变化莫测。 寻:探求。 徒言:只说。 树:种植。 此木:指丹橘。 阴:树阴。[2] 江南丹桔叶茂枝繁, 经冬不凋四季常青。 岂止南国地气和暖, 而是具有松柏秉性。 荐之嘉宾必受称赞, 山重水阻如何进献? 命运遭遇往往不一, 因果循环奥秘难寻。 只说桃李有果有林, 难道丹桔不能成阴? 4.唐诗三百首哪首是第一唐诗三百首第一首是唐代诗人张九龄所作《感遇·其一》。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折断呢!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 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唐诗三百首 5.唐诗三百首儿童版第一首是什么夜深忽梦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 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 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 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 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 为君翻作琵琶行 6.唐诗三百首的前十首是什么《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