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初中语文古诗词分类

1.初中古诗文分类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优秀篇章,分类为学习篇、生活篇、劳动篇、抒情篇、风景篇等五篇,思路清晰,选诗系统,给读者阅读欣赏古诗词打开了方便之门.中国古诗人所吟咏的人生的所观所赏、所亲所爱、所悲所欢、所思所愿、所作所为;祖国的自然景象、人文景观等优秀诗篇尽量收录编纂,别出心裁,趣味横生,使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以往中国古诗词选读注本,大都是按诗人人物的序列来选编的.按内容分类解读古诗词好处:一是便于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二是便于掌握和摸清中国古典诗词传承和发展的诗史.三是便于比较鉴别古典诗词的风格和优劣.正如诗学大师朱光潜所说:“一切价值都由比较得来,不比较无由见长短优劣.”四是便于学习、便于理解、便于鉴赏、便于运用.随时随物,随人随景,随事随情,一册在身,欣赏古诗,得心应手.---中国古诗词分类解读。

2.初中语文古诗分类

《唐诗三百首》的编者把诗分为古诗、律诗、绝句三类,又在这三类中都附有乐府一类;古诗、律诗、绝句又各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这是一种分法。沈德潜所编的《唐诗别裁》的分类稍有不同:他不把乐府独立起来,但是他增加了五言长律一类。

宋郭知达所编的杜甫诗集就只简单地分为古诗和近体诗两类。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为五言、七言两类。 。

3.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归类

中考必考篇目:(古诗)(七上) 1.论语 2.曹操《观沧海》 3.王湾《次北固山下》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辛弃疾《西江月》 6.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孟浩然《过故人庄》 8.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李商隐《夜雨寄北》 10.杜牧《泊秦淮》(七下) 11.木兰诗(八上) 12.杜甫《望岳》 13.杜甫《春望》 14.王维《使至塞上》 15.陆游《游山西村》 16.崔颢《黄鹤楼》 17.苏轼《浣溪沙》(八下) 18.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9.杜牧《赤壁》 20.文天祥《过零丁洋》 21.苏轼《水调歌头》 22.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3.陶渊明《饮酒·其五》 24.李白《行路难·其一》 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7.龚自珍《已亥杂诗》 2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9.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 30.李商隐《无题》 31.李煜《相见欢》 32.王安石《登飞来峰》(九上) 33.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4.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35.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6.白居易《观刈麦》(九下) 37.《诗经·蒹葭》 38.《诗经·关雎》 39.李贺《雁门太守行》。

4.初中语文古诗分类

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5.中考语文古诗词分类整理

初中教材古诗词专题归类 (一)春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二)夏1、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杜甫《夏夜叹》)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3、深居俯夹城,春支夏犹清。

(李商隐《晚晴》) (三)秋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2、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4、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5、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四)冬1、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

(陶渊明《四时》)2、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3、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 (五)山1、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6、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8、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9、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六)水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3、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5、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6、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7、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8、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10、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1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七)日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6、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王安石《登飞来峰》)7、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已亥杂诗》)8、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八)月1、晨兴理荒秽,带月何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李白《宣州谢眺楼钱别校书叔云》)5、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6、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7、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8、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水调歌头》)10、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九)风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王维《汉江临眺》)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4、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5、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8、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十)花 ⑴菊花: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⑵荷花: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3、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⑶其它: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6、稻花香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

6.人教版语文初中古诗词归类(按作者)

曹操 东汉【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杜甫【望 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 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 壕 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羌村三首】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李白 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唐)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 友 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行路难】(李白 唐)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月下独酌】(李白 唐)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李白 唐)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其余的只有王维,杜牧,白居易,孟浩然,陆游,汉乐府有几首,其他就都是一人一首没什么啦。

7.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分类

人教版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全)

目录:

七年级上册

课内古诗背诵

《观沧海》(曹操) 《次北固山下》(王湾)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西江月》(辛弃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课外古诗背诵

《龟虽寿》(曹操) 《过故人庄》(孟浩然)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夜雨寄北》(李商隐) 《泊秦淮》(杜牧) 《浣溪沙》(晏殊)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 《如梦令》(李清照) 《观书有感》(朱熹)

七年级下册

课内古代诗歌

《木兰诗》(北朝民歌)

课外古代诗歌

《山中杂诗》(吴均) 《竹里馆》(王维) 《峨眉山月歌》(李白)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逢入京使》(岑参) 《滁州西涧》(韦应物)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送灵澈上人》(刘长卿) 《约客》(赵师秀) 《论诗》(赵翼)

八年级上册

课内古诗

《望岳》(杜甫) 《春望》(杜甫) 《石壕吏》(杜甫) 《归园田居 其三》(陶渊明) 《使至塞上》(王维)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游山西村》(陆游)

课外古诗

《长歌行》(汉乐府) 《野望》(王绩) 《早寒江上有怀》(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黄鹤楼》(崔颢) 《送友人》(李白) 《秋词》(刘禹锡) 《鲁山山行》(梅尧臣) 《浣溪沙》(苏轼) 《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陆游)

八年级下册

课内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 《水调歌头》(苏轼) 《山坡羊 潼关怀古》(张养浩) 《饮酒 其五》(陶渊明) 《行路难》(李白)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己亥杂诗》(龚自珍)

课外部分

《赠从弟》(刘桢)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初春小雨》(韩愈) 《无题》(李商隐) 《相见欢》(李煜) 《登飞来峰》(王安石) 《清平乐》(辛弃疾)

九年级上册

课内古诗

《忆江南》(温庭筠) 《渔家傲》(范仲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武陵春》(李清照)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课外古诗

《观刈麦》(白居易) 《月夜》(刘方平) 《商山早行》(温庭筠) 《卜算子 咏梅》(陆游) 《破阵子》(晏殊) 《浣溪沙》(苏轼) 《醉花阴》(李清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山坡羊·骊山怀古》(张养浩) 《中吕·朝天子》(王磐)

九年级下册

课内古诗

《关雎》(诗经) 《蒹葭》(诗经)

课外古诗

《从军行》(杨炯) 《月下独酌》(李白) 《羌村三首》(杜甫) 《登楼》(杜甫)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左迁至蓝关侄孙湘》(韩愈) 《望月有感》(白居易) 《雁门太守行》(李贺)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别云间》(夏完淳)

8.初中语文所有诗词分类例诗分为田园诗朦胧诗等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再如,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

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

9.初中语文诗词归类

一:赠别

古人在送别亲人朋友时的抒怀之作,多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或对对方的劝勉之意。有——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送别》《淮上与友人别》

二:思人

古人抒发对亲人朋友思念之情的诗作。有——

《夜雨寄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无题》《浣溪纱(晏殊)》

三:山水田园

多描绘农村秀丽风光或山水美景和农村恬淡生活,寄托诗人对贴近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有——

《过故人庄》《钱塘湖春行》《游山西村》《西江月》《清平乐·村居》《饮酒》《江南春》《滁州西涧》

四 :边塞生活

多描写将士戍边、战斗生活的艰苦和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有——

《使至塞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雁门太守行》《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采薇》《凉州词》

五: 爱国

《春望》《过零丁洋》《江城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六: 怀乡羁旅

抒写飘零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有——

《次北固山下》《黄鹤楼》《渡蓟门送别》《天净沙·秋思》《采薇》

七:怀古咏史

通过凭吊古迹,追忆历史来阐发个人议论。有——

《赤壁》《山坡羊·潼关怀古》《咏煤炭》

八: 壮志抒怀

表达诗人奋发向上的精神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或不畏艰辛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有——

《登飞来峰》《望岳》《观沧海》《江城子》《浣溪沙 (苏轼)》《行路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己亥杂诗》《山居秋暝》

九: 民情疾苦

表达诗人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有——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观刈麦》(讽喻)

十:爱情

《迢迢牵牛星》《关雎》《蒹葭》

十一: 其它

内容涉及游赏、酬赠、讽喻、干谒(乞仕)亡国衰思等。有——

《如梦令》《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泊秦淮》《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相见欢》《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十五从军行》》《朝天子·咏喇叭》《长歌行》《长相思》《约客》《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回乡偶书》、《虞美人》《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