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中的哲理诗要全首诗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25、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简析:景物依旧,人事迥异.有“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世事如棋局局新”的理趣.。 2.【古诗中的哲学要十个例子(古诗句)要涉及唯物论和哲学的最好下述与哲学有关的古诗词一、一切从实际出发【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题目】观祈雨(唐 李约) 【诗词原文】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题目】琴诗(宋 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题目】八阵图 (唐 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择最佳方案,以求实现最有目标.刘备意气用事,仅从局部着眼,贸然发动进攻,结果不仅局部遭到失败,而且还从根本上破坏了诸葛亮苦心筹划的战略大局,使“吞吴”大计泡影.这首诗以生动鲜明的历史事实昭示后人:树立全局观念,局部服从全局是多么重要. 【题目】观书有感 (宋 朱熹) 【诗词原文】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以池塘为喻,说明了为学之道,必须不断积累,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万事万物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正是这种不间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事物才能在不断自我更新中存在下去.这种运动一旦停止,事物也就不可能存在了.如果没有知识的不断更新,不断积累,一个人的学问也就回变成一潭死水,毫无生气和进展了.治学之道如此,办其他事情也是这样. 【题目】拟古 (明 钱宰) 【诗词原文】长江东流去,来者方不息.白日没西山,晨光还奕奕.春花瘁复荣.秋草黄已碧.造化无停机,循环岂终极?人生天壤间,少壮须努力! 【哲理】世界上万事万物在永不停息地运动、变化着.自然界是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在少壮时,就必须努力拼搏,奋发进取. 【题目】论诗 (清 赵翼) 【诗词原文】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哲理】说明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每个时代都应创新、进步,不能因袭古人,不求进取. 【题目】草 (唐 白居易) 【诗词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 3.关于哲理的古诗大全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惠能《菩提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马致远《琵琶行 / 琵琶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张鸣善《普天乐·咏世》 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欧阳修《春日西湖寄谢法曹韵》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原 / 登乐游原》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晓景》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其一》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拟行路难·其四》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苏轼《琴诗》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李白《上李邕》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 世事短如春梦,人情薄似秋云。——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梦》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别东鲁诸公》 4.求古诗中的典故,梦,故事,哲理,豪情壮志古诗中的典故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古诗中的梦 归梦 【唐】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古诗中的故事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古诗中的哲理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古诗中的豪情壮志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5.【古诗中,有哲理的是朱熹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潍县署中画竹(清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题目】琴诗(宋 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 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杜甫《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杨万里《过松塬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李商隐《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陶渊明《杂诗》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一些古诗中蕴含的哲理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曹操《龟虽寿》) 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进,将终生有益、无憾。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简析: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生,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常用来表达一种“想要挽留却又不能留住”的心态。 或对人生的感慨:盛衰浮沉,生死聚散,也如这花开花落、燕去燕来。) 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简析:它蕴涵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假象所迷惑的道理。 5、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简析:借景喻理,说明只有思想永远活跃,接受种种不同新思想、新知识,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或: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学习,时时补充新知。)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朝赵翼《论诗》) 简析:常用来赞美人才的人才辈出,也用来表示一代新人过去,又有一代新人出现,长江后浪推前浪。 也含有“世事超越前人,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必然趋势”之哲理。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简析:它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简析: 历经“山重水复”让人怀疑无路可走,却又意外地呈现出光明前景(或:表现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希望)。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简析:劝勉人们努力珍惜青春年华,世间没有后悔药。有“失去才知可贵”的哲理。 10、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简析:表现作者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神 。只要主观努力,心理健康,仍然能青春永驻,老当益壮。 1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的《赤壁》) 简析:诗中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 1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陶渊明《饮酒》) 简析:它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 1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行路难》) 简析:坚信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抱负是必能实现的。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简析:阐明事物具有两重性。 1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简析:诗句最具忧愁、苦闷之意。 极欲摆脱,却又无计可除。有“有新栽花花不发”的意蕴,也告诫人们:酒不解真愁。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简析:词句用巧妙地比喻写\"愁\"。寓含一种既无可奈何,又无可解脱的别人不能理解的理趣。 17、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简析:诗中蕴含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与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曾楼”有异曲同工之妙。 1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简析: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是声息相通的。 1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简析:前三句,表达了作者旷达胸襟,表现了作者感悟人生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 后两句,从“隔千里兮共明月”演化而来的,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道尽了千载离人心愿的词句是: 20、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简析: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 简析:只要有坚贞的信念,任何艰难挫折都不会改变节操。 22、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简析:在一处失去的,将会在别出找出来。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简析: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2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简析:表现了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