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的转变时期是在初唐诗歌:初唐是唐诗的开创期,是唐诗繁荣的准备阶段或先行阶段。初唐诗歌对日后唐诗的发展,有两点特别重要:一是转变诗风,二是改进诗体。 盛唐诗歌:盛唐是唐诗的黄金时期,唐诗臻于极盛。代表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 中唐诗歌:中唐是唐诗的再盛时期,同时又是唐诗的转变时期。韩孟诗派和元白诗派,是中唐诗歌的两大流派,各以所长,相轻所短,其影响亦多不同。 晚唐诗歌:总的趋势呈现衰落景象。成就最高的是杜牧和李商隐。 2.晚唐诗是唐诗发展过程中的衰落期,但()则努力表现内心世界的情这个题不对,中晚唐是唐诗发展的又一高峰。 很多人想当然的认为中晚唐诗如大唐帝国一样走向衰落,这是不对的。 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诗人,很大一部分是中晚唐的。 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 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泊秦淮》等诗都是咏史佳作。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来,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 直到到了晚唐后期,诗人们有的走向华丽,有的走向淡泊,而成就不大,已经无法和他们的前辈相比了。 晚唐后期唐诗才开始衰败 韩愈、白居易是中唐诗人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 李商隐通常被视作唐代后期最杰出的诗人,许多评论家认为,在唐朝的优秀诗人中,他的重要性仅次于杜甫、李白、王维等人。就诗歌风格的独特性而言,他与其他任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 哈哈有点激动 要选的话,选李商隐。 3.唐朝在什么时候开始衰落的安史之乱唐玄宗改元天宝后,志得意满,决意放纵享乐,从此不问国事。 在纳杨玉环为贵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剑”恶名的李林甫为宰相长达十八年,使得朝政败坏。 李林甫死后又以杨国忠为相,此时期又开始出现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权势炙手可热。唐玄宗好大喜功,为此边境将领经常挑起对异族的战事,以邀战功。 又由于当时兵制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使得节度使与军镇上的士兵结合在一起,就出现了边将专军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禄山最著。 安禄山掌握重兵,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腐败、军事空虚之机和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灵武称帝,是为唐肃宗,奉玄宗为太上皇。 安禄山则自称大燕皇帝,年号圣武。经过8年时间这场叛乱才被平定。 大唐衰落唐朝元气大伤,从此由盛转衰。此时均田制已经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租庸调制也无法实行。 藩镇割据的形势已经形成。唐代宗时,刘晏改革盐法,改善了国家的财政状况,唐德宗任用杨炎为宰相,于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一年分夏、秋两季依土地征税。 唐德宗还力图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乱。结果发生奉天之难。 战争持续了5年,最后虽然朱泚和李希烈等败死,但是唐朝却与其余藩镇妥协,条件是取消王号,朝廷承认他们在当地的统治权。从此割据局面进一步深化。 4.唐诗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四个阶段,分别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代表作家 初唐--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 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中唐---白居易等 晚唐-- 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其中李商隐和杜牧有小李杜之称 5.唐诗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轨迹初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新的世界。 盛唐时期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 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中唐时期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6.诗词在唐宋达到巅峰之后,为何之后就慢慢没落唐诗宋词,每一种艺术达到巅峰都有一个累积、演变、成熟的过程。在唐朝,国力强大,为文化的兴起创造了很多有利的条件,那时候的唐朝已经不是简单的汉族延续,而是汉胡互代的民族共体。人杰地灵,海纳百川,形成了唐朝恢宏的文化气氛。 唐朝的文学兴起也和当时的掌管者有关,很多的君主都是诗词和书法的爱好者,国力强,百姓生活安定,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文化需求的市场也更大。 唐朝已经把诗词研究的非常的完善,可以说在诗方面,在唐朝达到了巅峰,宋人也通过新的模式让诗词达到了新的高度,每一个高度的累加,后面想要超越几乎是越来越难,后面出来的元曲,白话诗同样也是显得没有光辉。 是模式的不同让诗词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如果在换一种方式或者一种模式去理解和超越唐宋的诗词那几乎是不可能,因为唐宋后的几个古朝代并没有唐宋那时候的浓郁文化氛围。 唐宋的诗词达到了巅峰,也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人,很多人课本都需要默写背诵唐诗宋词,这种文化的传承非常的重要。换个说法,直到现在诗词并没有没落,只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留存在现在的生活中,比如影视剧,综艺朗诵等等。 在唐宋时代后,新创造的诗词很少,到了现代几乎可以说没有什么创作了。但是巅峰就是巅峰,一个可以达到巅峰层级的事物是不会被忘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