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离骚是宋词吗

1.离骚是词牌名吗

不止是文体的一种

详细解释

(1).遭遇忧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宋·吴曾《能改斋漫录·类对》:“ 刘斯立 跂 , 莘老丞相 长子,贤而能文。建中靖国间,丞相追复, 斯立 以启谢诸公云:‘晚岁离骚,旋招魂於异域;平生精爽,犹见梦於故人。’”

(2).离别的愁思。

语本《楚辞·离骚》 汉王逸注:“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陈直径,以风谏君也。” 唐岑参《送赵侍御归上都》诗:“帝城谁不恋,回望动离骚。” 宋方岳《齐天乐·和楚客赋芦》词:“天岂无情,离骚点点送归客。”

(3).牢骚。

《北史·儒林传论》:“ 孝籍徒离骚其文,尚何救也。” 宋苏辙《次韵子瞻见寄》:“贾生作传无封事, 屈平 忧世多离骚。”

(4).文体之一种。

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诗体上》:“风雅颂既亡,一变而为离骚,再变而为西汉五言,三变而为歌行杂体,四变而为沉宋律诗。”

(5).泛指词赋、诗文。

清杭世骏《序》:“斯诚离骚之博徒,艺苑之别子矣。”

(6).曲名。

元耶律楚材《夜坐弹离骚》:“一曲《离骚》一椀茶,个中真味更何加。”游国恩《楚辞概论·楚辞的名称》:“(《离骚》)这个名词的解释,也不是楚言,也不是离忧,也不是遭忧和别愁,更不是明扰,乃是楚 国当时一种曲名。按《大招》云:‘楚《劳商》只。’王逸曰:‘曲名也。’按‘劳商’与‘离骚’为双声字,古音‘劳’在‘宵’部,‘商’在‘阳’部,‘离’在‘歌’部,‘骚’在‘幽’部。‘宵’‘歌’、‘阳’‘幽’,并以旁纽通转,故‘劳’即‘离’,‘商’即‘骚’,然则‘劳商’与‘离骚’,原来是一物而异其名罢了。‘离骚’之为楚曲,犹后世‘齐驱’‘吴趋’之类。王逸不知‘劳商’即‘离骚’之转音,故以为另一曲名,正如他不知《大招》的‘鲜卑’与《招魂》的‘犀比’是一件东西一样。”

2.离骚是词还是诗

[lí sāo] 离骚 (屈原诗作) 编辑《离骚》是战国诗人屈原创作的文学作品。

“离骚”,东汉王逸释为:“离,别也;骚,愁也。”《离骚》以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为主线,以花草禽鸟的比兴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传性回忆中的情感激荡,和复沓纷至、倏生倏灭的幻境交替展开全诗。

作品倾诉了对楚国命运和人民生活的关心,“哀民生之多艰”,叹奸佞之当道。主张“举贤而授能”,“循绳墨而不颇”。

提出“皇天无私阿”,对天命论进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丰富的想像,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并开创了中国文学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有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南宋朱熹《楚辞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赋注》等注本。

3.离骚诗词全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芷; 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纣之猖披兮,夫唯捷径以窘;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 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馋而齌怒;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余既兹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度蘅与方芷; 冀枝叶之峻茂兮,愿竢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揽木根以结芷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芷;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众女疾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女媭之婵媛兮,申申其詈予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离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依前圣以节中兮,喟凭心而历兹;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启《九辩》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去声)以图后兮,五子用乎家巷; 羿淫游以佚畋兮,又好射夫封狐;固乱流其鲜终兮,浞又贪夫厥家; 浇身被服强圉兮,纵欲而不忍;日康娱而自忘兮,厥首用夫颠陨; 夏桀之常违兮,乃遂焉而逢殃;后辛之菹醢兮,殷宗用之不长; 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才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 皇天无私阿兮,揽民德焉错辅;夫维圣哲以茂行兮,苟得用此下土; 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 阽余身而危死兮,揽余初其犹未悔;不量凿而正枘兮,固前修以菹醢。” 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

跪敷衽以陈词兮,耿吾既得中正;驷玉虬以乘鷖兮,溘埃风余上征;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忽反顾以流涕兮,哀高丘之无女; 溘吾游此春宫兮,折琼枝以继佩;及荣华之未落兮,相下女之可诒; 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纷总总其离合兮,忽纬繣其难迁;夕归次于穷石兮,朝濯发乎洧盘; 保厥美以骄傲兮,日康娱以淫游;虽信美而无礼兮,来违弃而改求; 览相观于四极兮,周流乎天余乃下;望瑶台之偃蹇兮,见有娀之佚女; 吾令鸩为媒兮,鸩告余以不好;雄鸠之鸣逝兮,余犹恶其佻巧; 心犹豫而狐疑兮,欲自适而不可;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 欲远集而无所适兮,聊浮游以逍遥;及少康之未家兮,留有虞之二姚; 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 闺中既已邃远兮,哲王又不寤;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此终古。

索琼茅以筳篿兮,命灵氛为余占之;曰:两美其必合兮,孰信修而慕之; 思九州。

4.屈源的《离骚》诗词是什么

史记·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

翻译:屈原痛心怀王不能听信忠言,明辨是非,被谗言和谄媚之辞蒙蔽了聪明才智,让邪恶的小人危害公正的人,端方正直的君子则不为朝廷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下了《离骚》。“离骚”,就是离忧的意思。

另: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

《楚辞》是战国时楚人屈原的作品。关于篇名,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解释为“离忧”;王逸在《楚辞章句》中解释为“别愁”;近人或解释为“牢骚”,或解释为“楚国曲名‘劳商’的异写”。关于写作年代,有人认为写于楚怀王当朝,诗人被疏远以后;也有人认为作于顷襄王当朝,诗人再放江南时。迄无定论。《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诗中大量运用了古代神话传说,以想象和联想的方式构成了瑰丽奇特的幻想世界,又以神游幻想世界的方式表现了诗人对理想的热烈追求。诗中大量地运用了“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将深刻的内容借助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极富艺术魅力。《离骚》具有深刻现实性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离骚》的创作缘由,司马迁在《史记·屈原 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 幽思而作《离骚》”;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 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 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 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 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 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 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 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 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5.“楚辞”和《离骚》是什么关系

楚辞有不少是来自于楚地民间的诗歌,只不过将它们都整理在一起,编成了诗集。而离骚是屈原自己创作的长诗。《离骚》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浪漫主义抒情诗,诗中无论是主人公形象的塑造,还是一些事物特征的描绘,诗人都大量采用夸张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神话传说的充分运用,展开了多彩的幻想的翅膀,更加强了《离骚》的浪漫主义气韵。比、兴手法的运用,在《离骚》中是非常多见的,如他以香草比喻诗人品质的高洁,以男女关系比喻君臣关系,以驾车马比喻治理国家等。

《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使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它的语言精炼,吸收了楚国的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

《楚辞》收集战国时代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西汉刘向辑,东汉王逸作章句。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