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基督教里,雅歌是什么意思雅歌是属于诗歌智能书中的一卷。 不同于其它经卷站在神权威的地位发言,诗歌智能书通常代表人向神说话(如约伯向神发问,诗篇吐露苦情,传道书则是一篇个人独白),这种强烈的「个人性」深深触动人的内心,常令人爱不释手。诗歌智能书同时具有「普世性」,对于受苦的问题、人生的无常、男女的爱情都有论及,因此也往往成为基督徒安身立命、寻求幸福人生的指引。 在进入雅歌丰富的内容之前,我们要先对她的背景作一介绍: 名称 雅歌的希伯来原名是 Sir has-sirim(即最美之歌),因此英文称为「歌中之歌」(The Song of Songs),正如同「圣中之圣」(Holy of Holies),「万王之王」(The King of Kings),「万王之主」(The Lord of Lords),具有至高(Most High),无比(Uniqueness)的意思。 作者 关于雅歌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所罗门。 因为他曾作诗歌一千零五首(王上四32),对于动植物又有丰富的知识(雅歌至少提及廿一种植物,十五种动物),加上经文的内容(一5,三7、9、11,八11;等多处提及所罗门,而书中描绘王室的富丽与珍贵的舶来品,也只有所罗门能如此奢华),使许多人深信这是所罗门年轻时,对神热心、灵性高峰的作品。然而也有人从雅歌的语言(包括亚兰文、波斯与希腊词汇)、书中的地名(得撒与耶路撒冷的平行对应)推断这是较晚期的作品。 这里有更详细的解释: /view/598069.htm 愿上帝祝福你同你的家人平安、幸福!希望你有空到当地的教会了解基督教,阿门。 2.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赏析]:这是一首怀念故人的诗歌。描写的是作者与故人相隔而不得相见。可是当看到深秋早晨的芦苇上的露水凝结如霜,面对流淌的将河,幻想到故人好象就在那水中小岛的地方,便想去追寻的情景。。 全诗共三章。此诗采取重章的形式,反复咏叹,以达到反复抒情的目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孔子曾对其做过删节和修改。全书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00多首诗歌,因而又称《诗300》。内容上以各国民歌(《风》)为主,也有描绘天子和统治阶层状况的雅歌和颂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多种景况。本首《蒹葭》就反映了2500年前的一段感情。 注释<1>;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蒹葭(jianjia):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对自己爱的女子的尊称。一方:另一边。 溯(su)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 阻:险阻,道路难走。游:指直流的水道。 宛:仿佛,好像。说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 <2>;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晞:干。 湄(me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跻(ji):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坻(chi):水中小洲或高地。 <3>;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涘(si)水边。右:迂回曲折。 沚(zhi):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3.诗咏关雎,雅歌麟趾是什么意思用诗歌来赞美《关雎》、《麟之趾》中所描写的爱情。 是民国年间结婚证上的证词。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 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 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国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 《国风·周南·麟之趾》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赞美诸侯公子的诗歌。 此诗以麒麟比人,祝贺人家多子多孙,且子孙品德高尚,如同麒麟。全诗三章,每章三句。 三章回旋往复,反覆唱叹,通过视觉意象与听觉效果的交汇,营造出一种兴奋、热烈的诗情画意。 扩展资料: 其他民国证词: 1、“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 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 此证。” 意思:同姓氏的两家联姻,在一起缔结婚约,结成良缘,是得称的匹配。 桃花盛开之际,正宜婚嫁(引自诗经),预料将来一定子孙像瓜蔓绵延,子子孙孙世代昌盛(引自诗经)。将白头到老的约定书写在纸上,像红叶题诗一样的天赐良缘,记载于鸳鸯谱上。 以此证明。 2、“嘉礼初成,良缘遂缔。 情敦鹣鲽(jian die),愿相敬之如宾;祥叶螽(li)麟,定克昌于厥后。同心同德,宜室宜家。 永结鸾俦(chou),共盟鸳蝶,此证。” 意思:在这喜庆的日子里,xx和xx喜结良缘,在这里我们祝福这对之感情深厚的男女,希望他们能够相敬如宾一般的生活。 东麟祥瑞预示着这对新人日后必会幸福美满。希望他们日后能够同心同德,夫妻一体,永结鸳鸯之好,拥有像彩蝶一样的爱情。 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份神圣的爱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风·周南·麟之趾 百度百科-国风·周南·关雎。 4.结合蓼莪诗经改编一首现代诗诗经·小雅·蓼莪》原文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诗经·小雅·蓼莪》赏析 《蓼莪》悼念父母恩德,抒发失去父母的孤苦和未能终养父母的遗憾,沉痛悲怆,凄恻动人,清人方玉润称为“千古孝思绝作”(《诗经原始》卷十一)。诗以丛丛莪蒿摇曳兴起心中苦涩的悲悼之情, 或正是悼念之情景,其中连用“生”、“鞠”、“拊”、“蓄”、“长”、“育”、“顾”、“复”、“腹”九个动词,直颂父母恩德。充分表达“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的孝子之思,而一旦失去,“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的失落油然而生,终于发生“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的悲天怆地呼号。末两章又是景象描绘,南山高大,正示父母的恩德,飘风的吹拂,又写孝子的悲苦,情与景交融,虚与实相衬,充分表达了诗人一片至真至性的情咸,却又给人无比想象的空间。 5.《圣经.雅歌》的爱情、婚姻思想是什么《雅歌》书在圣经中是独特的一卷,被称作“歌中之歌“,所写的内容是一对男女忠贞的爱情故事,有焦急的期盼与等待,也有相见的欢愉与暂别的苦思,这样一卷没有一字提到上帝的书纳入正典,其重要意义是在于读此书使人知道爱情是天父赐给人类的礼物,给人完美相爱的伴侣,使两情相悦延续生命;阅读此书也使人检讨今日之罪如何玷污圣洁纯情的爱情关系;更叫人思想到一个神圣的婚姻关系,那就是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上帝对他子民的爱!所以,领会这卷书除了字面意思外,还应思想其中的寓意,在释经上被称作是“寓意解经 ”,那就不是单纯的爱情故事了。 6.诗经.小雅.蓼莪这首诗的翻译是啥啊小雅·蓼莪 作品出处《诗经》作 者无名氏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谷,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白话译文 看那莪蒿长得高,却非莪蒿是散蒿。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辛劳!看那莪蒿相依偎,却非莪蒿只是蔚。可怜我的爹与妈,抚养我大太劳累! 汲水瓶儿空了底,装水坛子真羞耻。孤独活着没意思,不如早点就去死。没有亲爹何所靠?没有亲妈何所恃?出门行走心含悲,入门茫然不知止。 爹爹呀你生下我,妈妈呀你喂养我。你们护我疼爱我,养我长大培育我,想我不愿离开我,出入家门怀抱我。想报爹妈大恩德,老天降祸难预测! 南山高峻难逾越,飙风凄厉令人怯。大家没有不幸事,独我为何遭此劫?南山高峻难迈过,飙风凄厉人哆嗦。大家没有不幸事,不能终养独是我! 扩展资料 全诗六节,赋比兴交替使用,手法灵活,情感真挚,堪称经典。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二节为第一部分,作者感恩父母养育之德,暗示自己不成才,不是好儿子,没能孝顺父母; 第三、四节为第二部分,写父母失去孩子和孩子失去父母的痛苦与哀伤。第五、六节为第三部分,详细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恩,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小雅·蓼莪》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全诗六章,首尾四章每章四句,中间二章每章八句。此诗前两章以“蓼蓼者莪”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蒿,而是散生的蒿、蔚,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劬劳、劳瘁,就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 第三章用“瓶之罄矣,维罍之耻”开头,讲述自己不得终养父母的原因,将自己不能终养父母的悲恨绝望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第四章诗人悲诉父母养育恩泽难报,连下九个‘‘我”字,体念至深,无限哀痛,有血有泪; 后两章承第四章末二句,以南山、飙风起兴,创造了肃杀悲凉的气氛,抒写遭遇不幸的悲怆伤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小雅·蓼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