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答案】 21.交代自己在归途中(1分),表达急切归乡心情(1分),引出下文(1分)。 22.初到武昌情景(1分),仕途经历(1分),想象重回故乡情形(1分)。 23.表达了想回故乡又怕回乡的矛盾心情(2分)。 诗人久别故乡,迫切希望回乡(1分),但又担心故乡交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寂寞与伤感(1分)。 【解析】 21. 试题分析:要赏析诗中某句在诗中的作用,可从该句的内容、所表达的心情以及在诗中结构方面所起的作用方面入手。 题中,一个“归”字和“去路”一词,交代了作者在归途之中;一个“梦”字和“长”字表达了诗人急切归乡的心情;从结构上看,这是诗的第一句,因而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 试题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在诗中归纳出诗人所想之事,然后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诗中,诗人想到的事有:(1)“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这是写诗人初到武昌的情景;(2)“曾是朝衣染御香”一句是在回忆诗人的仕途经历;“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几句则是在想象重回故乡的情形。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 23. 试题分析:要赏析作者在诗中某句所表达的情感,需要联系诗人当时的处境和心情分析。 根据注释,此诗是陆游“自蜀东归”时所写。既是“东归”,当然思念故乡,因此表达了想回故乡又怕回乡的矛盾心情。 根据此句内容可知,诗人久别故乡,迫切希望回乡,但又担心故乡交旧离散反而勾起比客居他乡更深的寂寞与伤感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荧荧”既指"残灯斜照",又指泪光,比喻贴切新颖。 一方面表现了作者为友人的离别而哀伤,因思念而泪流满面(2分);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而彻夜难眠,读来令人叹惋不己(2分)。“亭亭”二字,将山塔拟人化,写出临平山上亭亭伫立的高塔似乎也在翘首西望,不忍朋友的离开。 一方面表现了词人因不能像亭亭耸立的塔能目送友人远去而产生的深深的遗憾之情(2分);另一方面表达了词人不像塔那样无动于衷地迎客西来复送客远去,为友人的离去而依依不舍的感情(2分)。小题2:下阕通过描写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些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因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的凄凉悲伤地心境(2分)。 小题1:。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月明霜冷,万籁俱寂,夜寒衾硬,香断灯昏。评分建议:一点1分,答到3点即可。 小题2:拟人,借物抒情。将梅花拟人化,借梅花因天寒“睡不成”表现词人苦吟难眠的烦恼。构思精巧,想象丰富。评分建议:手法2分;分析、评价各1分。 小题3:刻画了一位勤勉孤寂、志行高洁的词人形象。主人公寒夜苦吟,通宵难眠,挂念梅花,借梅写己。(3分)评分建议:分析1分;特点2分其中“勤勉” “孤寂” “高洁”各1分,答到两点即可。 小题1: 试题分析: 上片写夜寒苦吟之景状。词人生在南宋中期,早年放弃科举,遯迹林泉,吟咏自适,填词是他精神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这首词看,即使夜阑人静之时,他还在苦吟不已。起二句云:“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夜,是静极了,一点动静也没有。只有深夜不睡的人,方能有此体会。“棱棱”二字,使人感到布衾硬得好像有棱角一般,难以贴体。至“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二句,词人则把注意力从被窝移向室内:炉中沉香已尽,残灯如豆,昏暗异常,凄清异常。至“只有霜华伴月明”,词人又把注意力转向室外,描写了明月高悬、霜华遍地的景象。五句三个层次,娓娓写来,自然而又逼真。“吟未稳”者,吟诗尚未觅得韵律妥贴、词意工稳之句也,三字写出词人此时之所为,可称上片之词眼。由于“吟未稳”,故觉深夜寂静被子寒冷,香断灯昏;又由于“吟未稳”,才觉霜华伴月,碧空无边。而“凄清”二字,则烘托了本文的整个氛围,不贯穿整文,随处可以感到。由此可见,词的结构是井然有序、浑然一体的。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下片词人从自己的“吟未稳”联想到梅花的“睡不成”。冰寒大地,长夜无眠,词人居然不说自己感到烦恼,却为梅花设身处地着想,说它该是烦恼得睡不成了。此语奇警,设想绝妙。 小题3: 试题分析:本词这种构思,确实是奇特异常;这种格调和意境,确实是空幻的。它非常形象地勾画了一个山中隐士清高飘逸的风采。它的妙处尤其表现在将梅花拟人化。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小题1:运用了对比手法(2分),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 (1分),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1分)。 小题2: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 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 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 (任答两点,答对一点得3分) 小题1: 试题分析: 关键:1、在短笛前加主语“我”,2、注解一即是暗示,3、“诸将”“独倚楼”等都可以引导读者。2、有据注释一说(1)表现黄庭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是脱离诗歌的分 析。A、手法除了对比外,还可以答反衬(衬托)。但答了拟人、借景抒情的不得分。 B、第一题的情感方面:凡是答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的给 1 分,但答了壮志未酬、思乡、年华易逝的不给分。 小题2: 试题分析:除了原答案的情感外,答到下列情感的也给两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壮志未酬;时光易逝,年华易老。“复杂”一词看似复杂,结合具体诗句可以逐一得到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