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秦汉时期的诗歌

1.哪位能推荐几首秦汉时期的经典诗词和故事啊

汉乐府诗《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鼓吹曲辞》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饮马长城窟行》 青青河边草,绵绵思远道。 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

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 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

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

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 ,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谈大有缘。”

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

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

2.秦汉时期的文学有哪些主要形式,各有什么代表性作品

秦代由于不重视文人学士,加以存在时间较短,故无文学名著传世(传世史篇李斯《谏逐客书》为秦统一前作),但不等于秦代无文学而言. 从当时许多刻石的铭文中,可以看到秦代文学的体裁.这些铭文,往往应用四字句的语句,间杂以不规则的长短句,有不规则的押韵.翦伯赞《秦汉史》认为,“这种赞扬天皇圣明的颂词,就是后来汉赋的渊源“. 近年出土《睡虎地秦墓竹简》的《为吏之道》中,有八首韵文,其格式与《荀子.成相》相同.成相为古代一种民间曲艺形式,这亦是研究秦代文学的重要依据. 两汉文学较为繁荣.主要文体是赋、散文和乐府诗.赋是一种散文韵文并用,体物写志的文体. 西汉前期的赋,借物抒怀,文词朴实,代表作为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 汉武帝时,赋体文学兴旺发达.作家很多,代表作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在《史记》司马相如本传中,均录为一篇,《文选》始分为两篇.《子虚赋》是通过假设的楚国使者子虚和齐国乌有先生互相夸耀楚王、齐王游猎的盛况.《上林赋》则是通过假设的亡是公极力铺陈天子在上林苑游猎的壮阔气派,大大压倒了楚齐游猎的场面,以示天子理应压倒诸侯. 赋文一浪高过一浪,一层压倒一层,洋洋洒洒近8000字,气魄雄伟,语汇丰富,极尽铺陈描绘之能事.如其中对天子在上林苑游猎后举行音乐舞蹈盛会的描绘,甚是动人. 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是扬雄,代表作有《甘泉赋》等. 东汉时期,则以班固、张衡最有名,代表作分别为《两都赋》、《两京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东汉后期,描绘上层社会繁华景象的大赋,稍趋衰歇,代之而兴的是各种抒情写物的小赋,意境较为清新.其中赵壹的《刺世疾邪赋》,揭露了东汉末年统治的腐朽和社会风气的败坏,是汉赋中绝无仅有的. 汉赋有些作品,主要是描绘游猎、京都的大赋,存在铺陈过甚、形式呆板、文字堆砌和因袭模拟等缺点,但它拥有大量的作家和作品,流传至今的仍有1000多篇;汉赋对结构、用词、音韵非常讲究,对后代文学产生过一定影响.所以,近代学者王国维曾把赋作为汉代文学创作的代表,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 两汉的散文亦有很大成就.西汉前期贾谊的《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过秦论》和晁错的《论贵粟疏》等长期被后人视为政论文的典范,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史记》为开创我国传纪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是汉代散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瑰宝. 两汉的乐府民歌也是我国文学宝库中极有价值的遗产.乐府是掌管宫廷音乐的机构,始设于秦. 汉武帝时,为了宫廷娱乐和庙堂祭祀,开始由乐府“采诗夜诵,有赵、秦、楚之讴“.乐府采集的民歌,经过加工配乐,后来就称为乐府诗或乐府.这些民歌“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广泛深入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东汉末年的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则是汉代乐府民歌的最高峰,是我国诗歌史上不朽名篇. 东汉时期还出现了文人模仿乐府形式写成的五言诗.其代表作为收入文选的《古诗十九首》,是一群无名诗人所作,习惯上以首句标题,如《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西北有高楼》等,都是很优美的抒情韵诗.汉乐府不仅哺育了当代文人的诗歌,而且对魏晋以至唐代诗人都有巨大影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