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渭水之盟的古诗1.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忆江上吴处士》唐. 贾岛 2.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唐. 许浑 3.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唐. 王维 4.渭水西风,长安乱叶,空忆诗情宛转。 --《齐天乐》北宋. 周邦彦 5.万户楼台临渭水,五陵花柳满秦川。 --《渭城少年行》唐. 崔颢 6.渭水寒渐落,离离蒲稗苗。 --《渭村雨归》唐. 白居易 7.我自秦来君莫问,骊山渭水如荒村。 --《江南遇天宝乐叟》唐. 白居易 8.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 --《君子有所思行》唐. 李白 9.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 --《秦州杂诗二十首》唐. 杜甫 10.玉壶渭水笑清潭,凿天不到牵牛处。 --《杂曲歌辞·无愁果有愁曲》唐. 李商隐 2.四言古诗渭水汤汤1、简述: 想必你记错了,有“淇水汤汤”,没有渭水汤汤。 2、拓展: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3、译文: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4、拓展: 《卫风·氓》是一首上古民间歌谣,以一个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说了其情变经历和深切体验,是一帧情爱画卷的鲜活写照,也为后人留下了当时风俗民情的宝贵资料。 3.泾以渭浊,浞浞其止.是什么意思此句出自《诗经·邶风·谷风》,大意是描写丈夫喜新厌旧,娶新弃旧的事情。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泾以渭浊:写泾水、渭水的,我想泾渭分明这个词你应该听说过,但是这句话有歧义,主要是两水到底哪个清?但这不妨碍理解,不论是泾水因为渭水变浊,还是泾水使渭水变浊。 看后面一句湜湜其沚:湜湜(shí) 水清见底 沚(zhǐ) 水中小洲。 意思是小洲水底清澈可见。 在电视剧《红色摇篮》里,毛(不让写人名,以此代了)说了这句话,当时是由于敌人离间,假借毛笔记写密信。由此毛被“扣押”。当他听到这封信的内容说了这句话,意思很明显,就是我不怕别人陷害,我“清澈见底”。 4.《渭阳》 诗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念之情渭阳》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这是一首是外甥送舅父的送别诗,考证是秦穆公的儿子康公送晋文公重耳回国时所作。诗中写外甥赠舅父的礼物,有“路车、乘黄”,这都是当时诸侯所用的马车。 《渭阳》全诗两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秦穆夫人)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显得情真意挚。往复读之,悱恻动人,体现出作者的无限情怀,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但章法变换、情绪转移都有可圈点处。在形式上,两章结构相同,用韵有别,诗歌的整体气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据,是妙手偶得,还是刻意为之,读者当细心品味。此诗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诗“诗格老当,情致缠绵,为后世送别之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