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甫的《佳人》诗词鉴赏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 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 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译诗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题解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 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诗文赏析本首诗作于乾元二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在此之前,杜甫被迫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迫,携带妻子,翻山来到边远的秦州。 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关山难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仍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 这样的不平际遇,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诗中女主人公是很相象的。因此,本诗既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寄托。 诗中人物悲惨的命运与高尚的情操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既让人同情,又令人敬佩。诗人用「赋」的手法描写佳人悲苦的生活,同时用「笔兴」赞美了她高洁的品格。 全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感人肺腑,强烈地引起读者的共鸣,可谓佳作。 句解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 有一位盖世无双的绝代佳人,幽居在空寂的山谷。 她说自己本是世宦人家的女儿,如今却沦落山野,与草木相依。开头两句点题。 上句言其貌之美,下句言其品之高。又以幽居的环境,衬出佳人的孤寂,点出佳人命运之悲,处境之苦,隐含着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慨叹。 “绝代”,冠绝当代。 关中昔丧败,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以上是第三人称的描状,笔调含蓄蕴藉;以下转为第一人称的倾诉,语气率直酣畅。 当年安史之乱,长安沦陷,兄弟们惨遭杀戮。官位高又有什么用呢?他们死后连尸骨都不得收敛。 “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这里指长安。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 “官高”应上文之“良家子”,强调绝代佳人出自贵人之家。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世态人情总是厌恶衰落,万事都如风中的烛火飘忽不定。 娘家中落之后,轻薄的夫婿也看不起我了,新娶了一个美貌如玉的妇人。这四句托物兴感,刻画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宋代的刘辰翁评论说:“闲言余语,无不可感。”“转烛”,以风中的烛光,飘摇不定,比喻世事转变、光景流逝的迅速。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夜合花还知道朝开夜合,鸳鸯也都是同飞共宿。那负心的人,他只看得见新人的高兴欢笑,哪听得见旧人的悲痛啼哭?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写负心人的无义绝情,被抛弃的人伤心痛苦。 在倾诉个人不幸、慨叹世情冷漠的言辞中,充溢着悲愤不平。一“新”一“旧”、一“笑”一“哭”,强烈对照,被遗弃女子声泪俱下的痛苦之状,如在目前。 “合昏”,即合欢,一名夜合,其花朝开夜合,故云“知时”。“鸳鸯”,鸟名,多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泉水在山间时是清的,出山以后就浑浊了。唉,世人该如何看待被遗弃的我?为买口粮,丫环替我变卖了首饰回来了,草棚漏雨,我和她一起牵引藤萝,修补茅屋。 这几句似悲似诉,自言自誓,有矜持慷慨、修洁端丽之意。同时,可见佳人居家环境的简陋清幽,生活的清贫困窘。 浦起龙评论说:“这二句,可谓贞士之心,化人之。 2.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诗经1、《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出自《诗经·国风·秦风》。秦,周朝时诸侯国名,在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出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2、歌曲《在水一方》由琼瑶作词,林家庆谱曲。这首歌是琼瑶1975年时为她的电影《在水一方》所作的同名主题歌,由高凌风、江蕾原唱。1980年,邓丽君翻唱了这首歌并发行了同名专辑,从此,《在水一方》红透了大江南北,也因此被大量听众误认为是邓丽君的原唱作品。1988年电视剧版《在水一方》播出,这首歌改由李碧华演唱,作为电视剧的插曲。在此之后,《在水一方》也被无数歌手翻唱至今。 3.诗经女女子爱情诗句1.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译:初生芦苇青又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 顺流而下寻找她。仿佛在河的中间。 3.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4.乐只君子,万寿无疆。《诗经·小雅·南山有台》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6.绿兮衣兮,绿衣黄裹。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绿兮丝兮,女所治兮。 7.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诗经.召南.江有汜》8.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9.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式微》10.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译:生生死死离离合合,我曾经对你说过,我愿意握着你的手,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 11.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12.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诗经·国风·召南·采苹》译: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 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1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15.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经·邶风·柏舟》16.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诗经·小雅·十月之交》17.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郑风·风雨》18.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诗经·郑风·将仲子》19.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20.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国风·邶风·静女》译:美丽姑娘真可爱,她约我到城头来。故意躲藏逗人找,惹我挠头又徘徊。 21.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诗经·邶风·静女》22.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nì)如调(zhōu)饥。 《诗经·国风·周南·汝坟》译:沿着汝河大堤走,采伐山楸那枝条。还没见到我夫君,忧如忍饥在清早。 2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诗经·国风·卫风·氓》译: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 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24.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25.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2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27.山有榛,隰(xí)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诗经·国风·邶风·简兮》译: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 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28.天步艰难,之子不犹。《诗经·小雅·白华》29.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诗经·卫风·木瓜30.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31.于以采苹?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诗经·国风·召南·采苹》译:哪儿可以去采苹?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3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译: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轻轻飘动。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纷纷飘落。 33.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矣。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诗经·国风·邶风·绿衣》译:绿色丝啊绿色丝,绿丝本是你手织。睹物思人念亡妻,是你是我无过失。 细葛衣啊粗葛衣,穿在身上有凉意。睹物思人念亡妻,样样都合我心意。 34.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5.如柔荑,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36.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译:这个文雅的君子,如琢骨角器一般,如雕玉石般完美无斑。 37.将(qiāng)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诗经·国风·郑风·将仲子》译:求求你,我的仲子,别翻越我家门户,别折了我种的杞树。 哪是舍不得杞树呵,我是害怕父母。仲子你实在让我牵挂,但父母的话,也让我害怕。 38.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40.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4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国风·卫风·木瓜》译:你赠送给我。 4.诗经里写美人的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还有前面那几位的 但是个人最喜欢的是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很哀伤的情歌 5.北方有佳人的诗词 有什么意思《汉书•外戚传•孝武李夫人列传》 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这首词也不是出自什么大家之手的名作,只是主题永远符合男权社会对女色的喜好而已。 李夫人的哥哥叫李延年,是一位汉武帝时的一位乐师,李夫人没进宫时,是一位歌女,长得漂亮又能歌善舞,李其兄为了把自己的妹妹推荐给汉武帝就写了这么一首曲子,让皇尚听,皇尚一听,来劲了:还有这当子美女,快快给我召进宫来,给朕看看! 你好是喜欢哪个女子,或是给人家介绍个什么对象什么是都可能用上,反正就是夸女子长得如何漂亮呗。 6.北方有佳人的古诗解析北方有佳人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赏析 在武帝宠爱的众多后妃中,最生死难忘的,要数妙丽善舞的李夫人;而李夫人的得幸,则是靠了她哥哥李延年这首名动京师的佳人歌:初,(李)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汉书·外戚传》) 一阕短短的歌,居然能使雄才大略的武帝闻之而动心,立时生出一见伊人的向往之情。这在我国古代歌史上,恐怕是绝无仅有之例。它何心具有如此动人的魅力呢? 初看起来,这首歌的起句平平,对“佳人”的夸赞开门见山,一无渲染铺垫。但其意蕴,却非同凡俗。地国秀丽,其佳人多杏目柳腰、清艳妩媚;北国苍莽,其仕女多雪肤冰姿、妆淡情深。此歌以“北方”二字领起,开笔就给所歌佳人,带来了一种与南方异的晶莹素洁的风神。北方的佳人何止千万,而此歌所瞩意的,则是万千佳人中“绝世独立”的一人而已,“绝世”夸其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并世无双;“独立”状其幽处娴雅之性,更见得超俗而出众。不仅如此,“绝世而独立”还隐隐透露出,这位佳人不屑与众女灵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的的淡淡哀愁-那就不仅是超世脱俗,而且更楚楚可怜了。这就是平中孕奇,只开篇两句,恐怕就令武帝企足引领,生出对佳人的心向神往之情了。 北方佳人既如此脱俗可爱,当其顾盼之间,又该有怎样美好的风姿呢?要表现这一点,就不太容易了。何况在李延年之前,许多诗、赋中就已有过精妙的描摹。《卫凤·硕人》表现后宫丽人,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之句,曾被清人姚际恒叹为“千古颂美人者无了其右,是为绝唱”(《诗经通论》)。风流儒雅的宋玉吟咏东邻女子,亦有“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之赋,更见其绰约之姿、流盼之美(《登徒子好色赋》)。在这种情况下,李延年欲赞北方佳人,倘若没有非常之辞,恐怕就只能罢舞辍歌了。然而,这位富于才情的音乐家,却出人意外地唱出了“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奇句-她只要对守卫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倘若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灭宗的灾祸,可就要降临其身了!表现佳人的顾盼之美,竟然发为令人生畏的“倾城”、“倾国”之语,真是匪夷所思!但如果不是这样夸张,又何以显出这位佳人惊世骇俗的美好风姿?而正因为这风姿美得令人生畏,才更让人心驰神往、倍加牵怀。如果美好的事物都那么可近而易得,恐怕就没有这样摄人心魄的吸引力了。这就是“不可畏也?伊可怀也”(《■风·东山》)的人生哲理。 此歌的结尾也耐人咀嚼。上文对佳人的美好作了极度的夸张,结尾则突然一转,化为深切的惋惜之语:“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美好的佳人,常常给人君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见得还少吗?这似乎是要告诫人君,记取倾城、倾国的古鉴,不可为“佳人”所误。但接着一句则又紧摄一层?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好的佳人,毕竟是世所难逢、不可再得的呵!这二句故作取舍两难之语,实有“欲擒故纵”之妙:愈是强调佳人之不可近,便愈见其美;而愈是惋惜佳人之难得,就愈能促人赶快去获取。作者的用意,正是要以深切的惋惜之辞,牵动武帝那难获绝世佳人的失落之感,从而迅速作出抉择。这样收束,可谓一唱三叹、余音袅袅,令人闻之而怅然不已。难怪琥帝听完此歌,不禁发出“世岂有此人乎”的喟然叹息了-李夫人在这样的时刻被荐举、召见,正适合于李延年这首非同凡响之歌所造成的情感氛围。 由此可见,这首歌表现佳人之美,不像《卫风·硕人》那样,以形象的比喻、生动的肖像描绘见长,而以惊人的夸张和反衬,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在表现方法上,倒是更接近于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如果两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此歌在动用夸张、反衬时,又紧紧抓住了人们常有的那种“畏”而可“怀”、“难”而愈“求”的微妙心理,终于产生出不同寻常的效果,打动了一代雄主的心弦。这就是它的艺术魅力之所在。这首歌还有一点注意得,就是采用了大体整齐的五言体式(第五句“宁不知”三字实际上可以删除)。这种体式,当时还只在民间的“俚歌俗曲”中流行。李延年将其引入上层宫廷,配以美妙动人的“新声变曲”。这对于汉代文人五言诗的萌芽和生长,无疑起了某种催化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