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杜甫诗歌对宋词的影响

1.杜甫对诗歌发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这个问题要细说的话有很多方面,比如:论杜甫的疾病对“沉郁顿挫”诗风形成的影响;

杜甫对清代诗坛的影响;杜甫咏物诗对魏晋南北朝咏物诗的继承和发展。总的说来:

杜诗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了诗人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继承《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拓宽和加深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技巧更加丰富多彩,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

(二)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如元、白的新乐府,晚唐的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直至清末的黄遵宪等都受到杜诗的影响.

2、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的爱国诗人(如文天样等)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3、杜诗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渚方面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2.杜甫诗歌的内涵和影响是什么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杜甫的诗现存一千四百多首,这些诗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充溢着诗人饱满的、始终如一的、爱国爱民的激情。从晚唐以来,杜诗就被誉为“诗史”。

杜诗的思想内容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杜甫一生始终关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抒写他们的不幸,表达他们的愿望。如《兵车行》、《石壕吏》等“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又呈吴郎》、《岁晏行》。

(二)忧国悯时,表现深挚的爱国感情。安史之乱,叛军长驱直入,战火烧遍中原,唐王朝政权一度摇摇欲坠。因此,关注国家命运便成了杜甫诗歌非常突出的内容。这在《悲陈陶》、《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诗中都有鲜明的反映。

(三)揭露统治阶级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恨感情。诗人出自对人民、对国家的热爱,必然对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产生强烈的憎恨,并加以无情的揭露,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句,集中地抨击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阶级对立的现实。杜甫诗中这种对统治阶级的深刻揭露与大胆批判,加强了现实主义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诗歌的社会意义。

(四)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情厚谊。这些诗或感怀,或赠送,或咏物,或题画,或登临,或怀古,都写得沉郁情深,各具风采,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是诗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的一种表现。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也有时代与阶级局限,如,他的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思想联系在一起,他同情人民,也只是从儒家民本思想出发,目的还是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杜甫诗歌的艺术成就

杜甫的诗歌是博大浩瀚的思想内容和高度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反映生活高度概括,抒发感情爱憎分明。诗人善于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人或事,加以艺术的概括,反映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表现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二)描写事物真实细腻。对客观现实作真实而又具体的描写,是杜甫诗歌,特别是其叙事诗的重要艺术特色。

(三)寓主观倾向于客观叙事之中。诗人善于把主观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对客观事实的描述之中,让人物和事实本身说话。如《石壕吏》,全诗除“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外,其余都是客观的白描,但诗人的强烈爱憎,对事件的主观评价,都在白描中有所流露。

(四)高度凝炼与丰富多彩的语言。杜诗在语言运用上是极其成功的,杜诗语言的主要特点可概括为十六个字:慨括性强,精炼准确,丰富多彩,通俗自然。

(五)杜诗完善了多种诗歌体式。杜甫诗几乎每一种体式都有名篇,并且由于他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努力,使各种诗体在他的创作中都有所发展,如乐府诗由过去多用古题写古事发展为“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五、七言古诗由过去的篇幅较短发展为长篇巨制;五、七律写得格律精严,对仗工稳,音调和谐,意境沉雄,使律诗得到长足的发展。绝句在杜诗中数量较少,但题材领域大为扩展;特别是《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以诗论诗的先例。

总之,杜诗达到了古典诗歌艺术现实主义的发展高峰,并形成了诗人独特的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他继承《诗经》、汉魏乐府及初唐陈子昂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拓宽和加深了诗歌的题材范围和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使诗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技巧更加丰富多彩,把现实主义诗歌推向新的高峰。

(二)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1、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着一代代诗人,如元、白的新乐府,晚唐的聂夷中、杜荀鹤、皮日休,宋代的陆游、文天祥,直至清末的黄遵宪等都受到杜诗的影响。

2、杜甫忧国忧民思想和爱国主义精神在后世的爱国诗人(如文天样等)以及广大人民中引起广泛的共鸣。

3、杜诗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渚方面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借鉴。

3.李白 杜甫诗对后世的影响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杜甫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

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

扩展资料:

李白人物评价

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现代诗人[美]肯尼斯·雷克斯罗斯: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4.杜甫的诗歌对后人有什么影响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贡献,给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历代的人们,包括许多杰出的古典诗人在内,莫不向他拜倒,把他的诗歌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同时,历代还出现了许多搜集、注解和研究杜诗的著名学者或选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诗人,曾经像杜甫拥有这样多的追随者.如果把杜甫的所有影响都说出来,几乎要涉及唐代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部历史.这里,仅能从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来简括地说明杜甫的影响是如何的广泛而深刻.杜甫的为人民歌唱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首先对唐代诗歌的发展,直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唐代中叶,以白居易为首的一群诗人所倡导的“新乐府”,就是在杜甫诗歌创作的启发下所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5.急

杜甫在艺术上取得具有开创性的巨大成就,为了更好地说明杜诗的艺术成就,我们把杜诗大致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两类来讲。

一、杜甫的叙事诗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晚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

故当时号为‘诗史’”。《新唐书·文艺传·杜甫传赞》说:“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在于他用诗记叙了安史之乱中发生的许多重要事件,反映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种种苦难,而且能以生动、饱满的形象,展现了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正如杨义所说:“杜诗的一大本事,就是把敏锐深刻的诗性直觉,投入历史事件和社会情境之中,把事件和情境点化为审美意象,从中体验着民族的生存境遇和天道运行的法则。”

(《李杜诗学》下编)。 杜甫的诗描写了具体的情景,包括当时的氛围和人的感情,比单纯的提供历史事件的史料,更具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如前面提到的《哀江头》、《北征》、“三吏”、“三别”、《洗兵马》等。这些诗不但可以证史,可以补史之不足,而且比历史事件更为具体生动、感人。

杜甫的诗,因为具有“诗史”的特质,所以在叙事诗创作中的成就最值得注意。为了适应内容的要求,杜甫的叙事诗多用伸缩性较大的五七言古体。

1.善于铺陈,高度概括。 元稹谈到杜甫诗的艺术时说杜甫善于“铺陈始终,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杜甫诗中用赋法之处很多,但杜甫的“铺陈”,很注意对现实生活作艺术的概括,善于把丰富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浓缩在一些场面中或个别人物形象上。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十个字,揭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阶级对立的社会现实。《洗兵马》中:“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概括地写出战争带来的创伤。

《羌村三首》中:“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邻人满墙头,感叹亦歔欷。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描写兵荒马乱中,家人相逢的场面,虽然写的只是杜甫一家的遭遇,却反映了广大百姓的悲惨命运。

《兵车行》,写的是“道旁过者”和行人的对话,但众多行人的不幸也显示无余。《新婚别》中写的是一个征人妻的痛苦,却集中了安史之乱中无数青年夫妻生离死别的遭遇。

2、精心刻画细节,于细微处见真实。《北征》是杜甫的名作,他在诗中回忆自己由凤翔到鄜州省家一路上所见所感,诗中写到家的情景: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

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见耶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

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

这一段描写相当细腻,通过妻子的“衣百结”,儿女的“垢腻脚不袜”“补绽才过膝”以及补丁上颠倒错乱的图案这些细节,形象地反映了战乱中民不卿生、穷困潦倒之象。 《丹青引》写曹霸的才高运蹇,为了表现曹霸绘画的高超本领,杜甫选择了曹霸为功臣画像的细节:“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精到的细节描写,淡化的是故事性,加强的是真实性。

3、抒情色彩浓郁。杜甫的许多叙事诗,他是当作抒情诗来写的。

杜甫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他无法不把自己的爱、恨、同情、怜悯倾注在所描写的事件,所刻划的人物形象上。如《丹青引》中:“即今漂泊干戈际,屡貌寻常行路人。

途穷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贫。”对曹霸的怀奇才而不为世所用,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在《羌村三首》中,写道自己回到家里后,父老们来慰问,说起世道的艰难,生活的艰辛,“苦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肺腑之语,句句动人,写尽了动乱年代中诗人对普通老农的体贴又无能为力的心情。 《无家别》是一首优秀的叙事诗,也是一首扣人心弦的抒情诗。

诗中以一个当兵的农民的口吻自叙道:“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生我不得养,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当他回到思念已久的家中时,才知道老母早已病死,当他再一次被征召入伍时,竟然没有一个可以告别的人!因此他悲愤地说,这样的人生,有什么意思呢?读到这样的诗句,谁能不为之动容!二、杜甫的抒情诗杜甫抒情诗的数量比叙事诗多,在形式上,有五七言古体,但更多的是近体。杜甫抒情诗的艺术特点,主要有:1.情景交融。

被人推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情景交融的代表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流寓夔州后的作品。夔州在长江边,诗中写到的风急、猿啸、鸟飞、木落、江水流逝,都是眼前之景,但是在这些景物之中,深深地溶进了作者的时局之叹、身世之感。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在“落木”前面冠以“无边”,在“长江”前面加上“不尽”,又用“萧萧”、“滚滚”两个象声词分别形。

6.杜甫的诗歌对后人有什么影响

杜甫是我国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的不朽的诗人,杜甫的诗歌广泛地,深刻地反映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社会矛盾,其最为显著的特征性就是“沉郁顿挫”。

他的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很少有诗人可以与之相比较的;杜甫诗歌在艺术上所达到的纯熟,精湛的程度。在我国浩浩荡荡的文学长河之中,也是很少有诗人所能够企及的。杜甫是“站在唐代文学辉煌颠峰”杜甫的现实主义诗歌最辉煌的成就,主要就在于它忠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阶级对立这样一个基本的历史真实

.

7.古诗和宋词的影响

词源于民间,始于唐,兴于五代,盛于两宋。在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也更加强烈。其时,不但宫廷内设有教场,在许多城市也都有歌楼伎馆,甚至有些官僚豪绅家里也有歌伎舞女,这种社会风尚为宋词的普遍发展提供了条件。宋词数量巨大,近人唐圭章编的《全宋词》,含著名词人1330多家、作品19900多首。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其统治者御用的工具和玩物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在当时的科举考试中,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由此足见词人苏轼被崇拜的程度。正是全社会的认同和推崇,宋词才得以佳篇叠出,影响久远。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样。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是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是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采、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8.杜甫对后世的影响

杜甫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贡献,给后世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历代的人们,包括许多杰出的古典诗人在内,莫不向他拜倒,把他的诗歌奉为学习的最高典范。同时,历代还出现了许多搜集、注解和研究杜诗的著名学者或选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没有一个诗人,曾经像杜甫拥有这样多的追随者。如果把杜甫的所有影响都说出来,几乎要涉及唐代以后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部历史。这里,仅能从一些比较重要的方面来简括地说明杜甫的影响是如何的广泛而深刻。

杜甫的为人民歌唱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首先对唐代诗歌的发展,直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唐代中叶,以白居易为首的一群诗人所倡导的“新乐府”,就是在杜甫诗歌创作的启发下所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由白居易而后,又一直贯注到唐末的皮日休、曹邺、捏聂夷中、杜苟鹤等人的创作中去,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放射着光辉。除此以外,杜甫诗歌在艺术表现方面,也给唐代诗人以深刻的影响,如韩愈、李商隐等都是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受到杜甫创作艺术的影响,并建立起自己的风格。

唐代以后,杜甫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长变得日益广泛深入。宋代的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追步杜诗奇峭的一面,而形成“江西诗派”。又如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以及金代的元好问,明代的李萝阳,清代的杜浚、屈大均、沈德潜等等,也都在不同的方面和不同的情况下受到杜甫的影响。当然,有些诗人(如陆游等)能够学到杜甫的好处,也有的仅是得其皮毛甚至加以歪曲的继承。

杜诗引起历代人们的酷爱,不仅是由于艺术,更是由于思想。如陆游就曾在诗中说:“后世但作诗人看,使我抚几空嗟咨。”文天祥被俘后,在燕京狱中每天读杜诗,集杜诗的五言句,他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民族英雄的话,有力地证明了杜诗所具有的崇高的思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