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合书法320字左右的唐诗宋词安公子 柳永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 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 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 停画桡,两两舟人语。 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 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 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 刚断肠,惹得离情苦。 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倾怀 柳永 鹜落霜洲,雁横烟渚,分明画出秋色。 暮雨乍歇,小楫夜泊,宿苇村山驿。 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 离悉万绪,闻岸草,切切蛩吟如织。 为忆芳容别后,水遥山远,何计凭鳞翼。 想绣阁深沉,争知憔悴,损天涯行客。 楚峡云归,高阳人散,寂寞狂踪迹。 望京国,空目断,远峰凝碧。 2.求几首适合毛笔行书书法的诗词诗词实在是太多了 都可以用行书写的 只看自己爱好选择诗词罢了 给你诗名选择喜好的诗词百度之 可得诗词内容 ~~~~~~·五言古诗~~~~~~~ 感遇·其一 感遇·其二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其一 梦李白·其二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送别 青溪 渭川田家 西施咏 秋登兰山寄张五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寻西山隐者不遇 春泛若耶溪 宿王昌龄隐居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贼退示官吏·并序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夕次盱眙县 东郊 送杨氏女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五言乐府~~~~~~~ 塞下曲·其一塞下曲·其二 关山月 子夜秋歌 长干行 列女操 游子吟 ~~~~~五言律诗~~~~~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望月怀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在狱咏蝉·并序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杂诗 题大庾岭北驿 次北固山下 破山寺后禅院 寄左省杜拾遗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听蜀僧浚弹琴 夜泊牛渚怀古 春望 月夜 春宿左省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别房太尉墓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暝 归嵩山作 终南山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送梓州李使君 汉江临泛 终南别业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宴梅道士山房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留别王维 早寒江上有怀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新年作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赋得暮雨送李胄 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 阙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送李端 喜见外弟又言别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见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蜀先主庙 没蕃故人 草 旅宿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蝉 风雨 落花 凉思 北青萝 送人东游 灞上秋居 楚江怀古 书边事 除夜有怀 孤雁 春宫怨 章台夜思 寻陆鸿渐不 ~~~~~五言绝句~~~~~~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送崔九 终南望余雪 宿建德江 春晓 夜思 怨情 八阵图 登鹳雀楼 送灵澈 弹琴 送上人 秋夜寄邱员外 听筝 新嫁娘 玉台体 江雪 行宫 问刘十九 何满子 登乐游原 寻隐者不遇 渡汉江 春怨 哥舒歌 再给你来点古诗词句子 1 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 蒹葭 2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诗经 渡易歌 3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屈原 离骚 4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 屈原 离骚 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离骚 6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卓文君 白头呤 7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 8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 长歌行 9 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汉乐府 饮马长城窟行 10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月明星稀,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在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 11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 观沧海 12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龟虽寿 13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曹丕 短歌行 14 高树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曹植 杂诗其一 15 仰手接飞猿,府身散马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白马篇 16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曹植 野田黄雀行 17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 曹植 七哀诗 18 振衣千仞冈,濯足万里流。 左思 咏史 19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陶渊明 归田园居 20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 饮酒 21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谢灵运 登池上楼 22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梅。 陆凯 赠范晔诗 23 精卫衔其木,将以填沧海。 陶渊明 读《山海经》 24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谢眺 晚登三山望京邑 25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 入若耶溪 26 含情出户脚无力,拾得杨花泪沾臆。春去秋来双燕子,愿衔杨花入窠里。 胡太后 杨白花 27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民歌 敕勒歌 28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薜道衡 昔昔盐 29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虞世南 咏蝉 30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 在狱咏蝉 3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送杜少俯之任蜀州 32 少小季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贺知章 回乡偶书 33 不知细叶谁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 咏柳 34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星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5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不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3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望月怀乡 37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 登黄鹤楼 38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 凉州词 39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 临洞庭 40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 3.宋词的格式及写法求教宋词是有严格的声律的,所以比诗更有音乐性。 您提出的几种词牌的格律如下: 所用符号:“-”表示平,“|”表示仄,“+”表示可平可仄。 ①《卜算子》 +||--(句)+|--|(韵)+|--||-(句)+|--|(韵) +||--(句)+|--|(韵)+|--||-(句)+|--|(韵) ②《西江月》 +|+--|(句)+-+|--(韵)+-+||--(平)+|--+|(仄) +|+--|(句)+-+|--(韵)+-+||--(平)+|--+|(仄) ③《一剪梅》 +|--+|-(韵)+|--(句)+|--(韵)+-+||--(句)+|--(句)+|--(韵) +|--+|-(韵)+|--(句)+|--(韵)+-+||--(句)+|--(句)+|--(韵) ④《渔家傲》 +-+--||(韵)+-+|--|(韵)+|+--||(韵)-+|(韵)+-+|--|(韵) +-+--||(韵)+-+|--|(韵)+|+--||(韵)-+|(韵)+-+|--|(韵) ⑤《如梦令》 +|+--|(韵)+|+--|(韵)+||--(句)+||--|(韵)-|(韵)-|(叠)+||--|(韵)。 4.适合写硬笔书法的诗词有哪些1、春江花月夜 作者:张若虚 唐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2、沁园春·雪 作者:**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沁园春·长沙 作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4、定风波/定风波·三月七日 作者: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 宋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一、硬笔书法简介: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 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 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 二、硬笔书法历史:敦煌文献中保存的两万多页硬笔写本,以实物推翻了以往“中国古代没有硬笔书法”的说法,将中国硬笔书法的历史上溯到两千多年以前。 目前发现和已鉴别出的敦煌硬笔写本达2万多页,多为纸本,也有绢本;有汉文,也有(人旁加去)卢文、粟特、梵文、突厥、于阗、吐蕃、回鹘、西夏等十多种古民族文字;书写内容涉及文学作品、契卷书信、经帖杂文和佛经;使用书体包括硬笔楷书、行书、行草和草书。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委员李正宇说:“敦煌硬笔写本的发现和研究,无可置疑地证明了硬笔书写在中国古代实用领域的存在和流行。” 据李正宇介绍,这批硬笔写本主要出自敦煌藏经洞,也有近百年来莫高窟其他洞窟、佛塔、烽燧遗址的陆续发现,从笔画造形看,敦煌硬笔写本字体平整,粗细均匀,富有现代硬笔书法的“线”感,没有毛笔书写顿笔、回峰、肥瘦结合、点面相间等“面”的特征,“显然是用竹、木、骨、角等材料削制的硬笔蘸墨写成”。 与写本相印证的是书写工具的发现。 上世纪进行的探险和考古发掘中,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10多枚由竹管、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制的硬笔。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发现芦苇管笔,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市张义堡西夏遗址发现竹管笔。 从形制上看,这两种笔极为相似,都用木质材料精工削磨,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让人吃惊的是,这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呈双瓣合尖状,与今日钢笔笔舌有异曲同工之妙。 1991年,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尔湖东南岸汉代高望燧遗址中,一名矿工发现了一枚汉代觚、二枚铜箭镞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竹锥笔,时间已有近两千年。 李正宇说,中国史书中有“古笔多以竹”的记载,敦煌高望燧遗址发现的这枚汉代竹锥笔,就属此类。 该笔形状扁平,一头平齐,一头削尖,从笔尖残留的漆痕看,显然已经用于写字,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竹梃蘸漆而书”的历史事实。 李正宇认为:“硬笔书写才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和母体,作为书写工具,毛笔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是秦代以后的事,先秦时期,中国书法都是硬笔书法。 根据文献考证和实物对比,甲骨文、大小篆、古隶、秦隶等书体都可判定为硬笔书体。” 据史书记载,中国书法的“毛笔时代”到西汉时期才真正来临。 毛笔的改良、丸墨的发明、纸的创造都是秦汉时期的事,而这些都是毛笔大行于。 5.书法作品中古诗书写格式是怎样的中国古代书法书写格式一直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不用打标点。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个人署名和摘录的日期,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 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书法作品格式详解: ⒈斗方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 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 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 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 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 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 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 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 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 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 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⒋中堂 中堂是竖行书写的长方形的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分四尺、五尺、六尺、八尺等,其中小中堂为68CM*45CM)。 因为尺幅比较大,所以需要创作者具有精熟的技法和整体把握作品布局的能力。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 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 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 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 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 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 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 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 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 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 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 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②居中写一行(少字数)的。书写内容一般为格言、警句或一句诗词等。 字数较少,写时要注意字的开合及节奏变化,以求生动。落款可分单款、双款。 单款一般写在左侧中间的位置。款字内容包括书写时间、作者的名号,也可只写作者名或号。 印章盖在款字下方,一般以两方为宜,印与印之间要适当拉开距离。 落双款,上款写在作品的右侧中间偏上的部分,一般写创作作品的时间,若是赠送作品,则需写明被赠者的名或号,称谓及雅正、惠存,清赏等字样。 扩展资料: 书法传统创作样式的落款与钤印 落款源于“款识”。原本是青铜器上的铭文对浇铸这一器皿原由的说明。 后延用为对书画作品作者及内容的说明。落款内容为作者姓名(包括字、号)、时间、书写内容甚至包括书写地点、环境或气候、心情等。 落款有上款、下款之分。 作者姓名称为下款。 书作赠送对象称为上款。上款一般不写姓只写名字,以示亲切,如果是单名,姓名同写。 在姓名下还要写上称谓,一般称“同志”、“先生”,再下面写“正之”、“正书”、“指正”或“嘱书”、“嘱正”、“雅正”、“惠存”等。 上款可写在书作右上方或正文结束以后,但上款必须在下款的上方,以示尊敬。 一般不与正文齐平,可略下些,字比正文小些。 在创作之前,首先要选择所书写的内容,内容要求健康、积极向上,也可写古代或当代诗词或名句。 内容确定后可考虑书写形式,是写中堂、对联、横幅、条幅还是册页、斗方;是写大字还是小字,写几行,纸多大,还要留下落款的位置。 正文内容不可齐边顶头书写,四周要留有空白。 中堂、对联、条幅这些竖式书作上下留白(称天头、地头)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