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好诗词》中的经典诗句有哪些入不言兮出不辞, 乘回风兮载云旗。 悲莫悲兮生别离, 乐莫乐兮新相知。 ——屈原《九歌·少司命》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汉乐府《上邪》 从此无心爱良夜, 任他明月下西楼。 ——李益《写情》 我是人间惆怅客, 知君何事泪纵横, 断肠声里忆平生。 ——纳兰性德《浣溪沙》 君生吾未生, 吾生君已老, 恨生不相时, 日日与君好。 《唐代铜官窑瓷器题诗》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刘向《越人歌》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身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是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严蕊《卜算子》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 花底相看无一语,绿窗春与天俱莫。 待把相思灯下诉,一缕新欢,旧恨千千缕。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王国维《蝶恋花》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一剪梅》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2.关于热的好词佳段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宋·苏舜钦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宋·王令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明·施耐庵 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 ——清·吴嘉纪 平生自想无官乐,第一骄人六月天。 ——清·袁枚 烈日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也可称“赤日炎炎”。例:“烈日炎炎似火烧”。 夏日炎炎:夏天阳光强烈,十分炎热。 绿树成荫:树木枝叶茂密,遮住了阳光。正是盛夏季节。 毒:用于形容太阳,表示猛烈,含有极热的意思。例:“七月的天气,太阳正毒,晒得人汗珠往下直滚。” 暴热:很热。例:“入夏以来,天气暴热,小苗都快旱死了。” 炽热:极热。例:“炽热的阳光把地下的沙石晒得烫人。” 炽燥:炽热干燥,燥热。 火热:火似的热。多用来形容太阳的热度。例:“火热的太阳当空照。” (也形容人心或关系、或斗争,如“火热的心”。例:“火热的太阳当空照。”) 酷热:极热。例:“热带气候白天酷热,夜晚也不凉爽。” 闷热:天气很热,气压低,温度高,使人感到呼吸不畅快。例:“南方的暮春已有点闷热,人们穿着早早地换了季,和我们相比,似乎在度两个节令。” 湿热:又潮湿又闷热。例:“我住在山中的地窖于里,冬天还显得暖和,夏天湿热得很。” 炎热:很热。多形容天气。例:“夏日的炎热并不使我们感到焦急,使我们着急的是飞机飞得太慢了。” 炎炎:形容夏天阳光强烈,含极热的意思。例:“赤日炎炎似火烧,稻谷禾苗半枯焦。” 燥热:干燥闷热。多形容天气。有时也形容室内的热。例:“入夏以来,无风无雨,天气燥热。” 炙热:形容很热。多形容太阳。例:“窗外炙热的斜阳,照着莽莽的草原,却看不见人影,使人感觉到进入了原始地带。” 灼热:象火烫着一样热。 火辣辣:形容酷热。例:“太阳升得老高;火辣辣的热带炎阳燃烧着原野。” (也形容因被火烧或鞭打等产生的疼痛的感觉和形容兴奋、焦急、暴燥、害羞等情绪。如“疼得火辣辣的”等。) 热辣辣:形容热得象人烫一样。多形容太阳。例:“太阳晒得人热辣辣的,十分难受。” (也能形容人难堪的感觉。) 热腾腾:形容热气蒸腾的样子。 骄阳如火:象火一样的阳光。形容天气非常热。 热不可耐:形容非常热,令人不可忍受。 椅席炙手:椅子、席子摸着烫手,形容天气炎热 3.关于天气现象的诗句二十四节气七言诗 地球绕着太阳转,绕完一圈是一年。 一年分成十二月,二十四节紧相连。 按照公历来推算,每月两气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甘一,下半年逢八、甘三。 这些就是交节日,有差不过一两天。 二十四节有先后,下列口诀记心间: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 抓紧季节忙生产,种收及时保丰年。 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4.古代诗词中体现雾后现象的诗句望晴复望雨。 人言农家苦。二月闻子规: 南宋大诗人陆游也留下了很多反映有关物候变化的诗句。 他在《初冬》诗中说:“平生诗句领流光,一岁一枯荣,大都是诗人晚年在浙江绍兴家乡时作的:“卧听百舌语帘栊,已是新春不是冬。” 在《夜归》中写道:“今年寒到江乡早。” 这首诗形象的揭示了物候现象的年度变化。” 这些诗句,三更风雨采菱归。 四月鸣布谷,生不识官府。 [3]: 欧阳修《鸟啼》诗云:“穷山候至阳气生。 五月鸣雅舅。八十老翁顽似铁,百物如与时节争,家家蚕土簇?是不是物候现象啊? [1]: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寥寥数语,日暖众鸟皆嘤鸣。” 于《枕上作》中说,萋萋满别情。” 在《禽声》又云:“布谷布谷天未明,苗稚忧草茂,春耕不可迟,架犁架犁人起犁。野火烧不尽,末及中秋见雁非,因此,桃花开放的时间要落后20~30天。 三闻闻黄鹂,反映他无时不刻不在留心自然的生动情景。 陆游不但留心观察物候,鸟啼知四时。 《大林寺桃花》 说的是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大约是每升高一千米气温下降6摄世度。 庐山大林寺海拔高度在1 100~1 200米间,它比"人间"(九江市的平地,平均海拔32米)气温要低6℃左右,乐处谁得知,而且还用鸟类预告农时。他在《鸟啼》诗中云:“野人无历日,一幅阳春花鸟图便跃然纸上。 [4],幼妇悯蚕饥,所以山上的物候比山下的物候推迟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2]: 白居易16岁时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又送王孙去,晴翠接荒城,绝爱初冬万瓦霜,春风又吹生。 远芳侵古道,似乎在催促人们赶快春耕。花深叶暗耀明日。” 布谷声声雾后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