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最适宜表白的10首古诗词,哪首最能打动你1.诗经《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 2.诗经《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3.《凤求凰·琴歌》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 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 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 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从我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意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4.《白头吟》两汉 卓文君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5.《越人歌》先秦 佚名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6.《南歌子》唐 温庭筠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7.《竹枝词》(二)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8.《思帝乡》唐 韦庄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 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9.《长安古意》(节选)唐 卢照邻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 10.《车遥遥》宋 范成大 车遥遥,马憧憧。 君游东山东复东,安得奋飞逐西风。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月暂晦,星常明。 留明待月复,三五共盈盈。 以上十首,不知哪首能打动你,供参考。 2.中国人为什么爱读古诗词每种语言文字都有历史的承载,尤其是语言的外壳——词汇和修辞。这种可以称作“表达的艺术手段”之词汇和修辞用法,随着历史的进程,会变得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细腻,表达的内容会越来越逼近人们的真实细微感觉。观察汉语的进程,会发现这个现象:越早的汉语,越是简陋,不仅要用少的字数来表达多的意思,还要表达准确,真是勉为其难啊。越往后,越复杂,表达内容越丰富,字数也就越来越多了,却表达的越来越准确了,产生的歧义就越来越少。现在很多人在解释《论语》,一些腐儒为了遮掩孔子的等级思维,甚至不惜篡改孔子的本意,来达到伪饰孔子的目的,岂不知越这么做,越显得心虚,越发显得当代腐儒们的臭不可闻——连承认老祖宗本意的勇气都没了,竟然发展到了篡改地步,可见是多么弱智啊。 比如有关那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代腐儒们竟然乱逗(读)一气(给逗成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完全相反了),竟然把孔子弄成了当代民主先驱的象征了,实在可笑而可悲。孔子那种时代教育不广,文盲众多,不可使知之自有他的道理;如今你竟然解读成了“让他们知道”,跟《论语》中大量的“不可让老百姓知道”的道理都矛盾了,岂不是笑话一件? 可见孔子时代的汉语多么简陋。他老人家一句话,还要费这么大周折让后代他的拥趸们费尽心机地来大费口舌篡改一番还能蒙住人。 因此,语言的变化肯定是越来越丰富而周密的,越来越形象而准确的。这个过程中,诗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为诗歌富有音韵的节奏,朗朗上口;且表达情感为主,手段丰富多彩,字数不多,却言简意赅,也就肯定会引发人们的情感呼应,喜欢引用它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么一来,“因为音韵和字少而流传深远、从而影响表达”就成为可能。毕竟,要让普通人背诵一大段绕来绕去的论、策、疏、表什么的狗屁文章,是根本不可能的。 说穿了,人们喜欢古诗词,是因为语言中有它的身影,有它存在的痕迹。而人们又确实需要表达细密而丰富的情感,就会十分喜欢那些形象的、简练的、鲜明生动的古诗词。毕竟,古诗词的表达,在此方面还是很牛的。 而且高人也说过了:“由诗入文是个捷径”。换句话说,诗词读多了,写起文章来就顺手,就好看。由此,也能看出来汉语表达的历史脉络。 不管怎么说,古诗词的确是中国人的文化魁宝。在世界诸民族中,中国的古诗词的确是响当当的重量级文物,是其他民族难以比肩的真正牛逼的东西。虽然中华历史上没能发展起来科学技术这个文明的板块,但却在文字的艺术表达上成果赫赫,影响至今而不衰。相信假以时日,能使鬼佬们粗通汉语的话,他们会迷恋上中华文化的古诗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