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盛唐诗歌风骨

1.下哪些诗人在初唐为盛唐诗歌作了格律、内容、语言、风骨等方面的准

1,初唐 (618 -- 712):初唐是唐诗的酝酿形成时期,初唐约百年,前五十年可说是宫廷诗的时代,以“绮错婉靡为本”的“上官体”为这一时期的代表。初唐的后五十年是逐步突破旧的诗风,建立唐诗风范的时期。这一时期,文坛上比较热闹,改革诗风的呼声与创作实践同样强烈,先是初唐四杰登上诗坛,把诗歌的题材从宫廷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与塞漠,感情基调也清新健康起来,继之有沈佺期、宋之问确立了律诗这种新形式。最后是陈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齐梁,高倡风骨,为唐诗开展健康地发展道路。总而言之,初唐诗歌虽未完全摆脱六朝的浮华和纤弱,诗歌的现实性和思想性尚有待进一步提高,但已透露了新的气息。

2,关于《春江花月夜》,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渎亵。”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

《春江花月夜》既富于南方民歌的色彩与风调,又较成功地运用了经过齐梁到唐初百年酝酿接近完成的新诗格律,还首次探索了七言诗中以小组转韵结合长篇的技巧,三者的糅合是那样完美,给后来的诗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本。这理所当然是个顶峰。

《春江花月夜》的章法结构,以整齐为基调,以错杂显变化。三十六行诗,共分为九组,每四句一小组,一组三韵,另一组必定转用另一韵,象九首绝句。这是它整齐的一面。它的错综复杂,则体现在九个韵脚的平仄变化。在句式上,大量使用排比句、对偶句和流水对,起承转合皆妙,文章气韵无穷。诗中春、江、花、月、夜、人几个主题词错落重叠,伸缩变化,把读者引进了一个目眩五彩、浑然忘我的境界。

2.谈谈你对盛唐诗歌风格的认识

盛唐时期的诗人,对国家和民族都有一种自豪感,他们大多热心功名,胸怀大志,志气高远,这使他们的诗歌不仅富有风骨,而且比建安诗人更带高昂明朗的基调,蓬勃旺盛的情感,磅礴壮大的气势.

盛唐诗人开创了众多流派,以高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的一个重要的派别,以孟浩然,王维等代表山水田园诗派,描写山川的自然和田园闲适生活,使山水的内容更加丰富.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高峰,开元盛世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白的诗内容广泛,想象丰富,豪情奔放,神采飞

扬,充分表现了盛唐士人的自信与抱负,充满浪漫主义的理想色彩。安史之乱后,诗歌的风格表现为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叙事严谨,真实反映唐朝由盛转衰.晚唐的唐朝衰落期,在这末世中,出现了大量咏史诗人,他们身上映照着黯淡的落日余辉,发出的是衰世的悲凉,诗歌中带有深沉的感伤.

3.什么是唐诗风骨

唐诗风骨源于国风和汉魏风骨,它继承了现实主义文学的优良传统,横扫了齐梁颓靡文风.但也借鉴了其中缘情体物,精工流丽的艺术风格,博采前代文学精华,融合儒、道、释、侠于一体,经过唐初一百余年的诗歌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臻于完备.唐诗风骨滥觞于初唐四杰、陈子昂,蔚然成风于盛唐,流变于中唐,衰微于晚唐."风"即思想内容,骨即辞采和表现形式.唐诗风骨即坚实的思想内容和刚健明丽的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唐诗的风骨主要表现为盛唐诗人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 居安思危,关心国运兴衰、民生疾苦的忧患意识和摹写山川壮丽、田园牧歌、风俗人情的美学理想.

唐诗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鸿篇巨制,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

唐朝起自公元618年,亡于公元907年,在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这样的文化繁荣时期,也出现了颜真卿、柳公权这样的大书法家,还有唐三彩、胡腾舞这样的异域文化……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盛世。而这盛世画卷当中,最耀眼的莫过于唐诗。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样的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外,今天知名的唐代诗人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作品也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内容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矛盾;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有的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的表达男女爱慕之情,有的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等等。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在诗人的笔下展现出来。他们或用理性的思想,或用浪漫的想象,或者两种兼而有之。

从直观的形式上看,唐诗的形式很全面。唐代的古体诗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绝句和律诗两种,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的不同。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而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句数有限定,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的用字有平仄之别,押韵的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昂扬壮大的情感、遒劲刚直的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风骨”,就是指诗歌要言之有物,因物喻志,托物起情,意象鲜明,语言精警,有气势,有骨力。

唐诗风骨,是指刚健有为、向社会负责、以天下有道的关怀,做到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

譬如盛唐诗人任华《寄李白》:“古来文章有能奔逸气、耸高格,清人心神、惊人魂魄。我闻当今有李白。”可见我们不是无根据的。白居易说:“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高度概括了这种时代精神,表明:好诗是天意之所在,天意之肯定。这是一整个要好诗的时代。诗人最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是要让天下都成为美好的诗。

4.初唐诗歌为盛唐诗歌的到来做了哪些准备

初唐诗歌是从齐梁余风到盛唐气象的一个过渡,它在风骨、声律、意境等诸多方面为盛唐诗歌高峰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一个时代的文学必定要沾染一个时代的气息,统一的大唐王朝斩新的气象必然要反应到唐代诗歌中来。于是在初唐的后五十年,诗风发生了转变,这表现在诗风、题材、体裁等几个方面。从诗风上看,诗歌逐渐摆脱了齐梁浮艳淫靡的习气,显示出一种清新刚健的风骨;从内容上看,诗歌已经突破了六朝诗歌狭窄的题材领域,开始表现广阔的社会生活和重大的政治问题;从体裁上看,律诗的形式基本确立,七言歌行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