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关于孟郊的诗句

1.诗人孟郊的诗有那几首

很多首卷372_1 「列女操」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卷372_2 「灞上轻薄行」孟郊 长安无缓步,况值天景暮.相逢灞浐间,亲戚不相顾. 自叹方拙身,忽随轻薄伦.常恐失所避,化为车辙尘. 此中生白发,疾走亦未歇. 卷372_3 「长安羁旅行」孟郊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卷372_4 「长安道」孟郊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 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卷372_5 「送远吟」孟郊 河水昏复晨,河边相送频.离杯有泪饮,别柳无枝春. 一笑忽然敛,万愁俄已新.东波与西日,不惜远行人. 卷372_6 「古薄命妾」孟郊 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 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 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干.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 卷372_7 「古离别(一作对景惜别)」孟郊 松山云缭绕,萍路水分离.云去有归日,水分无合时. 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 卷372_8 「杂怨(一作古乐府杂怨)」孟郊 忆人莫至悲,至悲空自衰.寄人莫剪衣,剪衣未必归. 朝为双蒂花,莫为四散飞.花落还绕树,游子不顾期. 夭桃花清晨,游女红粉新.夭桃花薄暮,游女红粉故. 树有百年花,人无一定颜.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 贫女镜不明,寒花日少容.暗蛩有虚织,短线无长缝. 浪水不可照,狂夫不可从.浪水多散影,狂夫多异踪. 持此一生薄,空成万恨浓. 卷372_9 「静女吟」孟郊 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 君子易求聘,小人难自从.此志谁与谅,琴弦幽韵重. 卷372_10 「归信吟」孟郊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卷372_11 「山老吟」孟郊 不行山下地,唯种山上田.腰斧斫旅松,手瓢汲家泉. 讵知文字力,莫记日月迁.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卷372_12 「游子吟(迎母漂上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卷372_13 「小隐吟」孟郊 我饮不在醉,我欢长寂然.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炼性静栖白,洗情深寄玄.号怒路傍子,贪败不贪全. 卷372_14 「苦寒吟」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卷372_15 「猛将吟」孟郊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 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卷372_16 「伤哉行」孟郊 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 春色舍芳蕙,秋风绕枯茎.弹琴不成曲,始觉知音倾. 馆月改旧照,吊宾写馀情.还舟空江上,波浪送铭旌. 卷372_17 「怨诗(一作古怨)」孟郊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2.关于孟郊的古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译文

游子吟慈母手中那一条条的针线,是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子女那小草一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二、创作背景

1、游子吟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2、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担心儿子迟迟难归,所以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将爱心与牵挂一针一线缝在游子的衣衫之上。

三、作品介绍

《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五言乐府诗。

全诗共三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3.孟郊的诗有那些

1、游子吟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白话翻译:

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2、登科后

【作者】孟郊 【朝代】唐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白话翻译:

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

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荣花朵看完了。

3、劝学

【作者】孟郊 【朝代】唐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白话翻译:

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4、洛桥晚望

【作者】孟郊 【朝代】唐

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白话翻译:

天津桥下的冰刚结不久,洛阳的大道上便几乎没了行人。

叶落枝秃的榆柳掩映着静谧的楼台亭阁,万籁俱寂,悄无人声。在明静的月光下,一眼便看到了嵩山上那皑皑白雪。

5、古怨别

【作者】孟郊 【朝代】唐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白话翻译:

在秋风萧瑟,满眼凄凉的季节,一双相濡以沫的夫妻为生活所迫,不得不含怨辞别。

在这令人肝肠寸断的时刻,两人眼含热泪,面面相视,想要向对方说点什么,可尚未开口已是泣不成声。

心中早有千言万语,可是在此刻,因悲痛至极而无法诉说。

分别后天各一方,相思之情能与谁人说,唯一能做的也只有天涯两地共赏一轮明月,寄托无尽的相思愁苦。

4.孟郊的诗句查询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

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

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父庭玢,任昆山县尉时生郊。

孟郊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贞元中张建封镇徐州时,郊曾往谒。

46岁(一说45岁),始登进士第。然后东归,旅游汴州(今河南开封)、越州(今浙江绍兴)。

贞元十七年(801),任为溧阳尉。在任不事曹务,常以作诗为乐,被罚半俸。

元和初,河南尹郑余庆奏为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定居洛阳。60岁 时,因母死去官。

郑余庆镇兴元,又奏为参谋、试大理评事。郊应邀前往,到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

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唐人认为孟诗是“元和体”的一种,“元和已后”,“学矫激于孟郊”(李肇《唐国史补》)。

唐末张为作《诗人主客图》,以他为“清奇僻苦主”。宋诗人梅尧臣、谢翱,清诗人胡天游、江□、许承尧,写作上都受到他的影响。

对孟诗的评价,持褒义论的,韩愈、李观以后,有贯休、黄庭坚、费衮、潘德舆、刘熙载、陈衍、钱振□、夏敬观等;持贬义论的,有苏轼、魏泰、严羽、元好问、王□运等。他和贾岛都以苦吟著称,又多苦语。

苏轼称之“郊寒岛瘦”(《祭柳子玉文》),后来论者便以孟郊、贾岛并称为苦吟诗人代表,元好问甚至嘲笑他是“诗囚”(《论诗三十首》)。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出自北宋宋敏求所编刊,黄丕烈所藏北宋蜀本,已不可见。

陆心源所藏汲古阁影宋精本,今归日本。通行本有汲古阁本,闵刻朱墨本。

《四部丛刊》影印杭州叶氏藏明弘治本。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末附孟郊年谱、遗事辑录。

注释有陈延杰《孟东野诗注》,夏敬观选注《孟郊诗》。事迹可参考韩愈《贞曜先生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夏敬观《孟东野先生年谱》、华忱之《唐孟郊年谱》。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卷372_1 「列女操」孟郊 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贞女贵徇夫,舍生亦如此。 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卷372_2 「灞上轻薄行」孟郊 长安无缓步,况值天景暮。相逢灞浐间,亲戚不相顾。

自叹方拙身,忽随轻薄伦。常恐失所避,化为车辙尘。

此中生白发,疾走亦未歇。 卷372_3 「长安羁旅行」孟郊 十日一理发,每梳飞旅尘。

三旬九过饮,每食唯旧贫。 万物皆及时,独余不觉春。

失名谁肯访,得意争相亲。 直木有恬翼,静流无躁鳞。

始知喧竞场,莫处君子身。 野策藤竹轻,山蔬薇蕨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 卷372_4 「长安道」孟郊 胡风激秦树,贱子风中泣。

家家朱门开,得见不可入。 长安十二衢,投树鸟亦急。

高阁何人家,笙簧正喧吸。 卷372_5 「送远吟」孟郊 河水昏复晨,河边相送频。

离杯有泪饮,别柳无枝春。 一笑忽然敛,万愁俄已新。

东波与西日,不惜远行人。 卷372_6 「古薄命妾」孟郊 不惜十指弦,为君千万弹。

常恐新声至,坐使故声残。 弃置今日悲,即是昨日欢。

将新变故易,持故为新难。 青山有蘼芜,泪叶长不干。

空令后代人,采掇幽思攒。 卷372_7 「古离别(一作对景惜别)」孟郊 松山云缭绕,萍路水分离。

云去有归日,水分无合时。 春芳役双眼,春色柔四支。

杨柳织别愁,千条万条丝。 卷372_8 「杂怨(一作古乐府杂怨)」孟郊 忆人莫至悲,至悲空自衰。

寄人莫剪衣,剪衣未必归。 朝为双蒂花,莫为四散飞。

花落还绕树,游子不顾期。 夭桃花清晨,游女红粉新。

夭桃花薄暮,游女红粉故。 树有百年花,人无一定颜。

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 贫女镜不明,寒花日少容。

暗蛩有虚织,短线无长缝。 浪水不可照,狂夫不可从。

浪水多散影,狂夫多异踪。 持此一生薄,空成万恨浓。

卷372_9 「静女吟」孟郊 艳女皆妒色,静女独检踪。任礼耻任妆,嫁德不嫁容。

君子易求聘,小人难自从。此志谁与谅,琴弦幽韵重。

卷372_10 「归信吟」孟郊 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卷372_11 「山老吟」孟郊 不行山下地,唯种山上田。腰斧斫旅松,手瓢汲家泉。

讵知文字力,莫记日月迁。蟠木为我身,始得全天年。

卷372_12 「游子吟(迎母漂上作)」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卷372_13 「小隐吟」孟郊 我饮不在醉,我欢长寂然。

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炼性静栖白,洗情深寄玄。

号怒路傍子,贪败不贪全。 卷372_14 「苦寒吟」孟郊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

苦调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卷372_15 「猛将吟」孟郊 拟脍楼兰肉,蓄怒时未扬。

秋鼙无退声,夜剑不隐光。 虎队手驱出,豹篇心卷藏。

古今皆有言,猛将出北方。 卷372_16 「伤哉行」孟郊 众毒蔓贞松,一枝难久荣。

岂知黄庭客,仙骨生不成。 春色舍芳蕙,秋风绕枯茎。

弹琴不成曲,始觉知音倾。 馆月改旧照,吊宾写馀情。

还舟空江上,波浪送铭旌。 卷372_17 「怨诗(一作古怨)」孟郊 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

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 卷372_18 「湘弦怨。

5.【《游子吟》诗词.孟郊的.】

游子吟①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②身上衣. 临③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④. 谁言⑤寸草心⑥,报得⑦三春晖⑧? 编辑本段注释译文词语注释 【1】《游子吟》:题下原注:“迎母溧上作.”当时作者居官溧阳县尉时所作.吟:吟诵,诵读. 【2】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3】临:将要. 【4】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5】言:说.寸草:小草;萱草.这里比喻子女.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与关爱. 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6】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作品译文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 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 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 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慈母的一片深情,是在琐琐碎碎点点滴滴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担心儿子迟迟难归,所以针针线线,细细密密,将爱心与牵挂一针一线缝在游子的衣衫之上.。

6.孟郊的诗有那些

1、代表作品有 《游子吟》、《征妇怨》、《感怀》、《伤春》、《结爱》、《杀气不在边》、《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

2、人物简介 孟郊(751-815),唐代著名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汝州(今属河南汝州),少年时期隐居嵩山。 孟郊仕历简单,清寒终身,为人耿介倔强,死后曾由郑余庆买棺殓葬。

故诗也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孟郊现存诗歌574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

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 3、参考链接:/view/16988.htm。

7.孟郊 古诗

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没有律诗。

艺术上不蹈袭陈言,或擅长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词藻,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钩章棘句,掐擢胃肾”(《墓志》),精思苦炼,雕刻其险;如韩愈所说“规模背时利,文字觑天巧”(《答孟郊》),一扫大历以来的靡弱诗风。其中有的诗篇反映时代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生活、愤慨贫富不平,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

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南山》等;虽然社会生活内容不同,都思深意远,造语新奇,体现了孟诗的特色。有些作品如《秋怀》等,则情调不免低沉;“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句,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狭窄的心情。

孟郊[7] 专写古诗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

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偏激的心情。

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

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诗人的代表。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东野诗集》。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

一生困顿,性情耿介,诗多描写民间疾苦和炎凉世态。语言力戒平庸,追求瘦硬奇僻的风格。

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选录1.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与母亲别离孟郊与母亲别离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

2.结爱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始知结衣裳,不如结心肠。

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3.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4.列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

孟郊图片(选)孟郊图片(选)(20张)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注释】梧桐:传说梧为雄树,桐为雌树,其实梧桐树是雌雄同株。殉:以死相从。

【简析】这是一首颂扬贞妇烈女的诗。以梧桐偕老,鸳鸯双死,比喻贞妇殉夫。

同时以古井水作比,称颂妇女的守节不嫁。此诗内容或以为有所寄托,借赞颂贞妇烈女,表达诗人坚守节操,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之品行。

然而,就全诗看,从题目到内容的全部,都是为了明确的主题的。就诗论诗,不能节外生枝,因此,不能不说它是维护封建礼教道德的,是属于封建糟粕的,应予批判。

5.怨诗试妾与君泪,两处滴池水。看取芙蓉花,今年为谁死!韩愈称赞孟郊为诗“刿目鉥心,刃迎缕解。

钩章棘句,掐擢胃肾。神施鬼设,间见层出”(《贞曜先生墓志铭》)。

说得直截点,就是孟郊爱挖空心思做诗;说得好听点,就是讲究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很重要的,有时竟是创作成败的关键,比方说写女子相思的痴情,是古典诗歌中最常见的主题,不同诗人写来就各有一种面貌。

薛维翰《闺怨》:“美人怨何深,含情倚金阁。不笑不复语,珠泪纷纷落。”

从落泪见怨情之苦,构思未免太平,不够味儿。李白笔下的女子就不同了:“昔日横波目,今成流泪泉。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长相思》)。也写掉泪,却以“代言”形式说希望丈夫回来看一看,以验证自己相思的情深(全不想到那人果能回时,“我”得破涕为笑,岂复有泪如泉?),可这傻话正表现出十分的情痴,够意思的。

但据说李白的夫人看了这首诗,说:“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使“太白爽然若失”(见《柳亭诗话》)。

何以要“爽然若失”?因为武后已有同样的构思在先,李白自觉其诗句尚未能翻出她的手心哩。孟郊似乎存心要与前人争胜毫厘,写下了这首构思堪称奇特的“怨诗”。

他也写了落泪,但却不是独自下泪了;也写了验证相思深情的意思,但却不是唤丈夫归来“看取”或“验取”泪痕了。诗也是代言体,诗中女子的话却比武诗、李诗说得更痴心、更傻气。

她要求与丈夫(她认定他一样在苦苦相思)来一个两地比试,以测定谁的相思之情更深。相思之情,是看不见,摸不着,没大小,没体积,不具形象的东西,测定起来还真不容易。

可女子想出的比试法儿是多么奇妙。她天真地说:试把我们两个人的眼泪,各自滴在莲花(芙蓉)池中,看一看今夏美丽的莲。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