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硕鼠翻译

1.《诗经》中《硕鼠》的意思

1、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2、原文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3、创作背景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4、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50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2.诗经中硕鼠的意思

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诗经·硕鼠》:

硕鼠硕鼠,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②莫我肯顾。逝将去女,③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④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⑤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⑥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⑦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⑧ 【注释】 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②贯:侍奉也。 “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女,通"汝",你,这里指统治者。

③“逝”读为 誓。“去女”言离去。

④“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⑤德:表示感谢

⑥“直”通假字 通“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 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现代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

3.诗经 关雎 和硕鼠的注解中文翻译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

关关鸣叫的水鸟,

栖居在河中沙洲。

善良美丽的姑娘,

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

醒来做梦长相思。

悠悠思念情意切,

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采。

善良美丽的姑娘,

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

姑娘左右去摘取。

善良美丽的姑娘,

敲钟击鼓取悦她。

硕鼠(译文)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黍!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土。新乐土呀新乐土,才是安居好去处!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大麦粒!多年辛苦养活你,拼死拼活谁感激。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邑。新乐邑呀新乐邑,劳动价值归自己!

大老鼠呀大老鼠,不要吃我种的苗!多年辛苦养活你,流血流汗谁慰劳。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理想新乐郊。新乐郊呀新乐郊,有谁去过徒长叹!

4.《诗经》中《硕鼠》的意思

1、译文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黍!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那乐土啊那乐土,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麦!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国有仁爱。那乐国啊那乐国,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不许吃我种的苗!多年辛勤伺候你,你却对我不慰劳!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谁还悲叹长呼号! 2、原文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3、创作背景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被剥削阶级反剥削斗争就没有停止过。奴隶社会,逃亡是奴隶反抗的主要形式,殷商卜辞中就有“丧众”、“丧其众”的记载;经西周到东周春秋时代,随着奴隶制衰落,奴隶更由逃亡发展到聚众斗争,如《左传》所载就有郑国“萑苻之盗”和陈国筑城者的反抗。

《硕鼠》一诗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的。 4、诗经简介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编成于春秋时代,据说是由儒家创始人孔子编定,本只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

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起点,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50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分为大雅小雅。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对中国两千年来的文学史发展有深广的影响,而且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5.诗经:《硕鼠》原文

硕 鼠

《诗经》

硕鼠硕鼠,①

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②

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③

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④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

三岁贯女,

莫我肯德。⑤

逝将去女,

适彼乐国。

乐国乐国,

爰得我直。⑥

硕鼠硕鼠,

无食我苗!

三岁贯女,

莫我肯劳。⑦

逝将去女,

适彼乐郊。

乐郊乐郊,

谁之永号?⑧

【注释】

①硕鼠:鼫鼠,又名田鼠,这里用来比剥削无厌的统治者。 ②贯:侍奉也。

“三岁贯女”就是说侍奉你多年。三岁言其久,女指统治者。 ③“逝”读为

誓。“去女”言离去。 ④“爰”犹乃。“所”指可以安居之处。 ⑤德:惠

也。 ⑥“直”就是值。“得我直”就是说使我的劳动得到相当的代价。

⑦劳:慰问。 ⑧“之”犹其。“永号”犹长欢。末二句言既到乐郊,就再不

会有悲愤,谁还长吁短欢呢?

【品评】

这首诗反映农夫对沉重的剥削的怨恨和控诉。诗人把剥削者比为大老鼠。

农夫年年岁岁辛苦地供养了“老鼠”,却得不到它们丝毫的恩惠。忍无可忍的

诗人发出愤怒的呼声,发誓要离开“老鼠”,去寻觅安居的“乐土”。尽管这

片“乐土”是不存在的,但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鼓舞着人民进行抗争。

在这首诗中,诗人采用重章叠词的手法来加强感情力量。比如开头“硕鼠”叠

用,表达出农夫苦苦祈求之意;最后两个“乐土”叠用,则表达出无限向往之

情。

6.《诗经 魏风 硕鼠》的意思

诗经·魏风·硕鼠》

《硕鼠》是《诗经》中接触比较早的一首诗,也是比较熟悉的。诗歌通篇用叙述的手法,表达对腐败而无所作为、尸位素餐的统治者的愤恨以及对清明政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我想这样一首诗肯定是采自民间的,因为诗歌是那么的大胆,立场也完全是站在人民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要求的。这首诗也可以说是古老的反腐败的强音。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译文: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土有幸福。

那乐土啊那乐土,

才是我的好去处!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麦!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优待。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国有仁爱。

那乐国啊那乐国,

才是我的好所在!

大田鼠呀大田鼠,

不许吃我种的苗!

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慰劳!

发誓定要摆脱你,

去那乐郊有欢笑。

那乐郊啊那乐郊,

谁还悲叹长呼号!

诗歌的内容并不复杂,而是很单纯的。主要是表达对残暴贪婪的统治者的愤恨,对美好未来和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诗歌的思想性是非常强的,可以说是为后世文学(如陶渊明《桃花源记》等)开了先河的。

诗歌三叠,并不是简单的循环往复,而是有思想上的层层递进的。“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表明的是统治者对人民的漠视!他们不关心人民的疾苦,而只是一味的贪婪腐化,激起人们的愤恨和不满。同时“顾、德、劳”也是人们在各个层面的要求,要求统治者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从历史的角度和层面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是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也是满足人民要求的切实行动!

古往今来的人民,都有追求美好、追求光明的要求,这个是不变的。对于腐败的愤恨也是一样的!诗歌的警示作用和意义是深远的!这个永恒的主题,对于今天依然是很好的警策!

我们历史上一些政治家、思想家都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务维艰。”要体察民意,体恤民情,详细了解和掌握人民的现实需要,为人民服务。古语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怎么得到?又怎么失去?关键就在于能不能体察民意、体恤民情。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