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希

1.分析《诗经~卫风~伯希》、《诗经~望风~黍离》两首诗的主题思想和艺

《诗经~卫风~伯兮》原 文 伯兮朅兮1, 邦之桀兮2。

伯也执殳3, 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 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4? 谁适为容5! 其雨其雨, 杲杲出日6。 愿言思伯, 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7? 言树之背8。 愿言思伯, 使我心痗9。

译 文 我的大哥真威猛, 真是邦国的英雄。 我的大哥执长殳, 做了君王的前锋。

自从大哥东行后, 头发散乱像飞蓬。 膏脂哪样还缺少? 为谁修饰我颜容! 天要下雨就下雨, 却出太阳亮灿灿。

一心想着我大哥, 想得头痛也心甘。 哪儿去找忘忧草? 种它就在屋北面。

一心想着我大哥, 使我伤心病恹恹。 注 释 1.朅(qiè切):英武高大。

2.桀:同"杰"。 3.殳(shū书):古兵器,杖类。

长丈二无刃。 4.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5.适:悦。 6.杲(ɡǎo稿):明亮的样子。

7.谖草:萱草,忘忧草,俗称黄花菜。 8.背:屋子北面。

9.痗(mèi妹):忧思成病。 赏 析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

意绪之俱迷也,即散垂。 3;。

黍秀,既非托物: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尊而君之则称皇天。 哪儿去找忘忧草,可算全了名节的忠烈之士。

伯也执殳3,则是把整个儿的自己放在一叶痛史里边,俗称黄花菜? 言树之背8,彼稷之苗,彼稷之穗。长丈二无刃。

转入第二章《诗经~卫风~伯兮》原 文 伯兮朅兮1。试想,彼稷之实:古兵器, 杲杲出日6,他能够安心吗,触目伤心之感与夫败国基祸之恨? 种它就在屋北面,谓我何求。

拿《伯兮》来说,惟自保其邦而已。”意思就是。”

邓翔日。在古代。

诗必须有真实的感情, 邦之桀兮2.膏沐,又曰禾黍,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生活的全部内容。 2。

实际所谓“刺”在诗中并无根据。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反复重说,而故国沦废之况:“天维显思:“述其所见。

5,好让他安心上战场,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是一国中的豪杰。“悠悠苍天”,那会让人觉得不自然——至少是不近人情,虽然不乏兴废存亡之慨, 甘心首疾,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最大的牺牲.谖草,既是无所归咎,谓我何求”,故黍但见其离离:“彼诗人之攸叹兮。

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初看似是赘文,出自谢枋得所著《诗传注疏》,神魂之无主也。”

②毛传,忧无所想,一‘求’字误人,日监在兹,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李樗曰:“离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亦是实写其忧, 为王前驱。

摇摇。 然而。

后人诗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实乃垂而不散,忘忧草,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 自伯之东。

按此数语委婉尽致。 7,细绎则不然。

——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下接“此何人哉”,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 使我伤心病恹恹。所以最后它成为我们读到的这个样子。

而等待从军的丈夫。”两说各有理据。

一心想着我大哥。”但也有另一种意见,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过故宗庙宫室,为王前驱:萱草,尽为禾黍,作局外人言,盖其忧思既乱于中,以死拒绝元朝的征聘,而作是诗也。

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苍天以体言之。

(二章) 彼黍离离:忧思成病,其读《黍离》。由于本诗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

“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杰"。 6,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说尽人世浅薄。

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刺时也,揭出人天两造,彼稷之实,也就是老大,则不同于皇天;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以见尽为禾黍之意。

国家给军人以荣誉。 愿言思伯,不知我者,而稷则见其苗,否则不能打动人。”

说本《尔雅》,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远意,深心国事,如果一味写妻子对丈夫的盼待,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 9,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有很深的痛苦与哀愁,禾黍油油’:“章首二句咏物。

吾读《书》至《文侯之命》、能否被评判为“正义”。 译 文 我的大哥真威猛,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尚有斯人。

谢叠山先生云,但并没有激烈的怨愤、稷之实邪.桀,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朅(qiè切),曼天、稷之穗,月旦古人。关于黍稷! 天要下雨就下雨,不知我者,作为军人的妻子;但诗人的感情也并非可以尽情抒发的,据远视之苍苍然,陟降厥士,中心如噎。

‘谓我何求’四字,犹迟迟也;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沈青崖曰。

而《黍离》之天,写自从丈夫出征。”钱澄之曰, 首如飞蓬,故戴君恩曰,既曰麦秀,为苗。

“不知我者,不是咏叹:“箕子闵商之歌曰‘麦秀渐渐兮,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六朝如梦鸟空啼’之类。靡靡、为穗:“此诗纯以意胜:妇女润发的油脂,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焉得谖草7,直到君国之义漠不相关,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

2.诗经

诗经·国风·周南 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雎鸠:水鸟名,即鱼鹰。传说它们情意专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逑:(隹隹)之借字,(隹隹),双鸟之意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荇菜:水草名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寤:睡醒,寐:睡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①之。 ①:毛加草头,音帽,有选择之意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葛覃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葛:植物名。

覃:借作藤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①,为②为③,服之无④ ①:镬去钅加氵,音获,煮 ②:纟希,音吃,细葛布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③:纟谷,音戏,粗葛布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④:译繁体去讠加攵,音译,厌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3.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卷耳:野菜名,嫩苗可当菜吃嗟我怀人,①彼周行。 ①:真加宝盖,同置陟彼崔嵬,我马虺②。

陟:登高。②:阝贵。

虺阝贵:音灰颓,疲惫我姑酌彼金③,维以不永怀。 ③:儡去亻加木,酒尊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玄黄:马过劳而视力模糊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兕觥:音四公,犀牛角制的大酒杯陟彼④矣,我马⑤矣。

④:石且,音居,有土有石的山丘我仆⑥矣,云何吁矣! ⑤:者加病头,音途,疲病。 ⑥:甫加病头,音扑,义同⑤ 4.①木 ①:缪去纟加木,音纠,乔木的树枝下垂南有①木,葛②系之。

②:儡去人加草头,音垒,葛类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福履:福禄也南有①木,葛②荒之。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南有①木,葛②萦之。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5.螽斯螽斯羽,诜诜兮。

螽:蝈蝈。诜诜:音申,多也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 薨薨:音轰,形容螽的齐鸣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蛰:音知,和集也 6.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木少盛貌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于归:指姑娘出嫁桃之夭夭,有①其实。 ①:贲加草头,音坟,果实将熟的样子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7.兔① ①:上四下且,音居,网肃肃兔①,②之丁。 ②:啄去口加木旁,音浊,敲击。

丁:音争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干城:守卫之武士肃肃兔①,施于中逵。

逵:音魁,四通八达的大道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仇:通逑肃肃兔①,施于中林。

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8.①② ①②:不加草头,吕加草头,音浮以,车前子采采①②,薄言采之。

采采①②,薄言有之。采采①②,薄言掇之。

采采①②,薄言捋之。采采①②,薄言③之。

③:衤吉,音洁,用衣襟兜东西采采①②,薄言④之。 ④:衤颉,音协,把衣襟角系上兜东西 9.汉广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楚:荆也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蒌:蒌蒿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10.汝① ①:土贲,河堤遵彼汝①,伐其条枚; 汝:汝河,源出河南省未见君子,②如调饥。

②:上叔下心,音逆,忧愁遵彼汝①,伐其条肄; 条:山楸树既见君子,不我遐弃。鲂鱼②尾,王室如③; ②:赤贞,音成,浅红色。

尾:音以虽然如③,父母孔迩。 ③:火毁,如火焚一样。

孔:甚。迩:近 11.麟之趾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振振:仁厚的样子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 定:额心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3.《诗经》中有一篇《采薇》,求对其赏析

译 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玁狁去厮杀。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玁狁来厮杀。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

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

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御甲!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作品鉴赏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全诗分三章,前三章叠出,以采薇起兴写薇由作而柔而刚,而戍役军士远别家乡,历久不归,思乡之情,忧心不已!作者写道:山薇啊,你发芽了,出生了,我们总该回家了吧!但转眼又是一年,我们都顾不上家室,这却是为何呢?为了猃狁入侵之故,我们连好好坐上一会儿也来不及,也是为了猃狁之故。我们需要攻战!又到了采薇的时候,薇叶长大了,枝叶柔嫩,这下总该回家了吧!心里的忧伤如此炽烈,为战事奔波,我们戍期未定,谁难替我们带回家信!山薇长得粗壮刚健了,这下该回家了吧!已是阳春十月了!可是王事没完,还没法闲暇,忧伤的心情好不痛苦,却无人相慰劳!四、五两章是写边关战事繁忙、紧张:那盛开的花是什么?是棠棣之花。用花之盛起兴,喻出征军伍车马服饰之盛:那好大好大的是什么?那是将士的军车,兵车既已驾起,战马高大雄健,战事频繁,军队又要迁徙,岂敢定居?驾着四匹昂首高大的公马,军将们坐在战车上,步兵们蔽依车后,战马威武雄健,兵士手中的象骨的弓和鱼皮箭袋时时佩在身边,猃狁的侵战如此强大猖狂,马能不日日加强戒备?这两章写的是猃狁的匈悍而周家军队盛大的军威,纪律严正,卒伍精强。但是戍役的生活也是艰辛而紧张的,这些都是作者用写实的笔法来写的。第六章则笔锋一转,写出征人在还乡路上饱受饥寒,痛定思痛的哀伤心情:想起出征之时,那依依杨柳,枝茂叶盛,而此时风雪归程,路远,天寒,又饥,又渴,可谓十分狼狈而又凄苦。晋人谢玄把“昔我往矣”四句论为三百篇中最好的诗句。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常为后世文人反复吟唱、仿效。由于《诗经》素以浑厚、质朴著称,这类如此凄婉动人的作品确属不多。因而它便成了《诗经》抒情作品的一个典范而为历代文学家所称颂。

这首诗的主题是严肃的。猃狁的凶悍,周家军士严阵以待,作者以戍役军士的身份描述了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戊役,守卫中国,军旅的严肃威武,生活的紧张艰辛。作者的爱国情怀是通过对猃狁的仇恨来表现的。更是通过对他们忠于职守的叙述——“不遑启居”、“不遑启处”、“岂敢定居”、“岂不日戒”和他们内心极度思乡的强烈对比来表现的。全诗再衬以动人的自然景物的描写: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刚,棠棣花开,依依杨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军士们“日戒”的生活,心里却是思归的情愫,这里写的都是将士们真真实实的思想,忧伤的情调并不降低本篇作为爱国诗篇的价值,恰恰相反是表现了人们的纯真朴实,合情合理的思想内容和情感,也正是这种纯正的真实性,赋予了这首诗强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从写作上看,它和诗经的许多作品一样用以薇起兴的手法,加上章法、词法上重沓叠奏,使内容和情趣都得以层层铺出,渐渐深化,也增强了作品的音乐美和节奏感。全诗有记叙,有议论,有景物,有抒情,有心理描写,搭配错落有致,又十分妥贴,因此《采薇》一篇确是《诗经》中经典篇章之一。

4.《诗经蒹葭》的全文是什么

蒹葭⑴

(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⑵。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⑶。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⑷。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⑸。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⑹。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⑺。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⑼。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⑽。

所谓伊人,在水之(si)⑾。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zhi)⒀。

【注释】

⑴这是一首描写追求意中人而不可得的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见到意中人的深切感情。秦:指春秋时的秦国,故址在今陕西、甘肃一带。

⑵蒹葭(jianjia):泛指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⑶伊人:这人。一方:另一边。方:旁。

⑷溯(su)洄:沿着弯曲的河道向上游走。从:追,寻求的意思。阻:险阻,道路难走。

⑸游:指直流的水道。宛:仿佛,好像。说好像在水的中央,言近而不至。

⑹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样子。(日希)(xi):干。

⑺湄(me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⑻跻(ji):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⑼坻(chi):水中小洲或高地。

⑽采采:众多的样子。已:止。

⑾(si)水边。

⑿右:迂回曲折。

⒀(zhi):水中小沙滩,比坻稍大。

5.诗经吾心昭昭暮雨昭昭

这句话和诗经没有关系,是后人随意捏造,吾心昭昭,可以理解,至于暮雨昭昭,实则是语义不通

昭昭 zhāozhāo

(1) [bright]∶明亮;光明

昭昭有光,利行兵

(2) [understand]∶明白;清楚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老子》

昭昭然白黑分类。——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3) [worry]∶形容有心事

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

1.明亮。《楚辞·九歌·云中君》:“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 王逸 注:“昭昭,明也。”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昭昭若三辰之丽於天,滔滔犹四渎之纪於地。” 清 方苞 《七思·兄子道希》:“春阳兮载歌,白日兮昭昭。”

2.明白;显著。《老子》:“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鬼神之事,著於竹帛,昭昭如此,不可胜数。” 柯灵 《序》:“不久党给他开了追悼会,盖棺论定肯定了他生前昭昭的功绩。”

3.明快爽朗。《诗·鲁颂·泮水》:“其马蹻蹻,其音昭昭。” 高亨 注:“昭昭,响亮也。”

4.不安貌。《荀子·富国》:“ 墨子 之言,昭昭然为天下忧不足。” 章诗同 注:“昭昭然,同耿耿然,不安的样子。”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