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荐几首“悼英年早逝的同学”的诗词1、《哭李商隐·其一》唐·崔珏 成纪星郎字义山,适归高壤抱长叹。 词林枝叶三春尽,学海波澜一夜干。 风雨已吹灯烛灭,姓名长在齿牙寒。 只应物外攀琪树,便著霓裳上绛坛。 2、《哭李商隐·其二》唐·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3、《李白墓》唐·白居易 采石江边李白坟,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 4、《岳鄂王墓》元·赵孟頫 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5、《梦微之》唐·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2.感悟英年早逝的诗词歌赋感悟英年早逝的诗词歌赋有: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唐代杜甫《蜀相》,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非瑜背诺,天不假年。 出自江上柳如烟的策瑜文《周郎》,意思是:不是我周瑜要背弃辅佐孙权的诺言,而是上天不给我时间。 3、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 出自唐代白居易《李白墓》,意思是:虽然你曾写过惊天动地的文章,可是,诗人一向多薄命,而在薄命诗人中,却没有人比你更失意沦落的啊! 4、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出自元代赵孟頫《岳鄂王墓》,意思是:岳飞墓上荒草离离,一片荒凉,只有秋草、石兽而已。 5、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出自唐代白居易《梦微之》,意思是: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3.感悟英年早逝的诗词歌赋感悟英年早逝的诗词歌赋有: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自唐代杜甫《蜀相》,意思是: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2、非瑜背诺,天不假年。 出自江上柳如烟的策瑜文《周郎》,意思是:不是我周瑜要背弃辅佐孙权的诺言,而是上天不给我时间。 3、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 出自唐代白居易《李白墓》,意思是:虽然你曾写过惊天动地的文章,可是,诗人一向多薄命,而在薄命诗人中,却没有人比你更失意沦落的啊! 4、鄂王坟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出自元代赵孟頫《岳鄂王墓》,意思是:岳飞墓上荒草离离,一片荒凉,只有秋草、石兽而已。 5、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出自唐代白居易《梦微之》,意思是:想你逝去九泉尸骨已经化成泥沙,我还暂时寄住人间白发满头。 4.英年早逝的文人以及著名诗句一、王勃 1、人物资料: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 古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自幼聪敏好学,据《旧唐书》记载,他六岁即能写文章,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 十六岁时,应幽素科试及第,授职朝散郎。 因做《斗鸡檄》被赶出沛王府。之后,王勃历时三年游览巴蜀山川景物,创作了大量诗文。 返回长安后,求补得虢州参军。 在参军任上,因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八月,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不幸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26岁。 王勃在诗歌体裁上擅长五律和五绝,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学成就是骈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堪称一时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等。 2、著名诗句 ①原文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选自《滕王阁序》) ②翻译 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长天连成一片。 二、李贺 1、人物资料: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是“长吉体诗歌开创者。”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唐高祖李渊的叔父李亮(大郑王)后裔。 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 著有《昌谷集》 。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 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 李贺的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 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2、著名诗句 ①原文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选自《金铜仙人辞汉歌》) ②翻译 枯衰的兰草为远客送别,在通向咸阳的古道。 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 三、夏完淳 1、人物资料: 夏完淳(1631年10月4日—1647年10月16日),乳名端哥,别名复,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 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市松江区)人,祖籍浙江会稽。明末(南明)诗人、抗清英雄。 父亲夏允彝,江南名士。老师陈子龙,抗清将领。 夏完淳幼聪慧,“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从军征战抗清,十七岁英勇就义。 弘光元年其父江南领兵激战,战败自杀殉国殉后,夏完淳和陈子龙继续抗清,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六岁。 殉国前怒斥了洪承畴一事,称名于世。有《狱中上母书》等。 2、著名诗句 ①原文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选自别云间) ②翻译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四、曹植 1、人物资料: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 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 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2、著名诗句 ①原文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选自《七步诗》) ②翻译 煮豆来做豆羹,过滤的豆子做成汁。豆杆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 豆杆和豆子本是从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为什么要相互煎熬逼迫得那么狠呢? 五、李煜 1、人物资料: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开封),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 5.英年早逝的诗人有哪些李贺(790~816),字长吉,昌谷(今河南宜阳)人,以乐府诗著称。 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极度浪漫主义风格。诗中反映出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对劳苦人民的疾苦亦寄予关切。 但也有一些作品流露出人生无常的阴郁情绪。 其诗作中《李凭箜篌引》、《秋来》、《马诗二十三首》、《昌谷北园新笋四首》、《蜀国弦》、《将进酒》、《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皆著名,尤以《金铜仙人辞汉歌》为最,其中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之句为千古丽言,感人肺腑。 他为人文思敏捷(这从他马诗居然能作二十三首足见一斑),诗作在语言上十分讲究,修辞手法极其多样,很有研究价值(例如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的《谈艺录》就辟有八章是专论昌谷诗的,可为佐证)。李长吉和杜牧一起并称小李杜,以别于李白杜甫。 他以二十七岁英年离世,常与王勃等为后人引作“天妒英才”之力例,然已成绩斐然,假能天赐凡寿,使有圆熟之机会,则我华夏当又添一李白矣,此诚可喟也!长吉诗结有《昌谷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