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日友好的诗句第一首 万里长城十亿兵, 国难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旅, 跨马扬刀入东京。第二首 雄师百万何壮哉,华夏今日多良才。 壮士年年思灭日,豪杰何曾忘征台。第三首 那怕华夏全是坟,也要杀光日本人。 宁肯大陆长满草,也要收复钓鱼岛。第四首 弹指往事转瞬间,更念抗日烽火天。 健儿慷慨生死别,买断忠义不用钱。 出雄师,捷报传,伤痕累累也难免。 华夏山河啼血笑,珍惜胜利六十年。 第五首 原创:渔家傲 狂飙怒潮何处是? 中华神州百万里。 资讯频传愤满纸! 振臂呼, 匹夫皆爱天下事。 寄语滔滔东海水, 何日驾舟踏失地? 我等白头真老亦! 恨无寐, 鬓丝几缕家国里。 第六首 原创:蔑东瀛 硝烟散尽六十年,蠢蠢欲动窥疆边。 经济侵略文代武,处心积虑暗藏奸。 东瀛孤岛浊浪逐,船坚炮利蓄势发。 窜改课本狼子心,何顾东亚百万骨。 中华怒吼出檄文,岂容倭寇害子孙! 万众一心生死赴,抗日自有后来人! 第七首 那时我叫大唐, 威震世界我强盛无比。 你赤着双脚、衣衫褴褛。 诚惶诚恐你走进我的光辉大殿里。 我记得我叫秦的时候曾让徐福, 带领三千童男童女, 远渡东海, 扎根到你那里。 因此我认定: 有我的血液流到你的血管里。 对于你的潦倒, 我没有嫌弃。 我给了你锦衣朝服, 我盛唐全部礼仪、和那双你穿到现在的木屐。 你千恩万谢, 满口“哈依、哈依”。 你藏不住那贪婪的目光, 我告诫自己-- 这是一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就象在图上: 它的形状象一只可恶的虫蚁。 仁至义尽我送你回去, 还教给你我盛世的全部礼仪。 你走之后我轻声自语: “它还会回来”-- 我等着你。 当我叫明的时候我等到了你。 你手拿倭刀, 穿着我教你做的唐衣。 你说你并不得已, 因为后面有驱赶你的丰臣秀吉。 杀人放火你奸淫掠虏, 戚家儿郎把你赶下海去。 用东海水我洗着伤口, 贼心不死的禽兽-- 我等着你! 日月如梭我身染重疾, 东方的巨人渐渐不能自己。 围攻撕咬我的兽群中, 我又看见了你: 强盗火拼你咬走了俄国熊罴, 独占我北方要地。 贪心不足你膨胀的恶欲。 终于到了“九.一八”那是一九三一, 血肉从我身上分离, 于是有了伪满供你驱骑。 欲壑难平你得寸进尺, 疯狂的野兽你竞妄想把世界归己。 一九三七的七月七, 我的胸膛上你印上了铁蹄。 作威作福你那么得意, 心在淌血我把仇恨铭记。 多行不义你必自毙, 自作自受-- 蘑菇云中你看见了自己的广岛和长崎。 夹着尾巴你滚了回去, 还有那面沾满血腥的膏药旗。 跟在霸强后面, 你又觉得有势可倚。 偷机取巧你开始发迹, 一夜之间你觉得富得无人可比。 不改的本性让你又暗藏杀人的利器, 打着自卫的幌子想把世人蒙弊。 为富不仁你开始觉得自己家里挤, 又妄想到我的岛上来“钓鱼”! 伤疤犹在你就忘了痛, 参拜亡灵的政客们啊, 在靖国神社你们是否看见了东条英机? 往日的屈辱我怎能忘记? 昨天的病夫现在已有了强壮的身躯! 睁大眼睛我看你要向何处去? 还想再来吗? --世世代代我等着你! 狼生的孩子仍然要吃肉, 魔鬼释缚后还会害人。 鬼魂在庙宇里在受膜拜, 人人都知道你贼心不死。 多少年来我受了你多少凌辱和欺骗, 强霸面前你又有狗仗人势, 又见到膏药旗在我的家里?! 我知道,你早晚还会回来, 如同饿狼常来觅食。 子弹上膛的猎枪手中拿紧吧, 我世世代代等着你! -----我等着你!。 2.中日友好的诗句第一首万里长城十亿兵, 国难岂待儿孙平。 愿提十万虎狼旅, 跨马扬刀入东京。第二首雄师百万何壮哉,华夏今日多良才。 壮士年年思灭日,豪杰何曾忘征台。第三首那怕华夏全是坟,也要杀光日本人。 宁肯大陆长满草,也要收复钓鱼岛。第四首弹指往事转瞬间,更念抗日烽火天。 健儿慷慨生死别,买断忠义不用钱。 出雄师,捷报传,伤痕累累也难免。 华夏山河啼血笑,珍惜胜利六十年。 第五首原创:渔家傲 狂飙怒潮何处是? 中华神州百万里。 资讯频传愤满纸! 振臂呼, 匹夫皆爱天下事。 寄语滔滔东海水, 何日驾舟踏失地? 我等白头真老亦! 恨无寐, 鬓丝几缕家国里。 第六首 原创:蔑东瀛 硝烟散尽六十年,蠢蠢欲动窥疆边。 经济侵略文代武,处心积虑暗藏奸。 东瀛孤岛浊浪逐,船坚炮利蓄势发。 窜改课本狼子心,何顾东亚百万骨。 中华怒吼出檄文,岂容倭寇害子孙! 万众一心生死赴,抗日自有后来人! 第七首那时我叫大唐, 威震世界我强盛无比。 你赤着双脚、衣衫褴褛。 诚惶诚恐你走进我的光辉大殿里。 我记得我叫秦的时候曾让徐福, 带领三千童男童女, 远渡东海, 扎根到你那里。 因此我认定: 有我的血液流到你的血管里。 对于你的潦倒, 我没有嫌弃。 我给了你锦衣朝服, 我盛唐全部礼仪、和那双你穿到现在的木屐。 你千恩万谢, 满口“哈依、哈依”。 你藏不住那贪婪的目光, 我告诫自己-- 这是一个人面兽心的家伙,就象在图上: 它的形状象一只可恶的虫蚁。 仁至义尽我送你回去, 还教给你我盛世的全部礼仪。 你走之后我轻声自语: “它还会回来”-- 我等着你。 当我叫明的时候我等到了你。 你手拿倭刀, 穿着我教你做的唐衣。 你说你并不得已, 因为后面有驱赶你的丰臣秀吉。 杀人放火你奸淫掠虏, 戚家儿郎把你赶下海去。 用东海水我洗着伤口, 贼心不死的禽兽-- 我等着你! 日月如梭我身染重疾, 东方的巨人渐渐不能自己。 围攻撕咬我的兽群中, 我又看见了你: 强盗火拼你咬走了俄国熊罴, 独占我北方要地。 贪心不足你膨胀的恶欲。 终于到了“九.一八”那是一九三一, 血肉从我身上分离, 于是有了伪满供你驱骑。 欲壑难平你得寸进尺, 疯狂的野兽你竞妄想把世界归己。 一九三七的七月七, 我的胸膛上你印上了铁蹄。 作威作福你那么得意, 心在淌血我把仇恨铭记。 多行不义你必自毙, 自作自受-- 蘑菇云中你看见了自己的广岛和长崎。 夹着尾巴你滚了回去, 还有那面沾满血腥的膏药旗。 跟在霸强后面, 你又觉得有势可倚。 偷机取巧你开始发迹, 一夜之间你觉得富得无人可比。 不改的本性让你又暗藏杀人的利器, 打着自卫的幌子想把世人蒙弊。 为富不仁你开始觉得自己家里挤, 又妄想到我的岛上来“钓鱼”! 伤疤犹在你就忘了痛, 参拜亡灵的政客们啊, 在靖国神社你们是否看见了东条英机? 往日的屈辱我怎能忘记? 昨天的病夫现在已有了强壮的身躯! 睁大眼睛我看你要向何处去? 还想再来吗? --世世代代我等着你! 狼生的孩子仍然要吃肉, 魔鬼释缚后还会害人。 鬼魂在庙宇里在受膜拜, 人人都知道你贼心不死。 多少年来我受了你多少凌辱和欺骗, 强霸面前你又有狗仗人势, 又见到膏药旗在我的家里?! 我知道,你早晚还会回来, 如同饿狼常来觅食。 子弹上膛的猎枪手中拿紧吧, 我世世代代等着你! -----我等着你!。 3.找一首关于中日友好往来的古诗并且写感想800字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 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 白云愁色满苍梧。 诗的标题“哭”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两人超越国籍的真挚感情,使诗歌笼罩着一层哀惋的气氛。 “日本晁卿辞帝都”,帝都即唐京都长安,诗用赋的手法,一开头就直接点明人和事。诗人回忆起不久前欢送晁衡返国时的盛况:唐玄宗亲自题诗相送,好友们也纷纷赠诗,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殷切的希望。晁衡也写诗答赠,抒发了惜别之情。 “征帆一片绕蓬壶”,紧承上句。作者的思绪由近及远,凭借想象,揣度着晁衡在大海中航行的种种情景。“征帆一片”写得真切传神。船行驶在辽阔无际的大海上,随着风浪上下颠簸,时隐时现,远远望去,恰如一片树叶飘浮在水面。“绕蓬壶”三字放在“征帆一片”之后更是微妙。“蓬壶”即传说中的蓬莱仙岛,这里泛指海外三神山,以扣合晁衡归途中岛屿众多的特点,与“绕”字相应。同时,“征帆一片”,飘泊远航,亦隐含了晁衡的即将遇难。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联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末句以景写情,寄兴深微。苍梧,指郁洲山,据《一统志》,郁洲山在淮安府海州朐山东北海中。晁衡的不幸遭遇,不仅使诗人悲痛万分,连天宇也好似愁容满面。层层白色的愁云笼罩着海上的苍梧山,沉痛地哀悼晁衡的仙去。诗人这里以拟人化的手法,通过写白云的愁来表达自己的愁,使诗句更加迂曲含蓄,这就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令人回味无穷。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李白的诗歌素有清新自然、浪漫飘逸的特色,在这首短诗中,我们也能体味到他所特有的风格。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抒哀情,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李白与晁衡的友谊,不仅是盛唐文坛的佳话,也是中日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历史的美好一页 4.急求有关中日友好关系的古诗词李白——《哭晁卿衡》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赏析】:晁衡,又作朝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 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团来中国求学,学成后留在唐朝廷内作官,历任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 天宝十二载,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随同日本第十一次遣唐使团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晁衡和日本使团离开长安一同归国。唐玄宗还写了一首《送日本使》的五言律诗,以表达热情欢送,全诗为: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 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 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晁衡,又作朝衡,字巨卿,还入了唐朝的国籍。 他在中国一直生活了三十余年,历仕玄宗、肃宗、代宗三朝。他长期旅居中国,也常常怀念故国,他在一首题为《长安望月》的诗中写道: 辽阔长天玉镜升,仰首遥望动乡情。 犹是当年春日月,曾在三笠山顶明晁衡在长安遇见了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他就急欲随藤原回国探亲。他的要求得到了玄宗的准许。 他写了《衔命还国作》一诗: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这首诗抒写了晁衡既怀念故园,又流连大唐的矛盾心理。晁衡临行时,长安的友人纷纷为他送行。 玄宗、王维、包佶等人还作诗赠别。王维写了《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的诗相赠,诗曰: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 九州岛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 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 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在当时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横渡大海去到日本,是一件生死难以预料的冒险行为,王维在诗中就写出了他的迷茫和担忧,字里行间漾溢着他对晁衡深厚诚挚的友情。 在《全唐诗》里,我还查到了诗人包佶的一首送别诗《送日本国聘贺使晁巨卿东归》: 上才生下国,东海是西邻。九译蕃君使,千年圣主臣。 野情偏得礼,木性本含仁。锦帆乘风转,金装照地新。 孤城开蜃阁,晓日上朱轮。早识来朝岁,涂山玉帛均。 包佶在诗中对晁衡的才学、人品称赞有加,对他渡海一事,包佶要比王维乐观一些,色彩也较为明丽,还希望晁衡探亲后,早日回到唐朝。 藤原与晁衡先由陆路从长安到苏州,然后在苏州乘船出发回日本。 不幸船至琉球,海上忽遇风暴恶浪,船舶漂流到了越南。公元753年,在长安误传出他们所乘舟船倾覆遇难的消息。 李白等朋友们听到晁衡遇难的噩耗后,十分悲痛,李白写了一首《哭晁衡》的诗,诗云: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悟。 .cn/culture/txt/2007-04/07/content_8080448.htm。 5.描写中外友好诗句送僧归日本 贯休 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送僧归日本 齐己 日东来向日西游,一钵闲寻遍九州。 却忆鸡林本师寺,欲归还待海风秋。 送朴山人归日本 无可 海霁晚帆开,应无乡信催。水从荒外积,人指日边回。 望国乘风久,浮天绝岛来。傥因华夏使,书札转悠哉。 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和袭美重送圆载上人归日本国 陆龟蒙 老思东极旧岩扉,却待秋风泛舶归。晓梵阳乌当石磬,夜禅阴火照田衣。见翻经论多盈箧,亲植杉松大几围。 遥想到时思魏阙,只应遥拜望斜晖。 送日本使 明皇帝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照。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送褚山人归日本 贾岛 悬帆待秋水,去入杳冥间。东海几年别,中华此日还。岸遥生白发,波尽露青山。隔水相思在,无书也是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