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形容中日的诗句

1.形容“日本”的诗句有哪些

1.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代: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2.

送僧归日本

唐代: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3.

哭晁卿衡

唐代:李白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4.

赠日本僧观语孟

元代:孙华孙

日本沙门性颇灵,自携语孟到禅扄。

也知中国尊朱子,不学南方诵墨经。

5.

送人游日本国

唐代:方干

苍茫大荒外,风教即难知。连夜扬帆去,经年到岸迟。

波涛含左界,星斗定东维。或有归风便,当为相见期。

6.

送日本使还

唐代:徐凝

绝国将无外,扶桑更有东。来朝逢圣日,归去及秋风。

夜泛潮回际,晨征苍莽中。鲸波腾水府,蜃气壮仙宫。

天眷何期远,王文久已同。相望杳不见,离恨托飞鸿。

哭晁卿衡的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54年(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郁贤皓《李白选集》:“此诗乃天宝十三载春夏间在广陵(今江苏扬州)遇见魏颢,闻晁衡归国时遇暴风失事的消息后所作。”

中日两国早在西汉时期就有交往,到唐代形成了文化交流的高潮。据史书记载,日本派来中国的遣唐使不下十三次,每次都随带遣唐学生(留学生)多人来中国学习。晁衡就是随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的日本学生。

晁衡于公元717年(唐玄宗开元五年)来到中国求学,改姓名为晁衡。卒业后长期留居中国,历任司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安南都护等职。在此期间,他与当时著名的文士广泛交往,与李白、王维、储光羲等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冬,任秘书监兼卫尉卿,以唐朝使者的身份随日本访华的使者藤原清河等人分乘四船回国,在琉球附近遇风暴,与其他船只失去联系。当时误传晁衡遇难,其实他漂流到安南驩州(治所在今越南荣市)一带,遇海盗,同船死者一百七十余人,独晁衡与藤原于公元755年(天宝十四载)辗转回到长安。当时误传晁衡已溺死,李白便写下这首诗来悼念他。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cn/culture/txt/2007-04/07/content_8080448.htm。

6.有关中日关系的诗

李白 《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远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赏析:

内容上:

此诗是诗人得知晁衡被溺死的情况后,作此诗来哀悼他。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失去好友的悲痛和无限怀念之情,体现出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标题中的“哭”字使诗歌笼罩着一种哀惋的气氛。

第一句写出了事情的起因

第二句“征帆一片绕蓬壶”中的“征帆一片”表现出了晁衡辞官后只身漂泊回国的孤寂感,既衬托出一种悲凉的气氛,也道出了诗人心中的悲意。

第三句“明月不归沉碧海”中的“明月”实际上是比喻有着明月一样高尚品德的晁衡,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皎洁的月光深深地沉入茫茫大海中。诗人借明月来表达对于友人晁衡遇难的惋惜和对友人的怀念。

第四句“白云愁色满苍梧”为全诗笼罩上了一种惨淡忧愁的气氛,晁衡的逝世使苍梧岛上的白云都染上愁色,可见晁衡的逝世是多么让人惋惜,多么让人悲痛!诗人用白云的愁来比喻自己的愁,也把悲剧气氛渲染得更加浓厚。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