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外古诗宋词六首 元曲三首宋词: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秦观 遥夜月明如水,风紧驿亭深闭。 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 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青玉案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春愁, 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 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 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元曲: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2.课外收集"诗经 唐诗 ,宋词.元曲"各两首并写意思诗经·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禁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天净沙·秋 (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如果联系白朴不愿在元朝做官的态度,读者就不难理解同样的秋景会有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 ·桃夭》。 译:桃树繁茂,桃花灿烂。 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咏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咏 就是歌颂 咏梅 就是歌颂梅花, 具体可能歌颂梅花的不畏严寒的品质等~ 虞美人 ·李煜 (自己找) 天净沙 秋 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理由自己找)艾青的《我爱这土地》选自《北方》 我爱这土地 ,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人对于土地之爱,在他的许多诗篇中都表达过。而像这首诗写得这样集中,这样浓烈,这样撼动人心,还是不多见的 对于土地的感情如何,这首诗可以说是诗人的自白。含在这“泪水”里了。 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是如何卓越地把握住了自己的情感,又是如何卓越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情感啊! 3.关于唐诗宋词元曲的赏析唐诗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诗歌之国。唐诗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灿烂夺目的瑰宝。 生活是文学艺术的源泉。唐诗,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开放时期的唐代社会生活的文学纪录,是当时中华民族各族人民丰富多采的生活感受和复杂曲折的思想历程的反映,是他们的心理素质、情感幻想、思维方式及其面对经济、生活、边疆战争、羁旅游宦、纯真友谊、缠绵情爱、优美风光时种种精神状态的结晶。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象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他把词从娱宾遗兴的天地里解助出来,发展成独立的抒情艺术。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继唐朝诗、宋词之后蔚为一文学之盛的元曲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的世风。元曲中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这些均足以使元曲永葆其艺术魅力。 但相形之下,元曲的流传绝不及唐诗宋词之广,这是人们对元曲的体式感到陌生缘故,我们在此对其予以简略介绍。 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 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4.唐诗宋词元曲的资料唐诗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 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 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 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 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 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词还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元曲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5.唐诗宋词元曲五言古诗 张九龄 感遇二首 李白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月下独酌 春思 杜甫 望岳 赠卫八处士 佳人 梦李白二首 王维 送别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青溪 渭川田家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王昌龄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丘为 寻西山隐者不遇 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常建 宿王昌龄隐居 岑参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韦应物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寄全椒山中道士 长安遇冯著 送杨氏女 柳宗元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溪居 七言古诗 陈子昂 登幽州台歌 李颀 送陈章甫 琴歌 听安万善吹庸篥歌 孟浩然 夜归鹿门山歌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金陵酒肆留别 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 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古柏行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元结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韩愈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 柳宗元 渔翁 自居易 长恨歌 琵琶行并序 五言律诗 李隆基 经鲁祭孔子而叹之 张九龄 望月怀远 王勃 杜少府之任蜀州 骆宾王 在狱咏蝉并序 王湾 次北固山下 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 岑参 寄左省杜拾遗 李白 赠孟浩然 渡荆门送别 送友人 杜甫 月夜 春望 月夜忆舍弟 天末怀李白 旅夜书怀 登岳阳楼 王维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山居秋瞑 归嵩山作 酬张少府 过香积寺 汉江临眺 终南别业 孟浩然 临洞庭上张丞相 与诸子登岘山 岁暮归南山 过故人庄 留别王维 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 寻南溪常道士 钱起 送僧归日本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韦应物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刘眘虚 阙题 芦纶 送李端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 喜外弟卢纶见宿 贼平后送人北归 刘禹锡 蜀先主庙 张籍 没蕃故人 自居易 草 杜牧 旅宿 许浑 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早秋 李商隐 蝉 落花 北青萝 温庭筠 送人东游 马戴 灞上秋居 崔涂 除夜有怀 孤雁 杜荀鹤 春宫怨 韦庄 章台夜思 僧皎然 寻陆鸿渐不遇 七言律诗 崔颢 黄鹤楼 祖咏 望蓟门 李颀 送魏万之京 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高适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岑参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王维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 春望之作应制 积雨辋川庄作 赠郭给事 杜甫 蜀相 客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登楼 宿府 阁夜 咏怀古迹二首 刘长卿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长沙过贾谊宅 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 韦应物 寄李儋元锡 韩翃 同题仙游观 皇甫冉 春思 卢纶 晚次鄂州 柳宗元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元稹 遣悲怀三首 李商隐 锦瑟 无题 无题二首 筹笔驿 无题 春雨 温庭筠 利州南渡 苏武庙 薛逢 宫词 秦韬玉 贫女 五言绝句 王维 鹿柴 竹里馆 送别 相思 杂诗 祖咏 终南望余雪 李白 静夜思 杜甫 八阵图 孟浩然 宿建德江 春晓 王之涣 登鹳鹊楼 刘长卿 弹琴 送上人 李端 听筝 权德舆 玉台体 柳宗元 江雪 元稹 行宫 白居易 问刘十九 张枯 宫词。 6.唐诗宋词元曲的题目陆游【卜算子】 文天祥【酹江月】 元好问【摸鱼儿】 元好问【临江仙】 杨慎【临江仙】 李白【行路难】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月下独酌】 李白【清平调】 李白【秋风词 李白【将进酒】 李白【长相思】 王禹偁【点降唇 岳飞【小重山】 吴文英【惜别】 柳永【看花回】 柳永【鹤冲天】 · 柳永【女冠子】 柳永【雨霖铃】 柳永【蝶恋花】 陆游【好事近】 陆游【钗头凤】.. 苏轼【水调歌头】 苏轼【念奴娇】 苏轼【南乡子】 苏轼【江城子】 苏轼【卜算子】 李商隐【无题】 李商隐【登乐游原】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夜雨寄北】 王维【杂诗】 · 王维【相思】 李清照【声声慢 李清照【如梦令】 李清照【一剪梅】 李清照【南歌子】 李清照【采桑子】 辛弃疾【丑奴儿】 王翰【凉州词】 马致远【落梅风】 马致远【天净沙】 马致远【折桂令】 许浑【咸阳城东楼】 张先【诉衷情】 张先【木兰花】 徐再思【折桂令】 欧阳修【玉楼春】 白居易【劝酒诗】 韦庄【菩萨蛮】 杜甫【佳人】 杜甫【蜀相】 杜甫【漫兴】 冯延已【鹊踏枝】 温庭筠【望江南】 范仲淹【苏幕遮】 李煜【虞美人】 刘禹锡【乌衣巷】 关汉卿【四块玉】 晏几道【少年游】 7.唐诗宋词元曲什么《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首。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0首,在数量以杜甫诗数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商隐诗22首。它是中小学生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 《唐诗三百首》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0首诗,其中五言古诗33首,乐府46首,七言古诗28首,七言律诗50首,五言绝句29首,七言绝句51首,诸诗配有注释和评点。 宋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风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盛。后有同名书籍《宋词》 。 宋词是继唐诗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它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的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做"词牌名",依调填词叫"依声"。词别名"长短句"(在宋代以后,可以说长短句是词的别名,但是在北宋时期,长短句却是词的本名;在唐代,长短句还是一个诗体名词)。 宋词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戏剧小说输送了养分。直到今天,它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宋词也叫词,著名的关于宋词的书有:《宋词三百首》等等。 《宋词三百首》是最流行的宋词选本,由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编者朱孝臧,(1857-1931),原名祖谋,字古微,好沤尹,又号强村、上强村民,浙江归安人,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 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 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www.shuzhai.org/gushi/)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8.唐诗宋词元曲唐诗 【陌上桑】李白 美女渭桥东,春还事蚕作。五马如飞龙,青丝结金络。 不知谁家子,调笑来相谑。妾本秦罗敷,玉颜艳名都。 绿条映素手,采桑向城隅。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 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徒令白日暮,高驾空踟蹰。 宋词 【江 城 子】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元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小鸭子 小鸭子 嘎嘎嘎 黄黄嘴巴扁脚丫 小鸭嘎嘎找妈妈 我把小鸭带回家 9.唐诗宋词元曲唐诗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落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皆寂,惟闻钟磬音。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宋词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 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 乱红飞过秋千去。 永遇乐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灯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下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者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元曲 元曲四大悲剧是: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梧桐雨》,马致远的《汉宫秋》还有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元曲四大爱情剧:关汉卿的《拜月庭》,王实甫的《西厢记》,白朴的《墙头马上》还有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四大南戏是: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庭》(不是关汉卿写的)和《杀狗记》。 关汉卿 主要作品 [双调]碧玉箫 [仙吕]一半儿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选) [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南吕]一枝花·赠朱帘秀 [南吕]四块玉·别情 [双调]大德歌·冬 [双调]大德歌·秋 [双调]大德歌·夏 [双调]大德歌·春 [双调]沉醉东风 [南吕]四块玉·闲适 [南吕]四块玉·闲适 马致远 元曲主要作品 [般涉调]耍孩儿·借马 [越调]夜行船·秋思 清江引·野兴(五首) 夜行船·秋思 四块玉·马嵬坡 四块玉·浔阳江 四块玉·天台路 四块玉·巫山庙 寿阳曲·渔村夕照 寿阳曲·烟寺晚钟 寿阳曲·潇湘夜雨 寿阳曲·山市晴岚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天净沙·秋思 四块玉·叹世 10.唐诗宋词元曲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御街行(秋日怀旧)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花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剔银灯(与欧阳公席上分题)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少痴呆、老成尫悴。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