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名里带黍字的诗词有哪些唐代贯休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水香塘黑蒲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 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 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唐代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唐代孟浩然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硕鼠》 先秦 佚名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2.与端午节有关的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 梅夏暗丝雨,春秋扇浪风. 香芦结黍趁天中. 五日凄凉千古、与谁同? ——宋 万俟咏《南歌子 端午》 条脱闲揎系五丝. ——宋 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 钗头双荔枝. 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 相思十二时. ——宋 李石《长相思 重午》 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 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 ——宋 高箸《重午怀旧》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绿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 ——宋 卢祖皋《小龙吟 淮西重午》下阕 深院榴花吐. 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 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 早已有,游人观渡. 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灵均标志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糈. 谁言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 又说是蛟馋龙怒. 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 聊一笑,吊千古. ——宋 刘克庄《贺新郎 端午》 餐菊饮朝露,平生不啜 . 与龙争角黍,无乃谤湘累. ——宋 刘克庄《乙卯端午》其一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宋 吴文英《澡兰香 淮安重午》 幽欢一梦成炊黍,知绿暗,汀菰几度. 竹西歌断芳尘去,宽尽经年臂缕. 梅黄后,林梢更雨. 小池面,啼红怨暮. 当时明月重生处,楼上宫眉在否? ——宋 吴文英《杏花天 重午》 斗轻桡,斗轻桡,雪中花卷棹声摇. 天与玻璃三万顷,尽叫看得几吴舫. 看龙舟,看龙舟,两堤未斗水悠悠. 一片笙歌催闹晚,忽然鼓棹起中流. 棹如飞,棹如飞,水中万鼓起潜螭. 最是玉莲堂上好,跃来夺锦看吴儿. ——宋 黄公绍《潇湘神 端午竞渡棹歌》十首录三 当年忠血堕谗波,千古荆人祭汩罗. 风雨天涯芳草梦,江山如此故都何! 流棹西来恨未消,鱼龙寂寞暗风潮. 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宋 文天祥《端午感兴》三首录二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宋 文天祥《端午》 画船纵横湖水滨,彩丝角黍斗时新. 年年此日人皆醉,能吊醒魂有几人? ——宋 胡仲弓《端午》 端午节诗词选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 3.关于粽子的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唐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唐杜甫《端午日赐衣》 3: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唐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4: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宋宋祁《屈原祠》 5: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6: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宋杨无咎《齐天乐端午》 7: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 8: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 9: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宋苏轼《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10: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宋晁补之《永遇乐端午》 11: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唐殷尧潘《端午日》 12: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3:醉看葵柳怀旧事,馋思樱笋梦吾庐。向时痴绝今愁绝,自读《离骚》些老夫。——宋高箸《重午怀旧》 14: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元夕无月》 15: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上元夜》 16: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正月十五夜》 17: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京都元夕》 18: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宋张耒《和端午》 19: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宋吴文英《澡兰香淮安重午》 20: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唐刘禹锡《竞渡曲》 21: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宋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22: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文章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歌罢满帘风。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宋陈与义《临江仙》 23: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十五夜观灯》 24: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文秀《端午》 25: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27: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宋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28: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菖蒲角黍家家节。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宋赵长卿《醉落魄重午》 29:中山孺子倚新妆,郑女燕姬独擅场。——《汴京元夕》 30: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宋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3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宋苏轼《浣溪沙端午》下阕 32: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描写粽子的诗句 35句好词好句。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宋苏轼《屈原塔》 33: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派悦 ——宋黄裳《喜迁莺端午泛湖》 34: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宋欧阳修《鱼家傲》 35:红藕丝,白藕丝,艾虎衫裁金缕衣。钗头双荔枝。鬓符儿,背符儿,“鬼”在心头符怎知?相思十二时。——宋李石《长相思重午》 4.关于笔架的诗句《暇日有寄姑苏曹使君兼呈张郎中郡中宾僚》 年代: 唐 作者: 罗隐 嘉植阴阴覆剑池,此中能政动神祇。湖边观稼雨迎马, 城外犒军风满旗。融酒徒夸无算爵,俭莲还少最高枝。 珊瑚笔架真珠履,曾和陈王几首诗。 《鹧鸪天 何尊师故居》 年代: 元 作者: 张可久 万木森森秀野堂。黄鹂两两鹤双双。翠岩云巧苍松暗,玉洞月明丹桂香。移笔架,拂琴床。赋诗争看水云乡。重来只有黄冠老,落日空斋挂钵 《过乌沙望大塘石峰》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城中长恨不见山,出城见山如等闲。 曹溪过了过岑岭,不惟山粗石仍犷。 山如可师癞满顶,石如陈三瘿联颈。 一路令人眼不开,眼开令人闷不醒。 乌沙未到一溪横,水清见底心已清。 大塘六峰争出迎,水精笔架琉璃屏。 两峰玉笋初出土,三峰冰盘钉角黍。 新峰新琢金慱山,雾作沉烟云作缕。 忽然前冈平截断,万丈青炎余寸许。 山神解怜客子愁,平地跳出苍琳璆。 更借天公修月斧,神工一夜忙琱锼。 近看定何者,远看真可画。 山神自贺应自诧,古来此地无车马。 5.有没有关于端阳节的诗句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唐 杜甫《端午日赐衣》 浣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扬枹击节雷阗阗,乱流齐进声轰然。 蛟龙得雨鬐鬣动,螮蝀饮河形影联。 刺史临流搴翠帏,揭竿命爵分雌雄。 先鸣余勇争鼓舞,未至衔枚颜色沮。 ——唐 刘禹锡《竞渡曲》 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 逝者良自苦,今人反为欢。 ——唐 元稹《表夏十首》之十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唐 殷尧潘《端午日》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唐 文秀《端午》 五日长蛟虚问祭,九关雕虎枉招魂。 ——宋 宋祁《屈原祠》 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高咏楚辞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 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 今夕到湘中。 ——宋 陈与义《临江仙》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骚》章句。 ——宋 杨无咎《齐天乐 端午》 淡妆浓抹,西湖人面两奇绝。 菖蒲角黍家家节。 水戏鱼龙,十里画帘揭。 凌波无限生尘袜,冰肌莹彻香罗雪。 游船且莫催归楫,遮莫黄昏,天外有新月。 ——宋 赵长卿《醉落魄 重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宋 赵蕃,《端午三首》其二。 6.有关端午节的诗句带译文、图片喜迁莺 (宋·黄裳) 梅霖初歇。 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 斗巧尽输少年,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 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 归棹晚,载菏花十里,一钩新月。 喜迁莺 (宋·黄裳) (1)梅霖:梅雨。 这三句意谓,梅雨刚刚停歇,正是深红色的石榴花争开的时节。写时令之美。 (2)角黍:粽子,因以芦叶裹成角状,故名。晋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香蒲:草名,可供食用。金玉:极言其精致、珍贵。 玳筵:以玳瑁装饰坐具的宴席。这几句写宴会之盛。 (3)斗巧:比赛技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 玉腕:雪白的手腕,指代女子。彩丝双结:把彩丝连结在手腕上。 《荆楚岁时记》:“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两句意谓青年男女用五彩丝缠了手臂在一起斗草游戏。 (4)舣彩舫:把彩船停靠在岸边,舣船拢岸。两两:一双双,一对对。 (5)喧雷:喧响声如雷。方彻:才完结。 (6)高揭:高高掀起,指日暮仍有人观竞渡。 (7)钩:形容新月如钩。 此词上片先写端午自然风光,接着铺述种种风俗:尝角黍、品香蒲、戏斗草、结彩丝,而竞龙舟是其中最盛大的习俗。全词有点有面,有叙有议,声与色齐作,景与情交融。 音节浏亮,造语清圆,色泽艳丽,感情欢快,仿佛一幅太平治世的端午风俗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