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谐音古诗的书法作品欣赏的图片 百度知道谐 音 诗: 杨柳枝 温庭筠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烛-嘱,围棋-违期)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竹枝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情) 谐 音 联: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句)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题(蹄) --解 缙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狗啃河上(和尚)骨 --苏 轼 水流东坡诗(尸) --佛 印 向阳门第春常在 --苏 轼 积善人家庆(罄)有余(鱼) --佛 印 师姑田上担禾上(和尚) 美女堂前抱绣裁(秀才) 孔子生于舟(周)未 光舞(武)起自汉中 (光舞:闪电;汉中:天空)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只防风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莲(怜)子心中苦 梨(离)儿腹内酸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江围-姜维,旅步-吕布,槽巢-曹操) 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橹速、帆快、笛清、萧和分别谐音:鲁肃、樊哙、狄青、萧何) 书法作品欣赏的图片: (书法作品-藏品_) /cp_vlist.asp?id=61&page=130 (中国书法网 |书法。) 2.赵孟頫行书:《趵突泉诗》高清大图,喜不喜欢你赵孟頫行书: 《趵突泉诗》高清大图,喜不喜欢你都应该欣赏欣赏! 有人说:精美绝伦,神骨其内,潇洒四溢! 有人说:如果赵孟頫的行书写的不那么厚重就更好了,厚重显得字太刚毅,不好看了,个人认为行书写的淡些更好,柔美的行书好看,而楷书才要写的厚重,刚毅。 还有这种说法,小编第一次听说! 有人说:真是楷书四大家,名不虚传。 也有人说:呆板无奇,入不了兰亭奖外围。不过古人若是一味创新摒弃隶楷,今人恐怕就无楷可临了或是不会写字了。 3.颜体书法作品欣赏楷书古诗楷书,代表人物颜真卿。 楷书又称正书,或称真书。宋宣和书谱:“汉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隶字作楷书”认为楷书是由古隶演变而成的。 据传:“孔子墓上,子贡植的一株楷树,枝干挺直而不屈曲。”楷书本笔画简爽,必须如楷树之枝干也。 初期“楷书”,仍残留极少的隶笔,结体略宽,横画长而直画短,在传世的魏晋帖中,如锺繇的《宣示表》(左图)、《荐季直表》、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坚等,可为代表作。观其特点,诚如翁方纲所说:“变隶书之波画,加以点啄挑,仍存古隶之横直”。 东晋以后,南北分裂,书法亦分为南北两派。北派书体,带著汉隶的遗型,笔法古拙劲正,而风格质朴方严,长于榜书,这就是所说的魏碑。 南派书法,多疏放妍妙,长于尺牍。南北朝,因为地域差别,个人习性、书风迥然不同。 北书刚强,南书蕴藉,各臻其妙,无分上下,而包世臣与康有为,却极力推崇两朝书,尤重北魏碑体。康氏举十美,以强调魏碑的优点。 唐代的楷书,亦如唐代国势的兴盛局面,真所谓空前。书体成熟,书家辈出,在楷书方面,唐初的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中唐的颜真卿、晚唐的柳公权,其楷书作品均为后世所重,奉为习字的模范。 古人学书法有这一种说法:“学书须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颜为法,中楷以欧为法,中楷既熟,然后敛为小楷,以锺王为法”。 然根据多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初学写字,不宜先学太大的字,中楷比较适合。 初唐三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楷书,都最适宜作中楷的临摹范本。 兹分别简介如后: 欧阳询的正楷,源出古隶,以二王体为基础,参以六朝北派书风,结体特异,独创一格,权威尤炽,其势力深入社会,几为学书的标准本。究其楷书特点,用笔刚劲峻拔,笔画方润整齐,结体开朗爽健。 他的楷书碑帖代表作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碑》碑等。 虞世南的楷书,婉雅秀逸,上承智永禅师的遗轨,为王派的嫡系。 虽源出魏晋,但其外柔内刚,沉厚安详之韵,却一扫魏晋书风之怯懦。其楷书代表作,当以《夫子庙堂碑》为最。 褚遂良的楷书,以疏瘦劲练见称,虽祖右军,而能得其媚趣。其字体结构看似非常奔放,却能巧妙的调和着静谧的风格,开创了前人所未到的境地,其楷书代表作,当以《雁塔圣教序》为最。 小楷,顾名思义,是楷书之小者,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锺繇,他原是位隶书最杰出的权威大家,所作楷书的笔意,亦脱胎于汉隶,笔势恍如飞鸿戏海,极生动之致。惟结体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仍存隶分的遗意,然已备尽楷法,实为正书之祖。 到了东晋王羲之,将小楷书法更加以悉心钻研,使之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国小楷书法优美的欣赏标准。 4.七言绝句书法作品格式七言绝句是绝句的一种,属于近体诗范畴,绝句是由四句组成,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还有很少见的六言绝句。每句七个字的绝句即是七言绝句。 绝句:四联四句。(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 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绝句:四联四句。(区别于律诗:四联八句。) 七绝格律分两大类,合四种句式: 平起式两种:1、平起平收,首句押韵,2、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仄起式两种:1、仄起平收,首句押韵,2、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一般而言,第一二四句平声同韵;第三句仄声不同韵。第二四句倒数第三字通常为仄音;整首诗的意境高,文辞雅,寓意深。 参考:/link?url=6LuiWUaFmYiqU9pQbzk7WIA1J53Iga6mQlFlnWnUmvwPb-oCsrDahRTlvJkfV7MGUs5pplXspFwCH-KPjzhZWq 5.如何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 胡抗美说到书法欣赏,就不得不说书法欣赏的方法,方法决定深度。 不妨试举一例。就拿我们熟知的唐诗来说吧,从欣赏唐诗来看书法欣赏。 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题目看,有两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一是把题目分为两个词组或两个节拍,即“春江”是一个节拍,“花月夜”是一个节拍。 按照这种节奏欣赏,“春江”作为一个词组,强调的是“江”,“春”只是修饰作用;“花月夜”中“夜”是主角,“花”和“月”都是配角。这一种欣赏方式只有两个欣赏对象:江和夜,而“春”、“花”及“月”都被冷落了。 另外一种方法是,把春、江、花、月、夜都作为欣赏的对象,那么,这种欣赏方式所得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在欣赏月亮的时候,强调月亮的美。 如果把“月”当成一种修饰,那种美的感觉就出不来。因此,只有把这五种意象分别作为欣赏的对象,意象与意象之间也才可以互相欣赏。 张若虚在强调月亮的时候,说“月照花林皆似霰”,在月亮的统摄下,整片花林似隐若现,改变了花的性质;“空里流霜不觉飞”,春天那薄薄的一层云雾也不见了;“汀上白沙看不见”,洲上的大面积白沙也不见了。花林、霜和沙滩都被月色统一了,融合了,突出月光的意境美。 这就使我们联想到了书法的欣赏,王僧虔说:“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到了张怀迯就说:“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书法是通过汉字来表达,但是张怀迯说字不见了,为什么不见字形?因为字形参与到神采的创造中去了,字形被情感统一了。 人们所感动的是点画与点画、结体与结体之间的关系,人们的欣赏由视觉转入到心理层面,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就是在书法欣赏中得到的享受:存在的东西不觉得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反觉得存在。只有这样,“存在”的东西才有艺术与美学本质的探讨,不存在的东西才能被我们欣赏和认识。 再如,李白的《蜀道难》,开头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这7个字中有5个字都没有表达具体的意义,怎么突出“难”呢?接着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突然出现了“难”,来作感叹。如果我们欣赏这首诗,开头7个字中,尽管除了“危”和“高”之外都是虚词,但却给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上来就抓住了蜀道难的场面。 对于这7个字的排法,我还看到过不同的版本,有的是将前三个虚词连在一起后面加一个逗号,有的是将前三个字隔开,每个字之间加一个逗号,还有的是将前三个字排开,一个字占一行,加强感叹。最后一种排列法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大,因为它强调了“蜀道难”难言表之难。 因此,张若虚在对月光感叹的时候,他也把花、霜、沙等意象过滤掉,将这些意象融化进月色之中,融合进人们对月亮的记忆之中。书法也是这样,它之所以“惟观神采,不见字形”,那是因为“字形”参与到“神采”的创作之中,并进入了“神采”的创作。 根据以上引用唐诗欣赏的方法,回到书法欣赏的主题上,我觉得当今的书法有五个转变期:一是书法艺术的欣赏方式已经进入从阅读到观看的转换期。古人书法与实用结合在一起,既是实用的,阅读当然是第一位。 今天的书法大多数都是专门进行的书法创作,目的是悬挂或展示,既是展示,观看当然是第一位的。实用就是写文章、写诗词、写信等,作者的注意力主要在遣词造句上;专门进行书法创作,如参展、用于他人收藏或赠送朋友等,作者的注意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上,突出的是美的感受。 这种美的感受是通过观看得到的,而不是阅读出来的。既然是两种欣赏方式的转换期,说明这两种方式都同时存在。 所不同的是,由原来的以读代看,开始转化为先看后读。二是书法艺术的欣赏顺序已经进入从点画、结体入手到从章法入手的转换期。 古人欣赏书法一般从小到大,即先看用笔,再看点画结体,最后到章法。这是因为古代的作品都比较小,虽然宋代以后作品逐步变得大了起来,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今天的宏大。 而且古代作品变大后,书家章法意识也没有今人这么强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书法的发展从中获得了动力。 书家在创作时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从大处着眼,强调章法的周到与和谐。因此欣赏书法首先看章法,然后再看结体、点画和用笔。 章法离人们心灵最近,章法也直接反映时代精神。三是书法艺术的细节欣赏已经进入从看用笔、点画精道到看对比关系丰富的转换期。 细节决定作品的格调。但什么是细节,认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看用笔的细微之处,看结体的布局;而今天看方与圆、正与侧、快与慢、收与放、开与合、疏与密、断与续、枯与湿等诸多元素的对比,对比关系越丰富、越和谐,内涵越深刻,细节越感人。 过去的细节是精道,今天的细节是对比关系。四是书法艺术的欣赏角度已经进入从单纯看笔墨表现到同时看空白表现的转换期。 其实从色彩角度讲,书法由黑白两部分组成,可是长期以来,人们看黑的多,看白的少,白的甚至不看。作品中的白,犹如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和水面,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白”,设想这个城市怎么生活?书法也一样,没有白就没有书法,书法的白,有形,有义,有情,能说话,会呼吸,白是音乐中的休止符,。 6.客厅内适合挂什么样的书法作品客厅的主墙面适合悬挂一幅大尺寸的作品,内容应丰富耐看,艺术水准越高,越能提高主人的身份。画框与作品的风格应与客厅内的家具风格统一,色彩可以亮丽鲜艳些,成为视觉中心。因为作品较大,所以不宜挂得过高,底框比沙发靠背高30cm就可以了。 如:吉利字画,对提振家居气色,营造富贵气息,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将吉利字画作为家里的中堂,悬挂于客厅,以求锦上添花,旺上加旺,是良好家居的布局方法之一。 家居的吉利字画,是指寓意吉祥与美好祝愿的书法及象征荣华富的牡丹花画、象征年年有余的莲花锦鲤图、象征健康长寿的松鹤延年图、象征福分永存的流云百蝠图等等。家中挂画,应以光明正大的内容为宜,避免孤兀之物。如有山水画挂在厅堂上,要观其水势向屋内流,不可向外流,因山主人丁水管财,水流入乃进财,水流出为丧财;船画要使船头向屋内,忌向屋外,因为向外者损财丁,而向内者招财宝。 许多人家中喜挂奔马图,也要注意马头须向内。另外在一梯四户或以上的户型结构中,极易形成暗墙,正因其在暗处,有些缺乏阳光照射的客厅,日夜皆昏暗不明,久处其中便容易情绪低落,必须设法加以补救。在家中的暗墙上悬挂葵花图,则取其?向阳花木易为春?之意,可弥补采光上的缺陷,这也属于风水学的范畴。 沙发顶上的字画宜横不宜直,若沙发与字画形成两条平衡的横线,那便可收相辅相成之效。 有些人由于种种原因,把一些意境萧条的图画悬挂在客厅上,这从风水角度来说并不适宜。所谓意境萧条的图画,大致包括惊涛骇浪、落叶萧瑟、夕阳残照、孤身上路、隆冬荒野、恶兽相搏、孤藤老树等几类题材,中国人最讲究意头,倘若把以上几类题材的图画挂在客厅上,触目所及皆是不良景象,暮气沉沉,孤高怪僻,以此为客厅中心,艺术效果可能不错,但整屋显得无精打采,暮气沉沉,居住其中,心情自然会大受影响,因此客厅还是应以悬挂好意头的图画为宜。 7.如何理解和欣赏书法艺术 胡抗美说到书法欣赏,就不得不说书法欣赏的方法,方法决定深度。 不妨试举一例。就拿我们熟知的唐诗来说吧,从欣赏唐诗来看书法欣赏。 例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题目看,有两种不同的欣赏方式:一是把题目分为两个词组或两个节拍,即“春江”是一个节拍,“花月夜”是一个节拍。 按照这种节奏欣赏,“春江”作为一个词组,强调的是“江”,“春”只是修饰作用;“花月夜”中“夜”是主角,“花”和“月”都是配角。这一种欣赏方式只有两个欣赏对象:江和夜,而“春”、“花”及“月”都被冷落了。 另外一种方法是,把春、江、花、月、夜都作为欣赏的对象,那么,这种欣赏方式所得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在欣赏月亮的时候,强调月亮的美。 如果把“月”当成一种修饰,那种美的感觉就出不来。因此,只有把这五种意象分别作为欣赏的对象,意象与意象之间也才可以互相欣赏。 张若虚在强调月亮的时候,说“月照花林皆似霰”,在月亮的统摄下,整片花林似隐若现,改变了花的性质;“空里流霜不觉飞”,春天那薄薄的一层云雾也不见了;“汀上白沙看不见”,洲上的大面积白沙也不见了。花林、霜和沙滩都被月色统一了,融合了,突出月光的意境美。 这就使我们联想到了书法的欣赏,王僧虔说:“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到了张怀迯就说:“惟观神采,不见字形。”书法是通过汉字来表达,但是张怀迯说字不见了,为什么不见字形?因为字形参与到神采的创造中去了,字形被情感统一了。 人们所感动的是点画与点画、结体与结体之间的关系,人们的欣赏由视觉转入到心理层面,这就是书法的魅力所在,就是在书法欣赏中得到的享受:存在的东西不觉得存在;不存在的东西反觉得存在。只有这样,“存在”的东西才有艺术与美学本质的探讨,不存在的东西才能被我们欣赏和认识。 再如,李白的《蜀道难》,开头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这7个字中有5个字都没有表达具体的意义,怎么突出“难”呢?接着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就突然出现了“难”,来作感叹。如果我们欣赏这首诗,开头7个字中,尽管除了“危”和“高”之外都是虚词,但却给了人无限的想象空间,一上来就抓住了蜀道难的场面。 对于这7个字的排法,我还看到过不同的版本,有的是将前三个虚词连在一起后面加一个逗号,有的是将前三个字隔开,每个字之间加一个逗号,还有的是将前三个字排开,一个字占一行,加强感叹。最后一种排列法给人留下的想象空间更大,因为它强调了“蜀道难”难言表之难。 因此,张若虚在对月光感叹的时候,他也把花、霜、沙等意象过滤掉,将这些意象融化进月色之中,融合进人们对月亮的记忆之中。书法也是这样,它之所以“惟观神采,不见字形”,那是因为“字形”参与到“神采”的创作之中,并进入了“神采”的创作。 根据以上引用唐诗欣赏的方法,回到书法欣赏的主题上,我觉得当今的书法有五个转变期:一是书法艺术的欣赏方式已经进入从阅读到观看的转换期。古人书法与实用结合在一起,既是实用的,阅读当然是第一位。 今天的书法大多数都是专门进行的书法创作,目的是悬挂或展示,既是展示,观看当然是第一位的。实用就是写文章、写诗词、写信等,作者的注意力主要在遣词造句上;专门进行书法创作,如参展、用于他人收藏或赠送朋友等,作者的注意力主要在艺术创造上,突出的是美的感受。 这种美的感受是通过观看得到的,而不是阅读出来的。既然是两种欣赏方式的转换期,说明这两种方式都同时存在。 所不同的是,由原来的以读代看,开始转化为先看后读。二是书法艺术的欣赏顺序已经进入从点画、结体入手到从章法入手的转换期。 古人欣赏书法一般从小到大,即先看用笔,再看点画结体,最后到章法。这是因为古代的作品都比较小,虽然宋代以后作品逐步变得大了起来,但无论如何也比不上今天的宏大。 而且古代作品变大后,书家章法意识也没有今人这么强烈。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改变,书法的发展从中获得了动力。 书家在创作时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整体效果,从大处着眼,强调章法的周到与和谐。因此欣赏书法首先看章法,然后再看结体、点画和用笔。 章法离人们心灵最近,章法也直接反映时代精神。三是书法艺术的细节欣赏已经进入从看用笔、点画精道到看对比关系丰富的转换期。 细节决定作品的格调。但什么是细节,认识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看用笔的细微之处,看结体的布局;而今天看方与圆、正与侧、快与慢、收与放、开与合、疏与密、断与续、枯与湿等诸多元素的对比,对比关系越丰富、越和谐,内涵越深刻,细节越感人。 过去的细节是精道,今天的细节是对比关系。四是书法艺术的欣赏角度已经进入从单纯看笔墨表现到同时看空白表现的转换期。 其实从色彩角度讲,书法由黑白两部分组成,可是长期以来,人们看黑的多,看白的少,白的甚至不看。作品中的白,犹如城市中的绿地、公园和水面,一个城市如果没有“白”,设想这个城市怎么生活?书法也一样,没有白就没有书法,书法的白,有形,有义,有情,能说话,会呼吸,白是音乐中的休止符,是佛家的。 8.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榜书常用词句博雅达观、笔歌墨舞,宠辱不惊、道法自然、登山临水、淡泊明志、典雅清丽、大巧若拙、大智若愚、清气若兰放下便是、浮生若梦、观海听涛、甘苦自知、和风朗月、和气致祥、厚德载物、厚德载福、厚积薄发,惠风和畅、惠风祥云、和风细雨、海纳百川、景气和畅、江山入画、积健为美、积健为雄、君子不器、兼听则明、境由心造、境随心转、渐入佳境、开卷有益、寄情山水、虚怀若竹,临海听涛、兰气随风、乐天知命、乐此不疲、敏事慎言、妙造自然、明月清风、明月入怀、宁静致远、耐住清贫、品茗抚琴、品茗听琴、清风朗月、气若幽兰、曲径通幽、人淡如菊、仁者不忧、如风过耳、素心若雪、室雅兰香、室雅人和、随心所欲、石瘦花娇,天道酬勤、天朗气清、踏雪寻梅、温故知新、物华天宝、万事随缘,唯善是宝、唯乐直言、虚怀若谷、心静梦舒、心旷神怡、闲心逸趣、仁者不忧、云鹤游天、云淡风轻、一谦四益、韵雅趣幽、游目骋怀、逸致闲情、烟云供养,悠然雅静、怡然自得、知足常乐、知足不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足者富、竹影清风、笃行致远、珠联璧合、中庸和谐、紫气东来。 书法用语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书法题款用: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篆刻边款用:刻作、记、制、治石、篆刻四、干支(岁阳、岁阴)甲子(阏逢困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雍执徐)已巳(屠维大荒落)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癸酉(昭阳作噩)申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丙子(柔兆因敦)丁丑(强圉赤奋若)戌寅(箸雍摄提格)己卯(屠维单阏)庚辰(上章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壬午(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丁亥(强圉大渊献)戊子(箸雍困敦)己丑(屠维赤奋若)庚寅(上章摄提格)辛卯(重光单阏)壬辰(玄执徐)癸巳(昭阳大荒落)甲午(阏逢敦戕)乙未(旃蒙协洽)丙申(柔兆君滩)丁酉(强圉作噩)戊戌(箸雍阉茂)已亥(屠维大渊献)庚子(上章困敦)辛丑(重庄赤奋若)壬寅(玄摄提格)书法创作常用诗词对联——书法创作用语五百句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4、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5、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诗经·王风·采葛)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秦风·蒹葭)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诗经·卫风·硕人)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大序)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诗经·小雅)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19、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大禹谟)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 (左传)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25、欲加之罪,何患辞。 (左传)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 (左传)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左传)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31、曲则全,枉则直。 (老子)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35、将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老子)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41、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43、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