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傅山的《草书五言古诗立轴》的书法特点是什么《草书五言古诗立轴》,绫本,长201.5厘米,宽50.9厘米。 现今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作为“惠介文兄粲”录五言古诗一首,款署“侨老傅真山”,下钤 “傅山之印”,首钤“忠厚传家”印。 他主张写字要“宁拙勿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真率勿安排”。他自 述学书过程说:“弱冠学晋唐人楷法,皆不能肖。 及得松雪(赵孟頫)、香光(董 其昌)墨迹,爱其圆转流丽,稍临之则遂乱真矣。已而乃愧之曰:‘是如学正人 君子者,每觉觚棱难近;降与匪人游,不觉其日亲者。 ’ ”又说:“老董(其 昌)止一个秀字。”这些论述虽然有很强的感情色彩,但也有较深的理趣,故多 为人传诵。 《五言诗轴》用墨干渴,飞白之笔居多,字型欹正自然,章法不落俗套,布局 平稳,行笔奔放自如。雄奇跌岩,有咖出逼人之势。 他曾学王铎而有所变化,大抵 王铎的字笔画以雄挺胜,傅山的笔画更加丰裕和灵动。 2.中国书法史上最具代表人物及作品1、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 王羲之 王羲之是中国最著名的、成就最高的书法家,他广采众长,自成一家,不仅作为中国书法史上一座极具象征性的丰碑深远影响着中国千年书法,还留下了大量的丰富多样的书法精品。 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代表作: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太宗独爱之,《快雪时晴帖》,亦是一代帝王乾隆的最爱。 2、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颜真卿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书法家。他的行草传递出沉着痛快、豪迈洒脱的大师气象。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 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 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其“颜体”在书坛巍然屹立。 代表作:传世作品主要有《祭侄稿》《争座位》以及《麻姑碑》等众多碑刻。《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不计工拙,一气呵成,常常写至枯笔,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3、唐代著名书法家、“楷书四大家”之一 欧阳询 欧阳询为史上著名楷书四大家之一,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八诀”。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 其楷书法度之严谨,笔力之险峻,世无所匹,被称之为唐人楷书第一。其源出于汉隶,骨气劲峭,法度谨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 代表作: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为最著名。其他书体,也无一不佳,《九成宫醴泉铭碑》被后世喻为“天下第一楷书”或“天下第一正书”,享有“楷书之极则”的美誉,被历代书家奉为楷书的楷模,亦是历代书法初学者临摹最多的作品。 4、唐代书法家、“草圣” 张旭 张旭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诗歌,裴旻剑舞,称为“三绝”。诗亦别具一格,以七绝见长,与李白、贺知章等人共列饮中八仙之一。 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书法与怀素齐名。 张旭传世书迹有《肚痛帖》《古诗四帖》等。 5、北宋书法家、画家、“宋四家”之一 米芾他是“宋四书法家”(苏、米、黄、蔡)之一,又首屈一指,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 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 因其衣着行为以及迷恋书画珍石的态度皆被当世视为癫狂,故又有“米颠”之称。 米芾传世墨迹主要有《苕溪诗卷》《蜀素帖》《方圆庵记》《天马赋》等。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欧阳询 百度百科-颜真卿 百度百科-王羲之。 3.《张好好诗》的行草书法有什么特点《张好好诗》,写于834年,真迹现今收藏在故宫博物院之中。 此卷为行草墨迹,乃是杜牧32岁的时候所写,帖为麻笺,纵28.2厘米,横162厘 米,46行,字数总计为332个。从整幅诗卷中可以看出,其书法深得六朝人风韵。 此篇书法作品气势连绵,墨 笔酣畅,因是诗稿,所以更得朴实无华之美。卷首尾有宋、元、明、清人的题签、题跋印章。 曾经宋直和分府、贾似道、明项子京张孝思、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内府及张伯驹收藏。此卷内容是五言古诗书,是杜牧为歌妓张好好而作,杜牧较多地接触到一些 封建社会中的下层妇女一-歌女和舞女,了解和熟悉她们的辛酸遭遇。 张好好容颜 娇美,流落风尘,杜牧的《张好好诗》叙述歌妓张好好的不幸遭遇和作者“感旧伤怀”。书法雄健姿媚,笔势飞动,深得六朝人遗风,更与其诗文相表里。 4.急,急,急徐渭是一个"可怜"的人。 简介徐渭(1521-1593)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又号青藤道人,田水月等。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自幼聪慧,文思敏捷。 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 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 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 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 袁宏道等称赞他的书法“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他画的《黄甲图》,峭拔劲挺,生动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气氛。 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著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全集》等。 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经历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天池渔隐、青藤老人、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 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 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 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 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 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 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 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 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 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小时候非常聪明,二十岁考上秀才,但是后来一直没有再升职。青年时的他充满积极的进取精神,希望能治理国家,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很有想法,曾参与过中国东南沿海抵抗倭寇的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爱国英雄,曾为胡宗宪编写《献白鹿表》,得到明代皇帝的很大赏识。但后来因为某些政治牵连,他的精神深受刺激,蓄意自杀九次,自杀的方式令人吃惊。 晚年的他命运更加困窘,画画成为释放自己内心情感的唯一方式,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才。 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时期的中国,美术正处在学习古人与创新两种意识碰撞的特殊阶段。 水墨写意画迅速发展,以徐渭为代表的泼墨大写意画非常流行,名家出现很多,技法也不断更新,徐渭凭借自己特有的才华,成为当时最有成就的写意画大师。 他的写意花卉,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简单的追求物象外表形式,独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来的影响很大。 他的才能还表现在戏曲的创作中,他编写的杂剧《四声猿》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徐渭的书法和明代早期书坛沉闷的气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他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一般人很难看懂,用笔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喜欢,自己认为"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到处搜寻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宣扬徐渭。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 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后来喜欢徐渭画的人很多,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 5.“联迷”张大千书法对联,果然霸气1983年4月2日在台湾病逝的著名画家张大千,可说是一位“联迷”。据秘书冯幼蘅在台北写的一篇回忆文章记述,1982年12月,张大千先生刚从劳民总医院出院,就和来访的客人在摩耶精舍大谈对联艺术,把他记得的一些前人妙对佳联吟诵给朋友听。其中有两副是方地山先生送给他的嵌名联。 方地山有“近代联圣”之称,曾任袁世凯西席,袁的次子、近代著名文人袁克文(寒云)就曾跟他学作诗文。方的年纪比张大千大得多,但因性情相投,结为忘年交。张常赠他没留上款的画好让他卖钱。张大千三十六岁那年(1934)曾到韩国观光交流,友人在天津紫竹林为他饯行,方地山即席创作两副嵌字对联馈赠。其一云: 世界山河两大; 平原道路几千? 其二云: 八大到今真不死! 半千而后又何人? 两联皆对仗工整,第二联尤切合大千身分。“八大”即清初大画家朱耷(明宗室,别号八大山人)。“半千”是清初画家龚贤的字,别号柴丈人。此联认为大千画艺继承八大而凌越半千,品评颇为中肯。 张大千兼擅书画,书法从学于清道人(李瑞清)与曾农髯,得力《瘗鹤铭》,参酌黄山谷体势,而自成一家。他本人虽然不创作联语,但却喜欢书写对联。据友人所记,他常写对联有以下几副: 樵客出来山带雨 渔舟过去水生风 此联是前人集唐诗之作。 拳石画临黄子久 胆瓶花插紫丁香 黄子久是元代画家,字公望。据张大千友人所记:“此联写大千先生幼时见家中所悬,原文为:拳石‘闲’临黄子久;胆瓶‘斜’插紫丁香。经张大千先生更一字后,更见精神,也更见工整。” 佳士姓名常挂口 平生温饱不关心 此联是李拔可赠张大千之作。李拔可福建人,能诗,是商务印书馆创办人之一。此联对张大千的平生为人,刻画传神。 张大千常写的对联,还有: 庭前大树老于我 天外斜阳红上楼 此联是前人集宋诗之作。原件张挂于苏州网师园。 立脚莫从流俗走 置身宜与古人争 据张大千友人所记:“大千先生二十六岁时,曾将何子贞藏魏碑《张黑女志》海内孤本,予以集联成册,这是其中一副。”此联说的是做人的道理,虽寥寥一十四字,而有哲理存焉。 张大千虽不创作对联,但在刊物上见过他书写的一副集句联(台北国际摄影社拍摄),这副联语如下: 身健在,且加餐,把酒再三瞩; 人已老,欢犹昨,为寿百千春。 此联是集宋代黄山谷、辛稼轩等人词句而成。对仗颇工,且有韵味,其为张大千晚年之“夫子自道”欤?集句虽“句出别人”,但亦有集句者本人“创作”成分蕴含其中。如梁任公有集宋词联数百副之多,其中就有不少脍炙人口之作。 6.清代以前的经典古帖三国两晋时期 三国: 受禅表 ,上尊号碑, 孔羡碑, 范式碑, 王基碑, 谷朗碑 禅国山碑 天发神谶碑 皇象急就章 【钟繇】 贺捷表 荐季直表 宣示表 【晋墓志】 王兴之夫妇墓志 【晋代名家】 月仪帖 顿首州民帖 平复帖 王珣伯远帖 王徽之新月帖 【王羲之】 姨母帖 ,初月帖, 丧乱帖 乐毅论 十七帖 兰亭序 平安帖 寒切帖 快雪时晴帖 行穰帖 得示帖 曹娥碑 奉橘帖 黄庭经 雨后帖 频有哀祸帖 二谢帖 忧悬帖 孔侍中帖 集王圣教序 【王献之】 洛神赋十三行 廿九日帖 中秋帖 【晋碑刻】 爨宝子碑 好大王碑 【墨迹】 真书曹娥诔辞卷 南北朝 中岳嵩高灵庙碑 爨龙颜碑 沮渠安周造佛寺碑 刘怀民墓志 刘岱墓志 吕超静墓志 始平公造像记 孙秋生造像记 杨大眼造像记 石门铭 王慈柏酒帖 王慈尊体安和帖 --------------------- 【隋朝墓志】 龙藏寺碑 僧璨大士兵塔砖铭 董美人墓志 高昌任谦墓表 张通妻陶贵墓志 青州舍利塔下铭 苏慈墓志 董穆墓志 常丑奴墓志 张盈夫妇墓志 【智永、真草千字文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 汝南公主墓志铭 破邪论序 摹兰亭序 【欧阳询、皇甫诞碑 张翰帖 卜商帖 梦奠帖 虞恭公碑 化度寺碑 九成宫醴泉铭 小楷阴符经 【李世民、温泉铭 晋祠铭 【褚遂良】、小字阴符经 孟法师碑 雁塔圣教序 枯树赋 大字阴符经 伊阙佛龛碑 倪宽赞 文皇哀册 【欧阳通】 道因法师碑 【孙过庭】 书谱 【陆柬之】 文赋 五言兰亭诗 【张旭】 肚痛帖 郎官石柱记 古诗四帖 严仁墓志 草书心经 【薛稷】 信行禅师碑 【李隆基】 鹡鸰颂 石台孝经 【李邕】 李思训碑 岳麓寺碑 【李阳冰】 三坟记 城隍庙碑 般若台铭 【贺知章】 孝经 【颜真卿】 多宝塔碑 自书告身 争座位帖 李玄靖碑 颜家庙碑 东方朔画赞碑 颜勤礼碑 宋璟碑 祭侄文稿 刘中使帖 麻姑仙坛记 元结碑 中兴颂 鲜于氏离堆记 臧怀恪碑 郭家庙碑 干禄字书颂 金天王庙题名 夫子庙堂碑 祭伯父文稿 蔡明远帖 裴将军诗 【李白】 上阳台帖 【柳公权】 神策军碑 玄秘塔碑 蒙诏帖 【裴休】 杰峰禅师碑 【徐浩】 不空和尚碑 【怀素】 苦笋帖 论书帖 小草千字文 食鱼帖 自叙帖 【杜牧】 张好好诗并序 【高闲】 草书千文字 【五代两宋】 【杨凝式】 夏热帖 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帖 【徐铉】 篆书千字文残卷 【五代墨迹】 妙法莲华经卷 【李建中】 土母帖 同年帖 【范仲淹】 道服赞 【欧阳修】 行书自书诗文稿卷 集古录跋尾 【蔡襄】 自书诗卷 持书帖 扈从帖 楷书告身帖跋 万安桥记 致公谨书 谢赐御书诗 脚气帖 澄心堂纸 【苏轼】 中山松醪赋 洞庭春色赋 人来得书帖 答谢民师论文帖 江上帖 黄州寒食诗帖 李白仙诗帖 次韵秦太虚诗帖 渡海帖 祭黄几道文卷 醉翁亭记 梅花诗帖 前赤壁赋 东武帖 北游帖 新岁展庆帖 一夜帖 次辩才韵诗帖 获见帖 归去来辞卷 覆盆子帖 归安丘园帖 吏部陈公诗跋 东坡苏公帖 桤木卷帖 宝月帖 啜茶帖 治平帖 【黄庭坚】 惟清道人帖 送四十九侄诗帖 花气熏人帖 制婴香方 廉颇蔺相如列传 松风阁诗帖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经伏波神词 赠张大同书 王长者墓志铭稿 诸上座法帖 苦笋赋 李白忆旧游诗草书卷 【蔡京】 听琴图题诗 【米芾】 珊瑚帖 研山铭 彦和帖 乡石帖 张都大帖 虹县诗 蜀素帖 伯充帖 参政帖 苕溪诗卷 论草书帖 三吴帖 张季明帖 叔晦帖 箧中帖 竹前槐后诗帖 临沂使君帖 清和帖 薛绍彭 晴和帖 云顶山诗卷 手札 【赵佶】 秾芳诗帖 草书千字文 小楷千字文 欲借风霜二诗帖 【秦桧】 偈语 【岳飞】 出师表 书谢眺诗 【赵构】 赐岳飞批札 赐岳飞书 七言律诗 临虞世南真草千字文卷 草书洛神赋卷 【陆游】 自书诗卷 尊眷帖 致仲躬侍郎尺牍 苦寒帖 【范成大】 中流一壶帖 垂诲帖 西塞渔社图卷跋 【朱熹】 城南唱和诗卷 易系辞碑 书翰文稿 致教授学士尺牍 【张孝祥】 柴沟帖 书札 【张即之】 杜甫诗卷 汪氏报本庵记卷 佛遗教经 李公墓志铭 致殿元学士尺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溪庄帖 【吴说】 门内星聚帖 尺牍 简谅帖 【姜夔】 跋王献之保母帖 【魏了翁】 文向帖 【白玉蟾】 四言诗帖 仙庐峰六咏卷 足轩铭卷 【吴琚】 七言绝句 杂诗帖 急足帖 行书五段卷 识语并焦山题名 【赵孟坚】 自书诗卷 题大年小景图 致严坚中太丞尺牍 【方回】 得救帖 【文天祥】 谢昌元座右自警辞 草书木鸡集序卷 上宏斋帖 ---元 郑思肖跋《叶鼎隶书金刚经册》 赵孟頫跋小楷《兰亭考》 赵孟頫跋欧阳询《仲尼梦奠帖》 赵孟頫跋《定武兰亭》(一) 赵孟頫跋《定武兰亭》(二) 鲜于枢跋颜真卿《祭侄文稿》(一) 鲜于枢跋颜真卿《祭侄文稿》(二) 鲜于枢跋《定武兰亭》 鲜于枢跋赵孟頫书《赤壁赋》 邓文原跋《定武兰亭》 赵奕跋赵孟頫书《赤壁赋》 班惟志题《雪江图》 班惟志跋赵孟頫书《赤壁赋》 黄石翁跋《定武兰亭》 龚璛跋黄庭坚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卷》 袁桷跋《定武兰亭》 虞集跋《定武兰亭》 虞集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虞集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揭傒斯跋陆柬之书《文赋》 张雨跋康里巎巙书李白《古风卷》 张雨跋《金应桂书帖》 钱良佑跋《管道升书卷》 吴镇题《洞庭渔隐图》 吴镇题《竹谱》(一) 吴镇题《竹谱》(二) 王冕题《南枝春早图》 柯九思跋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柯九思跋《马图》 柯九思题赵孟頫《疏森秀石图》 康里巎巙跋《定武兰亭》 庄麟题《翠雨轩图》 唐棣跋赵孟頫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