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记得李白有一个故事,说是他偶然看到一首诗,觉得这首诗写得好,这个事情可能是没有的,从来没听说过有这个故事。倒是曾经有过这样的故事: 李白来到黄鹤楼后,想要题诗,但是,猛一抬头,发现已经有人题了一首很好的诗在壁上,也就是崔颢的《黄鹤楼》。李白发现自己正在构思的同名诗看来比不过这首,而李白又是个不愿屈居第二的人,于是只好搁笔。他说了一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就离开了。 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李白最终还是扳回来了。一是李白在南京仿作了一首足以与原作媲美的《登金陵凤凰台》,一是李白再游黄鹤楼的时候,借着送别诗友孟浩然的机会,终于灵感和激情爆发,写下了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样,李白终于可以轻松笑面崔颢的《黄鹤楼》了。 李白的行为其实是可以给后世以极大启发的,就是: 一、可以仿作,但不是抄袭,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仿作可与原作相媲美。 二、不纠缠,比不过就甘心而退,然后设法卷土重来,后来居上,输得起,也赢得回。 最后虽然有点文不对题了,但我希望借此宣传李白的非凡精神!青年勃发的李白,出四川不久,就在黄鹤楼遭遇崔颢的题诗,原想风光一把,岂料惨遭压制,这对年轻气盛、自视才高罕匹的李白来说,郁闷难平可想而知。但是他爽快地认输,声言不敌,然后飘然而退,完美地体现了君子风度。当然这不是丧失自信,更不是自卑,然后他通过不懈努力,最后终于赢回了底气,赢回了信心! 2.李白有很多古诗名句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 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杜甫的交谊是中国文学史上珍贵的一页。 现存的李白诗歌中,公认的直接为杜甫而写的只有两首,一是《沙丘城下寄杜甫》,另一首就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 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 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 浩荡寄南征。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 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 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 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 且尽手中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忆昔洛阳董糟丘, 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黄金白璧买歌笑, 一醉累月轻王侯。 海内贤豪青云客, 就中与君心莫逆。 回山转海不作难, 倾情倒意无所惜。 我向淮南攀桂枝, 君留洛北愁梦思。 不忍别, 还相随。 相随迢迢访仙城, 三十六曲水回萦。 一溪初入千花明, 万壑度尽松风声。 银鞍金络到平地, 汉东太守来相迎。 紫阳之真人, 邀我吹玉笙。 餐霞楼上动仙乐, 嘈然宛似鸾凤鸣。 袖长管催欲轻举, 汉东太守醉起舞。 手持锦袍覆我身, 我醉横眠枕其股。 当筵意气凌九霄, 星离雨散不终朝,分飞楚关山水遥。 余既还山寻故巢, 君亦归家渡渭桥。 君家严君勇貔虎,作尹并州遏戎虏。 五月相呼渡太行, 摧轮不道羊肠苦。 行来北京岁月深, 感君贵义轻黄金。 琼杯绮食青玉案, 使我醉饱无归心。 时时出向城西曲, 晋祠流水如碧玉。 浮舟弄水箫鼓鸣, 微波龙鳞莎草绿。 兴来携妓恣经过, 其若杨花似雪何! 红妆欲醉宜斜日, 百尺清潭写翠娥。 翠娥婵娟初月辉, 美人更唱舞罗衣。 清风吹歌入空去, 歌曲自绕行云飞。 此时行乐难再遇, 西游因献《长杨赋》。 北阙青云不可期, 东山白首还归去。 渭桥南头一遇君, 酂台之北又离群。 问余别恨今多少, 落花春暮争纷纷。 言亦不可尽, 情亦不可及。 呼儿长跪缄此辞, 寄君千里遥相忆。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三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的思乡诗1、《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春夜洛城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4、《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5、《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6、《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7、《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8、《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9、《秋浦歌·其一》秋浦长似秋,萧条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东大楼。正西望长安,下见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忆侬不。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 10、《秋浦歌·其二》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清溪非陇水,翻作断肠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归日,雨泪下孤舟。 3.李白有过多少自已写的诗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701—762)是中国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是盛唐时代 思想文化哺育出来的时代骄子,他的思想和诗歌具有典型的盛唐时代特征。中国人几乎没人不知道李白的,因为李白是站在盛唐诗坛高峰之巅的为大诗人,在中国诗歌的发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堪称中国诗坛第一人。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祖於隋末战乱逃至碎叶(今吉而吉斯共和国托克马克附近),李白即出生於此。 李白少年时代就「观奇书」,「游神仙」,「好剑术」,有多方面的才能和兴趣,唐中宗神龙元年(705)举家迁居四川绵州,曾任翰林供奉。因称「李翰林」。 贺之张誉为「天上谪仙人」,后人又称「李谪仙」。然而唐玄宗只让李白待诏翰林,作文学侍从之臣,李白的大志无法实现。 李白性格傲岸不,也不能忍受「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生活。三年后李白因遭谗毁,自请还山,离开长安。 他只能游山访仙,痛饮狂歌,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愤。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建立伟业,成为非凡人物的理想。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曾应邀入永王李璘幕府,又以为获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咏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的豪迈诗句。 李白的诗歌的题材是多种多样的。他的七言古诗(《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 ); 五言古诗(《古风》59首); 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等)都成为盛唐的名篇。 李白在唐代已经享有盛名。他的诗作「集无定卷,家家有之」。 为中华诗坛第一人。 他一共写了多少首已经无据可查。 4.李白有没一首叫(饮酒)的诗有的话是什么你说的可能是《将进酒》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 1、将:请。 2、会须:正应当。 3、岑夫子:岑勋。 丹丘生,元丹丘。李集中提到元丹丘的有多处。 他也是一个学道谈玄的人,李白称之为“逸人”,并有“吾将(与)元夫子,异姓为天伦”(《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及“故交深情,出处无间”(《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并序》)之语,可见李白和他的友好。 4、钟鼓馔玉:泛指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 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用的乐器。馔玉:梁戴嵩《煌煌京洛行》:“挥金留客坐,馔玉待钟鸣。” 馔:吃喝。 5、陈王:三国魏曹植,曾被封为陈王。 6、平乐:平乐观。 【韵译】: 你没看见吗? 黄河之水是由天上而来。 波涛滚滚奔向东海,永不回头。你没看见吗?可悲的是高堂明镜照见了白发,早晨如青丝般乌黑,傍晚白得如雪。 人生得意时,要尽情地寻欢作乐,别让金杯玉露,空对天上明月。 天地造就我的才干,必有它的用处,即使千金耗尽,还会重新再来。 烹羊宰牛,且图眼前欢乐,应该痛痛快快一口气喝它三百杯。岑勋先生呵,丹邱先生呵,快快进酒吧,杯儿不要停!让我为你们唱一曲,请你们侧耳仔细听:钟鸣鼓响饮食如玉,何足珍贵?我只愿长醉享乐,不愿醒来受罪!古来圣贤,生活恐怕都寂寞,世上唯有酒徒,他们却芳名永驻。 古时陈王曹植曾在平乐观宴饮寻欢,斗酒十千不嫌贵,任性地享乐一番。主人呵,为何说我少银钱?直接沽取醇酒,咱对饮个醉意绵绵,这一匹名贵的五花马,这一件价值千金的皮裘,叫孩儿们拿去换美酒吧,我与你喝个大醉,同消万古长愁。 【评析】: ?? 这首诗意在表达人寿几何,及时行乐,圣者寂寞,饮者留名的虚无消沉思想,愿在长醉中了却一切。 诗的开头六句,写人生寿命如黄河之水奔流入海,一去不复重返,如此,应及时行乐,莫负光阴。 “天生”十六句,写人生富贵不能长保,因而 “千金散尽”“且为乐”。同时指出“自古圣贤皆寂寞”,只有“饮者留名”千古, 并以陈王曹植为例,抒发了诗人内心的不平。 “主人”六句结局,写诗人酒兴大作,“五花马”、“千金裘”都不足惜,只图一醉方休。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天生 我材必有用”句,是诗人自信为人的自我价值,也流露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 想感情。 诗深沉浑厚,气象不凡。 情极悲愤狂放,语极豪纵沉着,大起大落,奔放跌宕。诗句长短不一,参差错综;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5.关于酒的宋词,请帮忙找点麻烦朋友们帮忙找点关于酒的宋词,谢谢了宋词中有关酒的篇章真是俯拾皆是,在宋词中大概与酒的关系最为密切。 全宋词如果拿掉与酒有关的篇章,大概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虽然没有准确的统计,但一定是惨不忍睹。 宋词作为一代之文学,也将失去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宋词与酒的关系是文学与酒的关系的一个突出的表现。 所以,宋词与酒的关系是一种文学的承继关系,她是渊源有自,由来已久。 《诗经》中有30篇提到了酒;在魏晋时期,文人与酒的关系尤为突出,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政治家、诗人曹操唱出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这样的绝唱;以后嵇康、阮籍、陶潜更是推波助澜,将酒和诗融和到一个很高的地步。 大诗人李白有:“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是何等的豪迈;诗圣杜甫也有“报答春光知有处,应须美酒送生涯”,全唐诗中,涉及酒的有1000多首。 到了宋一代,文学与酒的关系更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晏殊有“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感叹,难怪台湾诗人洛夫就曾经说过:“要是拿了唐诗去压榨,起码还会淌出半斤酒来”,我则以为:宋词更甚于唐诗,宋词简直就是酒窖。 综观宋词中和酒有关的诗句,大概可以分为四大类: 一、感时 像忧国忧民的范仲淹写下了“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家国之思溢于言表。多么苍凉和悲壮。 这部分占的比重少一些。 二、怀古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范仲淹《剔银灯》)细细的思量,能与刘伶一醉何等美妙?我们可以透过酒看到比较完全的范仲淹,虽然他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的千古名句,他也会有“争如共、刘伶一醉?”的无奈情绪。 我想圣人也会理解这种情绪的。 这部分占的比重比第一部分多一些。 三、伤怀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夏竦《鹧鸪天》)。忍住离别的那份痛“相斟相劝”,在似乎平静的状况下隐藏着多大的煎熬。 在煎熬难以自恃的情况下还是自己先醉了吧,为的是逃避那分别的一幕。写酒、写醉、写情直把一个痛字写得那么沉重。 “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朱敦儒《鹧鸪天》)。李师师是北宋后期汴京著名的小唱艺人,朱敦儒和李师师同是流落到南方的北客,当朱敦儒在酒席上忽然听到“当时曲”,他的感慨和惊讶表现得十分深刻。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这是范仲淹先生的另一个侧面。 让我们看到诗人、政治家的比较全面的形象。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范仲淹《御街行》)。 这是“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反其意用之,没办法醉了,愁肠已断,而且,酒还未到先已成泪;把愁写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非常的别致。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酒醒何处?醒了还是没有醒?抑或醒了真不愿意醒。 “杨柳岸、晓风残月”,作者的内心一片凄凉。 这部分占的比重最多。 四、描摹 “望中酒旆闪闪,一簇烟村,数行霜树”(柳永《夜半乐》)。 诗人眼中看到“酒旆”“烟村”“霜树,”,这是眼中的景还是心中的景?我们读到这里难道不是心向往之的嘛!“鬓亸欲迎眉际月,酒红初上脸边霞”(晏殊《浣溪沙》)。 “眉际月”以“脸边霞”相应,写得非常漂亮。 酒好在哪里?让诗人这么钟情?原来“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是酒香么?抑或是人香?抑或两者都有?但也有“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周文璞《浪淘沙*题酒家壁》)。就为的是“安眠”吗?骨子却是“诗情吟未足,酒兴断还续。 草草兴亡休问,功名泪,欲盈掬”(黄机《霜天晓角*仪真江上夜泊》)。“功名泪”,有点凄惨,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成就功名,如张居正又如何?李鸿章一定是抱恨黄泉;没有功名,那是成千上万,一辈子穷酸,不为世人看重;只有不多的几个人,虽然没有功名,也是窝窝囊囊,但留下了千古名作,他却含笑黄泉,如蒲松龄是也。 所以得找酒喝,“向郊原踏青,恣歌携手,醉醺醺、尚寻芳酒,问牧童、遥指孤村道:‘杏花深处,那里有人家’”(宋祁《锦缠道》)。多么好的去处! 喝酒的时候,宋人是怎么个喝法?“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柳永《望海潮》)。 注意几个字,“听”、“吟”、“赏”,“听”是听萧鼓,应该还包括其他的乐器,“吟”是吟诗作赋,“赏”是相互欣赏诗作或外面的景色。欧阳修也有“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朝中措》)的绝唱,活脱一个才华横溢的文章太守。 这种喝法才叫高级,才叫有档次。 酒喝到这个份上,宋词能不好吗? 酒喝到“不知归路”的份上,你说好玩吗?“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你说好玩也罢,你说不好玩也罢,总之大概可以证明曹操说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是有道理的。因为“归路”尚记不起来,还会记起什么忧愁吗? 但是,也有没喝醉的,那感慨就多了:“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 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