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闻一多在古代典籍的研究上取得了哪些硕果闻一多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他从唐诗开始,继而上溯,由汉魏六朝诗到《楚辞》、《诗经》,由《庄子》而《周易》,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 由古代神话而史前文学,同时对古文字学、音韵学、民俗学也下了惊人的功夫,涉猎之广,研究之深,成果之丰,郭沫若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在此基础上他出版了以下研究成果: 1. 《楚辞校补》(古典文学研究) 2. 《神话与诗》(古典文学研究) 3. 《古典新义》 4. 《唐诗杂论》(古典文学研究) 5. 《闻一多论古典文学》 6. 《离骚解诂》(古典文学研究) 2.在学术方面,闻一多先生取得了哪些成就1、佚著的发掘整理 由季镇淮、何善周、范宁组成的《闻一多全集》整理编辑工作组,自1979年开始进行整理、刊印闻一多的手稿.1982年起,先后出版了《天问疏证》、《离骚解估》、《九歌解估》、《九章解估》等学术研究论集.1983年6月,闻一多夫人高真在闻铭、闻家驷的协助下,整理并陆续发表了《闻一多书信选辑》,其中大部分书信是第一次公开发表.1983年6月,郭道晖、孙敦恒搜集整理出版了《闻一多青少年时代诗文集》,收录了闻一多在清华学校学习期间及留美初期发表在《清华周刊》、《清华学报》及其他校内刊物上的诗文88篇(首),其中未结集出版、也未收入全集的有65篇(首). 1985年,武汉大学成立了闻一多研究室,正着手新编《闻一多全集》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出版了《闻一多论新诗》.自1978年起,陆耀东、陈丙莹、孙玉石、刘烜、陈漱渝、孙党伯等相继介绍了闻一多的佚诗.周良沛所编的《闻一多诗集》,实际上做了这一时期佚诗收集整理工作. 本时期经发掘整理刊发的佚著,包括诗、文、书信及学术论著,估计总数当在70万字左右. 2、关于思想发展的研究 比较起来,本时期这方面的研究显得更为深入、系统,在肯定闻一多贯穿一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对他的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思想矛盾和思想局限,力求更全面、更确切地说明他的思想发展历程.陈丙莹的《论闻一多的思想发展》,就认为,闻一多是一位具有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倾向的知识分子,他的一生大致以抗战以前(1943年-1944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闻一多如**所说,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他的前期思想,总的说来是在自由主义世界观、文艺观范畴之内,但又存在着与当时右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绝不相同的真诚的“爱国心”.闻一多的后期有了很大进步,在政治上、思想上成为当时国统区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左翼,坚强的民主战士,而且表现出积极向**靠拢的趋向.他的世界观、文艺观的发展线索就是:由自由主义的爱国主义发展到拥护**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爱国主义;由一个不能忘怀黑暗现实的唯美主义者发展到倡导文艺为争取民主的政治服务.作者这种看法显示了一种新的认识趋向,纠正了以往对闻一多的思想发展研究中过分拘执于抽象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拍案而起”的思想转变,代之以政治思想、文艺思想、学术思想诸方面有机统一的综合研究,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复朱自清提出的闻一多的一生是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位一体的认识.俞兆平的一系列文章集中研究了闻一多的诗歌美学思想.他在《闻一多前期和中期美学思想的发展》中,认为闻一多的美学思想发展应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前期为1922年7月留美之前及其后数月内,这一时期美学思想接近于朴素唯物主义美学观,比较倾向于社会功利主义.中期从1922年下半年至1931年,闻一多在美的本质特性,美的理想,美感分析等较抽象的理论问题上,存在着明显的唯美主义倾向;但是,他同时又强调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政治的联系,他的诗歌创作理论与实践又趋向于唯物主义美学观.闻一多中期的美学思想,显然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俞文的三分法(前、中、后期),比过去的两分法(前、后期),更能凸现闻一多美学思想发展的深刻矛盾和个性特点.思想发展历程的独特和曲折是现代中国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共同特征,学术研究的任务便是不断充分地、深入地揭示、说明这种“共同”与“个别”. 3、关于诗歌的研究 本时期除了探索闻一多的思想发展与艺术追求之外,还对他的诗歌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美学评价.陆耀东的《论闻一多的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1年第1辑),着重评介了闻一多的爱国诗与爱情诗,认为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古老文明苗裔的自豪感,鲜明的反帝倾向以及高尚的爱的情操;同时,还评述了闻一多对于己理论倡导的实践,认为他诗中所出现的17种诗体和8种押韵方式,说明闻一多对诗歌形式美的追求是十分开阔的.他这种定量分析方法,是比较可信的. 蓝棣之的《论闻一多诗歌创作的历史演变》(《文艺论丛》1985年第22辑),则力图对闻一多诗歌研究的现状有所突破.他认为,“在一些人心目中,作为一位新诗人,似乎闻一多的成就只是写过一些爱国诗;至于艺术,就是他提倡的那个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和建筑的美.这是很片面的.”因此他要打破常规,把闻一多的重要活动分为八个段落,进行综合考察.论证了闻一多的一生“就是具体而微的一篇‘诗的史’或‘史的诗’”(《闻一多全集·朱自清先生序》)这个著名命题.在一定程度上,它打破了就诗论诗,或者只分析其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的研究格局,为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闻一多诗歌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作了新的开拓. 此外,还有谢冕的《死水下面的火山》(《十月》1980年第3期),邝维垣的《论闻一多新诗的艺术风格》(《暨南大学学报》1983年第1期),陈超的《论闻一多诗歌艺术探索的得失》(《河北大学学报》1983年第2期)等都有较大的影响. 4、关于古典文学学术成就的研究 闻一多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潜心于。 3.关于诗经研究的毕业论文选题两千年来,论诗者多矣。 各个方面皆论述颇深。重复老调子,只是拾人牙慧而已。 我建议你讨论一下诗经与原始风俗问题,用人类学、风俗学、社会学眼光来解读诗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闻一多那代人开始的,相对其他话题比较新颖,涉及跨学科问题,做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意思。建议你先读一读闻一多《诗经》类著作,如《匡斋尺度》、《诗经通义》甲乙、《诗经新义》,或许能有所启发。 后人从这个角度研究的也不少,翻出几本典范,来读一读,看看除此之外能不能有新的视野和认识。只要有一点,一篇不错的论文就可以出来了。 4.(1)闻一多古文研究上的成就,(2)闻一多文学创作上的成就,(3)你也是十六班的哇?我有一个答案,但是需要你自己在减一点,(1)闻一多古文研究上的成就,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闻一多的文学创作, 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红烛》于1922年冬结集出版,美国新诗派对他的影响处处可见。但集于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的作品集中形成了著名的闻一多风格。 《死水》集在1926至1928年所作,才是最典型的“闻体”:典丽繁富,外整内腴,凝炼苍劲,比《红烛》中诸诗远为“现代”。 (3)闻一多革命上做了什么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闻一多古文研究上的成就,(2)闻一多的文学创作,(3)闻一多(1)闻一多古文研究上的成就,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闻一多的文学创作, 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红烛》于1922年冬结集出版,美国新诗派对他的影响处处可见,气势恢宏,语言狂放。但集于第二本诗集《死水》(1928年)的作品集中形成了著名的闻一多风格。 《死水》集在1926至1928年所作,才是最典型的“闻体”:典丽繁富,外整内腴,凝炼苍劲,比《红烛》中诸诗远为“现代”。 (3)闻一多革命上做了什么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