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学写宋词首先要有国学基础,这是最基本的,一些基本文言文单词,词语,句式,结构,语感等等,了解国学基本著作的常识,有深厚的基础你才能去写宋词,如果基础薄弱去写,那么最好也就是有形而无神,俗气没有境界。 其次你要多了解别人写的诗词,那些流传千古名家之词,多读,多体会,这些词作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特殊词汇要弄明白,身临其境明白词作者的感受,掌握宋词的一些基本规律。 第三要了解什么是词,长短句,词牌,平仄要求等等,这些是你写词的框架。 第四,并不是所有符合规则的词都是好词,许多当代人的词,写的很拗口,或是无病呻吟,缺乏情感的注入,所以写词必须不能为写而写,需要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 第五写词很忌讳俗气,作者本身需要一定的境界,平静虚无的心态,才能灵感涌现,水到渠成,一个修为境界高的人才能成为诗词大师,我们普通人可以从模仿做起,不能急躁。 最后我想说的是,写词,想象力很重要,好的想象力的人才会有不拘一格的创造力 这是我对诗词的个人基本认知,未必正确,希望可以帮到你。 2.宋词《西江月》音韵规律如何掌握,还有平仄声字的规律《西江月》是词牌名,原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另有《西江月慢》。还有同名歌曲《西江月》。 西江月》词牌正体 柳永《西江月·凤额绣帘高卷》 西江月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凤额绣帘高卷,兽环朱户频摇。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两竿红日上花梢,春睡厌厌难觉。 中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好梦狂随飞絮,闲愁浓胜香醪。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中仄平平中仄(韵)。 不成雨暮与云朝, 又是韶光过了。 《西江月》别体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叶韵 点 西江月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此词两起句俱叶仄韵,欧阳炯“水上鸳鸯”词、辛弃疾“贪数明朝”词,即此体也,其可平可仄,与柳词同,故不复注。 【按】欧阳韵,以“力、色”叶“衣、眉、期、枝”,盖遵古韵“陌、锡、职”通“寘、未”,以四支无入声也,不若苏词韵之“虞、麌、遇”本部三声者为合法,故采苏词为谱。 双调五十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一叶韵 吴文英 枝袅一痕雪在,叶藏几豆春浓。玉奴最晚嫁春风,来结梨花幽梦。 香力添熏罗被,瘦肌犹怯冰绡。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 此与柳词同,惟前后段各韵异。周紫芝“池面风翻”词,正与之合。 双调五十一字前后段各四句,两平韵、两仄韵 欧阳炯 月映长江秋水,分明冷浸星河。浅沙汀上白云多,雪散几丛芦苇。 扁舟倒映寒潭里,烟光远罩轻波。笛声何处响渔歌,两岸苹香暗起。 此见《尊前集》,换头句较“水上鸳鸯”词多一字,但此词押韵,又与诸家不同。按,古韵从无“五歌”通“四寘”之例,此盖以“苇、起”押“水、里”,“多、歌”押“河、波”也。唐人有间押之法,采以备体。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三平韵 赵以仁 夜半沙痕依约,雨余天气溟蒙。起行微月遍池东,水影浮花、花影动帘栊。 量减难追醉白,恨长莫尽题红。雁声能到画楼中,也要玉人、知道有秋风。 此词两结句,不叶仄韵,又各添三字,作九字句,见周密《绝妙好词》选本。宋、元人无填此者,采之以备一体。 3.古代宋词中的词的写法有什么规则和规律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不同于诗.诗分五言七言,分绝句和律诗.组合在一起,共四种 此外还有古风,形式多变一些. 但是总体来说,诗的格式是比较简单的 但是词的格式有上千种,各不相同.于是为这些格式取名字,即“词牌” 一个词牌,基本上对应一种格式(有的格式会有别格,另述).偶也有同名不同调,或同调不同名的情况.但基本上,看到一个词牌,就可以知道,这首词共有多少句,每句多少个字.押多少个韵,平韵还是仄韵.甚至每个字是平声还是仄声.这就是“词牌常识”. 词牌有词谱,词谱是记录每种格式的字数、韵脚、平仄的一种形式. 所谓平仄,就是古代的四声.古代的四声和今天的不同,不是分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而是分平上去入.平,又分阴平、阳平.阴平,即对应今天的一声.阳平,即对应今天的二声.发音多悠扬,绵长.上声,对应今天的三声.发音多转折.去声,对应今天的四声.发音多劲远.入声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了,转化为了一二三声.但在有些方言里,还依稀可以寻找到入声的影子.主要发音特点是急促. 诗词中,把阴平阳平统称为平声,把上去入三声,统称为仄声.仄,就是“不平”之意.习惯上,写作的时候会把平仄声交替着使用,以达到音律富于变化的效果.同时,因为四声的发音特点不同,于是也就是适合表达不同类型的情感. 补充一点:填词不仅字数、平仄、韵脚要合乎要求,断句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同为五言句,有词牌要做一四断,有词牌须作二三断.同为九言句,有词牌须作二七断,有的则作四五断,等等. 断句的方式在词谱中不会显示,但其规则却确实存在着. 这里在录入后主词时,一并把断句方式给出来. 断错句子,虽然表面上看来,还是那个词牌,没有什么影响 但实际上,读来已经破坏了词牌应有的气势和氛围. 因此虽然不算出律,乱韵,也依旧是不允许的.很多词,一个字的断法,会影响到整句的理解.一句话的断法,会影响到整首词的语感. 这里,把后主的词与词谱结合在一起.用熟悉的句子来学习词谱,便于理解记忆,顺便也能普及一下平仄常识. 词谱常用符号: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押平韵; ▲:押仄韵 以下是正文 一,乌夜啼 ●●○○●, 昨夜/风兼雨 ◎○●●○△. 帘帏/飒飒/秋声 ◎○◎●○○●, 烛残/漏断/频欹枕 ◎●●○△. 起坐/不能平 ◎●◎○◎●, 世事/漫随/流水 ◎○◎●○平△. 算来/一梦/浮生 ◎○◎●○●, 醉鄕/路穏/宜频到 ◎●●○平△. 此外/不堪行 乌夜啼,别作《锦堂春》、《圣无忧》.双调,47字,上阙两平韵,下阙两平韵.中途不换韵. 下片两个六字句,可对仗,亦可不对.另有别格上片首句为六字句,余同. 乌夜啼为小令,平韵.多为六言、七言句,句式较舒缓平稳.适合抒发悠远绵长的情绪,不适合偏慷慨激昂或急促悲壮的情绪.因过片短小,可供过度的空间不大,亦不适合承载复杂或多变的内容. 二、一斛珠 ◎○◎▲ 晚妆/初过 ◎○◎●○○▲ 沉檀/轻注/些儿个. ◎○◎●○○▲ 向人/微露/丁香颗, ◎●○○,◎●◎○▲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 罗袖/裛残/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涴. ◎○◎●○○▲ 绣床/斜凭/娇无那, ◎●○○,◎●◎○▲ 烂嚼/红绒,笑向/檀郎唾. 一斛珠,又名《醉落魄》、《怨春风》、《章台月》.双调,五十七字,上下阙各四仄韵,中途不换韵. 传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妃不受,以诗谢,有"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之句.玄宗览诗不乐,令乐府以新声度之,名《一斛珠》.故此词牌的本意为咏珍珠. 本词中颗、那二字古音皆为仄声字,与过、个属同一韵部.嚼字古音亦为仄,故本词未有出律者. 一斛珠为仄韵小令.故不适合承载较复杂的内容,且不宜抒发温柔含蓄的情感. 三,子夜歌 ◎○◎●○○▲ 人生/愁恨/何能免? ◎○◎●○○▲ 销魂/独我/情何限. ◎●●○△ 故国/梦重帰, ◎○◎●△ 覚来/双泪垂. ◎○○●▲ 高楼/谁舆上, ◎●◎○▲ 长记/秋情望. ◎●●○△ 往事/已成空, ◎○◎●△ 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又名《菩萨蛮》、《重叠金》、《巫山一片云》.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韵交替. 传宣宗“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往往依声填词”,此为《菩萨蛮》词牌名之由来. 菩萨蛮,两句一韵,平仄韵递转.平韵句温柔,仄韵句着力,适合抒发较为低回、婉转、反复的情感.谋篇不宜平坦开阔、一览无余,以层层转折,逐渐递进,一波三折,欲说还休为佳. 四、更漏子 ◎◎○,◎◎▲, 金雀钗,红粉面, ◎●◎○○▲. 花里/暂时/相见. ◎◎仄,●○△, 知我意,感君怜, ◎○◎●△. 此情/须问天. ○◎▲,◎◎▲, 香作穗,蜡成泪, ◎●◎○◎●▲. 还似/两人/心意. ◎◎●,●○△, 珊枕腻,锦衾寒, ◎○◎●△. 夜来/更漏残. 更漏子,又名《独倚楼》、《翻翠袖》等,双调四十六字,上片两仄韵、两平韵.下片三仄韵、两平韵.亦有别格,下片两仄韵,两平韵,换头句(即下片第三字)不押韵.平仄韵递转. 更漏,是古代在夜间表示时间的工具,引申意为夜晚.故早期词人多依其本意,描写夜间的情景. 更漏子,两句一平韵,两句一仄韵,平仄韵交替,与《菩萨蛮》同样,适合层层转折的笔法,语气多婉转,宜抒发含蓄低回的情感,不适合承载慷慨悲歌,情绪上需要一气呵成贯穿始终的内容. 五,临江仙 ◎○◎●◎◎● 樱桃/落尽/春归去。 4.宋词写法有什么规律写词一般称为“填词”,因为要按词谱(每种词牌规定的格式)去写的。 .填词时要严格按照各种词牌的词谱规定的句数和各句的字数填,不能多一句或多一字,也不能少一句或少一字。所以,若要填词,请备一本《词谱》。 词谱中各句的每一个字都规定了平仄,有些位置上的字可用平声也可用仄声,但有些位置上的字则规定必须用平声或必须用仄声,要按规定来选相应平仄的字。 (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这就是一般意义的格律 大部分常用格律见-- !!!注意;填词必须要按格律,不然那就成写歌词了。 填词的韵律感,节奏感,是歌词完全无法比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