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宋词忆秦娥

1.宋词《忆秦娥》中的“秦娥”到底是谁

众所周知,《忆秦娥》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而得,但当中的“秦娥”到底是谁呢?原来,“秦娥”是古代秦国一个名唤“弄玉”的姑娘。

相传,她是秦穆公嬴任好的女儿,因为喜好吹箫,后来嫁给了“仙人”萧史为妻。萧史又是何人?汉朝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

而这段传奇故事,在《东周列国志》上有详细记载。“弄玉吹萧双跨凤”的故事令人神往,宋词《忆秦娥》又抒写词人们怎么样的“爱恨情愁”呢?。

2.忆秦娥诗词

注:不知道你说的是哪一个,就只有这样了。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唐】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北宋】李之仪《忆秦娥·清溪咽》【北宋】贺铸《忆秦娥·子夜歌》【宋】李清照《忆秦娥·临高阁》【南宋】万俟咏《忆秦娥·千里草》【南宋】曾觌《忆秦娥·邯郸道上望丛台有感》【南宋】范成大《秦楼月·楼阴缺》【南宋】刘克庄《忆秦娥·梅谢了》【南宋】黄机《忆秦娥·秋萧索》【南宋】刘辰翁《忆秦娥·烧灯节》【明】方以智《忆秦娥·花似雪》【清】宋征舆《忆秦娥·黄金陌》【现代】**《忆秦娥·娄山关》[6-7]。

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1)主要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

描写了今日风雪交加,朝京人绝的景象,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通过临安上元节昔盛今衰的对比,反映物是人非以及政治形势的重大变化。

(2)“犹”应理解为“还,仍然”。宋室江山已经灭亡,我们还对着南宋未亡时就有的月亮,这是一件值得自我安慰的事情。

这样写看似自我安慰,实际上更加点出了词人和朋友的兴亡之痛。“犹”字含义深远,用得很妙。

(3)“悲”来自于昔盛今衰的感慨;来自于宋室灭亡,异族入侵的惨痛;也来自于年华老去,怀念故国的伤怀。 。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小题1:参考答案:其一:“断香残酒情怀恶”,(1分)这一句直接写词人“情怀”,该句贯穿和笼罩 全篇的感情。

(1分)“乱山平野烟光薄”的景色,使词人倍感“情怀恶”(1分),而“情怀恶”更增添了秋日黄昏“梧桐叶落”“心还寂寞”的萧索冷落和不尽苦衷(2分)(或“道出了词人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其二:“又还寂寞”(1分)是直接抒情,这一笔抒情统领全诗(1分)之景,从远景乱山.归鸦.暮色,到近处的落叶.秋风,寂寞之景,皆体现寂寞之心,含蓄而深沉(1分)。

结句抒情,尤其是“又还”一词是全词境界的概括和升华(使全词意境蕴涵深广)(1分)。突出的表现了词人失去亲人和故乡长期积郁的孤独之感.亡国亡家之痛等复杂 难言的心情(1分)。

小题2:参考答案:“梧桐落”,落叶片片,象无边的愁绪一样,飘落在她的心上;风声阵阵,象锋利的钢针扎入她受伤后孱弱的心灵。(1分)情景交融,(1分)进一步强调出落叶在词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响(2分)。

诗人触景伤怀,引出后句“又还秋色,又还寂寞”,国破家亡的伤痛,背井离乡的哀愁,一下子都涌上了心头。(2分) 略 。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忆秦娥·郜郸道上望丛台有感曾觌风

承上启下(过渡)(1分),承上文“伤”,点明了引发伤感的原因(1分),又引出了下阙对赵国故都繁华奢靡景象的思忆(1分)。2。

虚实结合(或对比,寓情于景)。示例: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结合”(1分),运用想象虚写了古时繁盛一时的赵国丛台歌舞奢靡的画面,实写了萧瑟秋风中邯郸古道衰草连天的凄凉景象,以虚衬实(2分),寄寓了作者对宋王朝割地求和、国家衰微的悲痛之感(2分)。

【解析】1。试题分析:解答作用题目,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 内容方面则需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

这句词,从结构上看,承前启后。在内容上,点明哀伤情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词运用想象,写赵国盛极一时的奢靡场面;又写到现实的衰草连天的情景,构成强烈的对比和时空错位之感,吸引读者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深刻的把握词的主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