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荐几篇关于中华古诗词的演讲稿1、在我们中华名族的五千多年的画卷中,有一笔不可磨灭的绚丽色彩,那就是古诗词。初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让我知道了,原来,还有这么一群不为我所知的“种族”,还有这么一种描写事物,抒情达意的方式。 夜空下,手捧古诗词,轻吟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啊,我看见了,我看见了那大诗人苏东坡高举酒杯,与月交谈,豪迈地高唱,怀念着远在他乡的弟弟。虽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遗憾,却最终寄上了美好的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何等旷达的胸襟,何等热切的情怀! 在书山中苦苦跋涉的我,正欲退缩,耳畔却传来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求索”。是啊,求知是何等重要,求知路漫漫,不能停滞,更不能逃避,对,我也要“上下求索”! 平日悠闲的我也被这沉重感赋上了一层厚厚的愁思:作业做不完,知识学不完,大考小考总也考不完!唉,“这就是命运”!此时的我,深感李清照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可转念一想,人家面对的是国亡,家破,夫死的悲惨,而我只是小小的学习压力,怎能和她相比?况且,不是还有蒋捷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吗?前景如此美好,不要被困难吓倒! 一股沉重的危机感缓缓地侵蚀着我的斗志,这不堪入目的成绩,如一根尖针直插入我“幼小”的心灵。“胜斗士”怎能经得起这般残酷的挫折?这一跤,让我再也爬不起!这害人的市质检!百无聊赖中,拿起背得滚瓜烂熟的课本,一行小字映入眼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早已烂熟于心的诗句,今日显得如此耀眼与夺目,一点小挫折,小打击,是人生必备的营养品,为的是日后的成功!对,我要扬起风帆,度过那挫折的海洋! 2、时间如水,生命如歌。21世纪的朝阳已冉冉升起,历史飞越,谱写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辉煌,在这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 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自古以来,中华传统美德就熔铸在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中,我们不能忘记! 无数的中华儿女,一代接一代,传承着中华美德,传递着中华民族奋进的圣火。在发展的道路上,我们不难看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忘不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杜环侍老。“凡人之所以贵于兽者,从有礼也”的孔融让梨。 忘不了“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的陶母拒鱼。 忘不了“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朱冲还牛。 „„ 古人如是,今天亦如斯,只因美德在我心。 孔融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令我们肃然起敬;**12岁时,就立下“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伟志向,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在四川大地震中,9岁的林浩,面对危险毫不畏惧,勇救两名同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些具有传统美德的少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里数不胜数。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处处应以他们作为自己的榜样。同学们,当我们向老师、长辈和客人彬彬有礼地问好的时候,当我们向有困难的同学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向父母表达自己的一份孝心的时候,当我们学会珍惜每一粒粮食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不都是在承继和弘扬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吗?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将永远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2.演讲,推荐古诗,不要太长,3分钟《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在大自然众多的产儿中,雪可谓得天独厚。她以洁白晶莹的天赋丽质,装点关山的神奇本领,赢得古往今来无数诗人的赞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咏雪篇章中,白居易这首《夜雪》,显得那么平凡,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凝重古朴,清新淡雅,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这首诗新颖别致,首要在立意不俗。咏雪诗写夜雪的不多,这与雪本身的特点有关。雪无声无嗅,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人的视觉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无从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避开人们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写的手法,全用侧面烘托,从而生动传神地写出一场夜雪来。 “已讶衾枕冷”,先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冷”不仅点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为生活经验证明:初落雪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空气中的严寒。这里已感衾冷,可见落雪已多时。不仅“冷”是写雪,“讶”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此句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以上全用侧写,句句写人,却处处点出夜雪。 “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情实感抒写自己独特的感受,才使得这首《夜雪》别具一格,诗意含蓄,韵味悠长。 全诗诗境平易,浑成熨贴,无一点安排痕迹,也不假纤巧雕琢,这正是白居易诗歌固有的风格。 3.什么古诗最适合演讲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好!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的士兵。 所以,我非常珍惜此次的三好学生竞选的机会。非常感谢大家给予我这个机会,我会以此为动力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及胆量。 我竞选三好生的理由如下:一、我的学习成绩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我一直努力着;二、我对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因为,能做好每一件小事,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三.我在学校严格要求自己,不放任自流,不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四.我也有一些课外爱好,比如绘画阅读等。假如我当上了三好学生,我会严格要求自己,为同学树立榜样,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使我们的整个班级形成一个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集体;假如我当上了三好学生,我会把班级活动作为展示特长、爱好的场所,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在集体里互帮互助;假如我当上了三好学生,我会经常为同学们推荐好书,鼓动大家有选择地挑癣购买好书。 我会致力于自身素质进一步完善。我会努力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学生。 我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同学们做好表率。我会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并争取有创新、有突破。 假如我没有被选上,这说明我自身还存在一些问题。我不会气馁,我会更上一层楼,提高自身能力,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我知道,任何事都不是只凭嘴说、用脑子想就能做出来的,我相信我会把我说的付诸于现实。请大家给我一个锻炼的机会,为我投上你们神圣的一票。 最后,希望的家把宝贵的一票投给我,谢谢大家!【扩展阅读篇】演讲稿又叫演说词,它是在大会上或其他公开场合发表个人的观点、见解和主张的文稿。演讲稿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演讲的成功与失败。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但它又不是一般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鼓动性的应用文体,经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演讲未必都使用演讲稿,不少著名的演讲都是即兴之作,由别人经过记录流传开来的。但重要的演讲最好还是事先准备好演讲稿,因为演讲稿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其一,通过对思路的精心梳理,对材料的精心组织,使演讲内容更加深刻和富有条理。 其二,可帮助演讲者消除临场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演讲者的自信心。演讲稿特点主要区别演讲和表演、作文有很大的区别。 首先,演讲是演讲者就人们普遍关注的某种有意义的事物或问题,通过口头语言面对一定场合的听众,直接发表意见的一种社会活动。其次,作文是作者通过文章向读者单方面的输出信息,演讲则是演讲者在现场与听众双向交流信息。 严格地讲,演讲是演讲者与听众、听众与听众的三角信息交流,演讲者不能以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情绪为满足,他必须能控制住自己与听众、听众与听众情绪的应和与交流。所以,为演讲准备的稿子就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主要特点第一、针对性。 演讲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用于公众场合的宣传形式。它为了以思想、感情、事例和理论来晓喻听众,打动听众,“征服”群众,必须要有现实的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首先是作者提出的问题是听众所关心的问题,评论和论辨要有雄辩的逻辑力量,要能为听众所接受并心悦诚服,这样,才能起到应有的社会效果;其次是要懂得听众有不同的对象 和不同的层次,而“公众场合”也有不同的类型,如党团集会、专业性会议、服务性俱乐部、学校、社会团体、宗教团体、各类竞赛场合,写作时要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对象,为听众设计不同的演讲内容。第二、可讲性。 演讲的本质在于“讲”,而不在于“演”,它以“讲”为主、以“演”为辅。由于演讲要诉诸口头,拟稿时必须以易说能讲为前提。 如果说,有些文章和作品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领略其中意义和情味,那么,演讲稿的要求则是“上口入耳”。一篇好的演讲稿对演讲者来说要可讲;对听讲者来说应好听。 因此,演讲稿写成之后,作者最好能通过试讲或默念加以检查,凡是讲不顺口或听不清楚之处(如句子过长),均应修改与调整。第三、鼓动性。 演讲是一门艺术。好的演讲自有一种激发听众情绪、赢得好感的鼓动性。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依靠演讲稿思想内容的丰富、深刻,见解精辟,有独到之处,发人深思,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如果演讲稿写得平淡无味,毫无新意,即使在现场“演”得再卖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相反。 第四、整体性演讲稿并不能独立地完成演讲任务,它只是演讲的一个文字依据,是整个演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演讲主体、听众对象、特定的时空条件,共同构成了演讲活动的整体。 撰写演讲稿时,不能将它从整体中剥离出来。为此,演讲稿的撰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根据听众的文化层次、工作性质、生存环境、品位修养、爱好愿望来确立选题,选择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沟通。 其次,演讲稿不仅要充分体现演讲者独到、深刻的观点和见解,而且还要对声调的高低、语速的快慢、体态语的运用进行设计并加以注释,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另外,还要考虑演讲的时间、空间、现场氛围等因素,以强化演讲的现场效果。 第五、口。 4.推荐几首课前演讲用的诗词.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 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现代诗,还有徐志摩的《偶然》也可以,很有名的: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惊讶,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希望你也会喜欢,祝你演讲成功! 5.求一课前演讲3分钟演讲稿(要有古诗求一课前演讲3分钟演讲稿(要有古诗。 要介绍作者,还要有联想的内容)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名气很大,文化内涵很深,历代文人墨客多慕名到此登临游览,留下了众多赋诗题词。但自从杜甫《望岳》诗面世后,一提起泰山,大家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这篇名作。 如今,泰山上的《望岳》诗石刻共有四处,摘其诗句者更有多处,此诗的知名度可见一斑。《望岳》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岳:山高谓之岳,这里特指东岳泰山。青年杜甫以这首诗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同时表现了自己的凌云壮志。 诗文解释: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 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作品信息名称:登岳阳楼 年代:大历三年(公元768年) 作者:杜甫 体裁:五言律诗作品原文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①。 吴楚②东南坼③,乾坤日夜浮④。 亲朋无一字⑧,老病有孤舟⑤。 戎马关山北⑥,凭轩⑦涕泗流。 注释译文【注释】 ①岳阳楼: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②吴楚:春秋时二国名,其地略在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一带。 坼:裂开。这句是说:辽阔的吴楚两地被洞庭湖一水分割。 ③坼(chè):分开,裂开。此指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极言湖之开阔。 ④乾坤(qián kūn)日月(一作“夜”)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据《水经注》卷三十八:“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出没于其中。” 乾坤:原指天地。此指日月。 ⑤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诗人晚年是在小船上度过的。这句写的是杜甫生活的实况。 ⑥戎(róng)马关山北:当时吐蕃侵扰宁夏灵武、陕西邠(bīn)州一带,朝廷震动,匆忙调兵抗敌。戎马:战争。 这年秋冬,吐蕃又侵扰陇右、关中一带。 ⑦凭轩:倚着楼窗。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眼泪和鼻涕,偏义复词,即眼泪。 ⑧字:这里指书信。 【译文】 漂泊到岳阳,今天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好像整个天地都日夜浮动在湖面之上。 身边没有亲人,年老体衰,疾病缠身,唯有一叶孤舟飘零无定。 国家多战事,多灾多难,不免痛哭流涕,虽悲伤,但不消沉。 早就听说洞庭湖的盛名,今天终于等上了岳阳楼。 雄阔壮观的大湖,将吴楚分割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浮于其上。 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 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窗远望泪流满面。作品鉴赏【题解】 代宗大历三年(768)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 此诗是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诗人写出了洞庭浩翰汪洋的不凡气势是触景感怀之作。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写景虽只二句,却显技巧精湛,抒情虽暗淡落寞,却吞吐自然,毫不费力。 全诗对仗工整用韵谨严,前后映衬,浑然一体。 【赏析一】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 颔联是洞庭的浩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 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 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 “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 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 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多年时间。而这,在空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 “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 注:颔联为此诗的名句,因为此句既是实写,又寓想象(或又以夸张的手法),一“坼”一“浮”,使得洞庭湖恢宏阔大、壮观博大的气象跃然纸上。 【赏析二】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杜甫由夔州出三峡,暮冬腊月,泊舟岳阳城下,登楼远眺,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湖湖光山色的仰慕,“今上”交代时间,“岳阳楼”点明地点,写人生暮年竟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