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安十年杜甫杜甫在长安十年的经历(标明时间段)以及在长安十年的杜甫在长安的时间应为天宝五年到天宝十四年. 关于这段时间,《四库全书传记类杜工部年谱》有详细记载(下载地址::8000/cz05-06-1/13/XK08_NJ08/ZY20050530094613109/WBZY/SC20050715161909750.doc),节选如下:天寳六载丁亥 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时李林甫相国命尚书省试皆下之,遂贺野无遗贤于庭.其年甫、元结皆应诏而退. 天寳九载庚寅 秋七月置广文馆於国子监,以郑虔为博士,赠郑虔《醉时歌》云:“广文先生官独冷.”是年秋后所作也. 天寳十载辛夘 《明皇纪》:“天寳十载春正月,朝见太清宫,朝飨太庙及有事於南郊.”甫上三大礼赋,授河西尉改右卫率府胄.曹史谓甫天寳十三载献赋,而考《明皇纪》,十三载至自华清朝献太清宫,未尝郊庙行三大礼,当以《明皇纪》为证. 天寳十一载壬辰 《除夕曲江族弟杜位宅守嵗》云:“守嵗阿戎家.”云云,甫年四十,献嵗年四十一,位弟字戎,甫从弟,李林甫壻,宅近曲江.《浣花寄位》云:“玉垒题诗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天寳十三载甲午 《上韦左相诗》:“鳯厯轩辕纪,龙飞四十春.”玄宗即位四十二载,故云.玄宗西岳太华碑曰:“天寳十二载癸巳,甫进封岳表,杜陵诸生年过四十.”丞相国忠《今春二月丁丑陟司空赋》曰:“维岳克生,司空则赋.”当在是载,甫是年四十二,故曰年过四十. 天寳十四载乙未 是年十一月初,自京赴奉先,有奉先县《咏懐诗》,是月有禄山之乱.。 2.杜甫在长安十年所作的诗有哪些1. 《兵车行》唐代: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2.《丽人行》唐代: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3.《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唐代:杜甫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遣,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嶱。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 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4.《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代: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5.《月夜忆舍弟》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杜甫在长安十年时间里总共写了多少诗:8000/cz05-06-1/13/XK08_NJ08/ZY20050530094613109/WBZY/SC20050715161909750.doc 杜甫在长安的时间应为天宝五年到天宝十四年。 关于这段时间,《四库全书传记类杜工部年谱》有详细记载(下载地址::8000/cz05-06-1/13/XK08_NJ08/ZY20050530094613109/WBZY/SC20050715161909750.doc),节选如下: 天寳六载丁亥 诏天下有一艺诣毂下。时李林甫相国命尚书省试皆下之,遂贺野无遗贤于庭。其年甫、元结皆应诏而退。 天寳九载庚寅 秋七月置广文馆於国子监,以郑虔为博士,赠郑虔《醉时歌》云:“广文先生官独冷。”是年秋后所作也。 天寳十载辛夘 《明皇纪》:“天寳十载春正月,朝见太清宫,朝飨太庙及有事於南郊。”甫上三大礼赋,授河西尉改右卫率府胄。曹史谓甫天寳十三载献赋,而考《明皇纪》,十三载至自华清朝献太清宫,未尝郊庙行三大礼,当以《明皇纪》为证。 天寳十一载壬辰 《除夕曲江族弟杜位宅守嵗》云:“守嵗阿戎家。”云云,甫年四十,献嵗年四十一,位弟字戎,甫从弟,李林甫壻,宅近曲江。《浣花寄位》云:“玉垒题诗心绪乱,何时更得曲江游。” 天寳十三载甲午 《上韦左相诗》:“鳯厯轩辕纪,龙飞四十春。”玄宗即位四十二载,故云。玄宗西岳太华碑曰:“天寳十二载癸巳,甫进封岳表,杜陵诸生年过四十。”丞相国忠《今春二月丁丑陟司空赋》曰:“维岳克生,司空则赋。”当在是载,甫是年四十二,故曰年过四十。 天寳十四载乙未 是年十一月初,自京赴奉先,有奉先县《咏懐诗》,是月有禄山之乱。 4.作文,杜浦的长安十年, 800字杜甫一生很悲惨,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 至天宝四载(745) 。 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他到过金陵、姑苏,渡浙江,泛舟剡溪直至天姥山下。 开元二十三年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晚年回忆当时的情景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壮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开元二十九年,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可能在这时与夫人杨氏结婚。 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遇,二人畅游齐鲁,访道寻友,谈诗论文,有时也议论时事,结下深厚的友谊。次年秋,杜甫将西去长安,李白准备重游江东,他们在兖州分手,此后没有再会面,杜甫为此写过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 他在这时期写的诗,其中虽有象《望岳》那样不同凡响的作品,但总的说来,还没有超越杜审言那一时期名诗人的水平。 长安时期 从天宝五载至天宝十四载,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天宝六载,玄宗诏征文学艺术有一技之长的人到京都就选,杜甫参加了这次考试,但由于以“口蜜腹剑”著称的中书令李林甫阴谋破坏,应试者没有一人被选。天宝十载,玄宗举行三个盛典,祭祀“玄元皇帝”老子、太庙和天地。 杜甫写成三篇“大礼赋”进献,得到玄宗的赞赏,命宰相考试他的文章,等待分配,又没有下文。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也都毫无结果。 最后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务,这已经是杜甫在长安的末期,安禄山叛乱的前夕。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人民受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剧。 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也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天宝十一载以后,他写出《兵车行》、《丽人行》、《前出塞》、《后出塞》等不朽的名篇,开始给当时的诗歌增添新的内容和新的表达方法。 天宝十四载冬,杜甫探视寄居在奉先的妻子,写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表达了他“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深情,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骨”概括了社会上尖锐的矛盾,这是他十载长安生活的总结,也标志着唐朝盛世最后的总结。这时期流传下来的诗约一百余首,其中优秀的诗篇大都是五七言古体诗。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从肃宗至德元载(756) 至乾元二年(759)。安禄山起兵后,杜甫听到唐玄宗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属安置在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 杜甫陷贼中将近半年,看着庄严整饬的京城一片荒凉,生灵涂炭,听着唐军两次反攻,先后在陈陶、青坂两处都全军覆没的消息,满腔悲愤,写出《悲陈陶》、《悲青坂》、《春望》、《哀江头》等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 不久因为触怒肃宗,竟遭到审讯。八月,他探视妻子,完成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先后媲美的长诗《北征》,描绘了旅途上凄凉的惨景和家境的贫穷,表达了对于当前局势的意见。 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十月收复洛阳,肃宗于十月底返京,杜甫也在这时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次年五月,杜甫受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争的影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与长安永别。 乾元二年春,杜甫往河南探视旧居,归途上亲眼看到人民在官吏们残酷的压迫下蒙受的苦难,写出著名的《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组诗六首,后人简称为“三吏”、“三别”。杜甫回到华州,已是初夏。 这时关辅大饥,朝廷内李辅国专权,杜甫对政治感到失望,立秋后毅然弃官,西去秦州。在秦州不满四月,又在初冬赴同谷;在同谷停留一月,走上艰难的蜀道,在年底到了成都。 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8年,在荆、湘3年。 杜甫在夔州时说自己“漂泊西南天地间”(《咏怀古迹》),实际上他在成都先后住过5年,生活还是比较安定的。上元元年春,他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结束了四年流离转徙的生活,得到一个栖身的处所。 他离开了干戈扰攘、哀鸿遍野的中原,眼前呈现出一片田园美景,花鸟虫鱼都好象对他表示殷勤,使他多年劳苦忧患的生活,暂时得到休息,他也怀着无限的爱写出不少歌咏自然的诗歌。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唱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名句。 上元二年末,严武来成都为成都尹兼御史中丞,给过杜甫不少帮助。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严武应召入朝,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在成都叛变,杜甫流亡到梓州、阆州。 宝应二年春,延续七、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个消息,惊喜欲狂,以为有希望回到洛阳,脱口唱出《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七律,迸发出内心的欢悦,这是杜甫生平一首最快乐的高歌。但快乐只是昙。 5.杜甫长安十年的简表天宝六 杜甫 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10] 。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6.杜甫困守长安时期的诗歌一共有多少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 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 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 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 骑驴十三载, 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 歘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 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 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 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 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 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 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 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 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 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 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 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 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庭流血成海水, 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 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 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秦兵耐苦战, 被驱不异犬与鸡。 长者虽有问, 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 未休关西卒。 县官急索租, 租税从何出? 信知生男恶, 反是生女好; 生女犹得嫁比邻, 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 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 天阴雨湿声啾啾。 前出塞九首(其六)杜甫 挽弓当挽强, 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 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 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丽人行》 作者: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衤及]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7.求杜甫传《长安十年》的内容表格天宝五载(公元746年),杜甫34岁(杜甫生于公元712年),结束了长达十几年的漫游,来长安求仕,以实现扶世济民的政治理想。 此时的玄宗皇帝已然不是开明天子,生活极端腐化。不过,杜甫对玄宗仍然抱有幻想,以为通过忠臣的努力辅佐,国家仍可回到开元盛世的局面。于是,他积极寻求从政的道路,困居长安达10年之久。 杜甫来到长安不久,父亲便去世了,这使他失去了经济来源。他有时去长安城南的终南山采些草药,经过加工,拿到市场出售以■口,有时去买政府救济灾民而低价出售的粮食。渐渐地,他需依赖亲友的周济了。 扩展资料: 短期任职 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不料杜甫很快因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贬到华州(今华县),负责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事。到华州后,杜甫心情十分苦闷和烦恼。 他常游西溪畔的郑县亭子(在今杏林镇老官台附近),以排忧遣闷。他在《题郑县亭子》《早秋苦热堆案相仍》《独立》和《瘦马行》等诗中,抒发了对仕途失意、世态炎凉、奸佞进谗的感叹和愤懑。疏救房琯这件事,杜甫经宰相张镐力救而得释放。 但“帝自是不甚省录”,从此之后,肃宗对杜甫不再重用。这年九月,长安收复。十一月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虽忠于职守,但终因受房琯案牵连,于乾元元年(758年)六月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杜甫 |